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商业史学家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又一经典之作,全新视角解读美国历史,讲述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进程中因为信息(或者说信息技术)而发生过的史诗般的传奇故事,从殖民地时期的报纸一直讲到因特网,得出“信息是300年来推动美国转型的力量”这一重要结论,对中国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信息改变了美国(驱动国家转型的力量)/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转型译丛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美)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詹姆斯·W·科塔达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著名商业史学家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又一经典之作,全新视角解读美国历史,讲述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进程中因为信息(或者说信息技术)而发生过的史诗般的传奇故事,从殖民地时期的报纸一直讲到因特网,得出“信息是300年来推动美国转型的力量”这一重要结论,对中国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 内容推荐 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和詹姆斯·W·科塔达主编的《信息改变了美国》译成中文出版,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它对于读者隐映社会现实可能激发的追溯、对照、远眺之影响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对于每个读者所关心的时代变革、经济社会转型以及心目中所对应的“关键词”就更加具有释疑解惑、当头棒喝的作用。 《信息改变了美国》讲述的是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进程中因为信息(或者说信息技术)而发生过的史诗般的传奇故事。这些传奇故事在每个传奇人物登场的时候,也都曾经闪烁过光芒四射的魅力。熟悉技术变革进程的工程师和管理者们,会如数家珍般地将每个时间进程中的历史事件、人物绘制在历史长廊之中,在一些细微环节的跌宕起伏背后,自然免不了隐藏着惋惜、慨叹和悲欢。揭开技术变革的神秘面纱和辉煌,将每个技术细节的发展演化对应于企业兴衰、产业消长以及经济社会转型,读者就不得不自觉打消猎奇的兴致而专心致志、耐心品味这样一部别有洞天的历史长卷。 目录 丛书总序 推荐序:走向后钱德勒时代 序言 作者简介 1 导论:从历史的视角看信息时代 商业时代 工业时代的到来 工业时代走向成熟 信息时代的来临 2 美国信息时代的早期起源 英国殖民地信息扩散的旧体制 信息革命的基础 培育一个全国性的信息市场 小结 3 塑造工业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 重新定位商业共和国的信息基础设施 商业共和国的信息环境 铁路和电报重新构建了工业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 从商业共和国向工业国家转型中的信息环境 电话完善了工业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 工业国家的信息环境 小结 4 工业时代信息和技术的商业应用 1890~1920年间企业成长、管理理念和信息需求的增长 信息技术:办公设备和科层管理方法 这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额外的信息需求:人事关系管理和监管制度的变化 大型后台信息系统:制表技术 小结 5 信息时代的开端:广播、电视和电影对美国的推动 电子管时代(1907~1967) 电子管作为使能器和控制器 物质材料的不同 无线电:始料未及的两用技术 电影中的配音 向一个被动员起来的社会过渡 国家统一的文化 电视和雷达:计划中的两用技术 媒体的共存 文化动员的极端 “自由”媒体的代价 政府和产业有效协调的丧失 小结 信息时代的先驱:芯片和计算机的发展 6 信息时代的先驱:芯片和计算机的发展 晶体管和芯片的到来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史 知识工作者以及知识职业 计算机应用的范围和程度 小结 7 1960年以来信息技术管理的发展 IT管理的阶段理论 组织结构和IT构架的关系 数据处理时代 向微机时代转变 个人电脑在商业企业中的应用 互联网的诞生 向网络时代变迁 信息资源管理 组织绩效的新标杆 小结 8 1977年以来美国家庭计算机的发展 家庭计算机的三个发展阶段 家庭计算机使用状况与社会地位有关 儿童和家庭关系变化 家庭和外部世界间的边界变得模糊 电子社交和电子联络 小结 9 信息时代:连续性与差异性 从西奥多·维尔到数字融合 数字融合的到来 软件的情形 一个美国故事 注释 理解信息在美国转型中作用的进一步文献介绍 英文索引 中文索引 试读章节 在前面的几个章节中我们已然看到,在20世纪初的数十年里,凭借全国性通信基础设施的支持以及受系统化管理需求的驱动,大型科层结构的兴起如何创造了对信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强烈需求。