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一个最直接的第一环境,学校教育是影响深远的第二环境,而社会教育却是决定孩子终生的第三环境。在孩子最初的教育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政治家手里,不如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命运,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更是做人的终身教育。
本书给父母提供最佳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成长智慧,为您的家庭制定一部受用终生的教育计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影响孩子一生的10大教育方法 |
分类 |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
作者 | 涂永华 |
出版社 |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家庭教育是一个最直接的第一环境,学校教育是影响深远的第二环境,而社会教育却是决定孩子终生的第三环境。在孩子最初的教育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政治家手里,不如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命运,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更是做人的终身教育。 本书给父母提供最佳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成长智慧,为您的家庭制定一部受用终生的教育计划。 内容推荐 本书以启蒙教育、习惯教育、智慧教育、赏识教育、品德教育、性格教育、心理教育、挫折教育、特殊教育、礼仪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指导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如何引导孩子学习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如何引导孩子克服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如何引导孩子培养兴趣和特长,如何引导孩子树立和选择志向…… 给父母提供最佳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成长智慧,为您的家庭制定一部受用终生的教育计划。 终生相随的良伴,受益一生的好书,献给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孩子。 目录 第一部分 启蒙教育 教育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心灵 观察和感知对孩子很重要 培养孩子积累词汇的习惯 趣味对孩子非常重要 注重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 体育锻炼对孩子的成长起关键性作用 教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鼓励孩子在音乐学习中陶冶情操 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 培养孩子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 培养孩子讲究卫生的习惯 第二部分 习惯教育 不容忽视的习惯 习惯认识的误区 习惯可以主导人生 教孩子细心检查作业 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家庭因素决定习惯的形成 纠正孩子的挑食习惯 学会理解和宽容的处事习惯 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 改正孩子上课精神不集中的习惯 培养孩子晨读的习惯 教育孩子学习要善于总结 培养孩子养成自我检测的习惯 习惯是成功的基础 品行恶劣是习惯养成的 有助于启发灵感的习惯 培养孩子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培养孩子整齐清洁的习惯 第三部分 智慧教育 减轻孩子的压力 求知欲是促进孩子学习的动力 鼓励孩子敢于提问题 利用“名人效应”激活孩子的进取心 善于教育骄子 教育孩子要采取诱导的方法 等待是一种坚持 精心哺育成就非凡 教孩子既自信又不自满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培养孩子应变的能力 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 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锻炼孩子多动手、多思考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教孩子自己拿主意 第四部分 赏识教育 培养一个健美的孩子 让孩子体会音乐的魅力 孩子对美术感兴趣应予支持 培养孩子运动的乐趣 鼓励孩子对文学的热爱 鼓励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鼓励孩子做人要谦虚谨慎 鼓励孩子做事情精益求精 教育孩子勇敢地承认错误 激发孩子爱祖国的热情 培养孩子节俭朴实的美德 教育孩子要喜欢老师 鼓励孩子积极回答问题 让孩子多读有益的书 培养孩子学以致用的能力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眼睛 不要说孩子是个“笨蛋” 第五部分 品德教育 道德品质是成才的根本保证 制止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 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为孩子积“财”不如积“德” 