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赵启正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是赵启正同志多年从事外交交往的经验总结,结合中外日常交往中的亲身经历和体会,通过101个生动精彩的小故事以说话举例方式深入浅出,生动地说明了对外交往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作者站在文化的角度上,讲述变化中的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碰撞中个体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树立中国的形象,把深刻的道理以及其轻松、浅显的语言来表达,帮助人们了解背景,促进理解。

内容推荐

作者以简练的文字表述了同世界打交道、同他人和谐相处,做“地球村”的文明人的体验。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何种场合,都会遇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如何在这同一世界中立身处世?如何追求“和而不同”的美好境界?这本书将给你生动的答案和隽永的启发。

目录

序言(陈至立)

自序

1/“你面对的是外国人”

2/人有“人缘”,国有”国缘”

3/公民的外交责任

4/微笑——无需翻译的语言

5/“中国人都会功夫吗?”

6/是感情的表达,不是哲学的思考

7/耐心也是一种尊重

8/不必“另眼看待”

9/“来而不往非礼也”

10/从ABC讲起

11/“信息环境”与“媒体外交”

12/苹果比维生素C好吃

13/“龙头”是什么?

14/“一仆二主”

15/“对记者说,就是对公众说”

16/媒体有时是哈哈镜

17/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18/“马赛对里昂”

19/“越发展越要谦虚”

20/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21/”胜固可喜,败亦欣然”

22/“一箭之仇”与”全军覆没”

23/直面“说话无着”的外国政要

24/从眼镜说到核弹

25/理直气壮与“理直气平”

26/“青山”“白铁”两依然

27/热情的指路人

28/难忘是导游

29/“敏于行”也要“敏”于言

30/“守时是高贵的品德”

31/出租车司机是城市的代言人

32/“这个礼品正是我需要的!”

33/礼多人不怪吗?

34/“闲人免进”及其他

35/“过来,这有外宾!”

36/各人自扫门前“雪”

37/“他为什么不看着我?”

38/不可随便说SORRY

39/难以翻译的“关系”

40/敬酒,为何要强迫

41/响应姚明的倡议

42/令人生畏的“活头煎鱼”

43/我不吃“炸蝎子”

44/“吃不了,兜着走”

45/会迷失在奢华中吗?

46/客套中的“言必信”

47/尴尬的“私房话”

48/“亚洲人打电话声音大”?

4g/叫好的讲究

50/CCTV与“西西梯威”

51/音乐太响成噪音

52/女士优先,长幼有序

53/脏话不是感叹词

54/有个地方“加塞儿”有理

55/孤独的吸烟者

56/别让“咳-呸”成为“城市之声”

57/没记住长城,却记住了……

58/趋同与求异

59/中国人最爱嫉妒吗?

60/“你信仰什么?”

61/“朋友”与朋友不一样

62/不要做YES先生704

63/受到称赞请“笑纳”

64/多余的“谦虚”引出多余的误会

65/尊称“老先生”,老先生未必高兴

66/“您吃了吗?”

67/“外甥为什么要给舅舅打灯笼?”

68/“她向我要手纸?”

69/幽默的风险

70/手势含义差别大

71/中外大师穿戴的共性

72/“淡妆浓抹”未必“总相宜”

73/“T恤出席不合适”

74/“不要找我练英文!”

75/收起多余的好奇心

76/老板还不能说了算?

77/别把姓和名念反了

78/别让菜单变成“笑话集”

79/幼儿园老师的疑惑

80/长不大的孩子

81/可别介绍老外吃药

82/“如果是您的夫人打破了碗……”

83/总统也落常人泪

84/叶利钦论浦东

85/上海机场劝阿翁

86/与基辛格谈幽默

87/与佩雷斯谈智慧

88/与佐利克谈交通

89/看美国网球赛的联想

90/莫斯科反对“粗俗”

91/英特尔怎样开会

92/一次简朴的国际会议

93/出访马拉维

94/美国人怎么看待中国电影

95/失真的电影,似真的印象

96/京剧不是“北京歌剧”

97/一本《世界地图册》

98/少说爱吃什么

99/礼品的幽默

100/旧金山的火警

101/浦东之歌

跋(吴伟)

试读章节

人有“人缘”,国有“国缘”

一个人在他的工作单位或街坊邻里“人缘”好,是指他谦虚待人,有责任心,讲信用,助人为乐,与周围的人关系良好,大家都喜欢他。能以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前两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要求自己的人,必定是有好人缘的人。

一个国家平等地对待其他国家,对世界有责任感,国内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就会以良好的形象立于世界,从而受到各国的尊敬,于是可以说这个国家的“国缘”好。在当今这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人缘”“国缘”都极为重要。如果一家国际贸易公司讲究信用,货真价实,付款及时,那么,这家公司的信用等级就会升高,它在国际贸易中付出的成本就会降低。同理,一个国家的“国缘”好,它在国际社会中,就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凡事都容易成功。

