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前是人一生中最具激情、最具有创造力的时期,是播种和耕耘的季节,35岁以后是总结和收获的季节。如果在35岁以前你不能有所成就,你的成功之路将变得十分艰难,35岁以后你将感到力不从心和无尽的遗憾。
本书将构筑成功的要素总结为“要做的100件事”,对100件事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总结,引导读者在35岁以前这一最富激情和创造力的时期,设定人生目标,规划职业蓝图,掌握学习和工作的高效之道,建立幸福家庭,培植人脉,乐观积极地行动,从而为35岁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础,创造机遇,收获幸福生活,迈向成功的殿堂!
35岁以前是人一生中最具激情、最具有创造力也是最容易成功的时期,这一时期在生活、婚姻、家庭、工作、事业、人际等方面做好必须要做的事,才能为实现35岁以后人生的飞跃打好基础。本书针对35岁以前这一年龄段人们的特征,总结出在这一阶段必须要做的100件事,结合大量的现实事例,为广大读者在35岁以前如何做好这100件事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建议,帮助读者在35岁以前设定人生目标、规划职业生涯、掌握高效学习和工作的方法、熟悉为人处事的艺术,为35岁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础,把握航向,创造机遇,顺利实现预定的计划,取得成功,登上事业的巅峰。
博恩·崔西在《简单管理》一书中写道:“我赞美彻底和有条理的工作方式。一旦在某些事情上投下了心血,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做事,就可以减少重复,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有秩序是一个人做事有目的的重要前提。歌德说过“选择时间就等于节省时间,而不合乎时宜的举动则等于乱打空气。”没有一个合理有序的工作秩序,做起事来必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这样,要高效率地工作就不可能了。试想,如果一个经理一上午要见客户,要处理资料,又要写年度报告,而他却不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秩序,就是找个材料都要花半天时间,哪儿还有效率可言。
工作的有序性,体现在对时间的支配上,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很多成功人士就指出,如果能把自己的工作任务清楚地写下来,便很好地进行了自我管理,就会使工作条理化,因而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明确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才能认识自己工作的全貌,从全局着眼观察整个工作,防止每天陷于杂乱的事务之中。明确的办事目的将使你正确地掂量各个工作之间的不同侧重,弄清工作的主要目标在哪里,防止不分轻重缓急,耗费时间又办不好事情。
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权限范围,才能摆脱自己的工作与上下级的工作以及同事工作中的互相扯皮和打乱仗现象。
使自己的工作明确化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填写自己应做工作的清单。首先试着在一张纸上毫不遗漏地写出你需要做的工作。凡是自己必须干的工作,且不管它的重要性和顺序怎样,一项也不漏地逐项排列起来,然后按这些工作的重要程度重新列表。重新列表时,你要试问自己:如果我只能干此表当中的一项工作,首先应该干哪一件事呢?然后再问自己:接着该干什么呢?用这种方式一直问到最后一项。这样就按着重要性的顺序列出了自己的工作一览表。其后,对你要做的每一项工作应该怎么做,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每项工作上总结出你认为最合理有效的方法。
为了使工作条理化,不仅要明确你的工作是什么,还要明确每年、每季度、每月、每日的工作及工作进程,并通过有条理的连续工作,来保证正常速度执行任务。在这里,为日常工作和下一步进行的项目编出目录,不但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时间节约措施,也是提醒人们记住某些事情的手段。可见,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日程是多么重要。
工作日程与计划不同,计划在于对工作的长期打算,而工作日程表是怎样处理现在的问题。
比如今天,还有明天的工作,就是逐日推进的计划。有许多人抱怨工作太多又杂乱,其实是由于他们不善于制定日程表,无法安排好日常工作,有时候反而抓住没有意义的事情不放,所以才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
要事第一
工作需要章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工作效率高的人,都能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理查斯·舒瓦普,为自己和公司的低效率而忧虑,于是去找效率专家艾维’李寻求帮助,希望李能卖给他一套思维方法,告诉他如何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
艾维·李说:“好!我10分钟就可以教你一套至少提高50%效率的最佳方法。”
“把你明天必须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记下来,按重要程度编上号码。最重要的排在首位,以此类推。早上一上班,马上从第一项工作做起,一直到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工作、第三项工作直到你下班为止。即使你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完成了第一项工作,也没关系。只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坚持做下去。每一天都要这样做。在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做。”
“这套方法你愿意试多久就试多久,然后给我寄张支票,并填上你认为合适的数字。”
舒瓦普认为这个思维方式很有用,不久就填了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给李。舒瓦普后来坚持使用艾维。李教给他的那套方法,五年后,伯利恒钢铁公司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最大的不需要外援的钢铁生产企业。舒瓦普常对朋友说:“我和整个团队坚持拣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我认为这是我的公司多年来最有价值的一笔投资!”
