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张爱萍虽百战疆场,但又是名闻天下的儒将。他长期在解放军总参谋部、国防科委和中央军委身居高位,曾有过创造我党我军建章立制的“五十六个第一”的辉煌;也经历了“六次死里逃生”、“十次让职三次辞职”、“二次敌牢”、“文革五年囚室”的风云变幻及政治舞台上的三起三落……本书作者在走访了解、搜集整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又得在将军身边工作之先利条件,述写了这位目前正远离喧嚣但又令人梦魂萦牵的名将的曲折而又传奇的人生,再现了他丰富而又多彩的晚年生活画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将张爱萍(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东方鹤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上将张爱萍虽百战疆场,但又是名闻天下的儒将。他长期在解放军总参谋部、国防科委和中央军委身居高位,曾有过创造我党我军建章立制的“五十六个第一”的辉煌;也经历了“六次死里逃生”、“十次让职三次辞职”、“二次敌牢”、“文革五年囚室”的风云变幻及政治舞台上的三起三落……本书作者在走访了解、搜集整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又得在将军身边工作之先利条件,述写了这位目前正远离喧嚣但又令人梦魂萦牵的名将的曲折而又传奇的人生,再现了他丰富而又多彩的晚年生活画卷……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在走访了解、搜集整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又得在将军身边工作之先利条件,述写了这位目前正远离喧嚣但又令人梦魂萦牵的名将的曲折而又传奇的人生,再现了他丰富而又多彩的晚年生活画卷…… 本书融党史军史于一炉,集历史与现实为一体,史诗般的叙述又如行云流水,阅后使人耳目一新,是目前难得的人物传记。 目录 剑说(代前言) 第一章 十五走上革命路 多彩少年 学潮激浪 雾中朝阳 勇踏新途 第二章 南京路上少年狂 初进上海 首陷囹圄 再破铁窗 第三章 苏北惊雷震江南 红十四军 攻老虎庄 毙小蟊贼 智闯三关 第四章 少年先锋模范队 中央苏区 沙村截敌 险遭杀头 三项重点 力保战友 疆场笔战 红区麦城 第五章 大军此去多险境 红大军事班 夜半误军令 遵义城曙光 大战娄山关 遵义城大捷 巧渡北盘江 金沙江堵敌 大渡河明月 翻越夹金山 西向过草地 夜警巴西河 彭德怀风范 第六章 疾步驱前主席召 长城扬威 胜中受挫 窑洞灯光 抗大任教 主席授命 第七章 组织新军抗倭寇 沪郊操军 又见周公 特殊使命 金华小试 千里哭母 确山古庙 第八章 挺进敌后奠新基 东进皖东北 智服小周瑜 大路鸿门宴 鏖战大柏圩 纵擒盛子瑾 智取老周圩 第九章 长风劈浪扫敌顽 迎接刘少奇 挥师东海岸 回师皖东北 “四·一二”奋发 平定洪泽湖 半城风和雨 第十章 忘返流连迷幽境 一以贯之 一见钟情 一片丹心 一桩美缘 第十一章 敌进我进巧周旋 风云突变 亦正亦奇 赤心相牵 敌进我进 挖敌心脏 营救盟友 第十二章 感君正义心相投 送邹韬奋 会金子良 悼彭雪枫 湖畔望归 第十三章 决战金鼓催人急 势如破竹 担架挥兵 梦回沙场 新的受命 第十四章 人民海军首巡航 沪宁接义军 南北广招贤 奇方医“跛子” 八方聚舰艇 晋见毛泽东 海军三步行 破浪首巡航 试读章节 这是解放军建军以来迄今唯一的一次陆海空三军渡海登陆作战。目标——大陈列岛。 大陈列岛位于浙江海门东南,距陆地七海里,含上下大陈、南北一江山、南北麂山、披山、头门山岛及渔山列岛。在华东大陆及舟山群岛相继解放后,蒋介石在美军支持下,在大陈列岛建立了个“大陈防卫区”,司令部设在大陈本岛,使之成为国民党军在浙江沿海诸岛的指挥中心和防御核心,又是敌海军“大陈战区特遣队”的前进基地,兵力一万余众。同时他们还利用撒传单、贴标语、甚至一些反动道会门的地下活动等舆论形式,狂妄叫嚣“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还搞什么“英雄运动”,以及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和盟军一起收复大陆”等等,并不断派飞机、军舰对穿山半岛、台州、温州等地进行袭扰,破坏渔业生产及海上交通,严重危及沿海军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也正因为这样,张爱萍才决定首先解放大陈列岛。 