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还得是手扶的,那种怪模怪样的物件对于今天的“80后”“90后”们来说,实在难以想象:伸着长长的脖子,手扶上去乱摇乱晃,走起来浑身乱颠乱颤,让老朱这样跑(爬?)着,上边再坐着个健壮的大姑娘也这么乱摇乱颤,是挺逗的,确实比老朱这辈子拼了命地画美人带劲儿。老朱曾说过,至少三辈子才能修炼出一个画家,想想,这理想要实现了,得需要老朱再修几辈子啊。
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没少写关于理想之类的作文,那是“文革”后期,我们的理想是“做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当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当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虽然说是“接班人”,理想明明说的不是当“人”,而是当工具。至于当科学家,当辛勤的园丁,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每次写作文,或者大会发言念批判稿,最后大都是不约而同地以这么几句话结尾——“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终生!”因为在电影里在广播喇叭里,伟大领袖毛主席总是这样号召我们:“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事业”就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远大理想,也就是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毛主席的话我们都坚信不移的,我们坚信用不了三年五载至多十年八年就一定会实现的。共产主义是啥样子,老师这样给我们描述:到那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而且人人平等,连厕所都是黄金砌的。所以我们的想象中,共产主义好归好,但有些没必要的浪费。不过呢,肯定是相当有钱了。有钱了总归是好事,有了钱当然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问题是想干什么想要什么呢?我们却实在想不出来。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也想干那也想干,总得挑最重要的吧?记得一次放学后和小朋友一起拾柴火,大家就讨论起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想了半天,说,等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天天来拾柴火,再也不去上他娘的学了。另一个说,我也这么想,不过这片地里的柴火都得归我拾,谁也不许来和我抢!我们小孩子们年龄小想象不出来,大人们其实也不比我们明白多少。某次听两位邻居老大娘闲聊,一位问:“毛主席那么大的官,每天吃什么好东西?”另一位说:“肯定得吃大白馒头蘸糖。”那一位想了想又进一步补充纠正说:“蘸糖是蘸糖,起码得有两个碟子,一碟子白糖一碟子红糖,想蘸哪样蘸哪样。”
可能朋友们觉得我说的这些“理想”太不搭调,太不靠谱,太缺少识见了,其实不然。学而优则仕啊,天将降大任啊,甚至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啊,我们是知道的,但那是被批倒批臭了的,太个人名利了。这几年,传统热国学热,说当时批错了,当年的孔老二,现在依然是孔圣人,连各级领导都带头祭孔拜孔了,孔颜人格应该成为我们人生修养的正确理想和目标追求。孔颜人格啥样?有学者指出,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是屈原岳飞那样的,别光想着自己,别拿自己的小命太当回事。楚怀王误解你了,楚国亡了,干吗还活着,跳江算了。你有把握有信心能打败金兀术怎么样,老百姓哭着喊着怕你撤兵怎么样,你回去后万岁爷可能要你的小命又怎么样,要就要呗,给他就是。若今天不补上传统这一课我还真不清楚,虽然我们当年批人家孔二先生,其实我们早就“传统”“孔颜”了。(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