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李商隐有着独特的艺术感悟力,他曾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作,对于他的接受从其诗文问世起,就延绵不绝地在诗史的长河中流淌。但由于其诗歌内容与形式都相当独特,在理学盛行的宋、元、明三代并没有广泛地被人接受和认识。直到清代情况才有所改变。清代是李商隐诗歌接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本书从地域文学、家族文学、女性文学等几个方面详尽地阐释了李商隐诗歌在清代不同时期呈现的表述样式,运用接受理论对清代李商隐的接受作了宏观的研究和个案分析,进一步梳理了清代诗史上对李商隐的接受。
引 言
第一章 时代之音:清初虞山诗派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一节独倚银轮哭桂花
——异代同调的钱谦益与李商隐
第二节 带露和烟又一春
——二冯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三节 忍将衰泪滴江湖
——虞山诗派的义山追步者及其影响
第四节何处高楼最有情
——朱鹤龄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五节楚天云雨尽堪疑
——吴乔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二章 心灵之路:娄东诗派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一节锦江新酿玉壶冰
——从靳荣藩《吴诗集览》看吴梅村对义山诗的承袭.
第二节 玉树歌残恨未休
——心灵关照中的吴梅村对义山诗的接受
第三节授简肯忘群彦会
——娄东十子的创作与义山诗风
第三章 悠扬归梦:黄任和康雍诗坛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一节后身还去作浮萍
——黄任对李商隐的楼受
第二节 怅望江头江水声
——康熙、雍正时期诗坛对李商隐的评介
第三节 过水穿楼触处明
——清代前期李商隐研究专著迷略
第四章 盛世繁响:黄仲则及乾嘉诗坛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一节 似此星辰非昨夜
——黄仲则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二节新声温李莫轻谈
——屈复、程梦星、姜炳璋诸人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三节 更人新愁却不禁
——冯浩、纪昀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四节 歌杂渔樵断更闻
——乾嘉诗坛诗话中的李商隐接受
第五章 家族传承:桐城派、曾氏家族及
李希圣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一节 锦帆暮雨回江渚
——桐城派和曾国藩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二节 相见时多别亦多
——曾纪泽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三节 玉龙灰烬难成烛
——曾广钧及西昆派李希圣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六章 西昆回归:吴下西昆派对李商隐的
接受和变幻中的晚清诗坛
第一节铜驼见处应荆棘
——吴县曹元忠、汪荣宝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二节 空中着色元如梦
——常熟徐兆玮、张鸿、孙景贤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三节 略工感慨是名家
——龚自珍、姚燮和姚莹对李商隐的看法
与刘熙载等人的义山诗论
第四节 李商隐文的整理和钱氏的《樊南文集补编》第七章 刻窟伤春:樊增祥、易顺鼎对
李商隐的接受和末世诗论
第一节缥缈仙心绕碧城
——樊增祥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二节九龙呵护玉莲房
——易顺鼎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三节望帝心伤锦瑟诗
——张之洞、张佩纶和王阊运、
同光派诸人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八章 蓦然回首:清代女诗人对李商隐的隐性接受
第一节 梦里流年情未已
——女诗人对李商隐诗歌
意境、体式和内容的接受
第二节 终见灵衣拂月坛
——论个体女诗人对李商隐的接受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