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影响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英)查尔斯·麦基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金融泡沫、诡诈骗局、宗教狂热、长生不老……谁是下一个疯狂的人?疯狂投机、欲念贪心、惊天阴谋、诡秘预言……暴利驱动的人性疯狂!

几百年前,荷兰人为了郁金香球茎陷入癫狂:法国人为了虚假的“密西西比计划”而狂热投机;在圣战的名义下,十字军东征持续了近200年;种种荒诞不经的“预言”千百年来却流传甚广;圣物崇拜、炼金术士、女巫,史上最愚昧的表演……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由查尔斯·麦基著,《纽约时报》评选的史上最优秀的10部金融作品之一,《财富》杂志鼎力推荐的75本商务必读书之一!

内容推荐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由查尔斯·麦基著,本书不仅是一本金融投资领域的典籍,同时也是一部关于人类愚行的总记录:荷兰人为了郁金香球茎而神魂颠倒;法国人为了一个虚假的“密西西比计划”而陷入投机狂潮;以理智著称的英国人陶醉在“南海泡沫”中无力自拔;女巫、炼金术士、圣物崇拜纷纷登场……人类群体中永不缺乏癫狂情绪或莫名其妙的群体不理智行为,而这一切都源于人性中无法抑制的贪婪欲望。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警世价值,商业及个人投资者不可不读。

目录

第一章 密西西比泡沫

 始作俑者约翰劳

 劳氏银行的建立

 密西西比泡沫初现端倪

 金钱也疯狂

 血腥的贵族凶案

 最后一颗财富流星

 法兰西之怒

 约翰劳的悲惨结局

第二章 南海幻梦

 从南海公司开始的阴谋

 “南海泡沫”泛滥成灾

 狂热公众的惊醒

 投机者的最后挣扎

 恣意妄为者的苦果

 幻梦终结

第三章 对郁金香的疯狂投机

 迷倒众生的奇花

 郁金香狂热的终结

第四章 对圣物的盲目推崇

第五章 近代预言家记事

 末日审判来临

 瘟疫笼罩下的米兰

 “伦敦大洪水”的荒唐预言

 受人尊敬的预言家们

 最伟大的预言家梅林

 神奇的尼克松

第六章 大盗的赞歌

 侠盗罗宾汉

 有骑士精神的城市游侠

 欧洲各国的成名大盗

 歌功颂德的戏剧

第七章 须发荣辱记

 英格兰长发习俗的扫除

 法国发生的长发争端

 彼得大帝的专制法令

第八章 决斗之风四处蔓延

 为了权力而设立5种裁判模式

 神裁法被决斗所取代

 决斗一度沉寂

 刚开始时决斗更多地被用来维护正义

 决斗之风在欧洲许多国家盛行

 亨利二世一度反对决斗却死于决斗

 决斗狂时代

 黎塞留治理决斗收效甚微

 社会发展到找决斗机会

 国家开始出台禁止决斗的命令

 英格兰决斗潮起潮落

 爱尔兰人以酷爱决斗闻名于世

 决斗起因往往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各国为阻止决斗所采取的行动

 决斗到底怎样才能根除

第九章 城市为何而疯狂

 五花八门的城市俚语

 让人发狂的戏剧和音乐

第十章 十字军东征

 疯狂的朝圣者

 圣战的始作俑者彼得

 “火上浇油”的教皇

 一群狂热的乌合之众

 以圣战为名的侵略

 可怜的劫掠者

 十字军的新生

 进攻尼西亚

 穆斯林的反击

 鏖战安条克

 圣天使的鼓励

 基督徒的胜利

 围困耶路撒冷

 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决

 第二次东征兴起

 新“隐士”圣贝尔纳

 阴险的拜占庭皇帝

 争名逐利的“联军”

