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史树青先生的学术研究以书画为主,兼涉考古、器物、博物馆学等,其文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此次《国博名家丛书·史树青卷》以《书画鉴真》(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鉴古一得》(学苑出版社,2001年)和《鉴宝心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为底本,选编其中有关史树青先生的学术研究文章150余篇,集中展现了史树青先生在文物和博物馆学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附录为史树青先生金石拓本题跋14幅,乃从《史树青金石拓本题跋选》(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一书中选取,可作为史树青先生文物鉴定与书法艺术之代表。 本书的章节设置基本按照史树青先生的研究领域和现行古代文物的分类,分为“博物馆学”“考古学”“器物”“印章”“书法”“绘画”“余论”7章。各章所选篇目,按照原文发表年代先后进行排序。附录所选14幅金石拓本题跋,亦按照题跋书写年代进行排序。 本书基本沿用了《书画鉴真》《鉴古一得》和《鉴宝心得》的编辑体例,部分篇目因涉及馆藏文物,特配以高清图片。 作者简介 史树青(1922.8—2007.11),河北乐亭人,文物学家。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中文系,同校文科研究所史学组研究生。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文物研究与鉴定,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论著有《长沙仰天湖出土楚简研究》《书画鉴真》《鉴古一得》《鉴宝心得》等。 目录 上 一 博物馆学 鲁迅先生和北京历史博物馆 鲁迅先生对历史文物的研究 中国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 博物馆藏文物的鉴定和研究 业务学习经验谈 博物馆保管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中国文物保护传统技术资料辑要》序 《中国博物馆赏珍》序 《内乡清代县衙》序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捐赠文物集萃》概述 二 考古学 长沙仰天湖出土楚简研究 新疆文物调查随笔 论新疆民丰尼雅遗址 敦煌遗书概述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座谈会上的发言 座谈曾侯乙墓 麟为夷兽说 北魏曹天度造千佛石塔 北魏幽州光林寺尼静妃造像记 《中国饮食谈古》序 北京图书馆新址考略 明清进士题名碑考略 《孔望山造像研究》序 关于车王的问题 《楼兰出土文书》序 河姆渡遗址为姚墟说 《木兰围场研究》序 《沙漠考古》序 考古研究必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科技考古研讨会上的发言 三 器物 关于“桥形币” 对“五省出土文物展览”中几件铜器的看法 漆林识小录 齐彦槐所制的天文钟 漫谈新疆发现的汉代丝绸 古代科技事物三考 汉代独轮车 西汉朱庐执刲银印小考 西周蔡侯鼎铭释文 元末徐寿辉农民政权的铜印 中国古代的金错工艺 李自成大顺农民政权的铜印 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及其大字诏版 北宋磁州窑“陈桥兵变”图瓷枕 宋磁州窑“仁和馆”双耳瓶 “陆离”新解 “五谷满仓”与“六畜蕃息”瓦当 波斯萨珊朝鎏金人物银瓶 商无敄鼎的发现及其意义 忽雷为侗族乐器说 文房四宝 唐代宫廷精品荟萃 唐代“胡腾舞”铜人像 重印《故宫清钱谱》跋 《国宝大观·竹木牙角器》概述 《中国文物精华大全·金银玉石卷》序 从萧公堂净水碗看明代北京的商人会馆 《古玉研究文选》序 史树青半日谈 鲍家春灯 《琉璃厂杂记》序 在英山毕昇墓碑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历代珍宝鉴赏辞典》序 笔谈《中国文物学概论》 论蔡侯墓的年代 