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年轻的黑塞在连遭丧父和婚姻危机的重创后,怀着一颗破碎的心来到瑞士南部一个叫“堤契诺”的小山村。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以及淳朴的民风把他吸引住了,他在那里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他画画,作诗,写小说,在同第三位妻子妮依结合后,事业上的发展突飞猛进,写下了10余部不朽的中长篇小说,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本书收集的是他那个时期创作的散文、诗歌和绘画作品中的一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堤契诺之歌(散文诗与画)/黑塞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德)赫尔曼·黑塞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19年,年轻的黑塞在连遭丧父和婚姻危机的重创后,怀着一颗破碎的心来到瑞士南部一个叫“堤契诺”的小山村。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以及淳朴的民风把他吸引住了,他在那里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他画画,作诗,写小说,在同第三位妻子妮依结合后,事业上的发展突飞猛进,写下了10余部不朽的中长篇小说,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本书收集的是他那个时期创作的散文、诗歌和绘画作品中的一部分。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黑塞(1877-1962)是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影响最大、拥有读者和研究者最多的作家,他的作品已被译成53种语言,742种译本,总发行量达3000多万册,其中德文版600多万册,仅占五分之一,其余2400万册为各种文字的外文版。全世界研究黑塞及其作品的专著达50余种,博士论文2000多篇,刊登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的介绍黑塞及其作品的文章有5000多篇。 黑塞的作品能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引起共鸣,是因为他的作品可读性强,反映的内容具有多元性,在承继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思想的同时,又将东方的文化和哲学思想揉合其中。 本书《堤契诺之歌》可以说是黑塞作品的精髓,它是一本散文、诗歌集,亦是作者对他在此之前所有作品的艺术理念、创作方法和哲学思想的归纳、总结和诠释,被许多专家和学者看作是一把开启黑塞思想之门的钥匙。 书中配有30余幅由作者本人绘制的水彩画和钢笔画,这给作品增添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目录 译本序 前言 生命当如是 在堤契诺重生 山隘 山村 农庄 午歇 红屋 罗卡诺之春 南方夏日 畅饮秋之森林 冬日,寄自南方的一封信 在阿尔瑟纽 屋舍·田园·园篱 堤契诺的教堂 小径 为谷中工厂作画 堤契诺夏夜 暮色中的屋容 湖岸 南方之夏 夏日黄昏在堤契诺森林酒馆 昂格罗的圣母 堤契诺的圣母节 漫步暮色中 诗人黄昏所见 深秋独步 罗卡诺 遥望意大利 暮霭 画者之乐 水彩画 日正当中 夏日终曲 雷雨前的一瞬 秋天——自然与文学 早春的湖谷 与妮娜重逢 风萧萧之夜 返乡 五月栗林 色彩的魔术 作画 悼老树之死 眺望谷中之湖 对比 百日草 盛夏 我的邻居马里奥 红亭 屋中漫步 入秋 夏末 夏秋之际 老公园 堤契诺秋日 一九四四年十月 桃树 清扫烟囱的小工人 堤契诺之冬 对堤契诺的感谢 一九五五年日记二则 清晨时分 蒙塔娜拉四十年 秋雨 南方陌生之城 鸟 一个堤契诺人的故事 试读章节 山村 这是山南的第一个村子。在此,正式展开我热爱的流浪生涯。我漫无目的地游荡着,在阳光下小憩,自由自在地四处悠游;我带着一只背包走遍天涯,即使裤管磨出了陈旧的毛边,依然乐此不疲。 我清酒馆将葡萄酒送到屋外,突然想起布索尼·费鲁希尔的话:“你看起来很有乡土气息。”不久前在苏黎世碰面时,这老好人以嘲讽口气如此形容我;当时安德正担任马勒交响乐团的指挥,我们在常去的餐厅聚会。我很高兴想起费鲁希尔苍白得像鬼的脸,以及他那活跃的反世俗主义意识,如今这样的人已十分罕见。