中国不仅要建设“和谐社会”,还要为“和谐世界”作贡献。当今有人一味宣扬中国强大了便会对别国造成威胁。可是,因为这种论调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并未得到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认可。

2007年3月,美国《新闻周刊》说中国的国际声望日益增强,全球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好于美国,这大大出乎某些外国人士的预料。中国的好“国缘”不是自我标榜,不是苦心孤诣凭空“树立”的,是靠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表里一致、久经考验赢得的。

我们中国人常说,人心是一杆秤,是一把尺。“权,然后知轻重,衡,然后知长短。”面对纷纭复杂的世界,人们对大是大非问题是先行权衡,后作判断的。

公民的外交责任

在国际交往中,一个人的言行不仅表现着他个人,还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因素。1981年,我在北京饭店会见发明彩色电视的美国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的代表团,他们的一位工程师随口对我说:“这个饭店住着各种肤色的人,这就像我的国家一样,各种肤色的人在一起就是美国的力量所在。”显然,他的话语中包含了他认为的“美国精神”。他把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吸纳了全世界优秀人才的得意之情,这样自然而然地表达了出来。

在日本札幌市的一艘旅游船上,一位刚由专科学校毕业的导游小姑娘说:“前方海上的那几个小影子,就是著名的‘北方四岛’,它们的所属权是有争议的,日本与俄罗斯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我认为它属于开辟它的人——还请大家多多关照。”然后,她向游客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场的外国人尽管不能就此争议贸然表态,却都被她得体的表述和礼仪所感染。一个如此尖锐的国际问题,经过一位“导游小姐”如此描述,竟然起到了出乎意料的“公共外交”作用。

一个国家的公民,对于自己祖国和民族由衷热爱的情感流露,是赢得别人尊重的基础。我也曾在个别国家见到有的人牢骚满腹,对外国人说一些偏激的话,或对自己的国家表现出一种冷漠,外国人并未因此而佩服他或尊敬他。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出他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感情,这没有例外。

[链接]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也叫“公众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以文化的交往或日常的往来为主要方式,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的活动。它对“政府外交”有相辅相成的支持性意义,进行公共外交的主体包括政府外交部门,但更多的是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团体、大学、研究机构、媒体以及个人。他们可以借助各自的领域和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面对外国人,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国家。

微笑——无需翻译的语言  多年前,有一次我骑着自行车回家,由于想着工作上的事情走了神,闯了红灯。一位老交警面带微笑走过来说:“同志,骑车想事可不行啊,多危险!”还有一次,我又发生了同样的情况,一位交警冲着我大声喊道:“找死啊,你!”按理说,他们都是善意的劝告,但表达方式的不同,就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由此我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要学会笑着说“不”。同是一件事情,不同的说法,往往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有一首英文歌曲唱道:“微笑意味着对每一个人的友谊(smile means friendship to everyone)。”俄国人最近在莫斯科开展了一场“百万人微笑”活动,他们的口号是“微笑是无价之宝,是催生幸福的永动机。”这两句话真好!

微笑还会传染。在一个公共场合,某人的一句笑话会让在场的人们一瞬间都笑起来,即使你没听清他究竟说了什么,你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笑,然后再打听那是一句什么话。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如果语言不通,就得需要翻译帮助;但微笑是不用翻译的,有时彼此微笑着点一下头,就传达了相关的善意。

上世纪90年代初,基辛格博士参加在上海锦江饭店举行的一个国际会议,中午休息时,他自己就近到南京路转了一圈。回来对我说:“街上的人脸上都洋溢着佛一样的微笑。这是一个善良、纯朴、和平的民族。”

微笑是传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最好方式。P2-7

序言

能为启正同志的书作序,我感到很荣幸。

我和启正同志是老同事、老朋友。上世纪80年代,我们曾在一栋楼里共事过,他是上海市委组织部长,我是宣传部长。我们又都学物理,有许多共同语言。

启正同志是智慧的,思想火花不断闪烁进发;他是真诚的,给人以信任感,具有亲和力;他是敏锐的,对事物观察入微,把握准确;他又是勤奋的,因辛勤耕耘而硕果累累。

启正同志这本新书就是他智慧、敏锐、勤于耕耘的又一结晶,书中流淌着他的真诚。

启正同志曾多次说起,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有着热情好客传统的中国人,如何使外国朋友感到宾至如归,留下亲切美好的记忆?拥有古老文明传统并在全球化时代获得新动力的中华民族,怎样观察和认识世界?以何种心态与外部世界相处?如何平顺地参与国际事务?如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而推动建立和谐世界?这是对我们民族智慧和国民素质的严肃考验。