笔谈《文物》创刊期 明监察御史王忬象牙腰牌 汉译《文房百科事典》序 中华民国建国纪念墨 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考 “笃恭殿宝”玉印小考 宋白玉“封”字印考 《石鼓文新解》序 读《石鼓文新解》兼论白泽即熊猫 四 印章 清怡亲王田黄对章 《效丞印草》序 《乐氏藏古玺印选》序 《石言馆印剩》序 《历代书画伪章留痕》序 对竹内实教授《金印之谜》讲演的补充讲话 下 五 书法 晋周芳命妻潘氏衣物券考释 谈法帖中所保存的历史资料 晋人行草书砖刻 从《萧翼赚兰亭图》谈到《兰亭序》的伪作问题 徐霞客《赠妙行七律二首》墨迹跋 林则徐《游华山诗》手迹跋 顾随题沈尹默书联小记 唐寅赠日本友人彦九郎诗 应县佛宫寺木塔发现的辽代俗文学写本 邱逢甲诗迹 李白署书独乐寺“观音之阁”考 明程南云、李东阳、唐顺之三家诗卷跋 于右任书《浣溪沙·哈密西行机中作》墨迹 林白水卖文字办报 文天祥书《谢昌元〈座右自警辞〉》跋 王应麟跋文天祥书谢昌元《座右辞》书后 《顾随临同州圣教序》序 海瑞真迹重见天日 《丁佛言手批愙斋集古录》序 《书谱字典》序 爱新觉罗·毓岑楷书《孝经》跋 钱玄同书“平妖堂”斋额 康有为、梁启超屏联珍赏记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法书大观》概述 曾燠《拱北楼刻漏歌》墨迹跋 《刘学青书法选》序 清李克正临汉碑册 《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选集》后记 《〈苏斋笔记〉译注》序 《王尔烈墨迹选》序 清严长明、王文治诸家跋唐人写经卷 《初拓本宝贤堂帖》序 六 绘画 方伯务及其作品 《成吉思汗画像》跋 日本国收藏的唐代一行画像 程伟元指画罗汉册及其他 曹雪芹和永忠小照辨析 战国龙凤人物帛画 论文同墨竹 王绂《北京八景图》研究 题田桓《英雄独立图》 雪庄《黄海山花图》记 从娄睿墓壁画看北齐画家手笔 关于历史画的问题 北齐娄睿墓壁画作者考订 蒙古族收藏家贡桑诺尔布 崔白《双喜图》臆说 祝肇年教授的山水画 薛怀《写生蔬果图册》跋 紫光阁画像考 《中国古俑白描》序 日本诗人田边华的山水画 黄山画派对旅游和植物学研究的贡献 《当代名家百梅图卷》序 明江必名《石梁飞瀑图》 《所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画图录》序 周凯武当纪游二十四图册 李苦禅赠画记 耶律楚材画像小考 明罗文瑞为梁梦龙作《幽兰竹石图卷》 毛泽东赠送外宾的富贵长青图轴 七 余论 鉴别书画应注意的几点 书画鉴定经验谈 冰社小记 谈中国书画的鉴赏 李濬之对书画研究的贡献 溥心畬书画展览小引 中国书画鉴赏琐谈 中国古代人物图像的鉴别问题 影印《湖社月刊》序 影印《艺林旬刊、月刊》序 论书画题跋 《中国书画鉴定》序 《书画鉴真》序 史树青学术著作要目 序言 毕其一生为国鉴宝的博 物馆“杂家” ——史树青先生学术小传 史树青(1922.8—2007 .11),是当代著名学者、 文物鉴定家。他认为文物鉴 定不只是鉴定真伪,还要进 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他的研 究文物与文献并重,眼学识 别与科学分析并重,传世文 物与考古发掘并重。我国历 史悠久,传世文物遗存甚富 ,史先生就是在中学读书时 ,从传世文物研究开始的。 1947年经业师余嘉锡推荐 ,到中央博物院北平历史博 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工作,直至离世。 史树青先生是文物鉴定 的通才,对青铜器、瓷器、 金银器、玉器乃至考古发掘 品等,都有涉猎,对书画、 碑帖、古籍版本研究甚深, 所鉴国内外公私收藏的文物 数量达百万件之多。常谓学 习文物鉴定,尤其是书画和 古籍,要记住上万个古代作 家和历史人物的姓名、籍贯 和主要事迹,只有这样才能 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而且要 特别重视学者型的人物,妇 女及少数民族尤为重要,这 些人的作品反映时代精神更 强,能够从多方面体现历史 价值。因此,他在书画鉴定 工作中提出了“书画征史”的 论点,强调鉴定任何一件文 物,都要以“历史价值第一 ,艺术价值第二”为原则。 提倡紧密结合文献、史料, 广收博取;反对以纯“艺术 价值”为标准的鉴定观点。 历年以来,由史树青先 生慧眼鉴定过的文物精品不 计其数,尤令人瞩目的是孔 望山石刻。