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至1931年,刘海粟旅欧三载,兴之所至,辄将所见所闻,信笔漫记,乃成《欧游随笔》。
刘海粟游欧,瞻仰巴黎、罗马等欧洲艺术圣地,结交马蒂斯等欧洲画坛巨擘。他仰慕欧洲绘画艺术,更为中国绘画艺术之堕落及不能为外人知而忧心。他要改变中国绘画艺术的落后,也因此招来误会,他不但“为敌人所误会,尤其为朋友所误会”。“刘海粟是孤独的,他为民族落伍而叹息。”这是中学时代的傅雷对27岁的刘海粟的评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欧游随笔(刘海粟游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海粟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29年至1931年,刘海粟旅欧三载,兴之所至,辄将所见所闻,信笔漫记,乃成《欧游随笔》。 刘海粟游欧,瞻仰巴黎、罗马等欧洲艺术圣地,结交马蒂斯等欧洲画坛巨擘。他仰慕欧洲绘画艺术,更为中国绘画艺术之堕落及不能为外人知而忧心。他要改变中国绘画艺术的落后,也因此招来误会,他不但“为敌人所误会,尤其为朋友所误会”。“刘海粟是孤独的,他为民族落伍而叹息。”这是中学时代的傅雷对27岁的刘海粟的评语。 内容推荐 章衣萍在为《欧游随笔》一书作序言时说:“我们觉得艺术是文化中的光与热。绘画与雕刻是人类最高精神的表现。我国数千年以来,艺人辈出,唐宋灿烂的余风,在如今已渺远而不可追攀了。近代艺术界的堕落,令人叹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萎靡到了极点。许多留学生都艳羡西洋的物质文明的灿烂,研究艺术的人,更是‘寥寥可数’了。我们如何能使中国的文艺复兴,使我们的民族也大放光明于世界呢?那些在外国吃牛肉和以学术为敲门砖的人是没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是那些以学术为生命,以研究学术为毕生事业的少数的人们。” 本书适合绘画艺术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刘海粟之研究家或热爱者,曾经欧游者和即将欧游者,大中小学生…… 目录 序 卷端 一 巴黎初旅 二 为办理中法交换展览会致蒋梦麟函 三 巴黎圣母院 四 莫奈画院 五 香榭丽 六 写实派大师库尔贝纪念展 七 巴黎举行中国美术展览会之先声 八 法国民主纪念——七月十四日 九 一九二九年春季沙龙 十 瑞士纪行 1.首途 2.多变的莱梦湖 3.流不尽的源泉——阿尔卑斯山瀑布 4.画到天亮 5.日内瓦 6.嘉尔文石像 7.日内瓦美术与历史博物院 十一 布尔德尔之死 1.噩耗 2.丧仪 3.布尔德尔的艺术 十二 野兽群 十三 安特莱·特朗 十四 近代戏剧的装潢 十五 巴黎的电影院 十六 马蒂斯六十生辰 十七 一九二九年秋季沙龙 1.秋季沙龙的伟大 2.秋季沙龙的略史 3.我出品的经过 4.一九二九年作品鸟瞰 十八 游凡尔赛宫 十九 巡礼意大利 1.引子 2.途中 3.西班牙名作展与日本现代画展 4.斗兽场——君士坦丁帝凯旋门—— 加拉加拉共同浴场——地下教堂 5.德拉亚圆柱——圣彼得梵诃里教堂 6.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教皇宫 7.罗马西斯廷的壁画 8.波尔盖世画廊 9.圣保罗大教堂 10.特而美 二十 东归后告国人书 一 关于研究方面 二 关于制作方面 三 关于宣扬中国艺术方面 四 关于中国艺术设施之刍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四 莫奈画院 莫奈画院近鲁佛尔宫,位相腊樗囿左,石筑二层。成于一九二六年,印象派大师莫奈死,法政府移其巨制《睡莲》(连作)八幅,置于其中为莫奈画院。内分二大堂,每堂壁间嵌四画,可以周旋连观,配装甚精,取光缥缈。入其室,精神一变,烦忧全消,如服清凉散,清澄惝恍,不知是何世界,真不复思人间世矣!余至巴黎,几日一游焉。枕藉于是不忍去,情致弥深,吾于莫奈,无问言矣。入门见莫奈八十岁石像,貌如童颜,神明不衰,盖画中烟云供养也。 