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法律皇帝的新衣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张建伟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凡黑暗都怕阳光,凡邪恶都怕暴露,凡欲隐藏的都怕真话。因此,泯去黑暗须倾之以阳光,祛除邪恶须痛加之以揭露,对于花遮柳隐的假象须报之以真话。这就如同哈维尔定律所揭示的那样:“假如社会的支柱是在谎言中生活,那么在真话中生活必然是对它最根本的威胁。”这威胁便是,“真理

的细胞逐渐浸透到充斥着谎言的生活的躯体之中,最终导致其土崩瓦解。”这不正是《皇帝的新装》所要告诉我们的吗?

内容推荐

世上只要有不穿裤子的皇帝,就必定有一针见脓的天真童音,这是因为世上总有一些人是不受蒙蔽的。本书献上的长长短短的文章, 本书献上的长长短短的文章,都是些杂俎,大多为游戏笔墨,有的还是微型论说文

目录

 卷一 正义的图腾

司法的意象

特米斯的眼睛

司法决定人心向背

智慧不遗传

法官对抗国王

司法统制的假期

老袁都惧它三分

彼拉多式司法

国情也分好歹

新权威主义的法制

 卷二 站起来的中国人

丧钟为谁而鸣

公民学

法律没有说  

无罪推定滥觞于中国吗

家·城堡·垃圾箱

跪还是不跪,这是个问题

妙判之妙与不妙

从主宰感到敬畏感

刑讯心理学

公堂上,穿着细事也莫等闲看

我们还用“窜至”行文吗

社会正义的“活人祭”

法治不在线

 卷三 拉着古人聊聊天

重读《卖炭翁》

李斯来信

武松、杀威棒与法制

缘何错斩崔宁

新闻舆论与杨乃武案

难启欢颜的胜利

德雷福斯案件的启示

 卷四 烂苹果落到头上

德肖维茨定律

鬻棺原理

烂苹果定律

小鸡原理

不快的联想

追问布莱克斯顿

 卷五 巴掌大的一块青天

敬惜官声

追念李离

石奢的选择

包公与胥吏

小心清官

酷吏的终局

 卷六 活人的司法

黑色的法袍,缄默的法官

法官的良心

法官的人文素养

“谋杀”好法官的六大方法

法官该分等级吗

纵然一夜风吹去

温情司法

安斯蒂与“贪污巴士”

法院门前的掮客

 卷七 给真实一个机会

像律师一样思考

从侦探小说看诉讼证明

从侦探小说再看诉讼证明

真实只有一个

伽利略、知识等级制与鉴定结论的取舍

循循善“诱”

尴尬的中国“福尔摩斯”

 卷八 却疑春色在邻家

从案件名称看诉讼对抗性

代价昂贵的手势

会错意的一幕

庞德的忠告

美国剧本,中国演员?

面子、心态与法律的尊严

等不来的戈多

不自愿岂可得乎

电视观众看得见的正义

审判秀

刑事法庭内的壁画

 卷九 学术的墓园

法学前沿

学术恐龙

“刑法粒子”有感

学术朝圣团

有僧自西域来

听马二先生说举业

羞于称博士

读巴葛爵士的《英国大学》

明理楼记

给专家论证把把脉

 卷十 颠倒再颠倒

重听《颠倒歌》

暴发户式审美

顺民社会的见义不为

严大老官与衙门的虎威

消费恐惧

金鹰奖假选票现象

李敖旋风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试读章节

法官对抗国王

罗斯科·庞德有一本小册子,写得着实不错,书名《普通法的精神》。书中提到:1612年11月10日,星期天,上午,应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奏请,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召见英格兰的法官,此所谓“星期日上午会议”。起因是,教会法院不依既定法律和成规,不依从任何控诉便对案件进行审判。在一个案件中,它仅凭一份世俗性质的诉状派随员进入被告人的住宅并实施拘捕,高等民事法庭颁发禁令,取缔其有关诉讼行为。一些人建议国王按照自己的意图收回部分案件的审判权,由国王对这些案件进行亲自审理和判决。为了证明这一行为的合理性,坎特伯雷大主教在会议上宣扬王权至上,提出:法官只是国王的代表,国王认为有必要,把本应自己审理的案件由给法官审理。大法自爱德华·柯克代表法官进行了反驳,乃谓:根据英格兰法律,国王无权审理任何案件,所有刑事和民事案件,皆应交由法院裁决。国王听罢不以为然,作色日:“朕以为法律以理性为本,朕和其他人与法官一样有理性。”柯克回答:“上帝恩赐陛下以丰富的知识和非凡的天资,但微臣认为陛下对英王国的法律并不熟悉,而这些涉及臣民的生命、继承权、财产等的案件并不是按天赋理性来决断的,而是按照人为理性和法律判决的。法律是一门艺术,它需经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在未达到这一水平之前,任何人都不能从事案件的审判工作。”詹姆士一世恼羞成怒,质问:这叫啥话?!按照这种说法,法官将被置于法律之下,岂非大逆不道的犯上行为?!柯克引用布莱克斯通的名言,云:“国王不应服从任何人,但应服从上帝和法律。”类似的激烈辩论发生几次之后,国王终于难抑怒气,将柯克的大法官职务免去了事。

