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敖全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蒋彦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写过一百多本书,可是其中96本被查禁,自人类有史以来,写禁书之多,被查禁量之大,他居世界第一。

他,因为年轻,苦苦探寻——

他,因为智慧,指点迷津——

去掉浮尘与尘雾,揭开迷梦与烟纱,抛却光环与荣耀,还原一个真实的李敖!本书中最翔实的资料,最可信的证据,最细腻的笔法,为你重现“天才”的天路历程!

内容推荐

本书不是以“记时”手法,以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李敖全传》从正文来看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是历史的;从时间上来看又是整体的(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它是文史的结合,作为历史,“务求其真”,立足于真实,真实得像磐石一般稳固;作为文学,“力求其美”,美中亦求生动有趣。

本书并不是去塑造一座供人瞻仰的冷冰冰的大理石雕像,将主人公表现得高高在上,不可接近。而是以全新的视角去诠释和表现的是一个真实的、可亲可近的、有力量的、也有弱点的、活生生的人,让世人了解他是怎样从常人变成名人的,从付出艰苦的代价中换来一次次的进步与蜕变的。

本书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鼓励更多的人热爱生活、积极地面对人生。在写伟人伟大之处的同时,也告诉大家,即使是伟人,也同样有其缺点;但他们并不因为有缺点就悲观、就丧气、就厌世,而是用自身的努力努力再努力去克服缺点,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力量击碎了他的弱点,使他做出比本人还要伟大的业绩。本书不光是只给少年人,而是给所有的——只要是人,立一个榜样,好让自己的做人不再偏向、不再虚伪、不再不入流。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家 ,不再在松花江上

第二章 “臭小子”有了初恋

第三章 有逃难了

第二部

第一章 惨绿少年

第二章 一片大寒

第三章 军中磨练

第三部

第一章 “委蜕大难求净土”

第二章 “开荤了”

第三章 石破天惊

第四章 大放野火

第四部

第一章 全天候软禁

第二章 “被请上黑轿车”

第三章 “神龙首尾皆不见”

第五部

第一章 “复出江湖”

第二章 “二进宫”

第三章 “想佩服人,我就照镜子”

第四章 笑傲江湖

《李敖全传》附录

《李敖全传》后记

试读章节

在此同时,包斯威尔所写的《约翰生传》带给我莫大的感动与鼓舞,乃将李先生比拟成约翰生博士,而以包斯威尔自勉,我经常为李先生渊博的知识所折服,我和李先生交往认识愈深,愈是为他所受的际遇感到不平,我不懂,野有遗贤,何以不察?“国有”将才,何以不单?我觉得忽视人才,就是埋没人才,我年纪虽轻,能力有限,可是如果透过校长的关系,或许能缔造出一个“为国举才”的机缘,那也未必可知。我实在不宜妄自菲薄,看轻自己,于是想请李先生任教于东吴的想法雏形乃慢慢就此形成。此外,根据我们的观察,如果能由孝慈校长主动出面聘请敖之先生到东吴来任教的话,是一件再合适不过的事,于公,章太炎、傅正二公曾任教于东吴,李敖之于东吴,有前例可循,任教一事,似无不可;于私,李先生和校长“两家渊源”很“久远”,由孝慈校长出面请李先生任教一事寓有很深的涵意。

一旦想法确定以后,我们就分两方面去进行这件事,一方面是促成校长与李先生的会晤,另一方面是肥皂箱杜的成立。有时候夹在二个大人物之间作穿针引线的工作,是一件很有趣而且很耐人寻味的事情。基本上,我们的性质有点儿像介绍人,又有点儿像媒婆,如果要让双方一拍即合,甚至是情投意合的话,那是需要下一番工夫、花一番脑筋的。首先,我们必须让双方达成一致的共识与焦点——会晤的共识与晤谈的焦点。因为,有了会晤的共识,才会有晤谈的焦点;有了晤谈的焦点,才有任教的可能,所以我们诚挚地希望,双方彼此要都赢了里子,也都赢了面子才好。

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探求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在一个偶然机会里,我突然主动地问李先生说:“李先生,如果章校长来见您的话,您会不会给他难堪啊?”李先生笑着回答说:“他来了是我的客人,我怎么会给他难堪呢?”听完李先生这类似“保证书”似的回答,我暗自窃喜,似乎看到了二人会晤的远景,李章会谈已成功了一半。

接下来,我们将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在孝慈校长的身上,透过许多的聊天机会,我们经常向校长谈起敖之先生,觉得李先生很有才华,可惜一直被埋没了,如果东吴有机会请李先生来学校教书的话,那不是很好吗?刚开始几次,校长总是笑而不答,不置可否地说:“再研究、再研究。”