大概就在同一时期,在那个将被我们称为电子管时代(Vacuum Tube Era)的时期,通信技术开始在全美范围内得到应用,以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目的。所发生的这些转变,最初是受到国防需要的驱动,涉及到将电子管与业已存在的技术结合而建立一个全新的通信基础设施。这种结合的结果,不仅出现了一个功能增强的通信基础设施,而且这一设施还处于少数大企业的集中控制之下,它与联邦政府有着松散但很有效的联盟。 从20世纪30年代一直到60年代,基于电子管的各种各样的通信技术将美国造就成了一个被高度动员起来的社会,也就是说,是一个全民能都被动员起来实现广泛的国家目标的社会。所有这些国家目标当中,首要的包括通过扩大消费寻求国家的经济复苏;通过大众娱乐实现统一的文化认同,或者至少实现社会同质化(socially homogenized);另外就是寻求公众对战争的广泛支持。某种“民族团结文化”(national unity culture)的表象经历了二战和朝鲜战争,并且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基础设施集中控制的寿终正寝和广泛文化共识的分崩离析。 美国这个被动员起来的社会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慢慢地自我解体,变得媒体高度多元和个人自我意识强烈。政府对技术变革的政策造成了不同形式的大众媒体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支持相互竞争的信仰取代全国性文化共识。广播、电视以及电影都保持了全国性覆盖,有些甚至获得了全球性发展,但对于广大受众而言,个体的体验却发生了变化。晶体管的发明使得我们有可能预见到真正个性化信息(或者至少是定制信息)时代的来临,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群体体验的解体和碎片化。 电子管时代(1907~1967) 如果我们把信息时代看作是社会和经济活动开始按照信息流而非物流的逻辑进行组织的时期,且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自动化信息处理开始推广之际,那么以电子管为基础的技术则定义了那个时代的开端。电子管时代发端于两个相关发明——一个是弗莱明管(Fleming Valve)或称之为真空二极管(diode vacuum tube,1904),另一个是佛莱斯真空三极管(de Forest triode,1906)。而电子管时代结束于晶体管的成功应用。晶体管是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国防技术和商用技术而推出的,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在消费电子领域真正取代电子管(事实上,即使到现在,尽管便携式电脑的显示器大体上都已经采用液晶,但是大多数电视显示器仍然使用阴极射线管)。电子管从本质讲是一种“与无线电相关”的技术设备,它使人们对电子是一种粒子、“电子学”是应用物理学新兴的一个应用分支的认识有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理解,并将人们的理解进行了展示。就在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的英国物理学家讲出那句著名的祝酒词“为电子干杯,虽然它可能永远也不会对任何人有任何用途”之时,早期的阴极射线管正被用来作为小型实验室,在那里,人们可以观察电子的行为,并把它用于好的用途。 如前面章节所述,报纸可以说是在19世纪末期以前,最早能够获得全国范围读者的大众传播形式。到发明电子管的时候,Hearst报在横跨美国的所有城市中都拥有读者,并且已经被指责通过过分煽情和有意误导来煽动公众对美西战争(Spanish-American War)的支持,当时,点对点的电气化通信已经以电报和电话的形式出现,有些人甚至预见到电话系统将成为一种新的大众娱乐系统的基础。不过当时,电报需要熟悉莫尔斯电码(Morse code)的报务员的专业操作;电话还一直局限于本地,并且非常昂贵。 许多终将会采用电子管的通信技术在电子管发明之前的数十年就已经出现。早期的晶体收音机(Crystal Sets)——电子管收音机的前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被业余爱好者广泛使用,但在那个时候人们丝毫没有意识到收音机具有挑战报纸的潜力。无声电影形式的大众娱乐也已经存在,但是由于这一产业被那些便宜的、低级的娱乐所主导,这些娱乐主要是面向没钱看歌舞剧的工人阶层,因此电影也很难被视为一种能够影响社会变革的潜在手段。电子管不仅戏剧性地改变了这些信息技术的方向,同时影响了这些领域其后的发展,影响了它们作为全国通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互动关系,使新的全国通信基础设施可以用来动员全国的受众为各种集体目标而努力。 一些学者将电子管时代视为“控制革命”时代,它是工业革命的最后一个乐章。在这个时代,经济的主要基础仍然还是物质性的,但电子通信媒体使市场在国家层面重新获得了“控制”,而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削弱了本地或区域水平的市场控制。然而,在电子管时代人们拥有比控制商品市场更大的抱负。通过电子媒体传输的信息开始渗透到美国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基于电子管的各种技术为保护甚至保存美国自由作出了贡献,同时这些技术也协助剥夺了某些方面的自由。另外,电子管技术也是以电子声音和图象为特征的大众民族文化形成的原因,同时也促使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一个均质化大众消费的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全国上下人们都以相同的方式洗衣服、吃饭、穿着和娱乐。