在解放大陈列岛战役开始之前,张爱萍来了个“牛刀小试”,先搞了个实战试验,即动用部分空军歼击机、海军护卫舰,配合陆军分队攻占头门山、田岙和蒋儿岙三岛(仅有少数匪特),试了试陆军登陆作战的战斗力。这是一次三军联合作战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控制了这三个小岛,拔除了敌人的前哨耳目,这样海门港就活了。但也因此引起了蒋军的不安,接连4天实施海空联合反击,图谋报复。华东海、空军奋起迎战,先后将敌机击落6架、击伤3架;击伤敌太字号护卫驱逐舰一艘、炮舰一艘,粉碎了敌反扑的阴谋。其间,敌机曾利用拂晓复杂气象和宁波航空兵不能起飞的时机,对华东海军在三门湾海面活动的“兴国”、“瑞金”两舰进行低空偷袭。 那是在占领头门山岛的第二天,为防止敌人派海军争夺,张爱萍就调来两艘军舰保卫头门山岛。下半夜,气象预报报告气象不好,空军不宜飞行。张爱萍临时决定如果敌人空袭,陆军依靠自己的高射炮作战,同时通知海军也不要出航。鉴于为遮住敌人的耳目,通知海军时没用无线电报,张爱萍手书了“不要出航”的指令,派通信兵以特急件驱车送往。 天刚蒙蒙亮,张爱萍突然听到轰轰隆隆的飞机投弹轰炸声。他不禁一惊,忙打电话问海军。才知道“兴国”、“瑞金”两舰在“指令”到达前已经出航了。“指令”到达后,又用报话机通知他们返回。可是“瑞金”号正待返回时就遇到了敌机,遭到严重的轰炸。在陆军高射炮的强烈还击下,敌机逃之天天。然而,“瑞金”舰已遭到严重创伤。 张爱萍听到这一情况,急忙从黄岩坐吉普车迅速赶到出事海岸,组织救援。 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觉得造成这么大的损失应负责任,心情格外沉重。 张爱萍电话告诉他:责任不在你们,责任在我。我向军委请求处分。 当天,张爱萍就向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和总参谋长粟裕发了封请求处分的电报。后来张爱萍说,“尽管没有给我处分,也没有任何领导批评过我,但我深感沉痛,对此重大损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军区组织研究作战部署即怎么个打法、从哪里登陆等问题时,苏联顾问引经据典,搬出一般登陆作战的规律和经验,主张以海军陆战队为主进行夜间登陆。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陶勇毫不客气地顶了他:你说的那一套不适合我们的实际。遂摆出了一些实际情况。苏联顾问很尴尬,使劲看了张爱萍几眼,意在希望主持会议的最高长官支持他。张爱萍哪是青红不辨的“和事佬”。他一言未发,暂时保持沉默。苏联顾问气哼哼地合起本子离开了会场。在座的同志有些惊愕。张爱萍说,请大家继续讨论。大约过了20分钟,这位顾问又回来坐到了原位上。会后,张爱萍找他谈心,向他说明陶勇司令心直口快,是就事而论,不是对他个人。这位顾问也表示了谅解。过了两天,他提出在这里也没什么事,就要求回到南京去了。 在又一次研究作战部署问题时,有位副司令员主张直接打大陈本岛,理由是打蛇打头,攻克了大陈,其他岛屿守敌不战自溃。有的主张先攻披山岛,理由是此岛守敌力量薄弱,容易取得首战的成功。 张爱萍则主张先打一江山岛。依据是:一江山岛处于我前进基地至大陈岛的中间,为我前进的必经之路。若绕过一江山迂回至大陈登陆,必定增加航程,很可能遭到敌海、空军的袭击,容易导致失利;其二,一江山岛距我仅5海里,其守敌1000余人,便于在短时间突袭成功;其三,一江山岛是大陈的门户,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称:一江不保,大陈难守;大陈不保,台湾垂危。我们破门而人,必然收到击敌要害、撼敌全局之效,造成敌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巨大震动,给美、蒋协防阴谋以沉重打击。大陈列岛可能慑于我军威势,不战自弃,从而一举解放浙江沿海岛屿。 可是,那位副司令员仍然坚持先打大陈。偏偏又遇到不轻易放弃自己意见的张爱萍,真可谓针尖对麦芒。后经陈毅司令员裁决,同意了先打一江山岛的意见。并以他和政委以及张爱萍参谋长的名义上报了军委。 中央军委于1954年8月27日批准同意成立浙东前线指挥部,直接归军委指挥,任命张爱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彭德清和参谋长马冠三、浙江省军区代司令员林维先均为副司令员,军区副参谋长王德为参谋长;同时组织空军指挥所,由聂凤智任司令员,海军指挥所,马冠三任司令员;不久又陆续成立了登陆指挥所、后勤联合指挥所,黄朝天任登陆指挥所司令员;林维先任“联指”司令员。