教会孩子如何理财 有意识锻炼孩子劳动 谦虚是孩子的良好品德 教育孩子遵守纪律 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性格 不让孩子说“脏”话 教育孩子要懂礼貌 教孩子学会以诚待人 培养孩子做守信用的人 教孩子学会自理 教育孩子要严于律己 教育孩子不要骄傲自满 要纠正孩子说谎话的习惯 坚决制止孩子摆阔 坚决制止孩子吸烟 教育孩子不要早恋 第六部分 性格教育 克制孩子发脾气 表达感情的方式要适应社会文化环境 让孩子生活得轻松愉快 消除孩子自卑心理 教给孩子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避免孩子产生与老师相抵触的情绪 娇惯是坑害孩子 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 鼓励孩子做事要坚持不懈 教育孩子做事严谨细致 培养孩子做事敏捷利索 要与孩子平等交流 让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 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 不要对孩子强词夺理 第七部分 心理教育 心理素质是孩子成才的助推器 帮助孩子排除孤独心理 正确引导孩子产生的逆反心理 帮助孩子排除多疑心理 纠正孩子不正确的爱美心理 克服孩子害羞心理 对孩子不要过分地娇惯 引导孩子克服不正常的自尊心理 正确引导孩子的模仿心理 正确引导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教育孩子排除忌妒心理 克服孩子的盲从心理 消除孩子的虚荣心理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帮孩子克服心理障碍 第八部分挫折教育 挫折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磨炼孩子坚强的生存意志 必要的训斥是一种激发 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充气、充足气 磨炼是孩子成功的基础 让孩子学会战胜挫折 为孩子创造适度的挫折情境 锻炼孩子坚强意志和恒心 鼓励孩子“冒险”精神 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鼓起孩子奋斗搏击的翅膀 扬起孩子人生追求的风帆 第九部分 特殊教育 如何教育学习困难儿童 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教育 对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对超常儿童的教育 锻炼孩子的忍耐力 该管则管该放则放 不要主观培养天才 不要拔苗助长 正确对待有缺陷的孩子 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第十部分 礼仪教育 文明礼貌教育不可少 迈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父母是孩子的形象“教科书” 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家长要当好孩子的表率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给孩子辩解的机会 培养孩子责任心 要多与孩子沟通 不能让孩子完全顺从父母 只有理解他,才能改变他 批评孩子要讲究方式 培养孩子热爱美的生活 培养孩子做人的美德 及时改正孩子爱打人的毛病 试读章节 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 神 笔 小朋友,告诉你一个秘密!妮妮爷爷有支神笔,爷爷用神笔画什么像什么,和真的一模一样。 一天,爷爷不在家,妮妮爬上爷爷的大画桌,一看,大笔筒里的画笔插得满满的,有长的、短的,有粗的、细的,还有圆圆的,扁扁的。 妮妮趴在画桌上,撅着嘴巴画呀,画呀,画笔换了一支又一支,画纸换了一张又一张,丢掉的纸堆成了山,神笔的神奇还是没有找到。 妮妮生气了:“神笔坏,神笔真坏,你就听爷爷的话,爷爷叫你画什么,你就画什么,画得那么像,为啥不听我的话。我叫你画公鸡,你画得没一点像……”说着,手一捋,“去你的吧!”唏里哗啦一声响,画笔一起滚到地上。 爷爷回来了,正听到妮妮在骂笔。爷爷看看横七竖八散落一地的画笔。虎着脸,对画笔说:“神笔,神笔,妮妮不喜欢你,你也不要听她的话。” “那么,我和神笔做好朋友。”妮妮蹲下身子,把画笔一支支拾起来,还轻轻地擦掉笔杆上的尘土。 “神笔可不是布娃娃,整天抱在手里,哄呀,玩呀,它最讨厌懒孩子。” “爷爷,你叫神笔和我做朋友呀,我不做懒孩子,一定听话。” “神笔喜欢天天陪它画画的孩子,你做得到吗?” “做得到,做得到!”妮妮连声说着,还伸出小手指和爷爷拉起钩,表示决不赖皮。 从那以后,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妮妮天天跟着爷爷学画。神笔是懂事的,妮妮这样喜欢它,它就听妮妮的话,时间长了,妮妮要画什么,就像什么! 真的!妮妮画的花,招来一群蜜蜂围着采花粉,嗡嗡嗡,嗡嗡嗡地转悠。画的几条小鱼,花猫看了咂嘴巴,口水还滴滴答答直流呐。最好笑的,要算是傻公鸡了,眼睛瞪得圆圆的,对着妮妮画的两只蚱蜢,硬是把画纸啄了个窟窿。 啊!妮妮找到了神笔。小朋友,你要是和画笔做好朋友,也会找到神笔的!不信?你试试看!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具有操纵语言、逻辑思维的功能。右脑具有产生直观、形象思维的功能。学习绘画能够促进右脑的使用与开发,能促进左脑和右脑平衡发展。 绘画是一门造型艺术,也称“空间艺术”,能够促进孩子形象思维的发展。孩子通过形象思维学习,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通过形象思维能够加深记忆、加深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例说明了这一点。比如有一位客人把他的住址告诉了你,过些日子你没去,把住址及号码全忘了,这时需要再翻一翻本上的记录才能想起来。