到20世纪60年代,这一情况的发展更为普遍,社会的媒体更为多元,以至于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将媒体本身称为“消息”。 基于电子管的通信技术较好地揭示了大家所熟知的一条相互作用原理,它明显地存在于大多数基础设施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以某种物质形态存在的技术在影响某些社会现象的同时也为社会力量所左右。具有这种互动关系的媒介有许多——有些是个体性的,还有更多的是制度化的。它们不仅包括电子硬件系统的发明者和制造者以及节目或内容的生产者,而且还包括这些技术的早期使用者、竞争对手以及反对者。所有这些各方都参与了信息时代的奠基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电子管技术开创的音像通信,伴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基于晶体管的信息处理。 电子管作为使能器和控制器 由美国人李·佛莱斯(Lee de Forest)发明的三极管是后来出现的所有电子管装置的先驱,因而被称为“无线电技术历史上伟大的‘分水岭’之一”,我们甚至可以加上,是所有与无线电相关的技术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电子管,或者英国人所说的真空电子管“Valve”,既带来了无线电信号的传输革命,同时又提高了人类探测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的能力。它极大地扩大了信号系统的容量,使其能够处理更大量的信息,扩大了“带宽”,从而使其能够在承载简单信号的同时也能够承载声音和图象信号。它同时还能转发和更新由电线或电缆传输的信号,并使长途有线传输成为可能,从而可以最终实现全国联网。正如我们在后续章节中将要看到的那样,美国的国防部门最早认识到无线电及其相关技术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正是这种军事需求为无线电相关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强劲推动力。 如果不是英国发明家安布罗斯·弗莱明(Ambrose F1eming)和英国公司马可尼(Marconi)之间早有合作的话,佛莱斯发明的三极管将使美国通信业巨头AT&T在战后无可争议地获得对无线电技术的控制,甚至是对所有与无线电相关的技术的控制。通过改进弗菜明发明的二极管,佛莱斯发明了自己的装置。这种三极管的决定性优势在于它的栅极结构,但若没有弗莱明的早期发现,佛莱斯也不可能创造出这一结构来。AT&T在1912年购买了佛莱斯的发明专利,它购买三极管的初衷只是用来作电话信号的转发器,但该公司很快就发现了三极管在通用无线通信技术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这对AT&T自己的有线系统构成潜在威胁。然而,马可尼美国公司对弗莱明技术的控制使得这家公司有能力阻止AT&T将佛莱斯的装置应用到更多地方,并据此具有挑战AT&T在美国通信业的垄断地位的潜力。P137-140 序言 十多年来,美国人、欧洲人以及东亚人一直淹没于有关“信息时代”、“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等等的新闻报道之中。《时代》周刊甚至将计算机评选为1983年的“年度风云人物”。我们听到的所有消息都大同小异:因特网日新月异,信息时代悄然而至,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样了。但是,回溯美国的发展历史却展现了另外一个大不相同的故事。 对历史记录的详细考察表明,北美人早在17世纪就可认为踏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而在18世纪晚期经历了这一高速公路的交通拥塞。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进行类比:1800年前后,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开始起步(建立美国邮政系统,修建用于通邮的道路),交通法规(版权法)逐渐出台,各种各样的信息交通工具(如报纸、书籍、小册子以及海报)充塞道路。19世纪期间,美国人利用电力和创造性试验(creative tinkering)发明了或者说进一步开发了几项全世界广为使用的关键信息技术,其中包括电报、电话、留声机和电影。在20世纪,美国人继续为信息高速公路添加更多的交通工具,其中最重要的要数计算机及其缩小版本——目前无处不在的个人电脑。简而言之,美国人已经为进入信息时代准备了300多年。信息时代并非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万维网的诞生才开始。 本书的目的就是论证这一事实,指出北美人(主要是美国人)如何将信息视为构成其社会、经济和政治世界的关键基石,如何对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发展及其广泛采用进行投资,从而使我们今天读到的所有有关信息时代的所有“神话”成为可能。我们的研究表明,从美国对信息技术的强烈偏好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的历史视角,可以充分理解美国社会的本质并预见这一国家的未来命运。同样令人惊异的是这个国家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程度。本书的核心就是讲述这一切都是如何发生的。美国的信息化历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故事,但这一点还未被充分认识到,甚至那些研究信息时代的专家也没有完全认同。