对待工作,一定要注意区分轻、重、缓、急,集中力量在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每天完成一堆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以自慰。
在一堂时间管理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于是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的学生们。称赞完了,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里。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么重要的启示?”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到底是讲的时间管理啊!”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最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停顿一下,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也许你以后永远没有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就是要事第一的重要性。就像往罐子里先放鹅卵石一样,与其把你所有的精力分散到许多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还不如看准一件最重要的工作,集中精力,埋头苦干。这样就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集中精力在重要的事情上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P47-49
我们每一个人最终最深切的渴望都是让自己成为一个重要人物,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在追求和渴望成功与快乐,都在逃避和拒绝失败和创伤。相信每一个人的胸膛里都有一颗不平凡的心在跳动。
古训说得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现代社会正以超乎人们想像的速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个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压力,使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喘不过气来。虽然在人生长河中,35岁之前是人生最具激情、最具创造力也是最易成功的时期,但是由于环境和自身条件的不同,有些人可能在35岁以前已经身居要职、声名显赫;有些人可能平平淡淡、无所建树;还有些人可能在尝尽人情冷暖、看遍世间百态之后,正在彷徨与困惑……
其实,不管何种情况,你都不能被困难打垮,也不能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因为你还年轻,你的生命蓝图还没有完全展开,一次失败不代表你永远失败,一次胜利也不意味着你会永远成功。
可是,如果你在自己35岁以前正意气风发、精力旺盛的最佳时期,不能使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的话,那么35岁以后等待你的将是力不从心的叹息和无尽的遗憾。社会上流行已久的“35岁现象”就是对人生的一种残酷的写照,所以成功一定要趁早,并且要永远成功。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争取成功,研究成功的道理,许多名言、谚语与观念都闪耀着成功的哲理。人们也在要求掌握系统和完善的成功理论,尤其是对于35岁以前的人们来说,更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心应手地取得最大的成功。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莫如教人捕鱼。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想捕鱼、人人都想成功的时候,谁能正确地掌握成功的方法,谁就会在成功的道路上捷足先登。
《35岁以前要做的100件事》正是这样一本书。该书以发展的眼光立足于当前社会,充分结合了人们在35岁以前的特质,通过“要做的100件事”的形式,旨在帮助人们在35岁以前能更好、更快地获得成功。本书内容十分广泛,实用性极强,它包括:设定人生目标、建立必胜的信心、开创自己的事业、与人相处的技巧、提高办事的能力,等等100件事。每一件事都非常值得我们去做,每一件事都是帮助我们迈向成功殿堂的阶梯。
35岁以前是耕耘的时期,35岁以后是收获的季节。本书中的每一件事都在时时鼓励你在35岁以前调整心态拼搏人生,每一件事都在时时激励你在成功的道路上积极进取直至成功。35岁以前,做好书中的100件事,会让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少走弯路,在成功的道路上事半功倍,会使你早日构筑35岁前的精彩生活,创造35岁后的辉煌人生。
编著者
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