组成指挥中枢,统一组织、指挥解放浙江沿海岛屿。 195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颁发了总参谋长及副总参谋长的任命通知。张爱萍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他接到命令后没有到职,仍然兼任浙东“前指”司令员兼政委,继续组织指挥一江山岛登陆战。 一江山岛虽然只有1.75平方公里,守敌兵力也只有1000余人,但要夺取它,必须采取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而解放军建军27年来还没组织过这样的战役,况且解放军海空军都处于初建时期,武器装备和技术力量都很薄弱,一些兵种如海军陆战队、海军航空兵,均是刚刚建立起来的一支小部队,要参加实战还要从陆军、海军或空军中临时选配,临时改装,临时训练。这与用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守岛之敌国民党军队比,在武器装备及技术操作上,其差距是相当大的。要夺取以一江山岛登陆战为核心的大陈列岛战役的胜利,不付出百倍的努力,不进行极其严密细致的准备工作是不行的。 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呢?张爱萍在组织部队进行严格训练的同时,决定对一江山岛进行多方面侦察,以确定登陆地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作战方案,再根据方案进行各方面的准备。 P454-456 序言 剑,虽系十八般兵器之一,但毫无血腥之气,却凝神圣之光,常与豪侠结伴,又为正义象征;它秉承远古之神韵,凝聚历代之英风,构成了自己独特的威力与魅力。引历代文人墨客、将帅人杰为之推崇、为之高歌。唐太宗有“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还陕述怀》),唐玄宗有“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平胡》),李白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杜甫有“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再经昭陵》),王维有“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老将行》),辛弃疾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龚自珍有“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舞”(《漫感》),就连南宋女诗人张玉娘也有“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从军行》),等等,无不道出这些大家们对剑的由衷喜爱。 然而,对剑作过专门精辟阐述者莫过于庄子。这位颇具诗人气质的思想家在喜剑如命的赵文王面前侃侃而谈,把剑分为三种:“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说剑第三十》) 在当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喜剑爱剑者不乏其人,集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毛泽东,面对高而多雪的巍巍昆仑,仰天长诵:“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昆仑》)开国元勋刘伯承元帅也有“手执青锋卫共和,独战饥寒又一秋”(《出益州》)的壮举;另一位元帅叶剑英在其诗中几次出剑:“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油岩题壁》),……而曾任国防部长的上将张爱萍对剑格外钟情。 张爱萍爱剑爱在一生中,爱到了“剑与身合”、“剑与神合”、“人剑合一”的程度。