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河口海岸研究与实践(精)/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库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陈吉余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河口海岸研究与实践》是陈吉余院士和他创建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0年来实践和理论的总结,也是陈先生自1947年发表《杭州湾地形述要》60年来,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走遍我国入海江河,倾注毕生精力的学术历程。全书共分成8篇,内容涵盖了河口海岸研究的基础理论、应用、工程治理、河口海岸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以及沿海经济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决策和长远思考。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60年来踏遍祖国万里海疆,进行一系列学术考察和调查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现场资料,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知识,所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系统地阐述和反映了作者在中国河口海岸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各方面成果。全书共分成8篇,内容涵盖了河口海岸研究的基础理论、应用、工程治理、河口海岸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以及沿海经济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决策和长远思考。尤其是在对长江口、杭州湾等典型大河口、我国的淤泥质海岸研究以及中国海岸带调查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建树和创新,使作者成为我国河口海岸学科的开拓者。

本书可作为广大从事海洋、水利、交通、国土资源、环保等领域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篇 中国河口海岸研究的回顾和面临的挑战

 1.中国河口海岸研究50年

1.1 海岸方面的研究

1.2 河口方面的研究

 2.中国河口海岸面临的挑战

2.1 挑战之一:河流入海沙量急剧减少

2.2 挑战之二:入海污染物质显著增加

2.3 挑战之三:河口与滨海湿地的丧失与修复

2.4 挑战之四: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

 3.河口海岸环境变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3.1 河口海岸的内涵

3.2 人类活动与河口海岸环境变异

3.3 环境变异与河口海岸的响应

3.4 河口海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5 河口海岸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3.6 利用对策和建议

第二篇 中国河口海岸的基本特征

 4.中国古代海岸变迁

4.1 大理冰期以前

4.2 大理冰期以后

 5.历史时期的中国海岸

5.1 下辽河海岸的历史变迁

5.2 渤海湾海岸的历史变迁

5.3 苏北海岸的历史变迁

5.4 长江河口和长江三角洲的历史变迁

5.5 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的历史变迁

5.6 珠江三角洲的历史变迁

5.7 我国主要基岩海岸的历史变迁

 6.中国海岸动力与海岸地貌

6.1 控制海岸发育的主要因素

6.2 现代海岸地貌

 7.中国河口三角洲

7.1 黄河三角洲

7.2 滦河三角洲

7.3 长江三角洲

7.4 钱塘江口杭州湾

7.5 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

 8.中国海滨沼泽与海岸渴湖

8.1 海滨沼泽

8.2 中国海滨沼泽

8.3 海岸漓湖

 9.近年来中国河口生态变化与对策一一以长江口为例

9.1 近年来长江口生态环境变化

9.2 对长江河口治理的意见

第三篇 典型河口与海岸

 10.中国典型河口基本水文特征分析

10.1 长江河口

10.2 黄河河口

10.3 珠江河口

10.4 钱塘江河口

 11.长江河口

11.1 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自然环境

11.2 长江三角洲江口段的地形发育

11.3 长江三角洲的地貌发育

11.4 2000年来长江河口发育模式

11.5 长江河口及其水下三角洲的发育

11.6 南京与吴淞间长江河槽的演变过程

11.7 浏河新港区上下游河段河槽演变分析

11.8 长江河口拦门沙及其水下三角洲的动力沉积、演变

11.9 长江口南汇嘴近岸水域泥沙输移途径

 12.钱塘江河口及杭州湾

12.1 杭州之地文

12.2 钱塘江河口沙坎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

12.3 钱塘江河口段的泥沙移运与河槽变形

 13.鸭绿江河口及辽河口

13.1 鸭绿江河口的水文、泥沙特征

13.2 鸭绿江河口河槽演变分析

13.3 辽河河口特征及物质来源

13.4 辽河口的河槽变化及对回淤问题初步探讨

 14.渤海湾淤泥质海岸

14.1 海岸的形成过程

14.2 控制渤海湾海岸剖面塑造的动力因素

14.3 渤海湾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及海岸地貌特征

14.4 海岸平衡剖面的塑造过程

 15.杭州湾动力地貌

15.1 杭州湾地形述要

15.2 杭州湾的形成过程

15.3 杭州湾地貌形态特征

15.4 杭州湾动力条件

15.5 杭州湾泥沙流运动

15.6 杭州湾的地貌变形

第四篇 中国河口海岸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

 16.中国海岸带调查

16.1 对全国海岸带调查意见

16.2 对综合考察海涂资源与合理利用海涂资源的建议

16.3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温州试点

16.4 上海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开发利用

16.5 上海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经验

16.6 上海促进海洋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7.关于我国河口和海岸带资源开发的设想

