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为政时谈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郑成明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政时谈》这本书,实际上是郑成明同志以其参与者、旁观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多视角的体验、观察、分析、研究的呕心沥血之作。书中以时评随笔的形式,探讨如何为官、如何为政,以及应该如何摆正权利和责任关系等问题。

内容推荐

本书以时评随笔的形式,探讨如何为官、如何为政,以及应该如何摆正权利和责任关系等问题。本书收录的文章有的已发表,有的尚未发表,主要讲从政为官、行政施政当中的问题,虽多针砭政弊,但旨在除弊兴利,倡优祛劣。以现有的法律、政策、理论、理念来衡量,时下施政的盲目性、长官随意性、私欲主导性所占比例很大,距正确、科学、规范的施政差之千里。尽管许多问题是世界久治不愈的通病,尽管带有新旧体制转换这种特定时期的不可避免性,但对一些问题的反思仍有必要。

目录

序言

一 关于为官

 官德八题

 “为民”遐想

 鄙俗的“势利眼”

 职务的实质是责任

 常修“官德”

 冗官当减

 “买官卖官”

 公权力与私权力

 说“官”

 选举中的问题

 “贪渎文化”的现实影响

 可怕的“官场潜规则”

 撞击“官本位”

 漫议“公款吃喝”

二 关于领导

 “领导”漫议

 “加强领导”与依法行政

 可怕的“一人化领导”

 监督“一把手”

三 关于职能

 明确职能履行职责

 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分析

 从“李离伏剑”谈起

 “红头文件”违法当禁

 谈“政府改革”

 再谈“政府改革”

 “包办社会”也不对

 最大的误区与错位

 这些奖项合适吗

 政府应为教育不公承担责任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体制的特性

 评析“恶劣的花钱方式”

 要依法花钱

 行政执法面面观

 依法行政与创造性工作

四 关于发展

 什么是发展

 谈“县域经济”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节约土地

 降耗20%的思考

 文明发展发展文明

 必须践行科学发展观

 抓经济最常见的“方法”

 比较借鉴创新——温州考察报告

五 关于政绩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纠正创政绩中的不良倾向

 是功绩还是罪过

 力刹虚假风

 谁该为众多干部说谎负责

 “圈地”的背后

 莫以GDP论英雄

 尽快实施绿色GDP

 惩戒“瞎吹胡干”

 不能以土地换政绩

六 关于民本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约束权力保障权利

 切记“最广大”

 从“嘉禾事件”看异变的“民本”

 民生为本

 民意为本

 民安重如山

 社保是大事

 什么人好说群众素质低

 要让群众得实惠

 天地之间莫贵于民

 “矿难频发”断想

 民本的核心是民主

 关注失地农民

 唯有法治才能保障民众权益

七 关于和谐

 法治与和谐

 和谐在于公平

 不要“仇富”更不要“嫌贫”

 严重关注“贫富悬殊”

 谈“司法公正”

 “女状元”和她的扶贫厂

八 关于作风

 追求“简约”

 多做“善”字文章

 反对形式主义

 说“忙”

 心浮气躁为哪般

 慎打“人民战争”

 “会海”探源

 早期发表文章

附:清河专业市场调查

 “清河绒”漂洋过海记

 农民喜欢什么样的村干部——清河县三十个村的调查

 从转变自身的思想作风做起——清河县委调动乡镇干部积极性的一些经验

 河北清河县私营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新观念的升华与生产力的发展

 依靠群众走自己的路——清河县调查

 “服装通”上阵企业好兴隆——记清河县服装厂郭立科等三人承包组

 他们的威信是怎样树立起来的——河北省清河县赵店村党支部的调查

 农民欢迎这样“四不像”的服务机构——记改革中的清河县乡镇企业局

 为霞尚满天——记清河县服装厂郭立科

 沃土逢雨发春华——探亲见闻

后记

试读章节

德为官魂

做人讲道德,做官讲官德。官德就是从政道德,包括政治觉悟、宗旨理念、思想作风、品德操守等方面的素养,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

自古以来,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者,大多看重道德的力量,讲究以德服人,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也屡屡见之于文化典籍。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大戴札记》说:“行德则兴,背德则崩。”《世说新语》讲:“百行以德为首。”历史表明,道德的约束力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德之行,必有大治。对为政者来说,德为权之灵魂,权为德之体现。以德行权为民之大幸,无德弄权必然导致腐败。不讲官德,不仅官做不好,还会导致政事荒芜,民事贻误。德兴业兴,德败业败,道德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做人,应该立德为先;做官,应该以德从政。

