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七个章节,重点讲述平阳著名学者苏步青不平凡的人生。平阳素有“东南小邹鲁”的美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家辈出。苏步青就是其中一位卓砾英才,他是我国近代数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他热爱家乡,对平阳的文化教育、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都是十分关心。平阳在他心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份量和特殊的纪念意义。
本书讲述苏步青浓浓的桑梓情谊,也展露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高尚操守。
本书富有史料价值,也颇具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苏步青与平阳(纪念苏步青诞辰120周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七个章节,重点讲述平阳著名学者苏步青不平凡的人生。平阳素有“东南小邹鲁”的美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家辈出。苏步青就是其中一位卓砾英才,他是我国近代数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他热爱家乡,对平阳的文化教育、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都是十分关心。平阳在他心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份量和特殊的纪念意义。 本书讲述苏步青浓浓的桑梓情谊,也展露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高尚操守。 本书富有史料价值,也颇具可读性。 作者简介 罗祖雄,温州市平阳县人。民盟盟员,馆员,现任平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 从事文物博物工作20多年来,曾在《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浙江文物》《温州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专业文章30多篇。曾获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先进个人、温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个人、“第二届全国文化遗产日宣传口号评选”提名奖、浙江省文物宣传信息报送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目录 序一 黄勇 序二 王扎艇 苏步青与平阳 第一章 卧牛山下觅奇踪 生在穷乡僻壤 坎坷求学路 从“背榜”到“头榜” 恩师陈玉峰的故事 卧牛山谣凝真情 非有伯乐 安能千里 数学研究的重要成就 文理同发展 第二章 树人犹是百年心 苏步青与带溪小学 苏步青与平阳第一中学 苏步青与平阳二中 苏步青与平阳县中心小学 苏步青与水头一小 苏步青与苏步青学校 苏步青效应 苏门平阳两高足 桃李芬芳遍大千 第三章 弦歌声里尽余微 咫尺天涯无限情 梦里家山翰墨情 第四章 窗外雁阵笔底诗 家国人生 胸中雁荡嵯峨在 诗词双美 作家评论苏步青的诗作 第五章 乡音未改鬓毛衰 手足之情 珍爱家人 父子一次人生谈话 苏门三代博士 同乡情谊 雁山鳌水送温馨 第六章 何时归看雁山云 学生时代回平阳 山是故乡青 与竺可桢的一段情 重来犹抱百年心 重回故里寿一卮 第七章 可惜相思写不尽 苏步青励志教育馆开馆 一代宗师 国之栋梁 文化之花代代香 寻访步青故里 追忆数学之旅——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实践组来平阳活动侧记 晴翠远芳无断时 附录 苏步青简谱 苏步青部分论著目录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黄勇 辛丑之夏,故乡浙江省 平阳县文广旅体局罗祖雄乡 友来电,邀我为其编写的书 稿《苏步青与平阳》作序。 翌日,又接到平阳县原教委 副主任张文先生来电,嘱我 为此书作序。身为平阳人, 倍感荣幸,何以能辞?只是 有点惶惶,惟恐有违书主。 我生于平阳县腾蛟镇, 与苏步青先生是真正的晚辈 同乡,少年时代便知本地出 了一个大数学家。那时,只 仰其名,未见其人。直至上 世纪九十年代初,有幸与在 京工作的平阳腾蛟同乡周瑞 金先生、苏尚尧夫妇相约, 同往酒店拜访来京参加全国 政协会议的苏步青先生,才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了 苏老本人。久仰初逢,如沐 春风,高山仰止,终身难忘 。 《苏步青与平阳》一书 ,全面描述了苏老一生的不 凡历程、辉煌成就和崇高精 神。尤其是,浓墨重彩地描 述了苏老一生与故乡的密切 联系与乡思乡情,读来令人 感慨系之,那一幕幕情景、 一个个故事,仿佛就在眼前 ,是那样的亲切感人。他留 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不仅仅 是他的数学教育科研成就, 更有他宝贵的教育思想和爱 国精神! 