君不见,当他立志投身革命的那天,即改名为“爱萍”,萍者,青萍,剑也,“千滩万险出夔门,壮怀青萍走天涯”(《神剑之歌》,下同);当他在革命的征途上遇到重重碉堡、处处顽敌时,他“手执龙泉剑,除孽斩群妖”;当他第一次涉足水战时,就毫无惧色,“洪泽水怪乱水天,奋起龙泉捣龙潭”;当他在那场空前的浩劫里被关进囚牢时,“冲天怒,梦怀青萍天涯逐”;当他冲破“四人帮”的重重干扰,送火箭、卫星上天时,满怀信心:“长剑在手,待把妖擒”,同时也由衷称赞:“神剑飞来,闪电破云霄”,“天工新艺匠,神剑耀光芒”……把火箭、卫星、导弹喻为长剑、神剑者,据说他是第一人;就连国防科工委组建的文学社、创建的文学杂志,他也分别命名为“神剑文学会”、“神剑”杂志;在他众多的诗篇中,即便在字面上看不到“剑”字,但剑法中的劈、斩、刺、戳、挑、击、抽、横、带、扫等频频出现,总让人感觉到剑在字后,剑在其手,此地无剑胜有剑:“斩断沉沉封锁线,挺进敌后奠新基”,“腰断长蛇津浦,倭寇伪顽尽扫”,“塞江蹈海斩妖孽,长风劈浪扫敌顽”……诗言志,行若诗,在他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甚至可以说他是在用“剑”规范自己,不,应该说他的人生似“剑”,剑的磊落纯正,剑的勇往直前,剑的刚正不阿,剑的金刃侠风,剑的绚丽多姿,剑的超凡脱俗,乃至剑的清高孤傲,他无不具备,甚至剑的动则以积德、静则以成威、战则以创和、和则以育乐的功效,在他身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就连他任国防部长后,对国际军界友人的赠礼,他也一律改赠景泰蓝花瓶之常规礼品为赠特制的各种各样的龙泉宝剑;就连记述他革命生涯的诗词、摄影、书法合集,也定名为《神剑之歌》。有人把他一生的事业概括为两句话:“挥剑决浮云,铸剑安天下”(《神剑之歌》序)。 当你了解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之后,你就会由衷惊叹:天下竟有如此之奇巧,上述两千多年前的庄周论剑犹如专为张爱萍的人生写照。 也正因此,真实记述他神奇人生的此书,开始命名为《神剑将军》,后来考虑到他不务虚名、专事实事的个性,还是定名为《张爱萍传》。 后记 我与《上将张爱萍》的作者贺茂之将军(笔名东方鹤)相识于15年前,当时他是前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老将军的秘书。因为他的一部报告文学书稿认识了他。凭心而论,那部书稿,我也是喜欢的,完全可以在本社出,但终究失之交臂。书虽未出,但作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君子相交淡如水”,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鉴于他的工作特点及写作水平,我曾向他约稿。 时过年余,他便交给了我《张爱萍传》上卷稿,洋洋50万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文史交融、引人人胜,以至爱难释手,一口气读下来,“不觉东方既白”。遂马上打电话,祝贺作者成功,并请其抓紧完成下卷,同时报请社里批准,列人出版计划。 此后,我经常同作者联系,也因为作者的关系多次拜访了张爱萍老将军及其夫人新四军老同志李又兰。张老将军对撰写人物传记及历史知识的普及,有着独到的见解,很有指导意义。对此我写了篇访问记《老将军的希望》,先后发表在《出版广角》和《北京民进》刊物上。从而为“张传”的出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9年8月底,“张传”全部完稿。恰逢我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修班学习。为了此书的尽快出版,我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阅读,又一次为书稿的内容所震撼。编辑遇到好书稿,犹如淘宝者发现了金矿。我当然地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在与张老将军的接触中,我也朦朦胧胧地感到,他对出版自己的传记不太积极,似有“写好、放下、以后再说”的迹象。而作者和我及不少同志,都有在张老90华诞出版此书以作献礼的强烈愿望。于是,我便给张老及其夫人写了封信,谈了出版的三点理由。一是认为“张老的生平、事迹、著作,是我党我军宝贵财富,他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我党我军的贡献和建树及有特色的治军经验,是当代我军各级指挥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之一;张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值得当代乃至今后任何一个军政指挥员学习和借鉴的。”