官德连着政风,政风连着民风。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下。道德高尚的人为官,造福一方百姓,是民众和国家之福;道德败坏的人如果拥有了权力,难免为害一方百姓,是民众和国家之祸。

面对真山真水,不一定每个游客都有真情;面对黎民百姓,不一定每个当官的都有官德。德高德低,不在于位高位低。现实官员中缺德少义者甚多。有的把公权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且不择手段;有的嫌贫爱富,不考虑群众冷暖疾苦;有的一贯弄虚作假,说谎话不脸红;有的纸醉金迷,沉湎于低级趣味;有的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耍权弄术,陷害好人……他们甘与卑劣为伍,乐与庸俗同流,陷泥淖而不知,染污秽反为荣。

凡此种种,并非绝无仅有,颇有习以成风之势。这也充分说明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任务是多么艰巨。

先做好人

官德,呙涵丰富,但符合做人的基本准则,则是其应有之义。好人未必能做好官,但做好官必须先做好人。

何为好人?信奉礼、义、廉、耻,讲忠诚,讲孝悌,讲良心,讲义气,讲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讲正直无私、光明磊落……这当中既有个人品德,也有处世公德。总之,好人具有的品行,为官都应具备。

有人说,做人与做官不一样,做官讲政治智慧,需谋智政之略。但是,你总不能把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当面奉承、背后攻讦的官场陋习视为清良官德、淳厚政风吧?更不应把这种“官痞”行径带到社会人群中来吧?古人云:“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先做人,后做事,再做官;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这些应是为官从政者的永远不变的训言。

真切为民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

官是应人民群众的需要而存在的,官不为民,要官干什么?毛泽东讲:“我们的工作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卢梭曾说过:“人民之所以要有首领,乃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自由,而不是为了使自己受奴役。”

“公”与“功”是官德之中的两个原始基因,公而生明是官德,建功立业是政绩。“公”与“功”前因后果,官德与政绩紧密联系。片面追求政绩不讲官德,其绩难成。

真切为民,就要心悦诚服地把人民当作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体;就要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宣言落到实处;就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各级干部的唯一评判标准;就要看到群众创造历史、创造未来的伟大力量——“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要自觉摆正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是人民的儿子”:就要名副其实地做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

时下一些官员的表现并不能让人欣喜和放心,而是让人痛心疾首。他们颠倒主仆关系,利用职权恣意侵占国家财产,欺压良民百姓,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疯狂追逐损害人民利益的林林总总的“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口头讲为民谋幸福,其实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他们不是爱民利民富民忧民亲民,而是轻民鄙民害民扰民伤民压民愚民。其甚者,恶劣程度不亚于明火执仗地搜刮民财。

为民乃官之大德,反之亦最大缺德。爱政以爱民为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而绝不能“为官一任,提拔一批”。被群众拥护爱戴的官,才最有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才能彪炳史册,流芳百世。

正义公道

公生明,廉生威。主持正义是政府和官员的支柱和生命。有强烈正义感的官员,才能明辨是非,主持公理,惩恶扬善,疾恶如仇;才能公道、公平、公正,秉公执法,法律面前一视同仁。

“德”与“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紧密联系,互为映照,“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则是隐藏的法律”。在法治社会下,“法”体现的是大众意志和社会公德;讲求伦理道德,也就为守法执法奠定了思想基础。人民群众权益、社会的正义及人间天平,何以得到维护和保障?就在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从这个角度看,官员崇尚法律并严格依法行政,亦即最大的为民、最大的官德所在。 

在法治社会,任何权力都是法定的,无一不受到监督和制衡,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符合法律规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以权谋私即属违法犯法,当在依法惩受h之列。

淡泊名利

从政为官,靠财政供养,充其量是个中等收入者。可据研究部门的社会调查,目前官贯却和私有企业主一样成为最富有的人群。这无疑表明了我们干部队伍中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我们可以创造千百万个百万富翁,而我们自己绝不能成为百万富翁。”可现在许多官员既争高官,又做富豪,追逐官僚资本主义。许多官员信奉金钱万能,“钱能通神”,不择手段、不失时机地捞取钱财,包括贪污受贿,官商勾结搞“寻租”,以官弄钱,以钱买官,钱随官增,官随钱升。旧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现在以权谋私的范围又有多大,“权力资本化”的程度又有多深?“前腐后继”、“十人九贪”是否成立?正是现实情况的严峻,我们才着力地倡导清正为官和以制度促进廉政。