 令人厌烦的十字军东征

 第三次东征无功而返

 欧亚雄狮之战

 第四次东征和第五次东征结果截然不同

 希腊招来致命一击

 3万儿童成为东征牺牲品

 第六次东征虎头蛇尾

 为第七次东征皇族联姻

 大获全胜的第八次东征

 路易带领的最后一次东征

 圣地热渐渐冷

第十一章 “女巫”“活”在许多国家

 把无法解释的东西妖魔化

 公众刺巫人借机行骗

 两位老妇因为别人患癫痫被处死

 因为像猫而被判死刑

 一度猖獗之后信“巫”一度沉寂

 一名癫痫患者再掀波澜

 苏格兰对巫术的最后一次判决

 “女巫”案件在欧洲不胜枚举

第十二章 慢性投毒者

第十三章 鬼屋魔影

第十四章 炼金术士

 贾比尔

 阿尔法拉比

 阿维森纳

 阿尔贝图斯马格努斯和托马斯阿奎奈

 阿里塔弗斯

 阿兰德利勒

 阿诺尔德德维尔诺

 雷蒙德卢利

 罗杰培根(RogerBacon)

 教皇约翰二十二世

 让德默尼格

 尼古拉斯弗拉姆

 乔治里普利

 希拉西尔瓦伦丁

 特雷沃的贝尔纳德

 特里特海姆斯

 德雷斯元帅

 雅克克尔

 14、15世纪的3流炼金术士

 16、17世纪痴迷炼金术的热情高涨——炼金术的现状

 奥古莱奥

 科尼利厄斯阿格里帕

 帕拉切尔苏斯

 乔治阿格里科拉

 丹尼斯扎卡依尔

 迪博士和爱德华凯利

 世界公民

 森迪夫克

 罗森克鲁兹教派

 雅科伯博曼

 毛摩斯

 伯利

 17世纪的三流炼金术士们

 吉恩得利斯勒

 阿尔伯特阿莱

 德圣格美伯爵

 卡格里奥斯特罗

 炼金术的现实状况

第十五章 占卜术

第十六章 催眠术士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密西西比泡沫

始作俑者约翰·劳

一心投机钻营赚大钱,

一些人私下里自组公司,

不惜发行新股吹大牛,

好用虚名引诱世人,

先建立新的信用,再让股票贬值,

让无中生有的股份变成了资本,

为了金钱啊,人们聚在一起争吵无休。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说起密西西比大阴谋,就不得不提到约翰·劳这个人,他的品行、经历与发生在1719—1720年的那场大骗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他可以说是整个阴谋的始作俑者。

在历史学家们看来,约翰·劳这个人是个十足的大骗子,他是个居心叵测的阴谋家、小人,甚至有人说他是疯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之所以如此,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因为他的一个计划,害得无数人为此赔上身家性命,那些令人痛心的不幸后果被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久久不能忘怀。但是随着事态的逐步明朗,人们如此对待他是不公正的。约翰·劳既不是骗子,也不是疯子。与其说他设计骗人,不如说他本身也是受骗者;与其说他是罪犯,不如说他只是无辜的替罪羊。

客观地来看,约翰·劳本人其实是个非常优秀的金融专家。他对信用的理论和原则可谓了如指掌,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要熟悉金融问题,而且他所建立的金融系统会如此快速地坍塌,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他。那些推波助澜、渴望快速攫取金钱财富的人们,协助他建立这个金融货币体系的人们,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约翰·劳自己也没有料到整个国家竟会陷入如此巨大的贪婪狂潮中。他更没料到,人们的信心,就像怀疑一样,可以无限制地增长、膨胀;而希望也可以像恐惧一样四处蔓延,最终吞噬一切。他又怎么能够预见到,法国人会像寓言中所描绘的那样,在金钱的疯狂驱使下,在发疯般的渴望中,杀掉那只曾给他们下了无数金蛋的鹅呢?他的命运就像第一个冒险划船从伊利湖向安大略湖漂流的人一样。他出发的时候,河面上还是风平浪静、水流轻缓,仿佛一块明镜。他的航程是既迅捷又惬意。这时候,有谁能阻碍这一航行的轻舟呢?转眼工夫,平静的波浪尽头竟然出现了一个大瀑布!但是水手兀自沉浸在美妙的航行中,对前方的危险一无所知。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时,为时已晚!以前载着他畅游的湖水如今竞成了他的葬身之地。他试图折回原路返航,可是水流实在太湍急,他显得如此渺小。以他微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对抗。随着时间一点点地流逝,这一人一船距离那雷霆震怒一般的瀑布越来越近。终于,一个浪头拍下,水手连人带船跌进万丈深渊——他的身体、他的小船旋即被嶙峋的岩石撞成碎片。奔流的河水裹挟这可怜的碎片坠入谷底,翻起滚滚的水花,但是很快就消失不见,又如往常一样继续向前流去。约翰·劳和法国人就是如此,约翰如同那个可怜的水手,而法国民众就像那看似无害却满布旋涡暗流的滔滔湖水。

