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宗同族》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写的。小说的主人翁李瑞丰是一个带有黑社会性质团伙的领袖,却在山里专门成立了扶贫公司,他的扶贫模式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同宗同族的李新华是辖区派出所所长,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他亲自抓捕李瑞丰归案。人性是多面的,在同一个人身上,光荣与罪恶是可以共生的,换句话说,光荣与罪恶并不是水火不容,相反,它们其实是“同宗同族”,这点,在小说的主人翁李瑞丰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同宗同族/新警察故事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丁力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同宗同族》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写的。小说的主人翁李瑞丰是一个带有黑社会性质团伙的领袖,却在山里专门成立了扶贫公司,他的扶贫模式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同宗同族的李新华是辖区派出所所长,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他亲自抓捕李瑞丰归案。人性是多面的,在同一个人身上,光荣与罪恶是可以共生的,换句话说,光荣与罪恶并不是水火不容,相反,它们其实是“同宗同族”,这点,在小说的主人翁李瑞丰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内容推荐 小说的主人翁李瑞丰是一个带有黑社会性质团伙的领袖,同宗同族的李新华是辖区派出所所长,一度曾传说他是李瑞丰的黑保护伞,而且,李新华也确实帮过他。局长为了彻底捣毁这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决定把李新华派到辖区派出所当所长,欲擒故纵。果然,下属看见老板的同宗同族兄弟来当所长了,更加有恃无恐,终于暴露了软肋。逮捕令下达之后,李瑞丰躲回了老家。专门成立了扶贫公司,帮助山里的老百姓。山里老百姓实在,接受别人一点好处就要记一辈子,要拼命保护他。最后,上级不得不准备动用武警拉网。李新华通过也是同宗同族兄弟的村支部书记给李瑞丰传话,要他主动出来,本来并不犯死罪,可一旦武警拉网,小事情就变成大事情了,当场击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最后时刻,李瑞丰提出只要李新华来抓他,他就主动出来。局长担心李新华的安全,不同意,但李新华还是坚持去了,不是为了立功,而是不想让李瑞丰被武警击毙。李新华去了之后,李瑞丰果然主动走出来,顺从地给他上手铐。有乡亲不理解,要砸警车,李瑞丰还主动制止。临出村时。村支书拦住警车,问李新华:你知道瑞丰为什么一定要你亲自来吗?李新华摇头,不知道。支书说:“他是为了让你立功呀!你们是同宗同族的兄弟!”李新华恍然大悟。可不是嘛,是不是立功不敢说,起码,黑保护伞罪名洗刷了。警车已经出村,李新华仍然听见“他是为了让你立功呀!你们是同宗同族的兄弟!”他知道,那是大山的回声。 试读章节 “其实你孝敬了他也不会放在心上,”爱珍说,“但是如果别人都孝敬,就你一个怠慢了,还不把人得罪了?” 爱珍是李新华的老婆,比李新华大,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婆”,不是眼下时髦的“夫人”或“太太”,更不是“二奶”。当年李新华在部队上当兵的时候,爱珍是他们村民办教师,全村最有文化,最有气质,不像农村人,像城里人,而且还比李新华有见识,据说李新华在部队能提干并且从部队转业时能来深圳,都与许爱珍掌舵有关,尽管事过境迁,如今爱珍老了,也显土了,没有工作了,但是二人的感情没有变,爱珍在李新华面前说话的分量没有变,所以,这时候听爱珍这么一说,还真让李新华不得不往这上面想。 不错,这些年流行孝敬风,逢年过节,或遇上领导的子女考上大学,作为下级的总喜欢上门祝贺。当然,祝贺也不是空口一句话,多少是要带点礼物的,就像农村逢年过节姑爷看望岳丈一样,说起来是只要有这份心意就行了,但有哪个姑爷是空手去看老岳父的?所以,逢年过节或遇上喜庆上领导家串门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孝敬”吧。