“政者,正也”,淡泊以明志。淡泊的人,视虚名浮利为粪土,志在为民,志在勤政,志在公正执法,志之所向,心无旁骛,心系主业,不为物累。西安碑林刻录明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既为共产党人,就应努力节制私欲,坚守名节,不为权倾,不为色迷,不为财动,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面对浮躁、功利、奢华、奢靡、炫耀、喧嚣,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自律、自警、自醒,自我约束,自我剖析,朝乾夕惕,勤勉慎独,防微杜渐。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行其道,安其有,不妄生欲念。“非其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行之,虽强不得”。要做到“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坚持不懈地为人民办事中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

诚信为本  诚为人之本,信由诚生。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做人的根基。现在官场中的诸多背弃诚信原则的行为,如对上对下没实话、扰民伤民搞形式、急功近利贪“政绩”、阳奉阴违善钻营等,别说官德不允许,就是人德也说不过去。说实话,本应是做人做官最起码的要求,可现在却成了大问题,人们往往把“官场的话,会议的话,稿纸上的话”与“假、大、空”连在一起。难道在官员的“示范带动”下,中华民族真成了“说谎”的国度?“言者无实,罪也”。柳宗元的传世名言,足以让讲真话者欣慰,说假话者汗颜。

实话实说,不隐恶,不饰非,不徇私情,是一种优良品格,一种没有私心、胸怀坦荡的表现。反之,不敢直面问题,揭露矛盾,而是曲意逢迎,扭曲事实,甚至颠倒黑白,制造假象,都是人品官德低下、政弊舞盈的反映,也必然严重贻误工作和事业。

既然是人民的政府、人民的干部,还有什么不可给人民公开讲的呢?不敢公开,不讲真话,背后肯定有鬼。我们希望作为人民公仆的党政干部,讲话发言、与群众交流,不能打空腔,不仅不能打空腔,而且要讲掏心窝子的话。情况真实,不添油加醋;用语亲切,不装腔作势;掏出心来,不遮遮掩掩。这样,群众才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把信任交给政府,交给干部。我们还应建立这样的观念:对于政府、对于干部,公开是原则,保密是例外;对于人民群众,保密是原则,公开是例外。个人的隐私权是应依法得到保护的,而政府和干部的工作应该公开公正公平。连句真话都没有,怎么来的公平公开公正?哪有诚信可言?!P3-7

序言

领导干部应如何为官、怎样为政,是关系执政党命运的问题;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为政时谈》一书,是以时评随笔体裁,探讨如何为官、如何为政,以及如何摆正权力和责任等关系位置问题的一部著作。当我拿到《为政时谈》书稿时,立刻就被作者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和疾恶如仇的一腔正气所感染。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官场文化,“官本位”思想可谓根深蒂固。今天,虽然我们一再说,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可实际上一些领导干部早已把人民置之脑后,成了作威作福的“老爷”。《为政时谈》开宗明义,谈的就是如何为官;而在谈为官时,首先谈的就是官德。

正如《论语》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所以作者说:“官德连着政风,政风连着民风。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下。道德高尚的人为官,造福一方百姓,是民众和国家之福;道德败坏的人如果拥有了权力,难免为害一方百姓,是民众和国家之祸。”文章从八个方面论述了作为官员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接着书中又谈到了“为民”问题,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人云亦云的空话上,他先是提出,“为民”的理念并非我们党首先提出,封建王朝在改朝换代的初期,也都会打着“为民”的旗号。“为民”里面有真有假,有实有虚。有的把“为民”当理念,有的把“为民”当招牌,有的把“为民”当行动,有的把“为民”当工具。接着作者指出,由谁来又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为民”的真假虚实或“为民”的程度呢?那就是群众标准、实践标准和历史标准。“我们最担心的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对我们的‘为民’也产生怀疑,甚至给我们戴上‘不为民’的帽子而痛加批判,把我们分析古人的话也加之于我们头上。”这样的提法和论断,充分显示了作者讲真话的胆识和勇气,听来振聋发聩。

如果说《关于为官》讲的是官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那么在《关于领导》和《关于职能》里,则侧重讲的是领导阶层和政府行为。

领导,是当今出现频率相当高的字眼,很少有人会对它产生什么疑问。然而,作者在《“领导”漫议》里却有精妙的发现和阐释。一是发现它使用太滥,再就是领导的方面太宽,还有就是给人“高人一等”的感觉。“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语句:在某某会议的精神指引下,市委市政府(或县或乡)领导全市人民努力奋斗,取得了空前的好成绩。市委领导人民有宪法依据,市政府领导人民就没这个资格。政府有领导和管理工作的职能,没有领导人民的权力,仆人么能领导主人呢?”——质朴的话语里,透露出的是这样的信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我们一些政府机关或领导干部还没有从思想上拐过弯来,仍对过去所拥有的权力恋恋不舍,热衷于“管理”,不愿意“服务”,对依法行政不适应。同时,也显示出作者领先一步的思想理念。作者还对“一把手”现象,进行了剖析,指出了“一人化领导”的可怕,并指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进行有效监督的办法。在谈到政府职能的转变时,谈到了转变难的根本原因以及非变不可的必要性。文章说,二十多年过去了,职能转变很大程度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口头上。我们相当的干部还在管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不少地方仍在不遗余力地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把“招商引资工程项目”当作唯一的头等大事,热衷于涉足私权领域,这与政府及官员的公共职能形成严重偏离。