约翰·劳1671年出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一户富裕人家,是家中的长子。他父亲既是金匠又是银行家。能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一个领地的称号,这是他那个时代所有人的梦想,他的父亲也不例外。他用做买卖积攒的大笔财富买下了劳里斯顿和兰德尔斯顿两处地产,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劳里斯顿的劳”。约翰刚满14岁就被带到父亲的会计事务所中做了学徒。在那里他艰苦劳动了3年,勤奋地学习商业知识,也一步步地熟悉了苏格兰银行业的操作规则。约翰在很小的时候就在数字方面显露出了非比寻常的天赋,这一点让他在这一行里如鱼得水。

17岁时的时候,约翰已经长得又高又壮了,他的身材健美,脸上因出天花而有些瘢痕,但这并不影响他英俊的容貌。他的表情总是朝气蓬勃,看起来充满了智慧,因此十分讨人欢喜。不过,很快他也开始不务正业,喜好打扮自己,派头十足又极度自信。在女人堆中约翰也备受青睐,可谓无往而不利,女人们都管叫他“俊俏的劳”。而男士们则对这个外表浮夸的小伙子十分鄙夷,也送了他一个外号叫“浪荡子约翰”。1688年约翰的父亲去世后,他彻底抛开了会计事务所的繁冗琐事,带着继承的遗产来到伦敦,打算在这个花花世界闯荡一番。  因为他的狂妄和缺少自制,以及喜好排场和奢侈的生活习惯,很快他就变成了伦敦各家赌场中的常客。但是他表面上虽然喜好挥霍,放肆张扬,却并不是个严格意义上的“花花公子”。他从不随便出手,靠着他对输赢概率的精心计算,他一直不断地赢钱。为此,他甚至成了所有赌徒的崇拜对象,人们相信跟随他就能在赌桌上翻盘赢大钱!

汶个出手阔绰又潇洒风趣的苏格兰男子,同在他的家乡一样,受到了伦敦匕流社会社交界,尤其是那些名媛们的欢迎。与在赌场中相似,在情场上,约翰也是个常胜将军,纵横花丛中进退自如。然而,这些也只是铺平了他通向不幸的道路,这个年轻、富裕、聪明又赋有魄力的小伙子也有走背运的时候。在伦敦度过了整整9年放荡、奢靡的生活之后,他逐渐沉溺于赌博,一开始滑向失控的边缘,变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赌棍”。他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赌注越押越大,但是他装满数字概率的脑袋却越来越迟钝。终于在一个不幸的日子,他输了一大笔钱,被迫抵押地产以支付一大堆令人头痛的债务。他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而无能为力。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他被债务危机而弄得焦头烂额之际,一件“桃色事件”又把他拖向另一个深渊。他与一位名叫维莉尔丝(Weiliersi)的女子之间的桃色新闻又招致一位名叫威尔逊先生(Mr Wilson)的敌意,为了把事情做个干净的了断,两人约定了一场决斗。结果在决斗中约翰当场杀死了威尔逊。男女间的争风吃醋一下子转变为刑事案件,当天他就被逮捕归案,威尔逊先生的亲属以谋杀罪的名义起诉了他。法庭判他有罪,应处以死刑。但考虑到事情的缘由,于是约翰落了个过失杀人罪,判决也被减为罚款。这样的处理引起了死者兄弟的极度不满,重新提出了上诉。可是,就在被押到最高法院受审后,约翰却神奇地逃之天天了。至于他是怎么得手的,至今是个谜,约翰也从未向人提过。法官们因此受到了斥责,他们在报纸上通缉并悬赏捉拿约翰。在通缉文告中,约翰是这样的一个人物:“约翰‘劳上尉,26岁,苏格兰人。身材消瘦,身高约6尺以上,皮肤黝黑,相貌端正,脸上有麻点,大鼻子,声音洪亮……”这种漫画式的描绘使他的逃亡之路没有遇到多少障碍,他成功地抵达了欧洲。在这块古老的大陆上,他整整游历了3年,并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投入研究各国货币和金融事务上去。在阿姆斯特丹的几个月里,他甚至做了几笔金融投机买卖。但是他积习难改,白天虽然都在研究金融和贸易规律,到了夜晚,他照旧是各大赌场的常客。大约1700年,他返回了爱丁堡,并发表了一本名为《组建一个贸易委员会的建议和理由》的小册子。但是并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没多久,他阐述了一个建立所谓的“土地开发银行”(Land Bank)的新主张。该主张认为,银行所发行的货币绝对不能超过这个国家的所有土地的价值。在正常的利率下,或者与土地价值相当。拥有这些货币的人,在特定的时间有权被认为拥有土地。这次,他的提议在苏格兰议会中激起了轩然大波,并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其中的一个中立党派甚至还专门提出议案要求政府建立这样一家银行。约翰对此很是兴奋。但是,议会最终通过决议认为:强迫发行任何形式的纸质货币以促进流通,对整个国家来说是很不明智的,那将可能使整个国家陷人巨大的风险之中。

