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陈锐霆出生在山东省即墨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迄今的百年人生,穿越了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这100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却值得铭记。中国从贫弱走向富强,发生了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作者的百年人生,也深深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人的一生,倏然即过。自己经历过的往事,有的如过眼烟云,随风而去;有的则铭记在心,经常激励自己奋进。本书是作者的自传,记录了作者的青少年时代及参加革命战斗的人生经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过百年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陈锐霆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00年前,陈锐霆出生在山东省即墨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迄今的百年人生,穿越了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这100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却值得铭记。中国从贫弱走向富强,发生了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作者的百年人生,也深深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人的一生,倏然即过。自己经历过的往事,有的如过眼烟云,随风而去;有的则铭记在心,经常激励自己奋进。本书是作者的自传,记录了作者的青少年时代及参加革命战斗的人生经历。 内容推荐 记忆带给人欢乐也有痛苦。百年的记忆如同重读自己的历史,像一本厚厚的书,无论翻开哪页都有你人生的足迹,记录着那些和你息息相关的故事以及伴你成长和前行的首长和战友。本书是作者的回忆录,讲述了难忘青少年时代、参加国民革命军、举行反内战起义、成长在新四军里、在时局转变关头、组建华东特种兵、鲁西德平大练兵、豫东济南捷报传、率领特纵战淮海、渡江炮兵显神威、迈向正规化现代化、军委炮兵13年、五机部任职期间、幸福充实的晚年等生平事迹。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难忘青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我的家 从私塾到高小 就读济南师范学校 第一次远行千里 第二章 参加国民革命军 弃笔从戎 在河北军事政治学校 加入中国共产党 转战冀中与鲁西 争夺麒麟峰 参加南岳游击干训班 出任步兵主力团团长 第三章 举行反内战起义 两军在涡河对峙 定在东淝河起义 起义前夕 毛泽东亲自批准起义 与彭雪枫相会 起义部队哗变 毛泽东致电问候 第四章 成长在新四军里 到华中局党校学习 喜结革命伴侣 担任抗大四分校副校长 领导淮宝军民反“封锁” 调四师司令部工作 在参谋处长岗位上 第五章 在时局转变关头 陈老总高瞻远瞩 加快备战步伐 发动“讨逆”之战 撤出“两淮” 出任华东炮兵司令员 第六章 组建华东特种兵 敌人送来火炮 筹建华东特种兵 粟裕描述发展蓝图 正式成立华东特种兵纵队 特科学校从满堂坡起步 泰安初试锋芒 第一次战地炮兵会议 第七章 鲁西德平大练兵 渤海会合 德平整训 新式整军运动 潍县攻坚 在辗转中办特校 第八章 豫东济南捷报传 先战豫东 中央军委西柏坡召见 摆兵布阵战济南 开创夺取重兵坚守大城市先例 第九章 率领特纵战淮海 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组织三个炮群攻碾庄 配合中野激战双堆集 总攻陈官庄 骑兵、工兵、坦克兵奋勇争先 主持战场接收 争取青岛警备旅长起义 徐州炮兵大扩编 第十章 渡江炮兵显神威 百万雄师江北待命 “紫石英”号挑衅 突破千里江防 “炮舰政策”在中国终结 接管江阴要塞 解放上海 第十一章 迈向正规化现代化 特纵在沪宁扩编 特校走向正规办学 肃清沿海岛屿残匪 组织炮兵抗美援朝 军区炮装工兵种分建 第十二章 军委炮兵13年(上) 朝鲜战场考察见学 筹划炮兵正规化训练 评衔前后 出访东欧两国 炮击金门 第十三章 军委炮兵13年(下) 创建地地导弹部队 管理导弹机构的成立和演变 出任导弹定型委主任 组建首批实战部队 选点建基地 受伤20年后施手术 第十四章 五机部任职期间 负责“科教口” 排除干扰抓生产 会战反坦克武器 在逆境中奋争 住院相遇陈老总 迎接商震海外归来 第十五章 幸福充实的晚年 在军委炮兵当顾问 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常委 踏访香港 参加炮校50年校庆 95岁回家乡 喜迎百岁生日 百年活动纪要 试读章节 1906年11月10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我出生在山东省即墨县(今即墨市)盘龙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因在家族中排“玉”字辈,便取名为陈■玉,字瑞庭。从军时,当官的说我名字文绉绉的,缺乏阳刚之气,就改名叫陈锐霆,字祥霖。 即墨县地处胶东半岛,是古代齐国的属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田单火牛阵破燕、田横五百壮士人海、童恢猛将驯虎等传说故事,早就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盘龙庄隶属即墨县鳌山卫镇,依偎高山之南,毗邻崂山湾北侧,因村前一块数米高、十余米长的盘龙状巨石而得名,出村百余米就是烟波浩渺的黄海,海碧山翠,港湾罗布,渔船扬帆,景色如诗如画。 