而如果这个地方你亲自走了一趟,去时经过什么路口,在什么地方拐弯,街道和门旁有什么特征,你都历历在目,这下就记牢了。下次即使是住址门牌号全忘了,你照样可以找到。这是因为形象思维能够加深记忆,抽象思维不容易记忆的缘故。再比如两个生人,初次见面之后,一个人善于观察另一个人的形象特征,如容貌、服装、动作、胖瘦、高矮等这些可视因素,而另一个人则不善于观察和感知这些因素,那么再见面时,前者马上就能辨认出后者,而后者却往往忘记了前者。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是常有的吗?这又是形象思维能够加深记忆的缘故。如果掌握了绘画能力,就能使形象思维展开更宽阔的翅膀。形象思维有了宽阔的翅膀,就能快速消化新知识,若是死读书,硬着头皮去背,学习效率是不会高的。若学习绘图,展开形象思维,对新知识的消化理解就快。比如学习数学,用画图或线段来帮助解题,速度就快。学习地理,通过地图图形特征来记忆各个省或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物产、交通及邻省或邻国,能使记忆清晰、深刻。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他思考问题时使用形象。可见形象思维在科学家的头脑里是多么重要。让孩子的形象思维从小就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学习绘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科学点击: 在孩子的绘画启蒙教育中,教孩子画基本线条是最基本的练习。 建议: 孩子的画所反映的基本上是他熟悉的、常见的事物。如: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花草树木、水果蔬菜、动物、人物以及建筑物等等,在画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他对这些事物的认知程度。这些事物基本上都是由一些最简单的线条组成的,如公共汽车,就是由一个大的长方形车厢再加上两个圆形车轮组成的,车窗、车门也是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所以,只要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线条的画法,就可以任意地画出某种物体。 孩子学画最基本的线条有横线、竖线、斜线及曲线。用横线、竖线可以组成长方形、正方形,用横线、斜线可以组成三角形、梯形,用曲线可以连成圆形。由这些线和形又可以任意组成某种形象。在教孩子练习画这些线条时,要注意趣味性,要结合一些具体实物,由易到难,避免枯燥的单纯练习,以调动孩子学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初,可以从添画入手。添画就是由成人先把一些简单形象的基本结构用几条线或小圆点画出来,然后让孩子在此基础上添画剩余的部分。如:练习画横线时,可先给孩子画两条竖线,让他添上一条条横线,变成人行横道。或者为孩子画两条斜线,让孩子把它变成梯子。练习画竖线时,可先为孩子画一条横线,然后让孩子在一端画上短竖线,变成牙刷。用此方法也可以画梳子、门帘,还可以画小旗子、格手绢、鸟笼子等等。这种在成人指导下的添画,容易取得好的效果,并使孩子学会一些简单的构图方法。 以后,可以给孩子画一些基本形状,让孩子自己去联想:“有哪些东西是这种形状的?”然后添加某些部分而变成某一物体。如给孩子画一个长方形,让他去想:“什么东西是长方形的?”然后指导他画出汽车、电视机、楼房等。给孩子画一个圆形,可以使它变成气球、苹果、小花、小动物的头等等。这样,可以使孩子把所画的物体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形态与此相似的物体联系起来,便于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家长或教师在教孩子画这些物体时,要注意启发孩子,可以给他提示一两种形象。当他画得不完整时,要告诉他或帮助他添画。在有难点的地方,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对于孩子所画的线条,也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夸他车轮画得真圆。也可以称赞他画的笼子真棒,小老鼠再也跑不出来了等。如果孩子画得线条不直也不圆,成人不必着急,经过练习之后,孩子的手部力量逐渐增强了,他就能画得比较像样了。另外,平时要注意让孩子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丰富他的知识和感性体验,为他能画出内容更丰富的画奠定基础。 P20-22 序言 教育的目的在于品德的形成 在历史上,良好的家庭教育造就了无数个卓越的天才,造就了众多的伟人。家庭教育的质量,从大的方面说,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从小的方面说,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家庭教育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多数人都扮演着家长的角色,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代父母都急于希望孩子表现突出,特别是让父母感觉良好。其实这样并没有让孩子学会处理生活中的负面感情,许多孩子被动地按照父母希望的样子成长着,他们似乎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学习,而是为了父母的愿望学习。这些都是错误的教育理念,因为这里面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缺少了孩子自己的梦想。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了解孩子,帮助他们塑造自己的梦想,了解他们自身的感受,这才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应该做的事。了解孩子感受是用我们的想象力圆一个孩子“不可能”的梦。