P343

序言

他曾自负性地写实说:”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非我莫属”,“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设想我如果写的不是白话文而是文言文,则早生一千五百年,其前三名,也非我莫属。”

他写过一百多本书,可是其中96本被查禁,自人类有史以来,写禁书之多,被查禁量之大,他居世界第一。连《吉尼斯世界纪录》(GLdnness Book of Worlld Records)都遗漏了这不可思议的纪录。

他曾只凭三篇文章(《老年人和棒子》、《播种者胡适》,《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就在思想界、文化界掀起中西文化大论战的高潮。

他在高中时代就被国学大师钱穆所赏识。

胡适评价他:”比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

早在20世纪70年代,《纽约时报》说他——“受人欢迎的青年作家”,“以写讽世文章出名”,“当地标准下的一个野人”;《圣路易邮讯报》说他——“中国传统的著名批评家”:香港《星岛日报》说他——“有才气有勇气,还有挟才勇俱来的流气”;伦敦《中国季刊》说他——“一个得人心的英雄”。

他骂人无数,经他抨击过的形形色色的人超过四千余人,在古今中外“骂史”上,大概无人能望其项背!他也告人无数,上至总统,下至平民,凡是他看不惯的一律送上法庭。

他有过明星老婆,也有过无数的情人;还有过和妓女在一起的记录。

他因发表抨击当政者的独裁而两度入狱,在法庭上他引用美国民间领袖尤金·戴布兹的三段话“说”:

“只要有下层阶级,我就同流;

只要有犯罪成分,我就同俦;

只要狱底有游魂,我就不自由。

他凭借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被提名角逐诺贝尔文学奖。

他还代表新党竞选台湾“总统”。

他说自己是全台湾最快乐的人,高兴骂谁就骂谁,从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他写的文字已超过3000万,是中国有史以来著书最多的人。

他是台湾的狠角色,曾买下整版报纸的广告,骂现任“总统”陈水扁。

他把自己100件艺术品拿去拍卖,所得的钱全部捐给慰安妇,又自掏腰包一百万台币给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支持她到美国、日本为台湾原住民在二战中被日军欺凌讨公道。

他曾经发誓“永不离开台湾”,在离乡56年后,却首次走出台湾,踏足大陆。”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70岁的他在宣布即将开始祖国大陆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写下这样的文字。

关于他,有着太多说不完的故事。

他——

就是李敖,中国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早在1980年这个理想主义者就写道:“不止台湾出了个李敖,而是中国出了个李敖。李敖是真正大陆型的知识分子,虽然我像拿破仑一样的在厄尔巴岛上、在圣赫勒拿岛上,但我总归是大陆型的人。也许多年以后,我会归骨于昆仑之西。……”后来他引申此意,又写道:”我是归骨于昆仑之西,而不是东,我的真正大陆故乡其实在昆仑之东。但昆仑之西是大陆的根、大陆的动脉,虽然那个根、那个动脉,已经一片浩瀚、荒凉与死寂。我最佩服唐三藏西天取经,他偷渡出关,直奔昆仑之西,面对一片浩瀚,荒凉与死寂,在这种气氛里孤军奋斗,真是中国第一豪杰。”可是,对于自己,他却说:“生错了时代、弄错了地方,使我这西天取经的人物,沦落成东海布道,并且布得天怒人怨。但是,我还是中国第一豪杰,我一点也不怀忧丧志。”

这个从不怀忧丧志的中国第一豪杰自1949年5月12日登陆台湾,一天也没离开,在国民党一党独大的统治下,挺身与国民党当权派斗争,一往直前、二入牢狱、三头六臂、四面树敌:又挺身与台湾人当权派斗争,五花八门、六亲不认、七步成章、八面威风。在所有斗争中,总是以人不可及的大人格、大节操、大头脑、大才华、大手笔、大刀斧、大有为和大不敬,去斩将搴旗,外加踹走狗、小卒一脚。

李敖的敌人是不分大小的,从外省人民族救星到台湾人民间乩童,只要看不惯,都可成为他嫉恶如仇的敌人,然后动用大量的资料与黑资料,笔力万钧,把死人鞭尸、把活人打倒。在这种得理不饶人的作业中,他是独行侠,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外,又”时髦不能动”。  是什么让这位以特立独行、狂傲不羁、嬉笑怒骂著称的“文化顽童”仍在续写传奇?他的天才到底是天生还是后天的努力?若活在大陆会不会是第二个郭沫若呢?有人说他是历史学家,还有人说他是文学家,他却说自己是历史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他竞选总统到底是不是在作秀?他真的像胡茵梦所说的那样”大男人主义”?对待爱情一如他所说的那般洒脱?他是狂人、独行侠,但有没有资格成为学者呢?他是大陆型的知识分子吗?他的狂妄是来自心底里的自卑还是另有它因?被当作先知、英雄和思想家的他是不是靠自己的笔杆吹出来的?他有狡诈的一面吗?可真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时髦不动?……

我们也许有着太多的疑问和解不开的迷惑?

