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方萨满文化(大漠神韵)/中国原始宗教文化图文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王宏刚//于晓飞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北方是萨满教的故乡之一,满、赫哲、鄂温克、鄂伦春、锡伯、达斡尔、朝鲜、蒙古等民族,都曾信奉萨满教或保留了萨满教的某些遗俗。    萨满教保留了相当完整和生动的原始宗教特点,记录了中国北方先民文化精神发展的历史轨迹,是古代文化的聚合体,包括了宗教、哲学、历史、民俗、天文、医学等文化内容,具有综合的文化价值,其影响延续至今。

内容推荐

《中国原始宗教文化图文丛书》,力求展示我国多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亮点,本书是该系列中的——《大漠神韵——神秘的北方萨满文化》。

本套书的作者都是多年研究、介绍中国原始宗教的专家学者,他们长年在我国边疆少数地区调研,书中内容多是他们在实地考罕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各书均是本民族作者写该民族宗教文化,读来亲切感人。

本套书融知识性和欣赏性为一体,图文并茂,相互呼应,让读者在阅读愉悦中获取许许多多原始宗教的信息……

目录

神奇的萨满教观念

 神祗原道观

 气运说

 灵魂观

 九天三界说

萨满——神人之媒

 萨满概论

 萨满的传承与类型

 登刀梯:萨满神验仪式

 萨满服饰

 萨满法器与神谕

纷繁的萨满祭祀仪式

 祭天与日、月、星祭

 火祭与雪祭、山祭

 柳祭与春祭

 鹰祭、熊祭与跳鹿神

 野神祭

 斡米纳与奥米纳日祭礼

 敖包祭与清宫堂子祭

 朝鲜族巫堂祭礼

神秘的萨满巫术

 神明裁判

 萨满的卜术

 神药疗法

生产与生活祭俗

 渔猎祭  

 居室的考究 

 发式与佩饰

神圣的人生祭礼

 求子与孕育 

 婚嫁祭俗 

 丧葬祭仪

神灵的颂歌——民间文学

 创世神话:《天宫大战》    

 萨满史诗:《乌布西奔妈妈》   

 锡伯族神歌:《萨满歌》   

 说唱故事:《尼山萨满》     

 赫哲族的伊玛堪

萨满艺术的魅力

 萨满神乐  

 萨满神舞  

 神图神案

独特的方位观与信息传递

 东西南北方位的象征 

 神灵传递的信息 

后记

试读章节

在满族往昔的星祭中,要展示用冰灯构成的星图——北方民族特有的星系,将北方先民天文知识的信息传递并传承下来。满族猎人有很强的观星能力,能根据星辰的位置和变化来确定季节、方位、时间和气象变化,并在悠久的祭星习俗中,形成了一个以冬令为主的星辰系谱,其中塔其妈妈(蛇星)、依兰乌西哈(三星)、莫林乌西哈(野马星)等为计时星,恩都力僧固(刺猬星)、那旦乌西哈(北斗七星)、妥亲乌西哈(阶梯星)等为方位星。根据这些星谱,猎人在密林中能准确地知道方位和时辰,从而确定猎道。

在满族诸姓氏的萨满教祭礼中,多有祭天仪式。祭天神杆顶部绑上放有五谷杂粮或猪杂碎的锡斗或草把,以供祭天神使者——乌鸦和喜鹊。乌鸦和喜鹊成为满族普遍崇祀的灵禽,主要是因为它们在生活中是人类重要的信使。喜鹊每年农历五六月筑巢、下蛋,七八月抱窝孵崽,这时,它们特别恋窝,如果将其抱走,在它们的翅膀下或尾部放上信物,它们便能准确地带回。乌鸦恋群,如把宁古塔的乌鸦带到吉林乌拉,只要将其放出,它们一定会回到宁古塔的鸦群中。满族先民洞察其活动规律,让它们带回信物,它们也就成为征战或出猎中可靠的信使。

