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教(大师怎样做父亲)
分类
作者 李玉荣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们所处时代特征是,一方面是旨在让人民享受初步富裕的小康社会正在稳步推进和实现,另一方面则是现在的青少年又大多为独生子女。这就是为什么当代的人们普遍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又舍得动用一定经济能力与手段去重视和选择自己孩子的教育。现在摆在面前的这本小册子,正是试图借现代文化名人之口,来解答人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古往今来,虽然人们懂得诸如“失败乃成功之母”等哲理和箴言,但现实中似乎更乐意接受和倾听成功者的故事和孕育成功的阐释。更何况,这些故事和阐释,乃是出自现代名人之手!

内容推荐

本书所反映的是我国现代教育诞生之初,作为新时代先觉者的文化先贤们对新教育的探索。

本书的出版,不仅能满足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教育了解和认识的一般需要,而且也能为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目录

第一编 怎样做父母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

 再谈管孩子(徐志摩)

 倒霉的小孩子(邹韬奋)

 儿女(朱自清)

第二编 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

 谈家庭教育(蔡元培)

 至关重要的儿童教育(徐志摩)

 创造的儿童教育(陶行知)

 致家长(张伯苓)

第三编 学校的责任

 教育的背景(夏丐尊)

 爱是教育的生命(夏丐尊)

 论教育之宗旨(王国维)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中国学校制度之批评(傅斯年)

 南开学校的教育宗旨和方法(张伯苓)

 中学生的出路(郁达夫)

 教学合一(陶行知)

 教学小品文(夏丐尊)

第四编 教给孩子做人之道

 论诚意(朱自清) 

 论气节(朱自清) 

 明耻(杜重远) 

 信用(邹韬奋) 

 怎样改正过错(张伯苓)

 怎样对付教训(夏丐尊)

第五编 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奋斗即是生活的方法(张伯苓) 

 机会(邹韬奋) 

 能与为(邹韬奋) 

 劳动地究竟(许地山) 

 “自学”和“自己教育”(夏丐尊)

 “你须知道自己”(夏丐尊) 

第六编 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美育与人生(蔡元培)

 手脑相长(陶行知) 

 暑假中学生之作业(张伯苓)

 受教育与受教材(夏丐尊)

 思想的种种(郁达夫)

 现代儿童对于科学的态度(蔡元培)

 怎样学爱迪生(陶行知)

 青年对于体育的自觉(杨贤江)

 写作杂谈——文脉(朱自清)

第七编 告诉孩子读书的方法

 我的读书经验(蔡元培)

 读书杂谈(鲁迅)

 略谈读书的方法(邹韬奋)

 我之于书(夏丐尊)

试读章节

我想这大约还是由于我们抚育不得法;从前只一味地责备孩子,让他们代我们负起责任,却未免是可耻的残酷了!

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们基本的力量——胸襟与眼光;孩子们还是孩子们,自然说不上高的远的,慢慢从近处小处下手便了。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十年前刚结婚的时候,在胡适之先生的《藏晖室札记》里,见过一条,说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是不结婚的;文中并引培根的话,“有妻子者,其命定矣。”当时确吃了一惊,仿佛梦醒一般;但是家里已是不由分说给娶了媳妇,又有甚么可说?现在是一个媳妇,跟着来了五个孩子;两个肩头上,加上这么重一副担子,真不知怎样走才好。“命定”是不用说了;从孩子们那一面说,他们该怎样长大,也正是可以忧虑的事。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自然,“子孙崇拜”,“儿童本位”的哲理或伦理,我也有些知道;既做着父亲,闭了眼抹杀孩子们的权利,知道是不行的。可惜这只是理论,实际上我是仍旧按照古老的传统,在野蛮地对付着,和普通的父亲一样。近来差不多是中年的人了,才渐渐觉得自己的残酷;想着孩子们受过的体罚和叱责,始终不能辩解——像抚摩着旧创痕那样,我的心酸溜溜的。有一回,读了有岛武郎《与幼小者》的译文,对了那种伟大的、沉挚的态度,我竞流下泪来了。去年父亲来信,问起阿九,那时阿九还在白马湖呢;信上说,“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我为这句话哭了一场;我为什么不像父亲的仁慈?我不该忘记,父亲怎样待我们来着!人性许真是二元的,我是这样地矛盾;我的心像钟摆似的来去。