对此,李新华还思考过,觉得同事之间,包括上下级之间这样礼尚往来一下属于人之常情,扯不上腐败,甚至也不一定是拍马屁,当年在部队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嘛,探亲回来,给战友捎点土特产,给连长指导员捎上两瓶酒一条烟,不也有过嘛,大家都一样,包括连长和指导员老婆来了也没空手,提着大包小包,烟酒土特产一大堆,干部战士一起分享,谈不上腐败或拍马屁。因此,这些年李新华也一直随大溜这样做的,没有冒掉哪一次呀。 李新华的思想还是回到这次的看走眼上。 怎么会看走眼呢?明明看着是掏枪的动作,怎么一枪撂倒之后发现是掏钱呢?犯罪嫌疑人贿赂警察的情况不是没有,但哪里有边跑边掏钱贿赂的?大队长郭海宁显然是想替李新华开脱,一口咬定是阴谋,是陷阱,是他们刚刚打掉的那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团伙有意策划和制造的这起事故,目的就是要报复李新华,报复他们刑警大队。 应该说,郭海宁的分析也不完全是为李新华开脱,他是真这么想的。尽管当初办那个打黑案子的时候,郭海宁正在省厅开会,没有赶上,但是后来在审讯的时候,他是参与的,郭海宁清楚地记得那个自称叫阿格勒的头目指着李新华的鼻子叫嚣:早晚收拾你! 但是,分析没有用,推断也没有用,要讲事实。事实情况是被撂倒的人身上没有任何武器,他一口咬定自己是无辜的,李新华怎能不挨处分? 但他确实想不通,他对自己的眼力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当年在部队当侦察兵的时候,就是因为他的好眼力,关键时刻挽救了首长,挽救了小分队,也挽救了他自己。 那一次为护送首长,他们侦察连临时抽一个排组成一个小分队,由连指导员亲自带着穿越一片水田。小分队基本成员都是他们一排的。他所在的一班由排长带着在前面开道,三班由副排长带着断后,指导员带着二班和首长的警卫护送着首长走在中间。那一年李新华才19岁,几乎没有任何实战经验,但是,他一眼就看出几个在塘边舀水的越南妇女不像是长期在农村做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于是就一直盯住她们死看,果然把她们盯得沉不住气了,弯腰从水槽下面捞起微型冲锋枪。这时候,李新华惊恐地一叫,整个小分队立刻散开卧倒。一班当即投入战斗,三班警戒,二班组成三角距阵把首长紧紧地围在当中,指导员则以最快的速度把首长按倒,并爬在首长身上。战斗结束之后,首长和指导员安然无恙,并很快查明这几个越南妇女确实是越南女特工装扮的。如果当时不是李新华的好眼力及时看出苗头并盯着她们死看,把她们看慌了神,那么,等到首长走到跟前她们才动手,后果不堪设想。那时候李新华都有这样好的眼力,怎么现在反而看走眼了呢? 作为刑警大队的政委他当然知道开枪意味着什么,不看准确,他能随便开枪嘛。 难道确实是自己看走眼了?这个问题他心里面已经问了自己无数次,甚至在检查中也承认是自己看走眼了,但从来就没有从心里说服过自己。 那天是因为一桩拆除违章建筑的事情而出警的。区领导特意打来电话,所以就动用了很多警力。到现场一看,问题并没有想象的严重,那帮人未必真敢暴力抗法,也就是虚张声势,搞心理对抗罢了。李新华知道队里面事情多,让大队长先回去,他在这里守。果然,到晚上10点多钟的时候,问题解决了。 回来的路上,经过福田立交的时候,李新华瞥见桥下面草坪上立着一个人。不知怎么,他总感觉有些不对劲。那个人不是立在路边,显然不是在等车,那么是打算在草坪上过夜?在草坪上过夜的人几乎天天都有,但凡是在草坪上过夜的人,一般都穿着不整,可这个人不是。虽然一晃而过,李新华还是看出他穿着整齐。 李新华让司机把车子绕回去,再看一遍。 再看一遍还是感觉不对劲。 李新华让司机在前面路边停下,他自己走回去。 李新华并没有掏枪。虽然也是夜里11点了,但深南大道仍然灯火通明车来车往,而且对方是一个人,与前年在半山别墅区外面的情况不一样,用不着剑拔弩张。况且,李新华虽然觉得这个人不正常,但并没有确定他就是坏人,也许是正常的人偶然遇上什么麻烦呢。如果那样,李新华也有责任上前问问。不是说“有困难找警察”嘛。虽然人家并没有主动找,但既然自己碰上了,上前问问也算是履行职责。 李新华是沿深南大道左侧从立交下面走回去的,那个男子看不见他,所以并不知道刚刚过去的警车穿过立交桥之后就在路边停下了,更不知道警车上下来一名警察,此时正向他这边走来。当李新华从立交桥下面穿过来突然出现在男子面前的时候,还没有等他开口说话,男子拔腿就跑。男子一跑,李新华就追。想都没想就追。出于职业习惯,也出于本能。一边追,还一边喊“站住”。 男子身手敏捷,很快就爬上了坡,跑到上面的公路边。上面车辆太多,李新华不赶猛追,怕出交通事故。对方也不敢再跑了,可能也怕车。这个立交上面是皇岗口岸直接通向关外的快速干道,跑的大多数是香港货柜车,车体大,速度快,遇到情况想刹车也刹不住。 