祖父辈兄弟三人,虽然他们早已分家,但仍然住在一个前后院子里。大祖父去世的早,我没有见到他老人家。大奶奶终身没有生育,常年患哮喘病,在我去鳌山卫镇读书前就去世了。三祖父只身闯关东当矿工,挖煤时不慎崴了脚,回来娶白庙村一个富人的三姨太为妻,两人生活多年,也没有留下后人。祖父排行第二,在我出生前就同村里人一起外出谋生,多年没有与家里联系,后来不知所终。祖母含辛茹苦,操持家务,整天忙碌不停。一次,上房顶晾晒东西,失足摔伤了右腿,由于没钱医治,落下终身残疾,晚年搬着木板凳走路,行走不方便,时间不长就去世了。 祖母生我父亲和姑姑二人。父亲陈贵先,字殿荣,自幼体弱多病,话语不多,老实本分,平时在家做农活儿,闲时晾晒鱼干虾米。祖母见我父亲身体不好,后来就送他去鳌山卫当了学徒工。母亲高氏身高体健,豁达乐观,勤劳能干,家务、农事、照顾老人等等,几乎都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每天很早就起床屋前屋后的忙,晚上还要在小油灯下纺线织布,直到深夜才休息,从不知道疲倦,也从不言苦。 三岁时,我还在吃奶。母乳有营养,因此我的个头也比同龄人长的高,现在健康长寿,跟当年母乳喂养时间长也不无关系吧。七岁时,我开始懂事了,经常跟大我两岁的姐姐一起,挑水、扫院,捡柴、拾粪。父亲晾晒鱼干虾米时,我还常常去当帮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记得那时,家里在海边搭了个高架棚子晾晒鱼干、虾米,我经常替父亲前去看守。海上风大浪急,尽管我个头不低,但年龄还小,晚上一个人守在棚子里,心里还是挺害怕的,总是盼着快点天亮。至上学前,家里花生去皮、晾晒鱼干虾米的活儿,我都干过,争着为父母分忧。 盘龙庄的东北面有座山,虽然海拔仅230多米,但由于高出附近的山峦许多,从海上眺望尤其显得突出,因此取名“高山”。村西三四公里处,是著名的鹤山风景区,石奇洞幽,泉甘风柔,明代以来就是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如今,青岛双星集团在村西还建有马山度假村,成片的别墅依山而建,人进车出,很是热闹。村北面是连绵起伏的山岭,直至即墨与莱阳的地界。 村子的自然环境虽然好,但是地少人多,从前村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高。全村120多户人家,除了有四五户可称得上“中农”外,其余都是自耕自给的贫农。比如说我家,那时,山岭梯田大小六块不足两亩,散落在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内。这两亩田地的收成,是我们全家五人(奶奶、父母、姐姐和我)一年口粮的主要来源。由于土地贫瘠,加上梯田缺水,遇到天旱时连种子也收不回来,全家人就以地瓜为生,一年中有三四个月吃地瓜,七八个月吃地瓜干,吃点玉米面饼子就算是改善生活了,小麦面只有祭祖上供时才能吃上几顿。菜就更没得吃了,常年是咸萝卜干、虾酱,有时加点缺油的炒萝卜。过年时,陈家祠堂分点祭祖的俎上肉,家里也舍不得吃,要留给招待邻村前来拜年的亲戚。家里三间正房、两间厢房,都是用土墙、茅草搭建的,仅仅是夏天避雨、冬天挡风而已。村里的绝大多数人家,都过着和我家大体相同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很知足。 盘龙庄也有人过着“靠海吃海”的日子。村子里有六七户人家,常在每年春夏之交的渔季出海捕鱼,可船小去不了远海,收获也就非常有限。那时的渔民不会海上养殖,更不懂得长途贩运,所以一条渔船一年只用一两个月就被闲置起来。因此,尽管盘龙庄地处海边条件优越,但渔业并不发达。渔船旧了没钱添置,渔网破了没钱修补,时间长了,村子里的渔业便逐渐衰落下来。一些强壮的劳动力在家待不下去,就去闯关东,打长工或下煤矿当矿工,辛辛苦苦地积攒下一点钱,回家娶妻生子。几年后,生活拮据了,就又出外卖苦力、做苦工。 盘龙庄虽穷,但民风淳朴,没有斗殴、偷盗等恶习。村里顾、陈、戴、常四姓人家,都能和睦相处,很少有口角之争。顾姓有七八十户人家,而常姓只有四五个住户,但顾姓并没有因为人众而以多压少。村子里风气很好,农忙或邻居家有事的时候,邻里之间都是主动上门帮工,或借给牲口使用,不要报酬,帮完丁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吃饭。 村里还有酿制黄酒的传统风俗。虽然每个家庭并不富裕,但在秋收后都要买点曲子,煮一锅地瓜,自制地瓜黄酒,以备春节邻里问互相请饮。这个习俗,自春秋时期就有了,一直延续至今。 村长是全村人推举的,只有威望高的人才能担当。当村长是没有报酬的,顶多是群众主动请他陪陪客人,摆摆样子。村里也不搞什么摊派,只上交一点土地税就行了。不论家里贫富,都能做到自觉自愿的交纳。邻里纠纷一般都能自己解决,很少惊动村长。所以,村长的事并不多,可以说相当悠闲。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并趁机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界地”青岛。一天,我相约邻居五六个小伙伴跟着牛群到放牛山捡柴,听说黄海海面停泊着六七艘日军舰艇,五颜六色的很好看,就一起爬到高山顶上去看热闹,没想到日本军舰竟向我们这些无辜的孩子开炮,接连打了十几炮,幸好没有被打中。在自己的家门口,遭到日军的炮击,真是欺人太甚。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日的种子。P2-5 序言 100年前,我出生在山东省即墨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迄今的百年人生,穿越了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这100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却值得铭记。