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么?我的便是那一类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开饭”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小妹打我!”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骨头呀,渣滓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吃饭而外,他们的大事便是游戏。游戏时,大的有大主意,小的有小主意,各自坚持不下,于是争执起来;或者大的欺负了小的,或者小的竟欺负了大的,被欺负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前诉苦;我大抵仍旧要用老法子来判断的,但不理的时候也有。最为难的,是争夺玩具的时候:这一个的与那一个的是同样的东西,却偏要那一个的;而那一个便偏不答应。在这种情形之下,不论如何,终于是非哭了不可的。这些事件自然不至于天天全有,但大致总有好些起。我若坐在家里看书或写什么东西,管保一点钟里要分几回心,或站起来一两次的。若是雨天或礼拜日,孩子们在家的多,那么,摊开书竟看不下一行,提起笔也写不出一个字的事,也有过的。我常和妻说,“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有时是不但“成日”,连夜里也有兵马在进行着,在有吃乳或生病的孩子的时候!

我结婚那一年,才十九岁。二十一岁,有了阿九;二十三岁,又有了阿菜。那时我正像一匹野马,哪能容忍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绳?摆脱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觉地时时在摆脱着。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苦了这两个孩子;真是难以宽宥的种种暴行呢!阿九才两岁半的样子,我们住在杭州的学校里。不知怎地,这孩子特别爱哭,又特别怕生人。一不见了母亲,或来了客,就哇哇地哭起来了。学校里住着许多人,我不能让他扰着他们,而客人也总是常有的;我懊恼极了,有一回,特地骗出了妻,关了门,将他按在地下打了一顿。这件事,妻到现在说起来,还觉得有些不忍;她说我的手太辣了,到底还是两岁半的孩子!我近年常想着那时的光景,也觉黯然。阿菜在台州,那是更小了;才过了周岁,还不大会走路。也是为了缠着母亲的缘故吧,我将她紧紧地按在墙角里,直哭喊了三四分钟;因此生了好几天病。妻说,那时真寒心呢!但我的苦痛也是真的。我曾给圣陶写信,说孩子们的折磨,实在无法奈何;有时竞觉着还是自杀的好。这虽是气愤的话,但这样的心情,确也有过的。后来孩子是多起来了,磨折也磨折得久了,少年的锋棱渐渐地钝起来了;加以增长的年岁增长了理性的裁制力,我能够忍耐了——觉得从前真是一个“不成材的父亲”,如我给另一个朋友信里所说。但我的孩子们在幼小时,确比别人的特别不安静,我至今还觉如此。我想这大约还是由于我们抚育不得法;从前只一味地责备孩子,让他们代我们负起责任,却未免是可耻的残酷了!P29-32

序言

受友人之托,请为玉荣同志精心选编的《家教——大师怎样做父亲》写几句话。虽然手头总是有点忙,但还是欣然答应了下来。

首先,用现代文化名人的名言来阐述和讨论青少年教育问题,着实是一件很有现实意义的事。我们所处时代特征是,一方面是旨在让人民享受初步富裕的小康社会正在稳步推进和实现,另一方面则是现在的青少年又大多为独生子女。这就是为什么当代的人们普遍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又舍得动用一定经济能力与手段去重视和选择自己孩子的教育。现在摆在面前的这本小册子,正是试图借现代文化名人之口,来解答人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古往今来,虽然人们懂得诸如“失败乃成功之母”等哲理和箴言,但现实中似乎更乐意接受和倾听成功者的故事和孕育成功的阐释。更何况,这些故事和阐释,乃是出自现代名人之手!同时还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被入选的这些文化名人个个堪称家喻户晓,但人们大多只熟悉他们十分知名的一面,诸如王国维是文学史家、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邹韬奋是新闻出版家、蔡元培是北京大学校长、李叔同是高僧兼大画家书法家……,等等,较少或不怎么了解他们还有丰富多彩的有关青少年教育的文章或论述。因此,这本小册子的出版发行不仅有助于人们对他们思想和著述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而且借助名人效应或许可能激起当代的人们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和研究。