对方有些犹豫,想穿过马路,又害怕,拿不定主意。这么一犹豫,李新华就追了上来了。突然,对方猛地将右手伸进自己的胸前,并且明显摆出了转身的姿势。这个姿势李新华熟悉,遇到过,自己也演练过。这是一个标准的掏枪回头射击动作,俗称“回马枪”,厉害得很。只要熟练,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包管打追击者一个措手不及。 说时迟,那时快,李新华立刻抽出了自己的手枪,并且在抽出的同时就拉开了保险。在对方身体转过来并且右手刚刚出怀的一杀那,李新华的枪响了。 枪响人倒。没有电影电视上那些慢镜头,更没有让挨枪者高谈阔论的时间。李新华击中男子的右肩,所以当时的真实情况就象是猛地一拳打迎面打在对方的右肩上,对方猛地向后一仰,要不是有护栏,肯定会倒在快速干道上,如果那样,即便子弹没有击中要害,后面来的大货柜也会把他碾得粉碎。几乎就在同时,男子的右手从怀里抽出,并且随着右肩向后猛一抽,手中的百元大钞抛向天空,在一辆又一辆呼啸而过的大型货柜车搅动下,福田立交顿时弥漫在由百元大钞组成的金钱世界当中。P3-6 后记 大山的回音非常准确,李新华果然又立功了。立功之后,就可能提拔。但不是回刑警大队当政委,而是传闻他要当副局长。 刘宏伟找李新华谈话,他推辞,并且强烈推荐郭海宁,说郭海宁比他年轻,学历也比他正宗,当副局长比他更合适。至于他自己嘛,就当个派出所所长蛮好。 李瑞丰虽然归案了,并且移交检察院,但在法院审判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麻烦。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到底是不是属于有组织犯罪上。如果是,没得说,有组织犯罪就是黑社会性质犯罪,李瑞丰作为这个组织的头,就是黑社会老大,当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如果不是,那就没有他什么事,因为他并没有直接参与那些事情,最多只承担领导责任,而“领导责任”常常就是没有责任,至少没有法律责任,当然是无罪释放。 本来公安局提交给检察院的材料当中证据是充分的,没想到在法庭上,李瑞丰的律师却提供了一份由五名全国知名的法学专家共同签名的意见书。意见书认为该案不应认定为“黑社会性质”。 由于五名专家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们中的有些被称为中国法学界的“泰斗”,更有两个是著名大学的法学教授,直接就是本案主审法官和合议庭成员的老师。老师给自己的学生出具法律意见书,其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事实上,有那么一段时间,“泰斗”们所表达的意见占了上风。 但是,不知道是谁把这个消息捅到了网上,引起一片哗然。网上声讨不断,但不是针对李瑞丰的,而是针对这些“泰斗”们的。一时间,“专家收了黑老大的黑钱”、“学钱交易干扰司法公正”这样的帖子满天飞。其中有一个专家是著名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该校的学生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发起了不听该院长课的行动,认为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不但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像这样只认金钱不认真理的老师还有资格教我们吗?刚开始,几位专家还嘴硬,说没有收钱,并要网民拿出他们收钱的证据来。网民当然拿不出专家私下收钱的证据,但他们马上就反问:如果没有收钱,你们这些在北京的教授怎么关心起在深圳一个区级法院审理的案子来了?怎么正好你们五个人都同时了解这个案子了?并且观点正好一致?联想到2003年沈阳刘涌案正好也是你们中的某些人出具了所谓的“专家意见书”,如果不是有人在中间活动,能这么巧吗?法学专家是最懂得推理的,但这一次他们被网民问得推理不了了,于是,就承认自己拿了钱,但反复强调,收钱不代表意见书就不公正,比如法院为当事人办案子,也是要收钱的,难道认为法院收取了诉讼费就认定法院不公正了吗?对于这样的狡辩,当然又引来新一轮的声讨。 最后,法院在充分考虑专家意见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仍然判有组织犯罪罪名成立,李瑞丰作为有组织犯罪集团头目被判有期徒刑。 据说,最后之所以能给李瑞丰定罪,与一个曾经在瑞丰集团保安局当过保安队长的证人出庭作证有一定关系。