我们遇到了研究生涯中难得的机遇,即一组研究人员就能够打开一扇通向一座新奇的大房子的门,里面满是有关美国发展的真知灼见。 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关注美国呢?我们将研究局限于美国是因为20世纪后期大部分计算机技术都是基于美国经验。虽然整个欧洲和东亚地区也曾产生过大量的信息及信息技术,但是美国的经验最具启示意义。首先,这里有海量的资料可供我们参考,并且有前人的研究可供我们借鉴;其次,就像我们将在这本书里讨论的那样,信息在美国社会中扮演了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人们必须对信息及信息基础设施的作用有一个深入的正确评价。的确,其他国家也应该开展类似的研究,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许多研究现代社会的观察家和评论员们对信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和深刻意义认识不够。我们相信这本书可以成为其他国家进行类似研究时的参考范例。 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管理实践的现代应用的有力证明,即通过现代信息管理手段,把不同领域的专家聚集到一起以形成新的视角,交流新的发现,并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认为,没有哪个“信息革命”方面的独立研究者有能力从如此广泛的角度研究这一宏大的课题。因此,我们组建了一个专家组来进行研究,成员都是关于信息处理在美国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这一个更大问题的各方面专家。我们邀请了几位历史学家、几位企业管理方面的教授、一位管理咨询师以及一名社会学家共同研究。他们同时通过新旧两种方式进行交流。他们既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以界定研究范围,讨论研究发现,评述研究结论。但是他们也通过因特网共享各个章节的草稿,并且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必要的对话,以确保本书主题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作为一个团队,他们是如何进行密切合作的,这既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的故事,又是很多现代学者得以合作研究重大课题的新方法。 第1章给出整个北美在长达3个世纪的时间里利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相关背景。第2章到第8章会引导读者领略事情发生的细节——非常清楚地解释了信息时代的准备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并以计算机在家庭和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作结。第9章描述那些体现了美国经验特色的连续性和变化模式。 作为一个团队,我们要对那些给予我们帮助的同事、图书管理员以及档案管理员表示感谢。举例来说,和那些更传统的图片来源地——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样,许多公司档案管理人员辛勤地工作,为本书提供了插图。很多成长于计算机时代的学生们也帮了很大的忙。Max Hau帮忙改进了我们正文的质量。哈佛商学院的Anne O'Connell、Eileen Hankins和Teresa Hardy帮忙完成了这本书的大量录入工作。Kelly Porter为Richard Nolan撰写的那一章节绘制了插图。我们同样也想对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副总-裁Herb Addison表达我们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他对我们这个项目的绝对信任,感谢他愿意出版这本书。牛津大学出版社在过去500多年欧洲信息革命的进程中一直处于中心地位,因此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来出版这本书是非常合适的! 书评(媒体评论) 正如经济学家越来越意识到的那样,国家经济活动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与信息的创造、传输和使用有关。历史证据表明,美国人已经发现信息技术对他们的商业或者个人活动是相当关键的……信息对这个国家来说,不只是一种维持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东西,它的内涵要多得多。 ——Alfred D.Chandler.Jr.&.James W.Cortada 人们曾惊叹于信息革命的新奇。大约过了十年时间,人们才意识到,其实正在发生的许多新鲜事只是量变而已。《信息改变了美国》一书让我们可以在历史的框架中认识当前的转型。 ——《经济学家》 一个伟大的故事,从殖民地时期的报纸一直讲到互联网。信息是300年来推动美国转型的力量。任何人如果想了解信息在今天的作用,建议他读读这本书。 ——Hal Vari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这本精彩的书里的各章带我们走进两个世纪的技术史,经济史和商业史。对于现状和可能的发展趋势的描述和分析,与对早期美国经济中影响信息使用的因素的历史分析一样丰富。真是令人兴奋! ——Richard R.Nelson,哥伦比亚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