这是英国司法史上的著名事件,柯克对英国国王表白的王权与法律的关系、国王的理性与司法人员的专门化的观点,至今为人们称道。

英国乃现代法治的起源国,律居于至上地位,即使是皇帝、现代法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法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法治的这一特性要求立法者独立于皇权或者王权(它们被看作是行政权),这样才能有限制皇权或者王权的法制;但仅靠这一点远远不够,司法权(也就是执行法律的权力)也必须脱离皇权或者王权而独立,司法权一旦与皇权或者王权结合,皇帝或者国王就掌握了操纵法律的特权,法律对于专横权力的遏制功能就会消失,法治就不复存在。这就是柯克力争司法权由法官独立行使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大法官柯克为维护司法独立,与英国国王展开一场场辩论,反驳了王权至上的观念,重申“国王不应服从任何人,但应服从上帝和法律”的法治原则,提出如下论断:法律需经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在此之前,任何人都不能从事审判工作。尽管柯克本人因此被罢官,他这番努力可没有白费,英国的法治和法官独立最后确立起来,“星期日上午会议”的抗争,恐怕功不可没。

民主、自由、人权皆非赐予之物,没有前人的牺牲、奋斗,就不会有后人的和平、安宁和幸福。法官的独立,需要法官自己去努力争取;俟天落饼,就看不到司法独立的那一天。P17-18

序言

文章不拘长短。好的文章不必长,坏的文章未必短。

就拿政治学著作说吧,自古及今,谁敢日不多?多到什么程度?只怕是“连篇累牍”、“汗牛充栋”这类词根本无法描述它们满坑满谷的状态。然而,读了多少鸿篇巨制之后,头脑晕晕忽忽,静静沉淀一会儿,才恍然感觉最深刻入骨、睿智出神的政治学著作,倒是安徒生那篇短短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两个骗子在织机上假装忙乎了许多时日,终于将一件子虚乌有的皇帝的新装“织”好了。他们早就放出风来说,这件衣服是一件魔衣,聪明的人才看得见,愚蠢的人是看不见的。皇帝、臣属乃至一般民众为了怕别人发现自己的“愚蠢”,都在假装欣赏、赞美皇帝那件根本不存在的美丽服装,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且看: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么?”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叫大家看出他在认真地欣赏他美丽的服装。那些将要托着后裾的内臣们,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真的在拾其后裾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么着,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裾是多么美丽!衣服多么舍身!”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已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就在皇帝神气活现地在街上巡游展示他的新装时,一个可怕的事实被揭开了: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出声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

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对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裾。

这个童话,如果只当是一幕荒诞剧,或者一条茶余饭后的笑话,或者一个临睡前说给孩子解颐的故事,那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道滋味,未免太暴殄天物了。它实在是太精辟、深刻的写给成人看的政治学著作。

读《皇帝的新装》,人们大概可以读出不少政治现象、政治心理和政治规律,其中最简单、最透彻的道理莫过于这样一个:凡黑暗都怕阳光,凡邪恶都怕暴露,凡欲隐藏的都怕真话。因此,泯去黑暗须倾之以阳光,祛除邪恶须痛加之以揭露,对于花遮柳隐的假象须报之以真话。这就如同哈维尔定律所揭示的那样:“假如社会的支柱是在谎言中生活,那么在真话中生活必然是对它最根本的威胁。”这威胁便是,“真理的细胞逐渐浸透到充斥着谎言的生活的躯体之中,最终导致其土崩瓦解。”这不正是《皇帝的新装》所要告诉我们的吗?

不过,说真话并不容易。尽管巴金曾喃喃低语:“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一一这就是说真话。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意见,讲出来让大家了解你。倘使意见相同,那就在一起作进一步的研究;倘使意见不同,就进行认真讨论,探求一个是非。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好则好矣,但没有听真话的环境和那么一点天真的赤子之心,谁又能直言不讳乎?只有无所畏惧、不怕嘲笑的人,才能对着光着身子的皇帝喊出惊世骇俗的真话:“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没有一点天真的人,组成的只是充满功利思想和世故观念的社会,在那样的社会,闭目塞听久了,人人变得耳不聪目不明,大家共守浩无涯际的“死水”,浑浑噩噩,了此一生。

读《皇帝的新装》,最感到欣慰的,是皇帝“有点儿发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继续展示他那并不存在的新装,却没有下令立即扑灭小孩子的“无知妄说”,总算叫人长舒了一口气。

以天真童心看法律界,光怪陆离的现象也不少,值得大嚷大叫起来。不过,本人虽然敬慕那些敢于仗义执言的人,遇事却往往三缄其口,甚而至于噤若寒蝉,到头来“一围和气人争羡”,才悟到古训“不疾恶太过”、“不直言自信”的妙处。

本书献上的长长短短的文章,都是些杂俎,大多为游戏笔墨,有的还是微型论说文,若偶尔绵里藏针,不小心刺伤别人的神经,也决无恶意存焉。各位看官要想在本书里找到阁下期待的撒尿和泥小儿的无忌童言,不知是否要失望?