画题曰《睡莲》,别为两组:每组四幅为一室,室椭圆,广七丈,每画高丈余,广二丈余,四壁互为连络,第一室一组四幅,绿阴倒影湖中,水面红莲密布,极目无穷,自晨至暮,将明灭之光的作用,为彻底之表现。第二室一组四幅,垂柳飘荡,水面浮云游动,猩红照眼与绿荷相映,云锦满湖,清胜独出,明暗之调子咸藉其综错活跃之笔触旋转而外扬,阴翳部分之色彩,亦极浓厚光明。在莫奈以前之画家绝少注意反光者,盖以阴翳面为黑暗故多鸢色,因鸢色之故而有惨涩不透明之现象。莫奈最初即发现此点,其八幅《睡莲》之画面受光部与阴翳部同施以复杂之色调,而以分量之轻重别其明暗,其最有用之颜色为橙黄、红、玫瑰红、蔚蓝、翠绿,其明亮之画面,使观者一见顿觉有活跃生动之气象,于其后四幅尤能感觉景色周围大气之变幻颤动。造成大气之色彩者,为日光,日光随时间而变化,则大气亦必依时间而有差异,风景画之作家,即不可不注意于“时间”幻变周围色彩之反映。绘画在求光的互映与融合,绘肖像或静物虽有其他精神上之抽象意味,但绘画上特殊之趣味还在色彩:色彩是依“气候”而幻变者,故莫奈对于气候之变幻最有复杂之感兴,要将“气候”彻底表现之莫奈,终于从事“连续”(Serie)之制作,彼竭力思将变幻不息之光的效果,羁留于同一画面之下。盛夏之始,莫奈一时感兴,乃于其囿中开手制其《睡莲》,成其最后之极品,而愈入色调美矣。在《睡莲》以前之“连作”,则有《积藁》、《路昂大寺》、《赛河之白杨》、《威尼斯》多量之连续制作,其中最能引人兴味者,《睡莲》之外,为《路昂大寺》:一组有十余幅之连作,现陈列于鲁佛尔宫者,有五幅之多。当时莫奈借寓于路昂大寺前门之对面,每日从窗户间,专一凝视刻露复杂变化之石骨,将石骨之复杂形面,明灭之光色作用,表现尽致,尤以《朝暾》一幅为最。金色之阳面与钴蓝之阴影,色彩温柔而调和,愚每坐卧于莫奈画院,沉湎于《睡莲》之中。一面想象其努力,亦觉兴味无穷。此实为极其真挚而连续努力之结晶,离开一切外形的他律的刺激而纯为“专门的”艺术之研究所可赞叹之成果。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画坛之——想使写实派彻底极致者——努力,即在乎斯。吾人认莫奈为当时之代表作家,实为至当。莫奈之尝试,虽然是分析的、实验的,而始终坚守彻底纯粹艺术之态度,始终未尝为任何所诱惑,亦可窥见此艺术家之毅力。 有莫奈深沉之感觉,而有莫奈好奇之心情,而后有其勤奋与努力。固然任何人皆能察得其特有之伟大,但能使吾人无涯感激,叹仰敬慕之原委,确在乎莫奈能藉艺术之永恒,使心灵之动力由有限而入于无限。莫奈之新发见,给予艺术上之贡献,不仅为新创之手法,打破传统之约束,抑亦为一意外之惊喜,在美的领域内辟新境界,莫奈于幻变不息之自然中,用其热情克制一切困难与烦闷。画莲也,清流丛林,咸为其纯洁性灵之外溢。人言乐园之神下降人世,而聆潺潺之泉声,在莫奈之世界中更为光辉;换言之,莫奈画面之美,不啻一首抒情诗,多杂色彩之和谐,即为莫奈丰富想象之弹奏。 与其谓莫奈之《睡莲》,画面是“诗的”,不如谓之“音乐的”愈觉切当。言此,常使画家易起误解,或者因之引起危机,但论莫奈之艺术时,不加以明晰之解剖,殊觉暗昧太甚,难于明了。在莫奈之人格之光辉,特殊,能表出其内心之意欲,能表示其感觉世界中之深致,在艺术史上实为一支生力军;虽然莫奈之构图与前人之艺术,其问亦无悬殊之差异。莫奈与前代画家及近代画家之关系,在其广大之艺术境域中,实能凌驾一时,不同凡响,其以光线原子之振动为描写自然界森罗万象之中心。故其艺术:是绘画的,是音乐的,是诗的,是科学的又是哲学的。所谓绘画的,在于颜色,在于光华灿烂之调子,所谓音乐的,在于笔触上现出之韵律,与色调施用上富于节奏之意味;所谓诗的,在于将一切景物投入“光”中,显现十分深密之趣味。因其又用色调区分之手法,故又可称为科学的;而其又能不滞于物质形体,破除视官认识之迷惑,在感觉上更赋与精神上之意会。故又可谓之哲学的。在莫奈如此可惊异之画面上,任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观察之,皆须注意其特殊之天才,在各方面咸有一致之赋与。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莫奈之最高点,实根于其深沉之感觉,故能万象毕尽,穷极造化也。 