其次,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孩子们将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伟大战略构想的实践者和见证人。还是他的话对:“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毋庸置疑,新中国的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极大的努力”,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比如说,当下全国媒体和教育界共同热议的教育公平问题,稍有历史常识和起码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会认同,已抵达了新中国建国以来解决得最好的程度。当然,为了朝着理想的教育公平迈进,还是用得上“同志仍需努力”这句老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为了实现小平同志伟大战略构想,为了走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看着一代又一代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创新乏力的窘境,难道我们还不应该把教育创新放到国家教育改革的首位吗?!难道还不应该紧紧围绕教育创新的挑战与对策来一次全民大讨论吗?!因此,这本小册子的出版发行乃是适逢其时的事,先贤们对青少年教育的关注与论说,正好对当今教育创新的推动、促进和发展,是一个很好借鉴。

再其次,研究表明,“一代又一代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创新乏力”问题,并非自今日始,也不是近二三十年才出现的,或许至少是可以而且应该作一番回溯和系统分析的。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问题亦已引起我国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关注。所谓回溯分析,即是挖掘历史根源。众所周知,我国的现代教育,从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1898年成立或封建科举制度1905年废止算起,不过百年。百年以来,一方面是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的教育改革始终没有停止过,另一方面是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教育中一切“陈旧的东西总是力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和巩固”(马克思语)。这就是艰难困苦而又逶迤前行的我国百年教育改革史。这本小册子所反映的正是我国现代教育诞生之初,众位文化先贤们作为新时代的先觉者对新教育的探索与呼喊。全书各篇,或多或少,或隐或显,闪耀着睿智的光芒。所谓系统分析,即分析问题要全面。比如关于“一代又一代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创新乏力”问题,我们的先贤们提出的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语);我们大人“觉着的浑身的镣铐,大半是小时候就套上的”(徐志摩语);等论断,着实是要比当今有些人所声称的“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国际上是一流的,至少也是很好的”;“我国教育质量从硕士生以下,和国际水平相比,是毫不逊色的;差就差在博士生阶段”;等等,不知要高出许多倍的。因此,这本小册子的出版发行不仅能满足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教育了解与认识的一般需要,而且亦能为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提供某种程度的参考和指点。

最后,我想说,近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亦然。但是,我们一定要把“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恩格斯语)这句名言铭记在心。面对传统,特别是面对我们中华民族如此悠久的传统,惟有一分为二,推陈出新!

际此新千年新世纪伊始,在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为教育创新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创新,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愿《家教——大师怎样做父亲》这本小册子的出版发行,能为寻找理想的教育创新和教育创新的理想,有所启迪,有所帮助。

是为序。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

蒋国华

2006年12月24日夜

书评(媒体评论)

倘若现在父母并没有将什么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交给子女,又不遇意外的事,子女便当然健康,总算已经达到了继续生命的目的。但父母的责任还没有完,因为生命虽然继续了,却是停顿不得,所以还须教这新生命去发展。

鲁迅

一日之气候,多定于崇朝,一生之事业,多决于婴孩,甚矣。家庭教育之不可忽也。

蔡元培

做父母的都有一个创作的机会,把你们的孩子养成一个健康、活泼、灵敏、慈爱的成人,替社会造一个有用的人才,替自然完成一个有意识的工作,同时也增你们自己的光,添你们的欢喜。

徐志摩

真正的教育需完成被教育者的人格,知识不过人格一部分,不是人格的全体。

夏丐尊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