如果我们仅从基本教育的角度去认知,那么教育的基本素质就应该表现在受教育者的活动量、适应力、反应程度、情绪状况、专注力、注意力、敏感度等是否合格,并且以此来衡量孩子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以及气质和特质。从教育的方法来讲,“填鸭式”的教育,父母的大包大揽,远不如将智慧科学地转移到孩子身上。过快地将压力加在孩子身上,也是不妥当的,父母应该学会耐心地等待孩子开口并允许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然而,这都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形成健康的品德。我们时常将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教育孩子的目的相混淆。我们应让孩子在童年阶段就学得一种自信,确信自己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然后去照着自己的理想生活。良好的品德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之所以强调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无论好坏,都是从小养成的。某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难以戒除。在学习上,有读书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勤练习的习惯、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以及注意力集中的习惯,还有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在生活上,有讲究卫生、仪表端庄、早睡早起、饮食不挑食的习惯。此外还有自己分内的事习惯于自己料理,独立生活能力强,自信且充满活力,做事有耐心,应变能力强,善于自己保护自己。在心理上,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勇于进取,面对挫折和困难,永远不会失去信心。能够理解别人,宽容别人的过失以及自己的失误,遇到问题不走极端,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敢于承认错误。在性格上乐观豁达,不随意耍态度、发脾气,能平等地与同学交流沟通,不轻易产生抵触情绪,不骄不躁,做事严谨细致。在人际交往方面,讲文明懂礼貌、不嫉妒不自卑、不盲目从众、不爱慕虚荣,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气质。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教育思想家。从有着东方圣人美誉的孔子、孟子到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都有着许多关于教育的言论和思想。古今中外均出现过许多成就非凡的伟大的教育家,他们有的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有的是艺术家、企业家、医生,有的甚至就是家庭妇女。然而,在教育这个园地里,都取得了世人惊叹的成就。他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如科学教育法、快乐教育法、天才教育法、精英教育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浓缩出人类教育思想的精华。经过时间的检验和成功的实践,这些教育方法已让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家长和孩子从中受益。也正是基于此,我们对这些已经取得成效且得到世人普遍认可的教育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从实质上进行划分,提出了最受欢迎、最科学的10大教育方法:启蒙教育、习惯教育、智慧教育、赏识教育、品德教育、性格教育、心理教育、挫折教育、特殊教育、礼仪教育。他们有的侧重心理学,有的侧重成功学,有的侧重教育学,有的侧重社会学,无论怎样理解,都是对孩子影响重大的几个方面,施行起来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我们可以让每一位父母都成为教育家,当然是在自己的家中。我们也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天才,做一个最好的最优秀的自己。 总之,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打造的“一个伟大的作品”。孩子在成长的各个阶段,接受着不同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最直接的第一环境,学校教育是影响深远的第二环境,而社会教育却是决定孩子终生的第三环境。在孩子最初的教育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政治家手里,不如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命运,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更是做人的终身教育。这便是我们编写这本《影响孩子一生的10大教育方法》一书的原因。帮助每一个为人父为人母的成年人,做好儿童的早教工作,了解早教的基本常识与基本理念,让我们的家庭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真正地做到了,真正地做好了,不仅仅是开发了儿童的智力,提高了学习的成绩,而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促使良好品德的最终形成。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们会因此而无比欣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