满族诸姓氏的萨满祭礼,还保留了一项重要的祭仪——祭佛托妈妈。佛托妈妈即柳始母,其形象大致有两类:一类为裸体神偶,其腹下部刻有一菱形符号,为女阴的象征符号;另一类是用黄布或白布做成的上尖下圆的“妈妈LI袋”,即子孙袋,它也是女阴的象征。子孙袋内装有子孙绳,子孙绳上系着象征子孙的物件,如弓箭、彩布等。子孙绳平时都放在子孙袋里,象征子孙皆在母腹中。祭祀佛托妈妈的祭礼各地略有差别,但大致的仪式是一样的,即换锁仪式。相传,举行了祭祀佛托妈妈的祭仪,就能在柳始母的庇佑下,男孩长大成为一个骁勇的巴图鲁,女孩则能长得俊俏健美。值得重视的是子孙绳,实质上它是一种用实物的象征来表达该氏族谱系——族人世代传递的血缘关系的历史信息体系一通过庄严的宗教仪式代代相继。它体现了萨满教禁止氏族内婚、严格维护氏族外婚的观念。锡伯族的祭喜利妈妈仪式也有同样的文化功能。

在萨满教中,甚至出现了专司信息传递的文化英雄神。如在满族的鹰祭中,要祭祀符号女神觉昆恩都赫赫。其神词是:这位山路神,长着鹰爪、虎牙、啄木鸟嘴、刺猬的针毛。她先知先掌,在林莽山岩刻出符号,传递信息,保佑北征的人有了活路,看到生存之光。这位形象怪诞的女神,把北方猎人在密林中识别路标符号的知识系统传承给捕鹰人,是山林中的指路女神。

渔猎时代,北方民族最常用的通讯方式是立杆为号。在一长长的木杆上悬挂一些兽肉,用不了多久,啄食的乌鸦就会聚众而来。它们醒目的黑色羽毛,尖利的呜叫声,无疑是一个强信号,召唤着伙伴。有时,这就能给迷路的过路人和陷入困境的猎人以生的希望。

氏族、部落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如口传和狗、乌鸦、喜鹊等动物传信及石、箭、烽火、木牌、桦皮信或其他信物传信。在虎尔哈河(今牡丹江)一带的满族部落用一根形状奇特的鹿角骨作为传信工具。这鹿角骨是祖传的珍品,在萨满祭礼中受到祭供,不知经过了多少代人的手,已经磨得油黄锃亮。它代表着先人的传统和氏族、部落之间的信义,不管哪个部落接到这根鹿角骨,就是再大的狂风暴雪,再高再陡的险山,也要立即赶到,兄弟相帮。

满族、赫哲族敬奉神石,石神被敬称为卓禄妈妈。有时,一个氏族要分支迁徙。分开时,将一块神石摔成几块,每一支人各持一块。以后,分居各处的族人以神石为凭,如有危难,可凭神石求援,对方会义不容辞,共同解难救危。同样,有的姓氏敬奉用树根或桦皮制成的神偶,也会用同样的方法,将有特殊纹路的树根、桦皮制成的神偶撕裂分存,以后分居各处的族人只要将原纹路对上,即可联系上。

北方民族萨满教都有火祭与火崇拜的内容。远猎或远征的族人,常将篝火摆成各种形状,如塔、飞虎、奔马、蟒蛇等等,这是向族人传递信息,或报警,或报喜,或呼救,或迎客,这种火信的秘密只有本氏族的人才知道。P211-212

序言

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在当时,原始宗教的意识笼罩着整个社会,其他意识都必须依附原始宗教才能存在和发展。

古往今来,沧海成桑田。随着岁月的流逝,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信仰观念及其祭祀仪式、风俗礼仪等已濒于灭绝,但在有的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中,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礼仪风俗仍有存留。这是原始宗教的文化遗留,也是人类原始思想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

原始宗教是孕育原始思想文化的母腹,也是培育远古文明的摇篮。原始宗教中包含着丰富厚重的人类思想文化信息,蕴藏着原始哲学、原始思维、原始教育、原始天文历法、原始医药、原始音乐舞蹈、原始雕塑艺术、原始伦理法规、原始风俗民情等,它是原始思想文化的载体,宛如一棵根深叶茂的意识之树。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我国原始宗教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显苦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其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石。

从历史意义而言,今天我们去领悟中华民族远古原始宗教文化的真谛,如同我们去认识世界失落的文明,即古印度文明、爱琴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以今人的眼光看我们原始先民的思想活动、社会活动、生存环境等,确实有难以理解之处,但如果我们置身于人类童年时期,就不会惊奇了。毕竟古人和今人的心灵是能沟通的,昨天是源,今日是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脉相承的。