而且指出出版此书的意义“将超出传记本身,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低估”,“现在安排出版,是历史的必然,千万不能留下历史的遗憾。”二是“重要传记的出版,是反映历史真实一个侧面的好形式”。三是实事求是地汇报了我对这部传记书稿的看法:“系统、全面、生动、真实地展示了传主的成长道路、心灵轨迹、情操风范及宏伟建树。其写作特点是史传形式,真实再现张老曲折的人生历程;其内容可以弥补党史军史之不足;其语言平实、纯朴且富有哲理色彩和诗情画意。这些,都符合传主的个性特点。该传应是目前述写张老的文字中最全面、最深刻、最令人难忘的一种。”我还特别指出:“我社和新闻出版总署也已将此书列为重点图书,力争在近期尽快出版”。最后,为了传记的顺利出版,我提出了要求:“因为众所周知的一些原因,我们在出版重要人物传记时,需要有传主的意见,请张老在百忙中签署。” 9月20日,我又带着这封信专程到张老家里,当面陈述了上述内容,之后把信留给了张老。张老将军于9月26日签署了“同意”二字,这对于我这个责编来说,不异于首次出国拿到了签证,真是喜出望外。(见信件影印件) 接下来的是送审。先后报经新闻出版总署、总政宣传部、总装保密委员会、军事科学院军史部、军委办公厅、军委首长审阅,在有的单位还来回几次。历时三个月,我才看到“经军委批准,同意出版”的意见。此时离张老90华诞只有11天了。 “文章天下事,甘苦自心知”。送审和报批工作,作者贺茂之将军也付出了艰难、辛勤的劳动。《张传》从交稿到报批、编辑加工到排校出版,历经3个月。在这期间,我和贺茂之将军为了《张传》的顺利出版,日夜兼程,不停地商量书稿中需核实的史实和数据等等。我们不停地传递着校样,又不停地求同存异。“一起打仗,一起放枪”的共同经历,令我们永远铭记。2000年12月,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弥漫着墨香的《张爱萍传》上、下卷,作为张爱萍老将军90华诞暨参加革命75周年的献礼,还是提前一天问世了! 总政部主任李继耐上将(时任总装备部政委)受张老的委托,接见并宴请了责任编辑和出版社的有关人员,表示了深深的谢意。传主满意、作者满意,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 “张传”出版以后,新华社随即发了通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00年元月9日播出了“张传”出版消息、书影及反映张爱萍将军革命经历的图片资料。据一年内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69家新闻媒体刊登了本书的出版消息、或选载、或连载,共有42篇评论文章见诸报刊。创造了“好评如潮,连载不断”的社会效益,这是我社“历年乃至全国出版之最,也是我社建社史上社会反响最为强烈的一部人物传记。” 总后勤部原政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周克玉上将,向总政领导写信推荐给全军领导干部:“这部书对部队指战员来说,不仅是学习党史、军史,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品格、才华和传统、作风的生动教材,而且对领导干部进行‘三讲’、‘三个代表’教育,尤其是学习贯彻江总书记‘关于改进党的作风’重要指示具有很好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原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启璨生前在医院抱病读完“张传”,“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泪珠涟涟”。她先后给当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刘鹏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王晓棠写信,建议八一厂改编拍摄成史诗性电影巨片,她说:“这是一部极其珍贵的对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进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及理想、信念、人格、情操教育的好教材。”