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纵深战役理论是苏联在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创立的一种军事理论,这种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经受了检验,为苏联赢得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在苏联和俄罗斯,这一理论并未有以专著的形式传播开来,众多这一理论的创立者只是写了很多文章、条例加以阐述,仅发表于多科书刊杂志上。为了便于人们了解、学习这一军事历史上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出版社特组织有关人员,收集、筛选、翻译、整理成比较系统、完整反映这一理论的专著,供人们学习研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纵深战役理论/外国著名军事著作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苏)M.H.图哈切夫斯基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纵深战役理论是苏联在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创立的一种军事理论,这种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经受了检验,为苏联赢得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在苏联和俄罗斯,这一理论并未有以专著的形式传播开来,众多这一理论的创立者只是写了很多文章、条例加以阐述,仅发表于多科书刊杂志上。为了便于人们了解、学习这一军事历史上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出版社特组织有关人员,收集、筛选、翻译、整理成比较系统、完整反映这一理论的专著,供人们学习研究。 内容推荐 《大纵深战役理论》是《外国著名军事著作丛书》中的一本。大纵深战役理论是苏联在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创立的一种军事理论,这种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经受了检验,为苏联赢得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将系统、完整地反映这一理论的专著。 目录 译者的话 第一篇 总论 C.C.比留佐夫 图哈切夫斯基与大纵深战斗理论 r.C.伊谢尔松 三十年代苏军战役法理论的发展 M.B.扎哈罗夫 关于大纵深战役理论 H.B.奥加尔科夫 大纵深战役(战斗) 第二篇 分论 M.H.图哈切夫斯基 战争——武装斗争的一个问题 评1929年野战条令 战争的新问题 论工农红军新野战条令 B.K.特里安达菲洛夫 现代集团军战役的特点 A.H.叶戈罗夫 新阶段工农红军的战术和战役法 r.C.伊谢尔松 战役法的演变一 大纵深战斗的历史依据 H.E.瓦尔福洛梅耶夫 突击集团军战役 E.A.希洛夫斯基 实施战役突破的原则 H.n.乌博列维奇 坦克的战役使用 c.M.布琼尼 骑兵的作用及其战术原则 A.H.拉普钦斯基 空降兵的组织和使用 战斗和战役中的空军 K.B.卡利诺夫斯基 现代军队的摩托化和机械化问题 远战坦克群中的坦克 C.H.阿莫索夫 突破战役中的坦克 编辑后述 试读章节 伏龙芝预言,军队在实施战役时将具有高度机动性,但他没有排除在个别地段也可能采用阵地战形式。他认为具有高度机动性是我军克服军事技术落后的途径之一。 伏龙芝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攻永远比防御有利;防御的任务是保障顺利转入进攻;应该教育红军具有进攻精神。 伏龙芝的这些观点得到了党中央和军事界的支持,对苏联军事理论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正式文件中,例如在1925年野战条令中,在伏龙芝批准并在1924年颁发的《最高指挥机构》教令中,以及在同年颁发的步兵和其他兵种战斗条令中,都得到了反映。这些文件对统一许多战役战术问题上的观点具有重大意义。 军事理论思想的最大成就,是制定了当时的先进理论——大纵深进攻战役理论。 本文将研究这一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苏联军事技术和理论思想根据20年代国外军事技术的发展状况和红军的装备前景,正确判断了新军事技术对军队体制和军事学术的影响,认为拥有人数众多的军队是适宜的,并由此出发,开始寻找苏联武装力量组织发展、进行技术装备和战斗训练的途径,力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和以往各次战争的实践为基础,科学确定未来战争、战役和战斗的性质。 战前几个五年计划使我们有可能为军队整编建立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对顺利解决这些迫切问题起了巨大作用。苏联武装力量的技术改装根本改变了有关战斗和战役的旧观念,对苏联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它在不久后制定了大纵深战役原则和大纵深战斗战术。 由于进行了五年计划规定的经济改革,由于工业不断发展,红军的技术装备程度也提高了。例如,在1930—1931年航空工业平均每年生产860架飞机,坦克工业平均每年生产740辆坦克;而在1932—1933年,其年产量分别为大约2 600架飞机和3 770辆坦克。在此期间,枪炮产量从1911门火炮和174 000枝步枪分别增至3 778门火炮和256 000枝步枪。这些十分明显的指标使我军达到了先进的现代军队的水平。它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改变了面貌。