P1-4

序言

译者序

模仿与从众——人性中的疯狂基因

当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狂热被唤醒时,他们会为一切事物而疯狂。

世间的很多事情都会让人疯狂,而这种疯狂源于内心深处的贪欲。本书中描写了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看来,故事中有些人的行为甚至有些可笑,或者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但当时人确实因为一些微不足道、虚无缥缈的东西疯狂了,甚至丢掉了性命。

欲望与生俱来,上天从来不会不公平地拒绝给予任何人。在今天,我们身边同样面I临着许多的诱惑,一旦内心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也许会如同书中的古人一样失去理智。

本书的作者查尔斯·麦基是一位苏格兰诗人、记者和词作家。早年曾旅居法国,1834年来到伦敦,之后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他多才多艺,不但文笔幽默,还通晓音乐,他作词的歌曲《欢呼吧,孩子》曾风行一时。而本书作为其代表作,则被称为描写人类社会群体迷失现象的经典之作。

书中讲述的许多故事都对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有着启示意义。在密西西比泡沫、南海幻梦这两大历史上的股票投机事件中,贵族、王室、牧师、官员、平民百姓全部陷入一场巨大无比的股票投机骗局之中,最后的结局惨不忍睹。

人们疯狂地执著于郁金香这种植物,以至于它的价格猛涨,达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天价。

宗教圣物的崇拜又是一件十分狂热的事。人们对所有的圣物都情有独钟,无论多么丑陋、肮脏,最后就连人的骨灰也被当做圣物,引发了众人的哄抢。

在关于预言家的故事中,你很难清楚地分辨人们是真的痴迷于那些有权威预言家的预言,还是根本就不在意预言是谁做出的,他们唯一关注的可能就是这是一个预言。

强盗也博得了人们的欢心,诗人、剧作家都给了他们极高的评价,这段故事就是关于历史上的侠盗的。

谁会想到头发和胡须会和政治扯上关系,但事实就这样发生了。在法国、俄国,专制皇权与宗教神权为了它们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

决斗被人们当做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欧洲各国的人们都有着决斗的倾向,使得它成为干扰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原因,各国国王都想尽办法去制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很难想象一句没有准确的出处和深刻含义的话,会受人追捧。人们把它用到各种各样的场合,但这样的流行语“其兴也忽哉,其亡也忽哉。”不过,人们马上又会找到新的流行语。

十字军东征,这个延续了几代人的历史事件,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欧洲各国的人民疯狂地涌向圣城,前仆后继。而支撑他们的宗教狂热也在欧洲代代相传,直到这种狂热慢慢消失,欧洲才逃脱了这种噩运。

书中描写的种种冲动、欲望、狂热,不仅限于那个时代的人们,它更揭示了人性中存在的让人疯狂的基因。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没有人不处在被欲望支配的边缘。在这样的社会中,人更应当多一点内心的宁静。如果你仍想做一个非常冷静和克制的人,不至于陷入欲望的旋涡,那么你应当静下来,看看这本书。

书评(媒体评论)

一段关于财富、贪婪、欺诈与金融创新的精彩历史……本书所讲述的故事大约发生于三百年以前,但是其中的情节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抑或是今天刚刚发生……世事越是变迁,情况看上去越是恒久不变。

——彼得·伯恩斯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