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进桃花源(贵州从江支教日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施永忠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一位普通党员教师集合贵州当地调查资料和自身感悟所撰写的。该书采用日记形式,以近20万文字和大量图片记录志愿者们在贵州山区支教的经历。该书可作为当地中小学学生的乡土教材使用。

内容推荐

本书为浙江省支教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的老师们的日记选,记录了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施永忠老师等支教者的支教过程,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施永忠是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一位普通的教师,2006年暑假,他和26位志愿者自费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从江县支教,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施永忠的儿子才14岁。踏上文明使者之路积累的资料和感悟,让他用一年时间写成了《走进桃花源——贵州从江支教日记》一书。此书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不远千里,自费支教贵州黔东南自治州从江县的日日夜夜,他们翻山越岭,雨打风吹,不仅带去了先进的教育方法,培训了当地老师,还为提升当地整体教育事业出谋划策。同时,本书还客观地反映了当地的经济、教育状况,真实地梳理和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走进桃花源——贵州从江雍里

施永忠从江雍里调研支教日记

徐莉污扭、高加支教日记选

诸葛琪归林支教日记选

施剑辰污扭支教日记选

一生只有八小时——乡村女医生李春燕的故事

一位乡村女教师的故事——雍里乡代课教师朱维娇

附件一 苗族文化习俗

附件二 桃花源般的占里

后记 桃花源里的小学生们——从江县雍里乡小学生的生存状况

试读章节

施永忠从江雍里调研支教日记

7月11日 星期二 晴

昨天去了浙江教育出版社无偿提供给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作为整理爱心人士捐献的衣物和书籍场所的小屋,看到在小小的空间里,汇聚了来自我省特别是杭州市的爱心人士捐献的许多物品,让我感受到那一颗颗真诚的心、一份份关爱的情。接着,我和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一起去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王翀■医生那里,接受了市三医院爱心赠送的药品。今天没其他事,而明天就要去贵州了——这是我第一次去贵州,心情难以平静,就到浙江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贵州的资料,希望能详细了解贵州的情况。

贵州位于我国的西南部,面积约17万平:厅公里。东部与湖南交界,南部毗连广西,西部与云南接壤,北部与四川、重庆为邻。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复杂,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为著名的乌蒙山区,高原地形比较明显,河谷附近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原北有大娄山,南有苗岭,地势起伏较大。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大娄山地势险要,为黔渝川交通要道,紊有“黔北门户”之称。苗岭山地脉络不明显。中部高原间有小型盆地和河流宽谷,称为“坝子”,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人口密集的农业地带。

最吸引我的是贵州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贵州省有约3524.5万人,主要有汉族(62.15%)、苗族(12.2%)、布依族(7.94%)、侗族(4.62%)、土家族(4.06%)、彝族(2.39%)、仡佬族(1.59%)、水族(1.05%)、白族(0.53%)、回族(0.48%),另有人口数量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0.96%)和未识别民族(2.02%),是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省份。我以前只接触过浙江的畲族,还有新疆的维吾尔族、甘肃的回族,却从未能见识这么多少数民族,能去贵州支教,对于我这个语文老师来说,是一次多么好的机会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贵州作为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的地首选地之一,而且,贵州还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十八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亚洲有两个,另一个是我国的西藏)。因为,这里有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喀斯特地貌,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这里是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这里是人类最后的神秘园。

我们要去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就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苗岭山脉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段,境内山地纵横、峰峦连绵、沟壑遍布,苗岭山脉横亘自治州中部,全州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及中部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高原地貌明显;东部海拔较低,多为低山河谷盆地。自治州内水系发达,有清水江、■阳河、都柳江三大干流,分别汇人长江、珠江水系。全州下辖1市(1区)15县,人口以苗族最多,其次为侗族、汉族。聚居在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依山为寨,聚族而居。这里有雷山西江和三穗寨头大寨的“千户苗寨”。苗族人民喜食酸辣味汤菜,家家户户都有酸菜、酸汤和酸辣椒。“酸汤鱼”是享誉全国的风味名菜。苗族的传统菜肴还有香茅草烧伍、腌伍等,节闩或走亲访友,糯米饭不仅是必备的礼物,又是丰收吉祥的象征。黔东南苗族服饰,男装简朴,女装华丽。清水江、都柳江两岸妇女的盛装衣裙,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州内规模较大的苗族传统节日集会有芦笙会、爬坡节、吃新节、龙船节、苗年节、牯脏节等,节日集会中的主要内容有跳芦笙、踩鼓、斗牛、赛马、游方(青年男女娱乐、社交、择偶活动)等。