组建了新的兵种,其比重在不断增大。开始大规模培养技术干部。共产党提出的“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在军队中也得到了生动体现。 到第二个五年计划临近结束时,红军已经具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已能生产一切就其质量而言不比资本主义国家逊色的现代技术兵器。装备红军和海军的武器和技术兵器的数量,特别是枪支、火炮和飞机的数量急剧增加。例如,在1938年,从工业部门运到军队的飞机达5 469架,火炮达12 687门,机枪约75 000挺,步枪约120万枝。军队获得了新的枪炮、坦克和飞机,陆军在进行机械化和摩托化,成为主要突击力量的坦克和机械化兵团、部队的数量在增多。空降兵已经诞生并得到了顺利发展。 军队韵人员发生了变化。全国各院校响应共产党关于“干部决定一切”的号召,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高技能专业人员。经过技术培训的青年应征入伍,他们不仅来自城市,而且来自乡村。拖拉机手、康拜因机手和汽车司机成为坦克兵和其他战斗车辆的驾驶员。由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训练的兵员陆续进入航空兵。红军中已经没有文盲军人。 所有这些,对军队的战斗训练和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为进行广泛的军事理论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研究必须考虑国民经济和科学的成就,以及军队新的技术能力和全体人员的训练水平。 P73-75 序言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的面貌开始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人民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和求知渴望,观察世界现实,了解世界历史,向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学习,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开始组织军内外学者有计划地翻译出版外国著名军事著作。这是中国出版界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将世界上有影响有价值的军事学术著作介绍到中国来,这对于中国军事理论建设和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翻译工作遇到了预想不到的困难:书目怎么确定?版本怎么寻找与选择?能胜任此翻译工作的译者在哪儿?在当时的副社长范传新和军事编辑部诸多同志们不断努力下,依靠各界人士的鼎力襄助,各种困难逐一解决,但出版速度缓慢。近20年来,陆陆续续共出版了15种图书:《战争论》[德]克劳塞维茨著、《军事战略》[苏]瓦·达·索科洛夫斯基主编、《不定的号角》[美]马克斯威尔·泰勒著、《战争指导》[英]富勒著、《制胜的科学》[俄]苏沃洛夫著、《制空权》[意大利]朱里奥·杜黑著、《空中国防论》[美]威廉·米切尔著、《战争艺术概论》[瑞士]若米尼著、《理论后勤学》[美]索普著、《军队大脑》(苏]沙波什尼科夫著、《装甲战》[英]富勒著、《总体战》[德]鲁登道夫著、《谋略》[古罗马]弗龙庭努斯著、《兵法简述》[古罗马]韦格蒂乌斯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美]马汉著。 这些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出版界的一项空白,为中国军人和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一套了解世界军事理论的基础性著作,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同时也留下了遗憾。 进入21世纪之后,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从2002年起将这套书重新修订、编辑、出版。这次修订的主要工作是:(1)调整选编书目,增补更有代表性的著作。(2)修订原稿中人名、地名、战争名、武器名中不准确、不统一的译法,修改错别字词及标点符号。(3)重新设计图书的版式、字号字体、封面装帧。(4)适当增加某些图书的背景材料的介绍,增加历史照片,帮助读者阅读。我们力求将这套书做成内容经典、装帧精美、编校精细、品位高雅的精品书,受到一代一代中国军人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喜爱。 《大纵深战役理论》是本丛书中新增加的一本书。大纵深战役理论是苏联在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创立的一种军事理论,这种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经受了检验,为苏联赢得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在苏联和俄罗斯,这一理论并未有以专著的形式传播开来,众多这一理论的创立者只是写了很多文章、条例加以阐述,仅发表于多科书刊杂志上。为了便于人们了解、学习这一军事历史上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我社组织有关人员,收集、筛选、翻译、整理成比较系统、完整反映这一理论的专著,供人们学习研究。 我们衷心感谢以往对出版这套丛书给予支持与帮助的各界人士,我们也衷心希望得到广大读者对本丛书的宝贵意见。 二00六年十二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