不过,各位尽可放心:世上只要有不穿裤子的皇帝,就必定有一针见脓的天真童音,这是因为世上总有些人是不受蒙蔽的。看如今各种媒体上有多少又尖锐又有见地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来;达摩所谓“不受人惑的人”,似乎越来越多,真是令人敬畏。谓予不信,有诗为证。龚自珍先生诗日:

造物戏我久矣,

我今聊复戏之。

谁遣春光漏泄,

难瞒一介痴儿。

后记

忧伤抚剑,寂寞写诗。

我不忧伤,就是忧伤也不会去抚剑。没剑可抚,利剑是国家管制物品,抚不得;不管制的,是没开刃,晨练时用的,抚起来没劲。

寂寞时,真会写诗,“非典”时期就非常寂寞,写了几首诗拿去发表,在报纸上。

说到报纸,真的要感谢它,感谢它能有块地方载我写的东西。就像宋押司感谢一段粉墙,喝醉了酒在上面涂鸦,也算发表。我比宋押司强,不用去墙上抒发感情,而且有编辑替我把关,不至于酒后发狂乱讲话,招来祸端。据冰点调查公司初步统计,报纸的读者比墙壁的读者多一些,识字率也更高一些。墙壁的读者只要认识“是大王八”就可以了,至于“是大王八”前面写的谁的名字都无所谓,只要不是自己的。

生活有时候真是美好。今天一天我都在这么想。比如看看蓝天,看看云卷云舒,读读纳兰词,读读“莫把韶华细算,九十今犹未半”,就跟着吴藻(是个女词人)一起高兴。

这种欣快感很少落在纸面上。古人笔下“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句子很少,多的是“欲哭不成还强笑,讳愁无奈学忘情”的牢骚,读多了,快乐的情绪随之烟消云散。这不损神折寿吗?

其实,生活与诗无关,或者准确地说,是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的大部分事与诗无关。谓予不信,试想:你正在家里怡然自得地品茗,随便捉来一份报纸,看到那上面披露,饭馆里提供的免费茶水许多重金属超标,有的还是着色翻新的陈茶,喝多了便致癌,你还怡然得起来乎?

于是喜欢读杂文,越犀利越尖锐,就越喜欢,经常寻找那些痛快淋漓的读。许多年前读鲁迅,连呼吸都畅快,仿佛刚劫完法场凯旋归来的李逵。可惜,只是现在、如今、眼目前让人感到痛快淋漓的文章太少,溽热的下午,只当喝了八钱杯的冰镇饮料消暑,哪里有满足感?自己又写不出那么犀利、尖锐的文章,就是写出来,有啥地方可以发表乎哉?就是发表了,能不惹得有人咬牙切齿、憋着劲暗算的乎哉?一想到这里,怎不英雄气短、望峰息心?

对了,忘了自我介绍。我有时候也写点随笔什么的,写得不好,写着玩。承蒙几个谦和、热情的编辑关照,大部分都发表在《检察日报》上,与这份发行量不小的报纸就是这样结下了缘分(至于它怎么能发行量那么大,顺便窥见了秘密,万一以后落魄了,打算把这秘密拿出去换钱)。最初写这些东西,源于徐建波先生的千金一诺,他说:“你就找着这个路子写,在检察报上开个专栏。”当时刚在报上发表一篇题为《存心笃厚疑罪从无》的小文章,虽然文章写得不怎么样,大概徐先生看出作者有点潜力——我那时候似乎比现在年轻。于是就开始写起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数量不多,有点辜负徐先生的盛情美意。写来写去,也写了有小学生作业簿那么一小本,汇编起来也许能找个容易受骗上当的出版社给出版,至于赔不赔本,就不得而知了。哈哈,想起这就有点高兴。

我可能也算是能结果实的枝子了。《圣经》日:“我是真葡萄树,我父亲是园丁。所有属于我而不结果实的枝子,他就剪掉;能结果实的枝子,他就修剪,使他结更多的果实。”说这话的是耶稣。我有时想,报纸、出版社大概也可以像他老人家这么说。报纸、出版社也是真葡萄树,编辑们所做的,就是嫁接、修剪,让能结果实的枝子结更多的果实。

一想到这,肃然起敬,赶紧把玩笑话通通收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