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李宏利,男,1972年5月生,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民俗与非遗研究中心研究员。在《社会科学》、《史林》、《浙江学刊》、《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学术刊物中发表论文多篇,有关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得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持并通过2008年上海市侨办招标课题《海外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研究》,参与完成多项民俗学课题研究工作。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 墓志概念及其发展 二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三 数据来源与研究内容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 文献述评 二 相关理论 第三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 一 研究特色 二 创新研究 第一章 士人概述 第一节 士人的组成 一 士人身份的获得 二 士人特定的称谓 三 其他知识群体 第二节 上海士人家族来源 一 样本人口籍贯分析 二 移居上海原因分析 小结 士人家族身份的终极标志——墓志 第二章 士人家族人口 第一节 墓志与家族人口记录 一 上海地区墓志特征 二 墓志人口资料及其对人口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节 死亡年龄分析与死亡观念及行为 一 死亡年龄统计与分析 二 死亡观念及行为 第三节 生育状况与生育、性别观念及行为 一 生育数统计与分析 二 生育数分析 三 生育观念及行为 四 性别观念及行为 第四节 婚姻状况分析 一 婚姻形式 二 士人家族联姻 三 士人家族初婚年龄 第五节 丧葬观念及葬期分析 一 丧葬观念及行为 二 葬期统计与分析 小结 士人家族认同的表现——观念与行为 第三章 不同士人特征分析 第一节 普通士人家族 一 普通士人的特权 二 普通士人的治生方式 三 相关人口及身份特征 第二节 官宦士人家族 一 官宦士人及其家属的称谓 二 著姓望族 三 相关人口及身份特征 第三节 方外人士 一 僧人墓志 二 道士墓志 小结 士人认同的两重性——文与官 第四章 典型士人家族案例 第一节 明唐时升家族 一 唐时升家族世系 二 代表性墓志 第二节 清钱大昕家族 一 钱大昕家族世系 二 代表性墓志及有关家族资料 小结 士人家族身份的构建——个体与整体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一 人口学方面 二 士人家族身份认同 第二节 讨论 一 数据方面 二 人口学指标方面 三 其他方面 附录一 明代墓志列表 附录二 清代墓志列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为上海城市文脉的延续与研究提供了确凿的、扎实的学术文化资源。 本书将人口与墓志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了一条新的微观历史人口研究路径。墓志不仅拓展了历史人口学的研究对象,而且通过解构墓志叙述,可以避免以往历史人口学解释的“贫乏”。 内容推荐 本研究建立在一种新拓展的微观历史人口资料——墓志文献的基础上,在此研究中,墓志并非作为简单的辅助资料,而是跃升至研究的中心位置。作者将人口研究与墓志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所搜集的明清上海士人家族墓志为基础,一方面,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士人家族人口的平均死亡年龄、生育子女数、初婚年龄、葬期以及籍贯分布等相关人口学指标;另一方面,运用后现代史学中常见的文本解构方法——深入墓志的撰刻收藏过程中,以揭橥士人家族人口的身份认同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