中国从贫弱走向富强,发生了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我的百年人生,也深深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青少年时期,因为统治者腐败无能,中国人民受尽列强的屈辱。中国打不过西方大国,就连日本这样的小国也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八岁那年,我和邻居家的几个小伙伴在海边的山坡上拾柴,没想到停泊在海上的日本军舰竟向我们开炮射击。这呼啸的炮声,在我幼小心灵里留下了仇恨的种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决心汇入时代的洪流,为改变国家的命运出一把力。 我的晚年,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经历了坎坷曲折的道路之后,中国重新步入现代化建设的轨道,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不仅收回了香港,还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能够赶上这样的好年景,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骄傲。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面临许多选择。我的一生,因为三次重要的抉择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第一次是在1928年,我从济南师范毕业后有了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但我不甘平庸的生活,立志参军报效国家,我不顾自己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及全家上下的反对,悄然出走,弃笔从戎;第二次是1936年,我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经所在部队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培养,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是完全正确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决心跟党走,并冒着生命危险在当年11月秘密加人了共产党;第三次是在1941年,抗日战争处在最危急的时刻,我所在的国民党部队被上级指令将枪口对准抗日救国的新四军部队,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经中共中央批准,我作为国民党主力团长,率部举行反内战起义,投入人民军队的怀抱。当然,做出这些抉择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在皖北举行战场起义,身负重伤,险些丧命,就付出了血的代价。 从1928年考入商震将军创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开始,到1941年带领部队在皖北举行反内战起义,是我在旧军队服役的一段历史,也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起步阶段,共13年。这是接受正规军事训练、基层带兵、接触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及参加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13年。回顾13年在旧军队的经历,我着重对抗战初期正面战场上参加的徐州会战之菏泽保卫战、赣北会战之麒麟峰战斗、宜昌会战之枣阳县战斗,参加南岳游击干训班学习,带领部队起义前后的经过等历史事实,作了比较详细客观的记述。 我的百年人生与火炮真可谓有不解之缘。从1928年11月考入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炮兵中队(黄埔军校第七期)开始,到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顾问岗位上离职休养止,整整60年!在旧军队时,我曾到国民党军的汤山炮校学习炮兵专业,先后担任炮兵队长、炮兵连长、炮兵营长,转战冀、鲁、豫、鄂、赣、湘等地,带领部队与日军作战,总体上是败多胜少,最根本的教训还是那句名言:“落后就要挨打!”来到新四军后,任抗大四分校副校长,不久即担任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长。解放战争初期,还曾兼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炮兵司令员。1947年1月,出任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华东军区炮兵司令员,军委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一直没有离开炮兵这个兵种。尽管1965年3月后到国务院第五机械工业部(今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当了lO年副部长,那也只不过是由“打炮”“管炮”的变成了“造炮”的,还是在与“炮”打交道,晚年又回到了军委炮兵,直到1988年5月离休,干了一辈子炮兵。 人的一生,倏然即过。自己经历过的往事,有的如过眼烟云,随风而去;有的则铭记在心,经常激励自己奋进。解放战争初期,我奉陈毅、粟裕等首长之命,以鲁南大捷缴获美国援助国民党军队的火炮、坦克等重型武器为基础,筹建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就是一段深深地留存在我记忆之中的历史。我对能够得到野战军首长如此的信任,并能够利用自己在旧军队中所学的炮兵专业,在这支部队的组建、培训、参战中发挥作用,感到光荣与自豪。