17.1 2000年我国海岸带资源开发的战略设想

17.2 关于我国河口海岸资源开发问题

17.3 长江河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优势

17.4 为5亿人寻找生存空间

 18.土地资源开发

18.1 开发浅海滩涂资源,拓展我国的生存空间

18.2 关于曹娥江河口滩地围垦的意见

18.3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疏浚土修建人工岛

18.4 滩涂、湿地利用与保护的协调发展探讨——以上海市为例

 19.淡水资源开发

19.1 水的畅想

19.2 把长兴岛建成上海的水源岛

19.3 建设没冒沙生态水库、开拓上海市的新水源

 20.水运资源开发

20.1 21世纪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港口群建设构想

20.2 大、小洋山邻近海域的自然条件与深水港建设

20.3 舟山群岛港口发展有广阔前景

20.4 南通港的选址与建设

20.5 海口综合枢纽港建设的构想

 21.研究海岛,开发海岛,发展岛屿经济

21.1 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21世纪我国海洋开发的前奏

21.2 崇明岛发展定位初探

21.3 长江河口三岛开发的优势、问题和决策

第五篇 河口、水系和洼地的治理与重大工程对河口的影响

 22.长江河口治理

22.1 试论长江河口治理

22.2 南支的整治

22.3 北港开发和整治的初步意见

22.4 南支三沙治理

22.5 长江河口治理的关键和原则

22.6 围垦在长江河口治理中的作用

22.7 长江河口的航道治理

22.8 长江河口的治理——过去、现在和未来

 23.钱塘江河口、 淮河水系及洼地治理

23.1 钱塘江河口治理

23.2 淮河水系综合治理与流域减灾脱贫系统工程研究

23.3 洼地与洪水

 24.重大工程对河口的影响

24.1 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的影响与对策

24.2 南水北调(东线)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影响和对策

24.3 长江口重大工程与上海市持续发展

第六篇 沿岸工程与水运工程

 25.河口海岸侵蚀的防治

25.1 崇明施翘河深潭的治理

25.2 人工水草试验工程

 26.南汇嘴人工半岛工程

26.1 南汇嘴地区水文沉积特性及地貌演变

26.2 人工半岛对沉积动力环境影响分析

 27.滩涂水库工程

27.1 两库并存、多库联动

27.2 关于尽快开展没冒沙生态水库前期工作的建议

28.水运工程

28.1 论上海港的发展战略问题

28.2 港区和航道选择

 29.上海浦东机场东移及九段沙生态工程

29.1 建议将上海浦东机场移至海堤之外潮滩上

29.2 浦东国际机场东移与九段沙生态工程研究

第七篇 有关基础研究的问题

 30.河口地貌分异与拦门沙形成过程

30.1 平原河槽

30.2 河口——以长江河口为例

30.3 拦门沙

 31.河口微地貌

31.1 层理褶皱

31.2 波痕

 32.盐淡水交汇在河口过程中的作用

32.1 盐淡水混合的类型

32.2 盐淡水混合和河口物质的沉积作用

32.3 利用盐淡水交汇的规律改善河口的回淤问题

第八篇 研究方法与监测技术

 33.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总则

33.1 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的性质、任务、范围和重点

33.2 海岸带调查的内容

33.3 海岸带调查应提交的成果、准备工作及相关要求

33.4 测站的布设、定位与编号

33.5 海岸带工作要求和成果提交

 34.浅滩地貌试验工作的意义与方法

34.1 浅滩地貌监测

34.2 经验与教训

 35.河口调查规范

35.1 意义、范围与要求

35.2 河口区水文工作

35.3 河口沉积调查

35.4 河口地貌调查

35.5 河口调查总结

 36.河口海岸动力地貌学发展及方法论

36.1 论河口海岸部门地貌学的发展途径

36.2 河口海岸动力地貌学创立发展的方法论基础

 37.为学之道——贵在坚持、贵在创新

37.1 为学之道——首在定位

37.2 为学之道——贵在坚持

37.3 为学之道——贵在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寄语

致谢

作者大事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