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破与立视域中的五四话剧新论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林树帅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五四话剧作为研究对象,从五四时期中国话剧“破”与“立”的角度出发,系统考察了五四话剧的历史生成与发展问题,全面深入地阐明了在此过程之中五四话剧所面临的历史境遇与经历的历史论争,以及五四话剧在现代戏剧的理念建立、理论生发、剧本创作、艺术探索等方面为中国话剧现代化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时对其所遭遇的历史困境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作者简介 林树帅,男,生于1985年,山东青岛人。201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研究与中国现代戏剧研究。目前已在《大学图书馆学报》《齐鲁学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十余篇,承担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等课题若干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未完成的现代化转型:五四话剧面临的历史境遇 第一节 从传统迈向现代:杂合形态中的早期话剧 第二节 站在“新”与“旧”的关口:南开学生演剧与《新村正》 第二章 打破旧营垒:五四话剧创生的基本前提 第一节 立场之战:旧戏批判 第二节 标准的纠正:文明戏批判 第三章 从“他山之石”到自我生发:五四戏剧理论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西方戏剧理论的引进与探讨 第二节 理念与方法的确立:从“易卜生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 第三节 独立的现代戏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 时代的“声音”:五四话剧的文本考察 第一节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五四话剧中的模式剧与译编剧创作 第二节 现代理念与话剧启蒙:五四问题剧的主题选择 第三节 开放年代:五四话剧的多维视角 第五章 戏剧美学的表现与变化:五四话剧的艺术探索 第一节 现代舞台形象的确立 第二节 戏剧冲突的“外化”到“内化” 第三节 戏剧语言的朴素与诗化 第六章 身陷迷途:五四话剧的历史困境 第一节 政治化:不变的正题 第二节 小众化:实践的尴尬 第三节 “现代身份”与“中国身份”的龃龉:五四话剧现代化与民族化的艰难调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五四新文学运动如今已 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伟大历 程,站在百年后的今天,再 次去重温那个社会、思想、 文化、文学浪潮解放与碰撞 的时代,对于我们继承和发 扬五四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 意义与价值。而作为五四新 文学运动的重要一翼与表现 载体,话剧这一舶来的西方 文艺样式基于其五四时代在 中国社会中所生发出的自身 特点与发展轨迹,对五四新 文学及其所处的现实社会有 着特殊且不可取代的价值与 作用。然而客观地看,长期 以来,五四话剧相比同时代 的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 形式,无论是在地位上还是 研究者们的重视程度上,无 疑都处于一个相对劣势的位 置,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 。当然,这其中有一定的主 观及客观原因,比如话剧艺 术自身文学与舞台二元属性 特征所导致的研究范畴上的 模糊,再如相比其他文学样 式五四话剧思想艺术上的不 成熟与幼稚,以及与社会现 实过深的羁绊,等等。但是 作为完整参与并贯穿整个五 四时代的一种现代文艺形式 ,五四话剧的生成与发展毫 无疑问又是五四新文学所不 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 够为更充分地解读五四新文 学提供独特的切入视角。因 此,对于五四话剧整体、全 面的历史观照既具有对当下 纪念百年五四的现实意义, 也有为话剧正名的理论意义 以及通过审视与开掘来完善 五四新文学评价体系的文学 史意义。 回顾五四话剧研究的历 史道路,自向培良于1926- 1927年在《狂飙》杂志连 载《中国戏剧概评》(后于 1928年4月由上海泰东图书 局出版单行本)至今,关于 五四话剧的整体研究也已有 了90多年的历史。《中国戏 剧概评》既开启了从宏观角 度对五四话剧进行审视、研 究的滥觞,同时也是中国现 代话剧批评理论成熟的标志 。此文分为6个部分,分别 是“Ⅰ.中国戏剧概评”“Ⅱ.从陈 大悲到丁西林”“Ⅲ.教训与 感伤”“Ⅳ.我们的舞台”“Ⅴ.论 国剧运动”“Ⅵ.结论”。首尾 两部分是对五四话剧的总论 与结论,中间4个部分则是 针对五四剧坛的主要作家、 舞台实践、国剧运动等问题 进行的系统评述。总体来看 ,向培良是站在成熟的西方 现代话剧理念与艺术的高度 来对五四话剧进行观照与解 读的,因此作为中国现代话 剧初创期的五四话剧,在他 眼中整体上还是缺点多于优 点、教训大于成绩,是一段 “很短很贫乏的戏剧史”。向 培良指出,在剧本创作上, “我们只有不到三十个的剧 作者,这中间半数是只作过 一篇剧本的,而所作的三分 之二是独幕剧。剧集不到一 打,论剧的书则只有三四本 内容浅薄的杂论,连一本稍 有统系的翻译都找不到”; 在舞台方面,则“舞台之不 发达,也是戏剧不能进展的 一大原因。本来戏剧是支持 在剧本和舞台两个轮子上面 的;现在一个残缺不全,一 个完全没有”;①而关于五 四的剧作家,向培良则以表 现人类精神的纯艺术立场对 陈大悲、丁西林、郭沫若、 田汉、郁达夫、白薇等人作 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趣味”“ 教训”“感伤”等情绪进行了 犀利的批评:针对五四后期 的国剧运动,他则指出,作 为国家主义者的余上沅等人 “想从旧剧出发而建立起中 国的国剧”是“错误的主张, 根本底地跑到错误的路上去 了”。而五四剧坛之所以会 走上这条“灭落的道路”,形 成这样的一种局面与结果, 其原因在向培良看来乃是“ 旧的幽灵之再现”,即五四 话剧还没有彻底摆脱传统戏 曲与文明戏的束缚。因此他 总结道:“我们的剧作家, 思想是沉堕,观察是狭浅, 技术是拙劣”,而“我们的戏 剧,结构是可笑的,人物是 没有生命的,对话是死的。 一切都不曾生活起来。卑劣 的趣味,浅薄的感伤,无聊 的教训,以及窄狭的短视的 观察,一切的一切,都承袭 着旧的幽灵”。①应该说, 《中国戏剧概评》还是相对 准确地把握到了五四话剧的 整体状况与弊端缺陷等问题 ,但也明显体会得到,向培 良对于五四话剧的综合考察 并没有以一种历史主义的眼 光来进行审视,他不是站在 五四话剧所处的特定历史阶 段与现实背景下进行的立论 ,而是按照成熟的西方话剧 观念来衡量尚处中国话剧建 构期的五四话剧,所以缺少 一种理解的态度,显得有些 苛刻。并且由于向培良自身 所特有的诗人气质,《中国 戏剧概评》中多是主观性的 感受式评价,客观辩证的理 性思考则相对缺乏。而也正 由于此,他往往能够对五四 话剧提出一些自己的精辟的 看法,尤其是在对五四剧坛 的几位作家的评述中,不乏 独到的见解与一针见血式的 批评,给予了后来的研究者 们很大的启发,为五四话剧 的研究提供了一种不可多得 的历史现场感,也为此后的 研究奠定了基础。 …… 除了文艺思潮与思想意 识层面的研究以外,关于五 四话剧的相关论文还涉及诸 多具体的方面,如温大勇的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对中 国早期话剧创作的影响》③ 一文便从题材主题、情节结 构、人物塑造等方面审视了 易卜生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剧 在五四话剧中的体现。张艳 华的《五四时期话剧的崛起 与沉沦》④分析了五四话剧 因担负历史任务而崛起却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