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焦虑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柯云路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全民焦虑的年代,我们身陷其中,应该如何面对?看看著名作家柯云路关注现代人身心健康的经典力作《不焦虑》,它将帮助烦闷而紧张的现代人突破焦虑迷雾,保持身心平衡。

当然,如果你的焦虑症、抑郁症比较严重,及时去看心理医生是非常必要的。对本书的阅读会帮助你更好地配合心理治疗。一切都会好起来。

内容推荐

生活在现代社会,焦虑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享受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富足,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人人都在焦虑,只是程度不同。

本书《不焦虑》是著名作家柯云路关注现代人精神危机的代表性作品。《不焦虑》以真实个案为基础,运用西方心理学和东方禅宗来具体分析具体问题,让有焦虑情绪的现代人建立起对焦虑的正确认知,由此处理好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家人、自己与事业、自己与还击国内的关系;让你突破焦虑迷雾,消解生活压力,保持身心平衡,达到精神愉悦。

目录

焦虑的年代

第一章 焦虑不堪的社会精英

第二章 脱不开的房奴困境与生存焦虑

第三章 随时升级的野心

第四章 走出焦虑困境的开端

第五章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第六章 强迫症背后的男人隐秘

第七章 心灵深处的另一个神秘人物

第八章 强迫人格的罪与罚

第九章 理性的完美设计与本能的病态反抗

第十章 女人面对躺倒不干的男人

第十一章 人生最大的恐惧

第十二章 捕风捉影的疑病症

第十三章 拿得起,放不下

第十四章 绝症患者的妄想

第十五章 谁有最大的野心,谁就有最大的焦虑

第十六章 越怕啥,越来啥

第十七章 苏东坡曾是抑郁症患者

第十八章 不以物喜,木以己悲

第十九章 救赎之旅

第二十章 不焦虑的秘密

尾声

不焦虑的智慧

第一篇 跳出不可自拔的陷阱

第二篇 走出强迫症的阴影

第三篇 直面内心的恐怖、疑病与焦虑

第四篇 告别精神地狱

附录:消除受挫和不安全感的良方

后记

试读章节

洛丁,北京某大学教授,负责一个研究所,写过多部思想文化史著作和评论集,有几本很畅销,在界内是名家。

阿凡则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做过多年心理医生,现在主持学术研究。

两人是朋友。

这一天,洛丁找到阿凡,说他陷入严重的精神危机。

说起来,其实是神经症。

更具体说,是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并发。

最初表现为失眠及头痛。

一年前心脏开始有多种过敏反应,从医学上说便是“激惹”。

而焦虑症等由此就开始了。

洛丁苦不堪言——别人都拿他当成功人士,而他自觉活得毫无乐趣。

他现在无法工作,只要一坐到电脑前,就心慌、胸闷、紧张。到医院检查,无非是心动过速,还有频发性室性早搏。而这一切,医生说尚属功能性,应该是可逆转的。然而,洛丁依然每天疑心自己得了心脏病。这种疑神猜鬼弄得他焦虑不安,结果就更不能工作。

阿凡说:你看过有关心理疾病的书籍没有?

洛丁叹了口气:这类书我买了一大堆。我这个人并不是盲从医生的,怕他们某些不当言语给我不良暗示。我有时去医院只是想从医生那里得到一句明确话:你没事。有时候还不得不诱导着医生这样说。比如,我竭力说明,我虽然常常心动过速、心律不齐,但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心情好的时候一天都没事,只有情绪紧张时才突然出现。医生对这种叙述很不耐烦,说你来看病,就不要主观主见地说那么多,你怎么知道你没感觉的时候心律就齐着呢?我对医生讲,我一天几十次为自己号脉。医生说,你号脉专业吗?你号脉的时候漏掉心律不齐了吗?

阿凡说:你早该看心理医生。

洛丁说:心理医生也看过了,还化了个名。

阿凡问:接受心理治疗见效吗?

洛丁说:效果有一点,要长期配合。心理医生说的那些道理,我基本也都清楚,我虽然主攻思想文化史,但过去也拿过心理学学位一只不过不像你们这样专业。

阿凡笑了'眼前这位患心理疾病的朋友,不是不懂心理学的。

阿凡接着说:既然清楚,为什么走不出来呢?

