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是一个年轻而又古老的民族,说她年轻,是因为她被确认为一个单一少数民族的成份还不到50年;说她古老,是因为这个民族的确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及其文化传统。几千年来,它为祖国的开发和发展,为中华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土家族聚居区创建了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后又发展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本书以总结土家族聚居区人民革命斗争为主线的著作。它为土家族聚居区地方党史专题研究填补了空白。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湘鄂边苏区是我党在民族地区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一、湘鄂边地区的革命高潮与低潮
二、湘鄂边地区的年关暴动与特色
三、从桑植暴动到鹤峰县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四、贯彻“六大”精神和民族地区第一块根据地的形成
第二章 湘鄂边的红四军是最早以军为建制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红军
一、一片丹心忠于党的贺龙军长
二、红军军建军史上的转折
三、新型人民军队的成长和壮大
第三章 根据地的党和政权建设
一、党组织的建立和成长
二、苏维埃政权和群团组织的建设
第四章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一、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
二、土地革命纲领的制定
三、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动、作法和成果
四、以周逸群同志为首的湘鄂西特委对“左”的土地革命政策的抵制
第五章 地方工农武装茁壮成长
一、地方武装的建立和发展
二、地方武装部队的建设
三、地方武装是保卫和巩固政权的重要支柱
第六章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一、根据地的农业
二、根据地的工业
三、根据地的商业贸易
四、根据地的财政和税收
第七章 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土地革命前的土家苗族地区的文教、卫生状况
二、根据地的教育
三、根据地的文化
四、根据地的医药卫生
第八章 湘鄂边苏区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一、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特点
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 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苏区在全国红军战略大转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黔东特区是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目的地
二、湘鄂川黔苏区是钳制、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阵地
三、二、六军团遵照新的战略战术方针,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第十章 贺龙在土家、苗族地区的统战思想及其实践
一、贺龙统战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二、贺龙统战工作的核心思想和策略原则
三、贺龙统一战线政策在湘鄂川黔边区的胜利
附录:
一、土家族在卫国保疆中的贡献
二、恩施土家、苗族聚居区的清代留学生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三、叶挺将军囚禁恩施的岁月
历史文献
后记
总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