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在实体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要把9000亿美元全部砸向金融领域?为什么中国在股市跌幅超过70%的情况下。却要向实体经济增加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为什么凭借几种金融衍生品,财富就能瞬间转移?为什么凭借某个政策,国与国之间的财富就能此消彼长?贸易、金融、人口、制度、技术蕴含着哪些财富活力?面对暴涨暴跌的房价、股价、艺术品价格,到底如何给财富定价?为什么昨日还争相竞价的东西,今天就变得一文不值?是财富变得虚幻,还是我们的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
答案就隐藏在财富的历史和财富的创造源泉中!
本书作者历经8年思考,重新梳理史上财富革命和大国财富增长战略,彻底颠覆牛顿时代以来陈旧的财富观,提出软财富和软价值的新观念、新战略。大到国家,小到企业、个人,都可以根据新时代的财富要求制定对策。
本书对财富做出了全新的定义,讲述了生态财富革命、硬财富革命和软财富革命这三次财富革命,从全新的视角,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给国家、企业、个人等不同层面在财富观和财富战略上带来觉醒。
没有人民币,世界经济将踟蹰不前
如前文所述,全球货币体系已经经过了6个重要时代。
世界市场形成之前的贵金属时代。那个时候中国是全球白银大国,却没有掌握全球货币主导权。尤其是16世纪以后,全球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换走了中国巨大的国民财富,加速了中国的贫困化。
英镑黄金本位时代。英国取得世界霸权之后,确立了英镑黄金本位,白银大幅贬值。在英国霸权与金本位时代,黄金和英镑作为国际货币有效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为英国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铺平了道路。虽然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但是英镑向全球各国征收的国际货币税远远小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
跛行的金本位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逐步瓦解。全球贸易的飞速发展客观上需要足够的支付手段,因此,产生了很多跛行的金本位制度以及法郎区等区域性贸易货币。
美元固定汇率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虽然表面上各国可以用持有的美元按照固定汇率向美国购买黄金,但是各国持有的美元数量显然远远大于美国可用于兑换的黄金数量。因此,当美元的发行越来越多,造成单位美元的价值含量远远小于固定的黄金兑换价格时,各国纷纷到美国兑换黄金,从而造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美元浮动汇率时代。20世纪70年代的雅尔塔体系并未建立起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大幅贬值后的美元仍然是世界货币。于是美国开始利用这种国际货币地位,以扩大对外发行国债、扩大对外贸易逆差等方式,超规模向全球投放美元,以换取其他国家的财富和资本。
美元和欧元并行时代。2002年以后,欧元正式流通。由于欧元的贸易逆差和对外负债规模远远小于美国,于是各国纷纷增持欧元,美元开始大幅贬值。到2008年下半年,当各国认识到欧洲也在像美国一样向全球征收国际货币税之后,欧元也开始贬值。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欧洲和美国都开始大量向本国的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这种流动性最终必然会转化成欧、美的国家债务,要么迫使欧洲和美国央行动用发行世界货币的特权,要么直接造成美元和欧元的贬值,结果不仅是欧美的纳税人要承担这种救市的代价,全球持有美元和欧元资产的政府、企业和平民都要适当分担救市的成本。
如果美元、欧元两大货币都已经向全球征收了足够的国际货币税,到了货币发行的极限,那就会造成全球贸易支付手段不足、全球货币信用不足,从而制约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
稳定美元、欧元的汇率,限制两大货币的滥发,同时又要创造足够的全球货币信用手段,是摆在当前世界各国面前的一大难题。
显然,真正全球中央银行的建立仍然是人类的一大梦想,但是这个梦想还不到实现的时候。欧盟和欧洲货币的成功是基于基本相同的政治体制、相似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通胀水平,以及各国愿意出让部分国家主权的政治意愿。全球中央银行的建立看来是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以后的事情。
如果面对危机,各国能够成立一个股份制的“准全球中央银行”,倒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案。比如,各国政府拿各自的外汇储备入股,根据股本金的多少成立董事会,按照一定的资本杠杆发行一种叫做global dollar的全球货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显然,中国、日本、中东等国家必将成为最大的股东,这未必符合西方国家的利益。
如果不能创造真正的global dollar,那么恐怕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进程就要加速了。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欧洲两大经济体的货币流动速度严重放缓、商业银行体系货币乘数缩小,资本市场对财富的毁灭使未来几年货币流动性严重不足。而此时的中国,不仅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还坐拥20 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才能够向世界提供足够信赖的金融软财富,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手段乃大势所趋。
可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正储蓄国家,一方面拥有足够的本土资本,不需要向海外借债,另一方面每年仍然有2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也就是说无论是从资本项目,还是从经常项目来看,人民币都没有向海外投放的必要。从金融角度来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并不需要世界。
看来,中国人还得继续攒钱,一直到2030年以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来临,中国才可能通过贸易逆差、海外发债来向全球投放人民币。那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也许早超过10万亿美元了,即使每年有2000亿美元的逆差,也可以消耗50年,然后开始像美国一样,开动印钞机,赚取国际货币税,来维持本国的富裕生活。
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前,全球货币流动性不足就像捆在欧美经济上的一根绳索,必将造成其经济增长缓慢、踟蹰不前。
P64-66
财富思想决定财富战略,财富战略决定成败,本书作者提出的软财富观和软财富战略,值得决策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深思!
——林晨,《中国证券报》社长兼总编
财富是一个历史现象。本书跨越几千年的的财富进化史,揭示出不同时代财富增长的本质动力,作者独特的视角和在财富理论上的探索与突破,相信任何一个读者都会觉得不虚此读。
——刘洲伟,《21世纪经济报道》创办人、主编
翻开《财富的觉醒》,“引言”就把我吸引住了,一路读下来,享受着滕泰博士关于财富的一系列新观点……
——张延平,《北京青年报》社长
惊异于《财富的觉醒》如此深入浅出的表达,它不仅重新思考和定义了新世纪的财富观,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
——何力,《第一财经周刊》总编
中国人过多关注GDP,而较少关注国家财富。本书提出了财富战略的新思维。
——牛文文,《创业家》杂志社社长
财富似乎无需解释,但稍一深究,却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厘清财富的模糊性和变异性,才能厘清创造和拥有财富的路径和快感。
——杨斌,和讯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