在之后的《关于发展》、《关于政绩》、《关于“民本”》、《关于和谐》、《关于作风》等章节里,作者讲的是如何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即必须树立代表最广大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观念,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长期以来,有些地方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存有误解,片面执行甚至走上歧途。只抓经济增长,不顾其他事业,并且把各业互为依托的生态经济变成简单化的“项目经济”。这在书中都有披露,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三化”现象,谋求短期、局部利益而不惜牺牲土地的问题,片面追求GDP、私挖乱采拼资源的问题等等。急功近利者不考虑现实的发展阶段和生产力水平,不顾及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不遵守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靠长官意志,盲目决策,一意孤行,而目的仅仅只为了捞取供自己的升迁的所谓“政绩”。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确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解决做官为政中的种种问题,消除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种种弊端,书中开出的“方子”就是全面实行真正意义的法治,使代表人民意志的法律尊严和权威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历史反复证明,社会效益、社会效率的最大化和社会发展的最优化,一般都是在法治下实现的。而法治的基本体现和核心所在,即为政府的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利和根本利益的最大保护,亦即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得到最大保护之日,就是社会和谐程度最大化之时。”

本书作者郑成明,在基层工作多年,对普通百姓的疾苦有着感同身受的体会,并与他们有着息息相关的感情交流。他曾经长期从事公文写作和新闻报道工作,又有着敏锐的新闻观察能力、较强的宏观分析能力和对事物发展方向的综合判断力。走上领导岗位后,历任清河县委研究室主任,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清河县副县长等职。这些从政的经历,又使他对当前政界存在的题以及在发展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所以《为政时谈》这本书,实际上是郑成明同志以其参与者、旁观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多视角的体验、观察、分析、研究的呕心沥血之作。郑成明为官清正,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所以他的书中始终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对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对社会中存在的种种时弊,则表现了一种切肤妾痛;对人民群众,则表现出了血肉相连、冷暖与共的情怀。书中很多真知灼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确非亲感亲受且善于思索者所不能道。诚望为官从政者一阅,自当有所助益。

(作者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后记

依自己参与者、旁观者和研究者的多视角度,发现时下为官从政、执政施政中的诸多问题,并撰写文章予以评析。针砭政弊,意在除弊兴利,倡优祛劣。不是看不到成就和进步,而是希望通过解决问题,成就更辉煌,进步更巨大。

尽管好多问题是世界上久治不愈的通病,尽管带有新旧体制转换这种特定时期的不可避免性,但我们还是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革除,因为人民群众早对不良甚至违法行政行为有看法了。知耻者而后勇。执政施政的进步很大程度上缘于对现实的正视和对过去历史的深刻反思。

我们常说,重视不重视,关键在认识。其实,许多事情不是认识不到,而是认识到了也做不到,或者根本就不想去做。一般讲,人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认知水平相互间并无多大差别。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当今官员,何对何错大都清楚,谁不晓得损公肥私不对,贪污受贿违法!可总在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是最可怕之处。官员言行不一是思想作风上的假冒伪劣,比市场上的假冒伪劣更可恶,危害更大。我们应站在对人民、对历史、对社会负责的高度,严肃对待为政中的问题,不能再随波逐流、麻木不仁了,不能再干那种是非不分的糊涂事,再当“办大坏事”的“好心人”了,绝不能再“庸官行惰政、昏官行黑政”了。

当然,解决问题更非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过程;问题的解决根本的也不在教育干部,而在于重点治理体制、制度及机制上的缺陷。体制、制度是根源,这方面不改进,一切枉然。

病情严重,也非不可救治。我国的改革正在推进,且呈现综合性、全面性、多位一体协调并进的特点。相信随着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劣官弊政等问题会有很大消除,依法、民主、科学、规范执政施政的局面能够出现。对此,我们还是应该充满期待,看好前景。

多年撰文,得到诸多人士的热情支持;尤以此次整理成书,朋友杨新华,同事张印普、孟凡国、刘彦国等给予具体帮助,谨表谢意。

作者

2007年3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4: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