洛丁说:我不讲你也知道,神经症一旦陷进去就不是一个理性的问题,陷在里边不可自拔。

阿凡说:不错,神经症是一种情绪态的东西,或者更准确说,是潜意识操纵的一种模糊不定的人格。它控制住你,就扭曲了你的认知。神经症如同一种有色眼镜,一戴上它,就看不清真理,看不清全貌。

比如说心律不齐,放在别人身上,你会安慰他放开胸怀不用恐怖,放到自己身上就不得了了。

洛丁说:是,道理很简单,我就是这一步迈不出来。经常是高兴了就好像完全健康的人,特别到了晚上,再遇到一两个好友聊聊天,那简直就雄辩滔滔了。可是一到早晨,看到屋里光线比较暗,再看看工作间的电脑和堆放的书稿资料,就烦从心头起。

阿凡问:你的家庭近况如何?

洛丁说:这你都知道,女儿不久前出国留学,儿子正在读大学,妻子在单位搞专业研究,自从我生病,就成日照顾我。

我每天一面对妻子,就尤其控制不住自己。

阿凡说:你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呢,是不是压力太大?

洛丁说:你问得很关键,我的全部问题说白了大概就是累怕了。

阿几十分理解,这对于一个争强好胜、希望出人头地的现代精英是常见的情况。

阿凡说:你不会减轻自己的压力吗?

洛丁说:我是不得不减压。我给自己安排了三个月休假,去海边旅游了一圈,回来果然就健全如常了。我一高兴,又给自己加了码,搬出了未完成的书稿。还没干几天,旧病复发。这次复发比以往更甚,不仅是心慌、心律不齐,又出现厌食症,经常吃不下饭。去化验肝功能,肝功能还正常,于是松了口气,可厌食还是频繁出现。

阿凡决定把谈话更深入·步:其实,你现在处在想工作又畏惧工作的冲突之中。这种冲突导致内心消耗极大,它造成过多的焦虑。

人常常就是由过多的焦虑引发焦虑症的。

焦虑其实是一种精神痛感。正常的焦虑是正常人所需要的,也就是说精神的痛感如同肉体的痛感,在正常的度上是人所必需的。如果肉体没有痛感,刀把手切掉你都不会知道。如果精神上没有痛感,比如说没有关于危险的焦虑感,如同兔子见了狼还悠哉游哉,这样的人肯定活不下去。

但是,任何精神的痛感过度了,就和身体的痛感过度了一样,都是疾病。比如说,皮肤如果穿衣服摩擦—下都要疼得叫起来,手握一下栏杆都要被硌得钻心疼,这种敏感就是疾病。

焦虑症其实就是过分敏感的精神痛感。

现在,你的种种体征主要是想工作又畏惧工作的冲突造成的。这种冲突本来就是焦虑症的基础。反过来,焦虑症又把这种冲突当作素材,拿它加工出一个又一个新焦虑来。所以说,你的焦虑症和你目前这种精神冲突是互相推动、恶性循环的。

洛丁说:我意识到了这一点,继续给自己减压,但是不工作心里又不安。这样,就出现了新的冲突,一方面,要强迫自己休息,另一方面,又不安于休息。这个冲突,伴随着那个想工作又畏惧工作的冲突,此起彼伏。

阿凡说:这才是真正深刻的精神危机背景。

洛丁深重地叹了口气:症结就在这里。这种想休息又不安心休息的冲突,一点都不亚于想工作又畏惧工作的冲突。

阿凡笑了:你不是研究佛教文化史吗?应该对禅的一些说法很清楚啊。

洛丁摇了摇头:我知道应该放下贪心执著,有时还真有点超凡脱俗之心,要放弃功名利禄包括放弃学术方面的争强好胜,但是——

阿凡等着他把话往下说,这可能是最攸关重要的。

洛丁叹了口气:今天就说到这儿吧。

P4-8

序言

作为一个作家,我对文学所下的功夫大概一般人好想象,诸如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研究各种文学流派等,而我对哲学、心理学所下的功夫大概一般人不太了解。然而,哲学、心理学是我的人生第一爱好,我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文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是几十年对哲学、心理学的研究,使得我能够透视当代人的各种精神现象。这些成果有的隐含在我的文学作品中,有的直接以哲学、心理学著作的形式呈现出来。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保守估计,目前中国各类精神病患者在1亿人以上,其中大约1600万为重症患者。隐藏在这个冰冷数字后面的是一个极其庞大的人群,痛苦的不仅是精神疾病患者,其亲人们也同时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负担。