孔望山位于江苏 省连云港市,山崖上雕刻有 百余尊石像。史先生经过考 察研究,指出石刻内容不是 过去所说的孔子七十二弟子 雕像,也不是俗说的“秦王 乱点兵”,更不属于世俗内 容的人物石刻,而是一处用 汉代画像石雕刻技法,以佛 教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早期宗 教造像群。它的开凿年代为 东汉时代,要早于敦煌石窟 200年左右。此说经专家论 证,认为它是我国佛教艺术 的早期形式,也是我国佛教 艺术的重要起点之一。它的 发现,提出了佛教研究方面 的许多新课题,对我国佛教 史、艺术史和中外关系史等 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很重要 的意义。孔望山佛教造像群 而后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 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史树青先生是一位纯粹 的知识分子,是始终踏踏实 实做学问的人,他把一辈子 都奉献给了文博事业,为国 家征集了大量的文物精品。 20世纪70年代,史先生友 人、兰州苏继新先生将个人 收藏的一批文物送到中国历 史博物馆。其中有一面“重 圈多角纹”铜镜,经史先生 鉴定为4000多年前齐家文 化之物,比1975年甘肃广 河齐家坪和1977年青海贵 南尕马台发现的两面铜镜形 体要大,是三面齐家文化铜 镜中最精美者。就其图案设 计、铸造工艺而言,是非常 罕见的,且为目前发现最早 的铜镜,在中国冶铸史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 《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 碑》拓本,原碑刻于高昌北 凉承平三年(445年),清 光绪年间新疆吐鲁番高昌故 城出土。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被德国人偷运 出国,藏于柏林东亚艺术博 物馆(今柏林亚洲艺术博物 馆)。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端方随考察宪 政大臣出访欧洲,见到此碑 ,遂亲制拓本(当时所拓有 两本,一本为全拓,另一本 仅拓了四分之一,现皆收藏 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携 之归国,遍征海内外人士题 跋。原碑于二次世界大战中 亡佚,此拓本愈加珍贵。从 历史上看,此拓本为我们证 实了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少 数民族同汉族密切的关系, 同时也填补了北凉沮渠氏政 权时期的文字历史空白。从 汉字的演变史上看,此拓本 展示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脉 络。1976年,经史树青先 生征集,其友人李章汉先生 将此拓本捐赠中国历史博物 馆,自此成为本馆的重要藏 品。 成吉思汗传世的画像, 过去仅见一幅,为明人依照 旧本摹绘,见于清宫南薰殿 旧藏《元代帝王册》和《石 渠宝笈》《南薰殿图像考》 《中国历代帝后像》等书中 。1953年史树青先生从陈 宦的后人陈仁恪先生处,征 集到一幅成吉思汗半身像。 此画像纸本设色,成吉思汗 头戴外白内黑的皮冠,身着 浅米色毛绒衫,面赭赤色, 额前有发微露,冠下耳后垂 鬟。据陈氏说:“此像为陈 宦任民国政府参谋次长,到 蒙古视察时,蒙古贵族所赠 。”鉴定此画像时,有人从 题签的字体和纸张上判断, 认为是明代摹本,还有人认 为是清代画工从南薰殿旧藏 本摹绘下来的。但经史先生 和书画鉴定小组张珩、谢稚 柳等诸先生考订,一致认为 从画的质地、墨色、人物形 象、用笔等方面看,应是一 幅元人作品。其绘制年代不 一定是在元太祖生前,但距 太祖逝世不会太远。画中人 物服饰,与《元史·舆服志 》中记载相吻合,是现存最 早的成吉思汗画像。 赵孟烦《致景亮书札》 是史树青先生为国家博物馆 征集的又一件珍品。1981 年中央民族大学贾敬颜教授 ,请史先生鉴定其收藏品, 当看到此书札时,史先生认 定为赵氏真迹,旧为陈庆和 “小鸥波馆”藏品。后贾先生 将此札捐赠本馆。书札字体 流畅,意追山阴,是赵氏晚 年佳作。 史树青先生不仅为国家 广收文物精品,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