此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生 动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了苏 步青先生是如何从一个故乡 的牧童,通过长期的勤学苦 读和不懈奋斗,抓住人生的 一个个机遇,在极其艰难的 历史环境中,将自己磨练成 为精通七国语言、在微分几 何和射影曲线论方面取得杰 出成就,并创立“浙大学派” 、培养了一批优秀数学人才 的蜚声中外的著名大数学家 、院士,同时以其深厚的文 史功底,长期坚持古典近体 诗词创作,抒发自己的爱国 爱乡和科学报国的高尚情怀 ,留下了数百首脍炙人口的 诗词,成为罕见的科学家诗 人。苏先生以其杰出成就和 崇高声望而赢得人民的信任 ,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先 后被推选为上海市人大常委 会副主任、中国民盟中央副 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和人大 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 席。二是此书以一个个真实 、生动的事例,记录和披露 了苏老在漫长的岁月里,极 尽关心和支持故乡的教育事 业发展及青少年的成长之能 事,保持同故乡的亲属和晚 辈的亲情联系,同故乡方方 面面人士的密切交往和友谊 ,以及创作大量抒发乡思乡 愁的诗词佳作。这一部分的 内容,对于我这样一个同样 生长于腾蛟、同样少小离乡 半个多世纪、同样喜爱古典 近体诗词创作和欣赏的同乡 人,可谓感同身受、刻骨铭 心! 故乡平阳和腾蛟,因为 出了苏步青这样的杰出人物 ,而熠熠生辉!我衷心期待 ,《苏步青与平阳》这本书 ,能给故乡的青少年朋友打 开一扇通往成才之路的窗口 ,激励故乡的一代代学子, 能够以苏先生为榜样,踏着 先辈的足迹,立大志,树雄 心,不懈奋斗,不断进取, 不负时代,不辱使命,自觉 锤炼,自觉成才,积极投身 于新时代的伟大洪流,为祖 国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做 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贡献 ! 二〇二二年二月十八日 于北京 (作者为原国家广播电 影电视总局副总编辑、总局 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 究员。) 导语 这是颂扬苏步青丰功伟绩,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爱乡,投身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生动范本。该书材料翔实,文字生动,感情真挚,在多个方面展现了苏步青与平阳的深厚情缘,是一本优秀的乡土励志教材,尤为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对教育后代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书作者利用五年多时间广泛收集苏步青先生有关资料,并加以分门别类,在已出版的苏步青传记、文集等专著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发现和新观点,实属难得。希望并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关心这方面的问题,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和开展有益的讨论,给广大的青年读者以更多的教益。 后记 写完《苏步青与平阳》 书稿,又通读了一遍,心中 充满欢乐,多年的愿望初步 实现了。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 社会活动家苏步青是平阳腾 蛟走出的一位世界大师,笔 者自二〇一二年参与创建苏 步青励志教育馆以来,便深 深地被苏步青的精神所折服 。苏步青的一生,为我们树 立了一个政治与业务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 与实际相结合、文与理相结 合、言与行相结合的光辉典 范。 二〇一六年,在民盟领 袖苏步青的烛光映照下,我 光荣地加入民盟这一大家庭 ,同时也酝酿了为苏步青与 平阳的种种事迹写书的设想 ,但苦于精力不足,工作繁 忙。既然没有“整匹布”可用 ,何不学苏老巧用“零头布” 呢!苏老的精神时时激励我 ,终于把写作摆到议事日程 上来。三年前,我抓紧一切 零碎时间,开始整理材料, 每日笔耕不辍,终于聚沙成 塔,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值 此苏步青一百二十周年诞辰 来临之际,为了深切缅怀苏 步青,我县特出版《苏步青 与平阳》一书。在编辑出版 过程中,温州博物馆研究馆 员高启新百忙中挤时间为本 书编撰工作给予全程指导和 帮助,特别是他不断地给笔 者精神上的鼓励,尤为难能 可贵;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 总局副总编辑、总局发展研 究中心主任黄勇,原平阳县 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 王扎艇热忱平阳文化事业的 发展,欣然为该书写序;县 委宣传部、民盟平阳基层委 及腾蛟镇政府给予了经费支 持,促成书稿早日出版;平 阳县档案馆、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教育局、平阳二中 、平阳县小等提供了苏步青 的有关文章、回忆录、题词 、信函、照片等珍贵资料; 全国各地许多报刊记者、社 会人士撰写发表的大量报道 苏步青的文章,为本书的写 作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在《 苏步青与平阳》即将付梓之 时,一并向诸位表示衷心的 感激。 因时间仓促和限于水平 ,在编辑过程中难免存在着 不少遗漏和不足之处,敬请 专家、读者指正。 