台江县苗族的方召木鼓舞原是苗族先辈部落祭祀性舞蹈,舞姿古朴粗犷、豪迈奔放。舞时头、颈、腰、腿、手、脚一起摆动,全身用力,表现出苗族人民剽悍、热情、豪放的性格。台江方召木鼓舞团曾多次出国表演,被誉为“东方迪斯科”。同样,侗族的无乐器伴奏、无人指挥的多声部合唱——侗族大歌,也蜚声海内外。

不过我们要去的从江县雍里乡,却是黔东南州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居多的乡,是苗族、侗族、壮族、瑶族聚居的山区乡,不通班车,不通邮电,当地人自称为贵州的第三世界——而贵州是中国的第三世界,中国是世界的第三世界,故杭州几位充满责任心而又热心的性情中人——青年志愿者杨崎、陈波、黄婉平等人就组织了“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积极组织并倡导人们去关心和帮助那里的人们——特别是那里的孩子们。而我是在看“CCTV——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仪式时才知道这个地方,因为获奖者之一的李春燕是这个乡大塘村的一位乡村医生;至于此次支教活动,我就是在他们的鼓动、号召下才决定报名参加的。

一块儿报名参加支教的有26人,主要负责人是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的陈波,另外有浙江工业大学章嫦华老师带领的王学锋、沈羽石、王筱敏、郑雅娟、陈小希、张青、濮志杰、曹颖、施俭、林敏、陈超等11位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和经贸学院的学生:有来自各地的支教志愿者,他们是翠苑巾学数学教师诸葛琪、安吉路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徐莉、浙江传媒学院学生陈思婧、中国美院学生丰宇华、山东工商学院学生卢海俊、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王晓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会计师事务所职员)施莉莎、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李俊和张俞浩、杭州惠兴中学初一学生施剑辰。另外,杭州电视台的倪洪江和他的摄影助手庄轶玮与我们同行。

为了减轻当地的接待工作,我们在与当地政府联系后,各自准备了相应的生活用品、常备药以及一些教学、调研所需用品。我们也多次组织了培训、探讨活动,交流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情况和支教注意事项,以便在思想上做好准备。

当然,明天如何单靠我们自己把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捐赠的价值一万多元的药品搬上火车、卸下火车并运往从江县,还得好好商量一下。

7月11日 星期三 晴

上午10:30,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我们登上了西去贵州的列车。为了节省开支,除给儿子买了一张卧铺票外,我买了一张硬座票,顺便利用车上的时间,和全体人员再交流一下支教及调研的相关事宜。

因为正值农村“抢收抢种”的大忙季节,火车上到处是携妻带儿回家的民工兄弟,在我们的座位边,就有一位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少妇抱着一个孩子却没有座位。于是,我们就轮流起身给她们母子让座。只是晚上睡觉时,才发现有点麻烦。我们几位老师就到餐车去就餐,顺便好好休息一会。很巧,在这人头攒动的餐车里,碰上了两位在贵州创业的家乡人,特别是义乌市的丁志荣先生,他可是专门生产我们常用的铅笔的,他在贵州跑了不少地方,对贵州也有一定的了解。于是我们就坐在列车的餐车里,喝着贵州的酒,聊起了贵州的苗族。

贵州的苗族同胞有200多万,主要聚居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此外还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松桃苗族自治县等地。可以说,北起武陵山、乌蒙山,南到盘江、都柳江,都居住着苗族同胞。苗族分布地区广阔,聚居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海拔最高的雷公山地区有2000多米,最低的地区海拔只有150多米。初春时节,高山上还是大雪纷飞,峡谷里却是百花盛开了,真正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而我们这次要去的黔东南州,更以林木茂盛著称,仅一个县的木材蓄积量就达500多万立方米,每年可采伐15万立方米。P1-5

序言

看到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施永忠老师等支教者写的《走进桃花源——贵州从江支教日记》书稿,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施老师等支教者以志愿者的身份,关注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卫生状况,心系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思系边远贫困地区的农业,情系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民,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是施老师等支教者赴从江县雍里乡支教一个多月辛劳和实践的结晶,是志愿者们工作的缩影,是长期以来关注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卫生状况的各界人士的心声。我为之感动!