毕竟,“泰斗”们的意见是他们根据自己所理解的法学原理推论的,而保安队长提供的证据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经历肯定比推论更有理由让法庭采信。 这个昔日的保安队长就是许光辉,现在是深圳某报记者。 许光辉说,他感激李瑞丰,如果当初没有李瑞丰帮助,他成不了一名记者。但是,他是党员,是退伍军人,是记者,感恩是小义,保持做人的基本良心是大义,他不能因为保小义而舍大义,在法庭上讲实话是他做人的底线,所以,他选择讲真话。 网上说,许光辉的道德底线比“泰斗”们高。 关于许光辉出庭的事情,李新华是听他老婆许爱珍说的。 李瑞丰案子开庭的那段时间,李新华并没有去旁听,他要上班,但是,他仍然每次都要开车去法院。因为李新华的岳父从老家来了,岳父是来旁听的。既然岳父要去旁听,那么老婆就只能陪着旁听,李新华就必须每天送岳父去旁听,所以,他对法庭上发生的事情知道得很清楚。 听爱珍说,每次开庭都能看见一个怀里抱着一把旧算盘的中年男人坐在第一排,有一次法警还专门检查了他那把算盘,没发现什么问题,就还给他了。 李新华告诉爱珍,那人就是吴怀德,山东人,一身功夫。以前靠卖艺为生,后来成了李瑞丰的贴身保镖。 许爱珍说哦,难怪呢。 教导员说话算话,请李新华喝酒。李新华既然当时也答应过,所以并没有多推辞。 “就我们俩。”教导员说。 “好,”李新华说,“就我们俩。” 李新华知道,教导员是有话要对他说。 酒过三巡,李新华自己说话了。说对不起。 教导员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对不起什么。 李新华说,因为我不走,害得你也不能扶正了。 教导员说,错!你要是真走了,这顿酒我就不请你了。 “为什么?”李新华问。 “我怕别人说我拍马屁呀。”教导员说。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笑是能互相传染的。尤其是大笑。果然,李新华也被教导员带着大笑起来。李新华说,难怪你不让我叫上郭海宁呢。 教导员说:别的行业我不知道,当警察的,职位越高意味着责任越大,压力也越大。说实话,我这个人不适合担太大的责任,就跟你搭档正好。 “哦?”李新华问,“为什么?” “你敢担责任呀,”教导员说,“另外你这个人不装,不假。讲人情,更讲原则。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我也悟出了一点道理。在中国,当一个好警察,不讲原则肯定不行,但如果只讲原则,一点不讲人情,也不行,可能够做到既讲原则又讲人情并不容易。” 李瑞丰想了想,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概我们长沟人都这样吧。许光辉是,李新宇是,李瑞丰其实也是。 李新华说到这里,教导员立刻就在自己的大腿上猛拍一巴掌,说这话痛快,我也是这么想的,你那个兄弟可惜了,其实他做人相当到位,如果当初他没有走错路,而是当警察,肯定也是一个好警察。 李新华听了,想笑,但是笑不出来,深深叹一口气,心里想,这话不假,如果李瑞丰也是部队干部专业到深圳来的,或者如果他像你一样也是大学毕业分配来的,甚至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普通的城市人,那么他在城市就一定有属于他自己的位置,如果那样,他还会走这条路吗?而如果不走这条路,还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吗?但是,生活就是生活,生活不能“如果”。 这些话李新华只是心里想想,并没有说出来。他想打岔,想说点别的。于是就想到了那次泄密的事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追究是谁泄密并没有意义,但李新华还是想知道到底是谁泄了密,否则憋在心里难受。他觉得今天是个机会,于是,借着酒劲,就问了教导员。 教导员一听,不以为然,说这个呀,那天你一睡觉,全所都传开了,全所的人都知道的事情,哪里还能算秘密。 “你们那么早传出去干什么?不怕走漏风声呀?”李新华问。 “不怕,”教导员说,“我们就是要让李瑞丰知道,然后照样理直气壮地去,看他能怎么样。” 李新华不说话了。他知道,警察也是人,也有置气的时候,教导员他们受了李瑞丰那么多年的气,好不容易等到了这一天,发泄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想到这里,李新华就主动举起杯,对教导员说:干! 教导员显然还没有喝醉,他马上就双手托起酒杯,与李新华的杯子碰了一下,说干,然后一仰脖子,干了。干完之后,还特意把自己的酒杯倒过来,给李新华看,证明他确实是干了,没有偷工减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