精彩页 生在穷乡僻壤 蜿蜒奔流的鳌江,源出秀丽的南雁荡山。这里丘陵起伏,溪流纵横,林木丰茂;满目绿色层层叠叠,不同于江南水乡那种平畴千里,而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立体感。地处鳌江岸边的平阳县最偏远的腾蛟镇,有一座小山峦,远远望去,犹如一头躺卧的大水牛,因而得名卧牛山。山上长林丰草,松篁交翠,秋风一起,红叶如染。山的左边有一条宛如白练的溪流从西北的山谷伸出,弯弯曲曲地向东南流去,溪底很浅,色彩斑斓的鹅卵石,在清澈的溪水中绽放出一朵朵小浪花,美丽极了。 带溪村就在这条大溪的环抱之中,村里居住着早年从闽南一带迁来的、讲闽南话的村民,他们在风俗习惯上仍保留着一些闽南色彩。 苏宗善一家就住在这个村子里。苏氏始祖怀泉公,原籍福建同安,明万历年间为避倭乱,偕堂兄弟十三人离闽徙浙,初居瑞安陶山,继又独自携眷迁居平阳,定居腾蛟鼎溪。后怀泉公五子分五房分居各处,其中长房与二房居腾蛟带溪边。 带溪两岸修竹茂林,土地肥沃,在这灵山秀水问,苏氏子民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一代一代繁衍。苏宗善祖上几代务农,只落下几间平屋和四亩薄田。苏宗善十岁下田,泥里水里苦熬了三十个寒暑,只能勉强糊口,房子也没能翻新。由于长年在水田里干活,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雨天,关节骨头就会十分疼痛。孩子死的死,送的送,养不活啊!苏宗善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看来,在自己手上是发家无望了。 光绪二十八年,也就是一九。二年,这年十月二十四日戌时,苏宗善的第十三个孩子降生了。“是个男孩!”人们在孩子呱呱的啼哭声里欢呼。父亲当天就给他取了名字,叫尚龙。闽南话“龙”“良”音相近,也叫尚良,后改名步青,希望他日后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苏步青故居原为祖上留下的五间木结构平房,建于一九〇七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其兄苏步皋在东首续建两间,并建鱼池、花坛等设施。前庭广阔,后院深幽,是一座典型的浙南乡土建筑,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温州市首批市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总建筑面积二百九十五平方米,占地面积三千二百四十五平方米,苏氏亲兄弟步皋、步青在此生活起居。后院有一口井,水清如镜,冬暖夏凉。苏步青两兄弟事业有成后,人皆称此井为“聪明井”,喝了井水数学特别好。此说并非糊弄人而是一种自豪感,滋养出个“数学王”苏步青的井水一定是好水。 乡亲们都说这里风水好,前有流水生财的带溪水,后有流芳百世的青芝山(即卧牛山)。庭院四面围墙,门台上有“苏步青故居”五个字金光闪闪,乃华国锋同志之手笔。正间是厅堂,一块“颐龄寿诞”的木匾高悬,这是苏氏宗亲为庆贺苏步青百岁寿诞而立。匾下长条桌上,按当地风俗摆放着由苏步青八个儿子奉祀的牌位,匾右是苏步青的大哥苏步皋与其夫人的遗像,匾左是苏步青两个夫人——马伯华和松本米子的遗像,厅两边还陈列一些名人向苏氏昆仲(步皋、步青两兄弟)赠送的大匾。一九八六年平阳县人民政府将故居部分房屋收回国有后,县府、腾蛟镇政府对其进行维修,并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管理。东侧三间辟为陈列室,对外展示苏步青的光荣事迹。院落中设有苏步青铜像,让大家高山仰止。 故居院落开敞,古木参天。据苏步青女儿素丽回忆:“过去老家院子里有十三种果树:枇把、樱桃、香柚及柑橘、梨、桃、梅等。最神奇的是厝边有一棵高大的枝茂叶盛的榕树与枇杷合抱树,传说是父亲儿时亲手所栽。村民说这棵树是风水树,苏家子嗣贤孝、名人辈出,与这棵年年结硕果的奇树有关。不可思议的是,苏步青逝世那年,这棵共生树不但不结枇杷,而且突然枝叶萎蔫差点枯死。” 这卧牛山不仅风水好,也是人文胜迹荟萃之地。在离苏步青故居不远处,便是棋王碑林,它坐落在卧牛山南麓,占地一千八百平方米。碑林共竖碑六十块,分百岁寿诞、名人题赠、抗战时期、友人题赠、自题五个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百岁棋王谢侠逊一生的光辉业绩。整个碑林为园林式建筑,主碑是江泽民同志在谢侠逊百岁寿诞时的题词及周恩来同志在重庆与谢侠逊对弈的“共抒国难”残局。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原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为碑林题名,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腾蛟人周瑞金撰写碑林题记,近代名流梁启超、章士钊、李济深、冯玉祥、李宗仁、孙科、张治中等六十余人留迹其中。 林景熙墓也位于卧牛山上。离棋王碑林仅有百米之遥,砖式结构,碑刻有“南宋忠义林霁山先生之墓”,系清乾隆十二年(1747)邑令徐恕题。一九八三年,林景熙墓被平阳县人民政府列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分别于一九八七年和一九九一年,由政府和当地群众筹集资金,在墓前修筑“仰霁亭”和“霁山碑林”。仰霁亭作八桩三间,仿宋亭阁式石木建筑,亭匾“仰霁亭”三字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所题。亭中诗碑正面刻有林景熙代表作《冬青花》,张鹏翼书;背面刻有《仰霁亭碑记》,苏渊雷撰书;石柱上刻有名家书写的楹联多副。刘海粟、沙孟海、方去疾、陆俨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