早在1993年,我曾帮助一位画家走出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他因一次“中毒性痢疾”诱发了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并发。妻子陪他跑遍了北京各大医院,其间西医、中医、药物、心理治疗、住精神病院、电休克疗法、针灸、气功、森田疗法等一一尝试,都未根本见效。在几近绝望的情形下,他们找到了我。我用了不太长的时间帮,助他恢复了健康,并以此真实过程写作出版了《走出心灵的地狱》。这本书的出版,使我在后来的一些年不断收到读者来信,在尽可能给他们指导和帮助的同时,也累积了不少案例。

这些案例提示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真理:“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用禅宗三祖僧璨的话讲,就是“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心灵世界十分微妙,差不得一点。方法得当,一句话可以解决大问题,所谓“言下大悟”;而稍有偏差,不论多么貌似高深的说法与尖端的治疗,都可能完全无效并误人子弟。

可以这样说,对焦虑症、抑郁症,如果方法完全正确,解决起来并不算困难,难就难在不容易做到方法“完全正确”。方法正确的核心是使患者及其亲属(亲属尤为重要)很快(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摆脱因焦虑症而更加焦虑、因抑郁症而更加抑郁、因恐怖症而更加恐怖的状态,建立起对焦虑症、抑郁症的正确认知,由此处理好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家人、自己与事业、自己与环境的关系。

这也正是作者出版本书的出发点。

本书披露的又是一个真实个案。在这个个案中,患者、亲属、医生(或咨询师)的角色与相互关系非常典型。患者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心理疾病,亲属该如何对待患者,医生或咨询师又是如何引导患者及亲属正确对待一切的,这个个案提供了许多令人思索的东西。

大多数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只要本人及其亲人的认知变得正确,情况会很快好转。症结恰恰在于患者及其亲人往往会有一大堆错误理念。譬如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在出国留学后因环境陌生和学业压力患了焦虑症,缺乏相关心理学知识的父母得知后,以为女儿精神软弱不知上进,反而不断给她寄去励志书勉励其“战胜困难,战胜自己”,这些行为使女儿更加焦虑。我告诉这对父母,家长在此时对孩子的高目标期待正是其患焦虑症的原因之一。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的心态放松了,女儿的焦虑症状也明显减轻。

这个简单例子的道理似乎很容易明白,但是比这复杂一点的“高级错误”,许多患者及其亲属差不多都在犯。如果他们求医时又得不到正确的指导,那问题很可能得不到解决。这里,做出正确的心理指导,不仅需要广博的心理学、心理医学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人生经验(这一点极其重要),融会贯通后才能对症下药、对症下语。一句话下来,要恰到好处,使人“言下大悟”。

本书第一版(原名《焦虑症患者》)问世后收到大量读者来信,一些朋友在这本书的帮助下认识了焦虑症的规律,并按照书中的方法走出了心灵困境。有意思的是,一些在职场因拼搏压力而焦虑抑郁的年轻人是父母买给他们看的——希望子女能够减压;有些则相反,是年轻人买给父母看的——那些四五十、五六十岁的父母们正在各个领域肩负重任,往往会有更多的精神压力。

一本书能对读者有所帮助,这让作者感到欣慰。

本书这次再版,作者做了全面修订,并增加了“解除焦虑症方法纲要”。“纲要”既是正文的理论索引,又补充了正文中没有的内容。这样阅读全书,读者就更丰富明晰了。

本书正文分四部分。若以篇名之,则是四篇。

第一篇包括前五章,篇名该是“不可自拔的陷阱”;

第二篇从第六章到第十章,篇名该是“强迫、强迫人格与强迫症”;

第三篇从第十一章到第十六章,篇名该是“恐怖、疑病与焦虑”;

第四篇从第十七章到第二十章,篇名该是“告别精神地狱”。

习惯理论思维的读者,不妨先读“解除焦虑症方法纲要”,再读正文。而一般读者既可以按顺序先读正文再读“纲要”,还可以先浏览正文二十章每章的第一个故事。那是二十个小个案,或许会一下触动你的某种体验,找到进入本书的契合点。