中国原始宗教宛如一层神秘的面纱,覆盖着我国许多远古的文明。如距今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的遗迹,墓地遗骸头东足西的葬式、遗留的赤铁矿粉,显示了灵魂观念的产生。没有灵魂就没有观念,没有观念就没有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我国远古文明的曙光。雪域高原的古老苯教,象雄王国的故垒废墟,大漠孤烟中的萨满鼓声,丽江白水台的东巴灵洞,泸沽湖畔的格姆女山……这许许多多的文化遗迹,仿佛向我们诉说着遥远年代的文明。许许多多依然存在的文化景观,企盼我们去认识、观赏和开发,拂去历史的尘埃,展示它们独特的文化魅力。

《中国原始宗教文化图文丛书》,力求展示我国多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亮点。首批问世的《心灵的火焰——苯教文化之旅》《信仰的灵光——彝族原始宗教与毕摩文化》《走进图画象形文的灵境——神游纳西占王国的东巴教》《银苍玉洱问的神奇信仰——白族本主崇拜》《大漠神韵——神秘的北方萨满文化》,是我们撷取的我国原始宗教文化长河中的五朵浪花,每本书各具特色,魅力四射。

本套书的作者都是多年研究、介绍中国原始宗教的专家学者,他们长年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调研,书中内容多是他们在实地考察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各书均是本民族作者写该民族原始宗教文化,读来亲切感人。

本套书融知识性和欣赏性为一体,图文并茂,相互呼应,让读者在阅读的愉悦中获取许许多多原始宗教的信息……

本套丛书因系初创编著,不足之处,请读者赐教,以臻完善。

杨学政

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2003年

后记

1981年春,富育光老师带领我和程迅在牡丹江上游的宁安县(今宁安市)采访了满族富察氏长篇英雄传说《萨布素将军传》的主人公萨布素将军的后裔傅英仁先生。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录制、抄写出长达八十万字的清代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英雄传说。萨布素是傅老的同宗先人,傅老年轻时当过萨满,所以,故事中有许多重要的情节与萨满有关。这使我们意识到:不了解萨满教就不能透彻理解萨满文化,也不能揭示英雄传说的文化内涵。由此,萨满教的田野调查成为我们研究工作的基础。调查的范围从满族扩大到鄂伦春、鄂温克、蒙古、锡伯、达斡尔、赫哲、朝鲜、哈萨克等北方民族。在地域上,也从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扩大到俄罗斯、朝鲜半岛、日本等有关地区。随着田野调查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萨满教是古代北方民族文化的最终核心。所以,从最初的不到十人的田野调查小组,到2l世纪初,已扩大为一支百余人的萨满教研究队伍。中国的萨满教学已初成体系,并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在萨满教的万神殿中,女神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不少显赫的男性大神也以女神为渊源。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明晰地认识到:女神崇拜是人类文化起源阶段的重要形态,是北方先民的自由能动的社会本质——追求集体生命“增殖”的表现,是人类母性的升华。众多的英雄女神如同日月星辰一一样,高悬于天字,照亮了历史,照亮了未来,也照亮了北方民族的心。这是萨满教有如此强盛的生命活力之所在。

萨满教作为一种古老的自然宗教形态,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消沉,但它所寓含的北方先民在与自然搏斗中产生的积极的精神文化成果群体意识、社会性、英雄主义、人本倾向、母性的高扬、战斗精神、对友情的忠诚、对认识世界的探索、人类族际之间的亲和愿望等等,对未来的人类文化发展仍有重要影响与积极意义。北方民族萨满教有重要的文化史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写一本较系统地介绍萨满教概况,揭示其对北方民族的文化影响的著作成为我们的一个夙愿。我们的这个夙愿在四川文艺出版社、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杨学政所长的帮助下得以实现,我们感到欢欣。

应该说,这本书的完成得益于许多老萨满的鼎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只是他们的书记员。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已谢世,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鲜活地留在我们的心里。谨此,向指领、支持过我们学术工作的富育光、傅英仁、关小云、于国华、杜道尔基、周宏、葛晓华、郭保林、关金芳、魏华、王明珠、王禹浪、赵明哲、沈秀清、那炎、宋和平、郎樱、黄任远、吴克尧、尤金良、尹郁山、孟慧英、郭淑云、苑利、王申、刘中平、赵继成、关德印、关长荣、忠录、黄强、关云德等师友表示我们由衷的谢忱。本书的合著者于晓飞,在日本从事中国语的教学与中日文化交流工作。出于对家乡民族文化的挚爱,他在求学于日本二叶大学荻原真子教授门下时,克服了种种困难,到赫哲族、满族聚居地作田野调查,获取了大量资料。囿于我们的学术水平,本书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期待着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本书完稿后,根据丛书的统一要求,杨学政主编和起国庆对书稿章节、内容作了调整和修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