这本书向志愿者们提出在自己的实践中应思考的一些问题:

关注农村、关注贫困、关注未来是每一个青年的责任;

源于农村、回报农村、建设农村是每一个青年的义务;

植根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是每一个青年的职责;

认真学习、激发精神、精忠报国是每一个青年的使命。

边远贫困地区的形成和志愿者的行动概括起来为:

贫困——历史、环境、经济、社会……

精神——自强、奋斗、奉献、发展……

行动——爱心、亲情、关注、回报……

从《走进桃花源——贵州从江支教日记》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志愿者的爱心、亲情、关注、回报……

这本书中向大家推荐的有关乡村医生李春燕的文章,更值得一读。李春燕的事迹在大江南北广为传诵,是志愿者们的又一丰碑。李春燕是全国102万农村卫生人员的楷模。

李春燕的可贵精神,在于她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于她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始终不渝的人生追求;在于她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于她扎根山村、服务人民,先人后己、不计得失,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

感动中国的不就是这样一些生活在最平凡的人群中间的凡人吗?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需要关怀、最需要支持、最基层、最无私奉献的凡人中的一个个,做着最基本、最困难、最让人感动的事,我们支持他们!永远支持……

借此,我向各位志愿者和关心边远贫困地区建设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让我们用第一抹纯净的光线,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用初次看见你时我的眼睛,流下幸福的泪滴。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有爱才转动……

2007年7月于贵州凯里

后记

桃花源里的小学生们

——从江县雍里乡小学生的生存状况

从江县雍里乡是一个以苗族、壮族、侗族、瑶族为主体的乡,土地面积约1058600平方米,人口17951人,户数3353户,48个自然寨,98个村民小组。全乡有一所近千名学生的大洞中学,另有6所完小、7个教学点,共73个教学班、2214名小学生。其中苗族学生约1400多人,壮族学生501人,侗族学生236人,瑶族学生35人。另有30多名汉族小学生。

那么,那里的小学生们的生存状况是怎样的呢?

在目前6所完全小学中,全是壮族学生的归林小学的教学楼是木质的,雨天漏雨,夏日扬尘,楼上任何一个学生不小心动一动脚,楼下的同学就如闻响雷,难以安静听课。

同样,在7个教学点中,高加、污扭这两个全是苗族学生的教学点,教学综合楼也都还是木质的,而且污扭小学的教学楼刚建好不久就发生了整体倾斜,成了危房,只能用木头支撑着。其他小学的校舍虽然是砖混结构,但也大部分比较破败,急需修缮。为此,能安排路远的小学生住校的仅仅只有雍里、滚玉、大洞三所小学,其余学校的学生一概翻山越岭上学。比如敖里,学生回家有十几里山路,归林小学最远的自然寨离学校十五六里,小学生们,特别是低年段的小学生,每天早上要走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下午则又必须走回家。

运动场地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更是小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可目前高加、令里、归林三所小学或教学点所谓的操场还是一片乱石或晴天灰尘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黄泥地。没法上体育课。即使有了水泥球场,不少小学也没有跑道。到目前为止,只有雍里、宰略、大洞、两料、龙江、大塘六所小学有十张水泥乒乓球台,除此以外,各小学没有其他任何可供小学生们运动的体育设施。特别是因为各小学均无力建造围墙,上体育课时,球经常滚落到操场外的山崖或田地,特别像归林、污扭、高加三所小学,操场外的落差很大,山坡很陡,往往捡一个球要费好多精力。比如归林小学,操场与外面山坡落差达100多米,很难想象小学生们是如何下山找回球的。

同样,这么多小学生在学校集中,还牵涉到吃喝拉撒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只有雍里、大洞两所小学有4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和蓄水池,其他各所小学均无食堂,学生们中午只能吃自带的干粮和菜肴,冷着干吃,这在夏天还好,可是在冬天,真的是难以下咽。在污扭小学,我观察并记录了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小学生们的伙食情况。

早餐:基本没有。在夏日,偶尔会有学生到自己家的菜园子里去摘一根黄瓜带到学校或一路啃着来上学,也有个别学生带一根烤玉米来吃(问村长,其他季节小学生吃什么?答案是:空着肚子上学或有什么就带点什么)。

……

正是基于上述情况,我在支教时向当地乡村干部及小学校长们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对一些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师德和业务培训,期望能改变现状,适应社会发展。这样的培训范围很小,作用有限。真正要发挥作用,还需要广大有志于改变西部乡村落后面貌的志愿者去做。我们所做的工作,仅仅是抛砖引玉!

我们接下去的支教活动,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帮助当地的学校建立起知识学习和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使那里的中小学生能够有一技之长,并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也可以说是基本的生存能力,让他们回家可以上山下地干活,出外可以凭一技之长打工赚钱,从而培养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愿我们未来的公益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祝苗侗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始终充满活力地行走在这片土地上。

施永忠

2007年6月于杭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2: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