相信这本书会有更多朋友读懂并受益。

如果你能够通过阅读此书迈出第一步,那么,你就已经开始摆脱焦虑症与抑郁症了。

这第一步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那就是你一定不要再为你有焦虑症和抑郁症而焦虑。那算不了什么,只是“精神感冒”。你此前之所以走不出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你过分急于解决它,你在瞎用劲,结果反而使自己越陷越深。就像本书中反复说的那样,你越急于睡觉,越把睡眠当成一个任务,就越睡不着。

相反,只要你走出了这第一步,你不再着急,你的亲人也不再着急或者对你不满,大家都能放松下来顺其自然,事情的解决就有了曙光。

希望你轻轻松松读这本书,不用硬读,明白到哪儿是哪儿,不明白之处暂时放下。只要开始读,就会得到帮助。

当然,如果你的焦虑症、抑郁症比较严重,及时去看心理医生是非常必要的。对本书的阅读会帮助你更好地配合心理治疗。一切都会好起来。

焦虑症、抑郁症其实只是你对某些“难以面对”的遭遇与困境的“精神反应”。若你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心头就会释然。那些“不正常”的精神反应其实又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人吃多了会肚子痛、扛重了会肩背疼是“正常”的一样。

你要相信,只要方法得当,顺其自然,或者通过医生治疗,或者通过自我调整,你最终会从焦虑症、抑郁症中走出来,不仅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能力,而且还能比其他人更多一份人生悟性。你甚至能由此明白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与“烦恼即菩提”是什么含义。

解脱与快乐在等待你。

后记

中国两千多年来儒道互补。孔孟儒家文化积极入世,老庄道家文化消极遁世。儒道互补是一种政治文化现象是无疑的,孰不知,儒道互补还是一种人皆有之的生命现象。

一个人不仅因为政治处境的不同或儒或道,也完全可能因为生命方面的原因或儒或道。他们只有能够入世时才会入世,不能入世时就会企图出世。

无论是社会政治的原因,还是身心疾病的原因,都可能剥夺一个人的入世能力,这时,老庄道家文化便引导人们出世。

儒家入世文化与道家出世文化的中介是人的精神苦痛。

一个人没有精神苦痛,或者能够战胜精神苦痛时,他就有积极入世的能力。

当他有了不堪忍受的精神苦痛时,出世寻找老庄道家文化便是自然的事情。

精神苦痛是人类社会每一阶段都难以免除的重大现象。

中国古时的禅宗盛行,也因为它在解脱人的精神苦痛。

人类的精神苦痛最典型的表现或许就是神经症了,具体分类有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癔病等。

作者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弗洛伊德开始,知道神经症是透视人类精神奥秘的特殊窗口。后来在对心理学诸流派的研读中,始终没有丢下这个课题。正如本书“序”中所言,十几年前,作者曾用心理学方法帮助一位画家朋友摆脱了比较严重的神经症。根据那个真实个案,还出版了《走出心灵的地狱》一书。

十多年来,不时有读者来信询问摆脱神经症的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症状严重者,我都建议他们去看心理医生。对症状较轻者,则往往推荐他们看几本有关的书,诸如森田著作之类,然后在家人配合下进行自我调整。遇到十分典型的个案,特别是熟识的知识界朋友,我也会尽可能给予咨询帮助。

一直想再写一本类似《走出心灵的地狱》这样的书,但因为其他写作占了太多时间而没有动笔。本书的完成,算是了了多年的一个心愿,也算对许多读者的一个回答。

本书并非通常的心理学著作,也不是单纯的案例实录。它采取了一种别样文体,为的是在最方便阅读的叙述框架中使人们读到更深刻一点的东西。

对于其中的人和事,读者不必猜测。

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朋友们带来一点启示。

对于那些患有神经症的朋友,它可能会给你一点帮助。

对于那些在紧张生存压力下焦虑抑郁的朋友,这本书或许能够给你一些明白的思路和自我调整的方法。

对于心理学有兴趣的朋友,这本书或许能够给你带来一些阅读与思想的快乐。如果你对禅感兴趣,本书也有相当多篇幅涉及禅的奥秘。禅不是口头说说,而应该带来生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在生活中同时面对地狱和天堂。

地狱和天堂,同为人的心灵所设置。

若陷入精神地狱,其苦痛是近乎难言的。

古时的苏东坡、白居易不能避免精神苦痛,现在的人们依然不能避免精神苦痛。未来一千年内,人们大概依然难以避免精神地狱的威胁。

随着文明与科技的发展,我们或许应该越来越注意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了。

柯云路

2011年4月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