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围绕着“感觉的逻辑”这一主题,从“感觉”出发,探讨培根作品中的“形象”问题。在前几个章节内,作者主要以培根大量的具体作品为基础,探讨了培根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特征。西尔维斯特的《培根访谈录》成为本书引用培根本人思想的主要资料。从圆形(或圆形场所)开始,作者将培根的空间区分为形象、轮廓和平涂的色彩这三大部分。直到第十章,作者都一直在探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三联画作为培根最具特色的形式,将这三种关系的张力体现得最完美。
在福柯打开的新视野中,德勒兹是将疆域拓展得最宽的一位,文学、电影、绘画,不一而足。而这本论培根的作品,是德勒兹将哲学触角引向绘画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中可以管窥德勒兹的基本哲学观念,尤其是德勒兹的思想方法。
德勒兹认为:弗兰西斯·培根的绘画以纯粹的形象取代了具象绘画,从而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找到了第三条道路,拯救了形象在20世纪的命运,在他之前,塞尚已经开始了类似的探索,而从更广的艺术史角度来讲,这一探索可以上溯到古埃及艺术。这一探索的本质,是用一种具有触摸能力的视觉,取代了纯粹的视觉,其间有哥特艺术与巴洛克艺术曾经偶尔达到了这样的视觉。
德勒兹的第三条道路——《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中文版导读/1
法语版序/1
法语版前言/3
一 圆,圆形的活动场地/5
圆形与它的类比物——形象与形象化的区分——事实——“不可争辩的事实”
问题——绘画的三个元素:结构、形象与轮廓——平涂的作用
二 关于古代绘画与具象的关系的思考/13
绘画、宗教与摄影——关于两个错误理解
三 田径运动/17
第一个运动:从结构到形象——隔离——田径运动——第二个运动:
从形象到结构——身体逃脱:可憎——收缩、耗散:洗脸池、雨伞与镜子
四 身体,灵与肉,变成动物/26
人与动物——不可区分的区域——
肉体与骨头:肉体从骨头上滑下——怜悯——头部、脸部与肉
五 概括性思考:培根绘画的不同时期与各个方面/34
从叫喊到微笑:耗散——培根连续的三个时期——
所有运动的共存一轮廓的功能
六 绘画与感觉/42
塞尚与感觉——感觉的层次——形象化与暴力——
搬移的运动,散步——感官的现象学统一体:感觉与节奏
七 歇斯底里症/54
没有器官的身体:阿尔托——沃林格的哥特线条——
在感觉中的“不同层次”意味着什么——震动——歇斯底里与在场——
培根的怀疑——歇斯底里、绘画与眼睛
八 画出力量/68
表现不可见的事物:绘画的问题——
变形:既非转化也非解构——叫喊——培根对生活的热爱——力量的列举
九 交合形象与三联画/78
交合的形象——感觉的搏斗与交合——
共振——节奏形象——宽度与三个节奏——两种“不可争辩的事实”
十 札记:什么是三联画/88
见证人——积极的与被动的——
坠落:层次的不同的积极现实——光线,汇聚与分离
十一 绘画,在绘画动作之前……/101
塞尚和与俗套的搏斗——培根与照片——培根与可能性——
偶然性理论:偶然的划痕——视觉的与手工的——形象化的地位
十二 图形表/116
培根眼中的图形表(线条与色点)——
它的手工特征——绘画与灾变体验——抽象绘画,符号与视觉空间——
行动绘画,图形表与手工空间——这两条道路都不适合培根
十三 类比/131
塞尚:作为图形表的绘画题材——类比的与数码的——
绘画与类比——抽象绘画的悖论地位——塞尚的类比语言、培根的类比语言:
平面、色彩与体积——调节——重新找回的相似性
十四 每位画家都以自己的方式概括了绘画史……/143
埃及和触觉的视觉表现——实质与事故——
有机的表现和触觉一视觉的世界——拜占庭艺术:一个纯视觉的世界?——
哥特艺术与手工——光线与色彩、视觉与触觉的视觉
十五 培根穿越了什么/159
触觉的视觉世界及其衍生物——色彩主义——新的调节——
从凡·高和高更到培根——色彩的两个方面:热烈的色调与混合色调,
平涂与形象,大片色彩区与色彩流
十六 关于色彩的思考/171
色彩与绘画的三大元素——色彩一结构:平涂与它们的分区——
黑色的作用——色彩一力量:形象、色彩流与混合色调——头部与阴影——
色彩一轮廓——绘画与品味:好品味与坏品味
十七 眼与手/182
数码、触觉、手工与触觉的视觉——图形表的实践——
“完全不同的”关系——米开朗基罗:绘画事实
根据参考的顺序先后所引用画作的索引/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