P23-26 序言 这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有一次,我听见鲁迅翁说了一个笑话,他说:“有些留学生到日本去留学,到了日本以后,就关起门来炖牛肉吃,在日本住了几年,连日本话也不会说,更不用说是看日本书了。”这是一个真实的笑话。我听了之后,觉得有许多感想。到国外去关着门炖牛肉吃的,岂但是留学日本的学生!那些去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各国的留学生中,在国外用功读书,能够在学术上有贡献的,真是“寥寥可数”了。有些留学生,在国外也许是很有研究的,但回到国内之后,因为环境的关系,于是专学工程学的只能在上海滩上开饮食店。学经济学的却挂起招牌当律师,学文学哲学的改行做官的更是“滔滔皆是”了。能够始终用功,把生命贡献于学术的,真是“风毛麟角”了。我们觉得,一个民族的前途的生命,不在“兵多将广”,而在少数以学术为生命的人。我们观察西洋几百年来的灿烂文明,要是除去伽利略(Galileo)、牛顿(Newton)、达尔文(Darwin)、巴斯德(Pasteur)、马克思(Marx)、爱迪生(Edison)、达文西(Da Vinci)、罗丹(Rodin)、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凡高(Van Gosh)一流人的名字,西洋文化史上当发生如何影响?他们哪里有近代的灿烂文明?我们觉得艺术是文化中的光与热。绘画与雕刻是人类最高精神的表现。我国数千年以来,艺人辈出,唐宋灿烂的余风,在如今已渺远而不可追攀了。近代艺术界的堕落,令人叹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萎靡到了极点。许多留学生都艳羡西洋的物质文明的灿烂,研究艺术的人,更是“寥寥可数”了。我们如何能使中国的文艺复兴,使我们的民族也大放光明于世界呢?那些在外国吃牛肉和以学术为敲门砖的人是没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是那些以学术为生命,以研究学术为毕生事业的少数的人们。 刘海粟先生,他是以学术为生命,以研究学术为毕生事业的一人。他的三十年来的生命,全花在研究绘画的艺术上。我最近读了他的《欧游随笔》,觉得他的对于欧洲艺术界的锐利的观察,伟大作品的批评与解释,近代与古代的艺术家的访问与凭吊,叙述精详,是不可多得的考察艺术的创作。在中国,象这样详细介绍欧洲艺术的作品,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盼望印行出来以后,能给中国艺术界很大的影响。在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一年的匆匆三年中,海粟先生给我们的这件礼物是太丰富了。我们盼望他今年十一月间的欧游,能够有更大的贡献。我们祝福这以艺术为生命,以研究艺术为毕生事业的人,祝福他的精心的随笔能流行而有很大的影响。 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三日章衣萍序 书评(媒体评论) 章衣萍评论本书言:“我最近读了他的《欧游随笔》,觉得他的对于欧洲艺术界的锐利的观察,伟大作品的批评与解释,近代与古代的艺术家的访问与凭吊,叙述精详,是不可多得的考察艺术的创作。在中国,像这样详细介绍欧洲艺术的作品,是前所未有的。” 与《欧游随笔》一样让人惊叹的是刘海粟本人,他是中国画坛最富争议的画家之一。17岁(1912年)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易名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15年,率先将裸体女模特引入学生的素描课堂;1918年,创办《美术》杂志;1919年,突破禁令实行男女同校……他的“叛逆”行为太多,被视为“妖孽”,有人说:“上海出了三大文妖,一是提倡性知识的张竞生,二是唱《毛毛雨》的黎锦晖,三是提倡一丝不挂的刘海粟。”“艺术叛徒”、“狂人”、“怪人”之名四面袭来……但是在西方,他却赢得了“中国文艺复兴大师”、“东方艺坛之狮”的美名,巴黎大学教授路易赖鲁阿称赞他道:“刘海粟确是一位大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