我想——要想解开这些谜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追寻他从小到大真实的成长足迹,看其思想的形成,是一夜之间造就?还是用无数的脚印和汗水堆起?

可是,要怎样才能找到这样的一本书呢?市面上写李敖的书比比皆是,叫人实在难以辨别真假。

也许你会说“根本就无法判断出到底是李敖的真实经历呢?还是写书作者的胡编瞎造?”

或许这本《李敖全传》的作者在序里面的两段话能给你某些启示:

“西方传记大师莫洛亚在《雪莱传》的导语中称:‘书中所举事例,都凿凿有据,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个想法,不能在雪莱本人的书信诗文里,或其友人的回忆著述中找到出处。作者只是把这些真实的材料条贯整理,读来给人一种逐渐有所发现,顺理成章发展下来的印象,小说的精义就该如此。’我所做的努力,亦是如此,从不小说般的演绎,也不杜撰什么场景、更不生造什么对话。我所凭藉的,就是史学,见诸资料、信件、日记和回忆录、跟哈佛大学教授治学一样严谨。”

“在作传时,我还力在打破那些死板的‘记时’手法,以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它从正文来看是文学的;从角注来看是历史的;从时间上来看又是整体的(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它是文史结合:作为历史,‘务求其真’;作为文学,‘力求其美’。立足于真实,真实得像磐石一般稳固;在行文中,亦求生动有趣。”

是的,凡是真正想追寻到答案的人,我想,他必定会通过真实可靠的资料来解读;凡是真正用心的读者也必然会找到用心的作者;凡是没有证据的传记,我深信都是不可信的。

当你翻开此书,一个有血有肉有欢笑也有苦泪的李敖,将会活跃在眼前。

那么,为何不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思考和解开这个谜呢?

后记

《李敖全传》第一部终于完成了。

在今天,我没必要叙述过去的那些黑黑黑夜是怎样用馒头挺过来的,又是怎样沉闷地努力着一步接一步往前走的……这些都不足以论。要论的是——

首先要感谢我父母和李敖。因为没有我老爸和老妈,就没有我,如果没有我,那这本书将不复存在;假如没有李敖,那就算有一万个蒋彦也全都他妈的狗屁不是。

这本书的完成还得感谢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它是集体的产物,如果没有他们,那不知要等到第几个猴年马月才能面世。要感谢那些复印机的创造者、感谢复印工作人员、感谢修马路的工人、感谢食堂伙计、感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感谢公交车司机……感谢这些辛勤劳作的人,他们才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因为如果没有他们,那么所有的艺术工作者都要么去死、要么发疯、要么下地种田;没有他们,我们将无法找到资料,即使找到资料也没法复印(这时我想到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荒岛余生》那部影片):没有他们,我们不会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没有他们,这个世界将无法想像。

在这里,我再一次向他们——辛勤的劳作者,致以崇高的敬礼(注意,这是对”辛勤的劳作者”,不辛勤的,都他妈的活埋)。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矫情,但我一时又无法找出理由去不这样做或去漠视他们的劳动果实,因为人是活在集体之中,我相信歌德在这方面,与我最有同感。

在这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中,有几个要特别予以感谢,没有他们的特别帮助,我的这本书至少要拖上一年,他们是阿薛(薛圣造)、汤圆大哥(汤建泉)、阿中(陈集中)、阿毛(毛钟贤)等等,还有很多人都需要感谢,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出,那就请允许我以特有的方式来报答朋友们的”拔刀相助”。

再次感谢他们在过去的日子中给予大大大大的帮忙。所有看到这本书的读者都应感谢他们。因为没有他们,你就没有那么快的眼福。

最后,我也不得不郑重的感谢一位旷世奇才,因为没有他,大家都将无法欣赏到惊世之作——《李敖全传》。

2004.11.19夜7:26

写于20岁的最后一个月

清华一区54号只有2个榻榻米没有暖气的小房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