应该说,交往是双向、平等的,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就整个人类而言,文化是多元的,五彩缤纷的,各民族和国家不仅要学会尊重他人,更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同时也要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文化宝藏。孔子曰,“和而不同”,就是要尊重文明与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并通过交往与沟通,达到和谐共处。

启正同志长期从事外事、外宣工作,亲历亲为了许多事情,与各领域、各层次的外国人有广泛的交往,对于交往中的文化差异及由此产生的障碍有着切身的体会与深入的思考。这本书旨在通过介绍中外交往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帮助人们了解背景,促进理解。

奥运在即,世博亦近,启正同志的这本新书对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新风范,迎接远方来客一定会有所帮助。相信对中外文化比较有研究有兴趣的读者也一定会喜爱这本书的。

后记

当我读完这本书《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全稿的时候,感到十分兴奋。想策划出版这样一本书的念头,似乎就是源于第一次出国与外国文化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困惑。由此,心中隐隐地想有位“老师”来指导一下,因为从小到大,一直是受师诲,受书诲,多于直接的体验。

我从事出版工作这么多年,一次次出国,一次次与外国人打交道,仍不时“惶惑”,企盼这本书的愿望也越发强烈起来。

启正同志的“奇闻轶事”颇多,凡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士都能道出一二,国外对他的评价就更多。在浦东时被叫做“浦东赵”,在新闻办时被称为“中国的形象大使”“中国屈指论客”。他在对外交往中的贡献和经验,我们可以阅读他的大作《向世界说明中国》。

启正同志作为一个国家新闻发言人,我们看到,他洋洋洒洒,出口成章,涉猎之广,知识之渊博,完全是平日里的积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从新闻办主任退下来后,平目的积累,犹如火山喷发,一泻千里,不长的时间里,就有《向世界说明中国》《江边对话》《浦东逻辑》等四五本佳作问世。

这些书,有着共同的特点,朴实无华,润物无声,极其深刻的道理用极其浅显的语言来表达,还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他的本事。

奥运将至,我们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增加了许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辽宁出版集团的同志谈起我的夙愿——希望有人能出版一本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书,竟与他们不谋而合。进而讨论作者时,我们又一起想到了启正同志。但是如果要他单纯从比较文化学角度论述此题,那也许是强其所难,而丰富的对外交往经验,讲“故事”的本事,却是他的强项。可以说,这本书的立意和写法,就是为启正同志而定的。

辽宁出版集团有着极强的对内、对外的营销意识。对选题素具极敏锐的嗅觉,这在业内也是颇具好评的。好作者遇到好的出版者,这件事自然水到渠成。

作为本书的倡议者和第一读者,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书中所述,多为启正同志的亲身体验。在面对外国人时,固然有衣食住行之注意事项,更使人困惑的却是文化差异。正是由于文化的差异使世界姹紫嫣红,同时,文化的差异也制造了多种冲突。如何使世界丰富多彩,减少冲突,促进和谐,是全人类的愿望,更是我们中国人的愿望。作者正是以这个愿望为基点,以他的政治智慧、生活经验,告诉大家他所亲历的故事。其中有的故事,虽然在他周围工作过的同志已经耳熟能详,但读来依旧耳目一新,就像发生在昨天,就像发生在读者的身边。

这么好的故事,当然应该让大家分享。作者今携辽宁出版集团之手,向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礼品。

借此机会,还想向读者推荐将由辽宁出版集团出版的,这本书的姊妹篇——《在同一世界——面对中国人101题》,大家可以从另一侧面再次领会中外文化的差异,读出万紫千红的文化色彩。

书评(媒体评论)

国际交流交往中,每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出自己的国家观念、民族精神和文化情愫。这是一本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重要读本,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建设和谐世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

——周济(教育部部长)

本书文风清新,语言风趣,叙事说理,平等交流,会是广大读者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的好书。作者以简练的文字表述了同世界打交道、同他人和谐相处,做“地球村”的文明人的体验。

——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本书的可荐之处,就在于奥运来临之际,面对短时间涌来的二万多外国运动员、裁判员、体育官员,三万多境外媒体记者,几十万外国观众游客……每个中国人怎样当好东道主?书中会给你启迪。

——蒋效愚(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执行副土席)

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何种场合,都会遇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如何在这同一世界中立身处世?如何追求“和而不同”的美好境界?这本书将给你生动的答案和隽永的启发。

——杨雄(上海市副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相信每个读者在欣赏作者的智慧、幽默、谦逊的同时,会分享作者弥足珍贵的经历与心得,从我们面对外国人时那些已经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小事中,引发更多的深层思考。

——周明伟(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常务副局长)

这是一本很容易读的好书,是作者多年经验之总结。每读一篇故事,你都会增长一些对外交往的知识,有助于你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增长你的智慧和提高你的素养。

——吴建民(外交学院院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