刘鹏在给黄启璨的答复中说:“建议将《张爱萍传》作为团中央开展的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书目。” 党史专家王辅一将军说:“该传内容很全面、很丰富。对传主的特点反映深刻。可读性强,文字朴实,用事实说话。还穿插介绍了传主那么多诗词。它充分表明张老不仅是功勋卓著的战将,而且是多才多艺、硕果累累的诗词、书法、摄影大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该传记是对党史、军史、革命史的很好补充,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为党史、军史、革命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另一位史学家奚原称赞该书:“既是一部真实的革命历史,也是一部生动的传记文学,体现着光辉历程与绚丽文采的统一,富有时代特色和感染力。” 著名美学专家郭因教授读传后感慨万千:“这部书确实写得很好。作者没有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而是立体地写传主的人生经历。突出了传主及相关人物的言行举止和鲜明性格,行文生动活泼,形象栩栩如生,凸现了张爱萍、周总理、彭德怀、陈毅等一些大写的人。这部书不仅是一部值得党内、军内、国内珍视的好史书,而且也是整个人类应该十分珍视的生活教科书。” 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贾漫撰文说:“传记如林,而林中拔秀而起,‘黛色参天二千尺’者,《张爱萍传》也。” 原《求是》杂志副总编、文艺评论家马蓥伯撰文《真正的人,感人的书》中说:“作为生活的教科书,《张爱萍传》是当之无愧的。” 原《解放军报》副总编、安徽省军区副政委、著名杂文作家杨洪立将军撰文称《张爱萍传》“是一部大书,一部革命的大书,奋斗的大书,人生的大书。是作者用心血奉献给社会的一首大气磅礴的大风歌,一部大义凛然的正气篇,一阙大步迈进的奋斗曲,它不愧为传记中的一部上乘之作……” 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国学大师张岱年,题辞称赞该传:“文韬武略,传奇人生,如椽巨笔,黄钟大吕”。 著名诗人臧克家题辞:“神剑将军功绩大,健笔纵横精品多”。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诗人李瑛题词:“华夏之脊,民族之光”。 原军事科学院顾问石一宸将军题词:“传奇人生,辉煌巨著”、“儒将史诗”。 原总后勤部政委周克玉上将赋诗:“……奇谋赫赫铸青史,诗文煌煌聚雷霆,神剑雄风传久远,苍松翠竹何葱茏”。 兰州军区副政委李宝祥中将读后赋诗两首,其一:“书如学海渊无底,倾心夜读教益深。将军百战铸风范,作者笔端雷千钧”…… 原江西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杨佩瑾撰文并赋诗:“长啸壮怀爱青萍,三尺龙泉写征程。今日识得真豪杰,恨未仗剑从君行。” 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曹育民少将读后赋诗:“少年仗剑出夔门,弹雨枪林百战身。遇事能谋兼善断,生性骁勇亦斯文。功高耻作名利客,位尊甘当普通人。一篇读罢教益多,最是将军本色真。” 评者如高山流水,知音者众,我实在难以一一尽摘。仅一年多的时间,作者贺茂之将军就汇编出版了一本近20万字的评“张传”文集《儒将史诗》。《张爱萍传》先后获得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解放军综合文艺最高奖即解放军文艺奖。据说建国以来,这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传记作品。 “学术者,天下之共器”,我之所以迻述以上,意在说明张爱萍上将和《上将张爱萍》的历史及其历史反响。 《张爱萍传》两次印刷18000套,很快售缺。近年来,我们不断收到读者要求再版的来信和电话。值此建军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决定修订重排重印此书,征得作者和将军夫人李又兰的同意,更名为《上将张爱萍》,也以此作为对已乘鹤西行四年的张爱萍老将军的深深的怀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