为何此时会想起这件事?我明白了。其实,我所想的不是费鲁希尔,不是苏黎世,也不是马勒交响乐团。通常在唤起不愉快的回忆之前,总会先想起一些无伤大雅的事;这是记忆常有的错置。我明白了!当时在餐厅里有位金发红颊的年轻女子,我并未与她文谈;然而,她就像个天使,看着她,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痛苦。耶一个小时里,我的确爱上了她;我仿佛又回到十八岁。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风情万种的金发美女,我已忘、己你的芳名,但当时我的确爱上了你。在这阳光下的乡间小路,我再度激起那一小时对你的爱。没有人比我更爱你,唯我给与你支配我的权力,毫无条件的权力。然而,我天生不是忠实的情人,我用情不专。我爱上的不是女人,而是爱情。 流浪者天生如此。流浪的冲动和浪迹天涯本身就是一种爱情、一种情欲。旅行的浪漫,一方面无非来自于对冒险的期待,另一方面则是潜意识里的冲动,想将官能上的欲望升华,任其化为烟云消失无踪。身为流浪者,我们这样的人总将爱情深藏,只因爱情无法实现;我们总将本该献给女人的爱,任意投诸村庄、山岳、湖泊、山谷、偶遇的孩童、桥上的乞丐、草原上的牛群、鸟儿与蝴蝶,我们将爱情与爱的对象分开,对我们而言,爱情本身已经足够。就如同我们流浪并不是为了寻找任何目标,纯粹只想享受流浪本身,纯粹只为了流浪而流浪。 脸庞洋溢着朝气的妙龄女郎啊,我不想知道你的芳名,不想刻意经营对你的爱,那将让爱泛滥,那将令我生厌。你不是爱情的终点,只是爱情的原动力;我将这爱情献给路旁的花朵,献给玻璃酒杯里摇晃着的晶亮阳光,献给教堂的红色圆顶。因为你,我爱上了这世界。 啊,这全是一派胡言。今夜在山里的茅屋,我才梦见那金发美女的。我毫无缘由地爱上她,如果她在身旁,我愿放弃流浪的快乐,伴她度过余生。冈为她,我才有兴致饮酒,吃饭;因为她,我才有动力在小村庄里描绘钟塔;因为她,我感谢上苍——感谢她的存在,让我能遇见她。因为她,我写诗,并任这杯红酒令我沉醉。 我在这晴朗的南方的小憩,注定要献给对山那一边的金发女郎的思念。她那清纯的双唇多么美丽!而可悲的人生,又是多么美丽、多么无奈、多么令人痴迷! (一九一九年) 农庄 再次见到阿尔卑斯山下这备受赞扬的地方时,我有一种久经放逐后重新返家的感觉,仿佛我终于在山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地方。这里的阳光更内敛、山色更殷红,到处长满了栗树、葡萄、杏树与无花果;这里的村民清寒但和善有礼,他们的行为端正,彼此相处融洽,这似乎是他们的天性;这里的屋合、墙垣、葡萄梯田、道路、植物与露台,看起来不新不旧,未经人工刻意雕琢,就像岩石、树木和青苔一般,完全与大自然和平共存。所有的葡萄园墙垣、屋合和屋顶,都以棕色片麻岩砌成,一切搭配和谐,没有突兀、粗糙或丑陋之处,看起来净是愉悦、亲切与友善。随意坐在墙垣、岩石、树干或草地上,环绕身边的,是一幅画或一首诗,周遭交织成一篇美丽愉悦的乐章。 这里有座贫农的农庄。他们并未养牛,只养了猪、山羊或鸡,另外还种了葡萄、玉米、蔬菜与水果。整座房子包括地板、阶梯,都是由石头砌成的,石梯穿过两根石柱往中庭延伸;草丛、石块间,到处可望见湖水那迷蒙的蓝色。 此时,所有的思绪及烦恼似乎都抛在山的那一边了。过去,凡尘俗事浪费了我太多的心神,在那样的生活中,即使困难重重,仍不得不为生存寻找理由。然而,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吗?厄运连连,使人变得意志消沉。但在此地,完全没有这些问题,更毋须为生存寻找任何借口,而思考只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在此地,只令人感觉到:世界何其壮丽,尽管人生苦短,但希望并不就此终止。我希望多一双眼睛、多一个肺;我希望伸入草丛中的脚能再长长一些;我希望自己是个巨人;我希望自己的头能和高山牧场上的皑皑白雪同高,能看见那儿的羊群;我希望脚趾能伸进湖的深处噗噗作响;我希望自己就这样或躺或坐地融于自然之中,任手指间蔓生着草丛,发问绽放着阿尔卑斯玫瑰。且让我的膝成为丘陵,让身上躺着葡萄园、屋合与教堂。如此,我将躺卧千年,天空、湖水尽在我微闭的眼帘问。当我打喷嚏时,将引起一阵狂风暴雨;轻呼一口气时,则积雪融化、河水奔流;我亡,则世界也随之消灭,那么,我将航向大洋,寻找另一个新的地球。 今夜,我将夜宿何处?一切如故。这世界又将如何?是否将有新的神祗、新的法则、新的自由出现?一切如故。山上盛开着黄花九轮草,绿叶问垂吊着银色小香菇,轻柔甜美的风在山下的白杨树间歌唱着,金色的蜜蜂在我的双眸与天空之间嗡嗡飞舞——一切如故。它们嗡嗡唱着欢乐之歌、永恒之歌。它们的歌,就是我的世界史。 (一九一九年) P9-13 序言 刘永木 欧洲十九世纪初期科学上的发现,冲击人文思想,浪漫主义随之兴起,成为当时的主流,人们转而注意深奥不可测的大自然,收集民间歌谣、童话,进而创作“艺术童话”(Kunstmarchen),生活因诗人的想象力而变得更加多彩多姿。 大约一百年后,二十世纪初期科学工业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人类的物质生活享受,达到前所未有的丰盛。然而,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不是欢娱和幸福,相反的,科技结合了物欲,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让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诗人作家重新反省人类文明将何去何从。 人生的低潮·写作的高峰 这正是一九一九年赫尔曼·黑塞来到堤契诺(Tessin)的心情写照。此时他刚结束战俘辅导中心的工作,天天面对战争及苦难的日子刚告一段落,时代灾难的震撼仍在心头澎湃,另一方面,他也面临了自己的家庭支离破碎、妻子精神崩溃,冈而迫切需要一个可以安顿身心的地方,以便思考及创作。丁是他离开了伯尔尼,来到瑞十南方、靠近意大利边境的堤契诺。一到此地,他便爱上了这个山间美境,创作力得以发挥,遂在此地完成许多重要的作品,例如:《流浪者之歌》(Siddatha,一九二二),《荒原狼》(Steppenwlf 一九二七),《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Narzip und Goldmund,一九三0)等,这时他声名鹊起,同时享誉全球。 除了长篇小说的创作,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以抒发观感,这些文章,正收集于《堤契诺之歌》这本书里。堤契诺四面环山,湖水清澈,四季分明,但天气变化快速,难以捉摸。在这里,黑塞有充分的机会观察大自然;他一有空便背上画架,描绘树林、葡萄园、农村;万物均有灵性,他一边作画,一边与万物对话,希望借由这种心灵的沟通,能与万物合而为一,于是,老树、山岩均成为他的挚友。他以这种唯心的大自然观,将自然视为研究或驾驭对象的科学。 黑塞是反现代文明、反美的,在他眼中,美国正是现代文明的化身。他在堤契诺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创作之余和农人、村夫闲话家常,欣赏他们的质朴。堤契诺的居民作息一如远古,时间在此似乎停滞不前了,黑塞的思古情怀油然而牛,流露于笔尖,因而想起德国文学史中著名的浪漫诗人艾兴多夫(Fichendorff),仿效他唤醒酣睡于万物之中的诗歌,同时,他也回忆起施蒂弗特(stifter),学习他体会隐藏于万物形体之下的神性。在堤契诺,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 理性与感性 黑塞企图超越理性,因而创造了“艺术童话”,《鸟》便是这种动机之下的作品。在一个外观看似神秘的叙述架构中,哲理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逐渐呈现于读者眼前,谴责人的贪婪已达极点,也正因为贪婪,人在宇宙间孤苦无依。 这些新浪漫主义的心态,将堤契诺造就成为一个乐园,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黑塞仿佛是中国文学中的陶渊明,堤契诺好比桃花源。事实上,黑塞对中国文化也是有相当认识的,在堤契诺时他完成的小说之一——《克林格梭尔的最后夏天》(Klingsors letzter Sommer),是他自身成长的故事,书中的克林格梭尔(即黑塞)便将自己比拟为杜甫。然而,无论黑塞多么充满浪漫情怀,多么向往一去不复返的仙境,理性思考依然主宰着他;他引用艾兴多夫的诗,正是他自己心境的写照: 匆匆,啊,安详时分瞬间即至 我也将随之歇息,头上 美丽、孤寂的森林簌簌作响 即使在此地,我仍是陌生的异乡人 这正是黑塞这匹愤世嫉俗的荒原之狼所渴望的,然而,唯有大自然可以怡然自得,人依然被排除于自然之外。“即使在此地”尤其说出作者心中的惶恐——原本以为来到堤契诺便能以大自然为家,能融于草木万物之中,但毕竟事与愿违。在这里,这位流浪者仍然无法悟道,必须继续流浪,克服各种障碍。 追根究底,黑塞的小品文是其长篇小说的注脚,将他内心的渴望、焦虑、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想更深入了解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读者,这本文集助益匪浅;另一方面,黑塞对科技文明至上的排斥,对自然质朴的崇尚,也正呼应了现在许多有心人士的呼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