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大批从野战部队调来的步兵战士、受过短训的知识青年,以及起义和解放的原国民党军人员三股力量能够集合在一起,形成纵队规模的打击敌人的强大战斗编队。这在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历史上,也是一个先例。华野特纵像一队横空出世的天兵天将,主力部队打到哪里,它就出现在哪里,搅得敌人心神不宁。这支部队先后参加了泰安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潍县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几乎所有华东战场上的重大战役,作为野战军的火力拳头,为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中,我们经常从截获的国民党军通信联络中听到“共军的炮火太猛烈”之类的呼叫。许多被俘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也把共军炮火强大,归咎为其决战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老领导粟裕在《豫东之战》一文中,把炮兵作为制胜的要素之一。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华野炮兵的战斗能力。 军人的生涯总是与战争相关,又容易在战争时期出现高潮。而我的人生却有近60年的光阴是在和平年代度过(其问也发生过一些局部战争)。对建国以后这一段漫长岁月中的个人经历,我是以重点挖掘一些与自己关系密切,却又具有史料价值的事件为主线来描述的。例如,对我军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初创的那段时间,军委炮兵机关作为总部首长指定的“兼管”机构,我作为军委炮兵党委分工这项业务的责任首长,对这支部队组织上从无到有,装备上从引进到仿制,以及军委炮兵机关为适应管理职能变化在组织机构上进行的多次调整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回忆记录。又如,对“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我所在的兵器工业部门如何在极为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特别是中苏发生珍宝岛流血冲突后,兵器工业战线排除各种干扰,坚持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自己的反坦克武器序列也做了较为详尽的记录。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在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孤立、威胁面前却要自立更生、自强不息,那也是一个令人怀念的年代。希望对这一段历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本书中有所补益。 记忆带给人欢乐也有痛苦。百年的记忆如同重读自己的历史,像一本厚厚的书,无论翻开哪页都有你人生的足迹,记录着那些和你息息相关的故事以及伴你成长和前行的首长和战友。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离我而去,心中难免感伤。但我不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路。对能够履行军人的崇高职责,参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建设和保卫新中国的光荣使命,我感到骄傲和光荣。走过百岁人生路,仿佛弹指一挥间。现在,要去追溯消逝的百年岁月,将重要的经历叙述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在硝烟弥漫的年代,许多珍贵的资料毁于炮火与战乱,没有保存下来。这部回忆录,以我在退居二线后,应党史军史资料征集部门之约,撰写的几篇记录我人生主要经历的回忆文章为主线,辅以其他一些可以得到印证的历史资料汇集形成。由于起步较晚,特别是2004年后,我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视力和听力也下降了许多,给撰写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后来,由我口述,炮兵编研室的涂学能同志帮助整理,前后历时一年半时间,终于完成了回忆录的撰写工作。涂学能同志为此书的编写倾注了心血,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军史专家王辅一同志,不顾高龄体弱,冒着酷暑,对回忆录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审读校正。周放、戚务政、王连生、王吉勤等同志阅读了本书的初稿,提出了很多具体的修改意见。本书的撰写与出版,还得到了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相关单位、炮兵学院南京分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等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谨以此书,献给予我教诲和厚爱的老首长,及数十年来并肩战斗和工作过的老战友、老朋友。在这次撰写回忆录的过程中,他们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在脑际,使我对他们更加怀念,他们的情谊将伴我终生。 陈锐霆 2007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