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个才十几岁的小女孩的诗歌和青春日记文集。人虽小,却已写下了数量不菲的文稿,而且,作品成就都不容忽略。通过阅读她的作品,其聪慧、文静、灵秀,我们都能感受得到。她在作品中对诗文之美的要求也很高:表达确切、易见,词汇具体、丰富,涉猎的深度也深入文字的那种带有繁殖力的土壤性质,并从中汲取生命给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浅斟低唱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喃喃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个才十几岁的小女孩的诗歌和青春日记文集。人虽小,却已写下了数量不菲的文稿,而且,作品成就都不容忽略。通过阅读她的作品,其聪慧、文静、灵秀,我们都能感受得到。她在作品中对诗文之美的要求也很高:表达确切、易见,词汇具体、丰富,涉猎的深度也深入文字的那种带有繁殖力的土壤性质,并从中汲取生命给养。 目录 序言 喃喃自语——按自己的方式成长 陈鱼/1 一、一曲破阵子,是对谁的祭奠?/1 1.楚歌/3 2.奠/5 3.酒/8 4.寻根/10 5.古道/12 6.秦俑的凝望/14 二、留下淡淡痕迹,我的少年游/21 1.沉寂伽蓝/23 2.飞鸟/32 3.江南/34 4.南歌子/36 5.梦幻泸沽湖/38 6.乌篷船/42 7.舞 尘埃东风破/44 8.荒草中的石人/50 9.在沉淀中安眠/53 10.追忆那些曾经属于 我的,似水年华/56 11.古乐之箫/60 三、戏台上的青衣唱着一丛花令,百折千回,只有我在听/65 1.读《尘埃落定》有感诗九首/67 2.浅斟低 唱/75 3.红橘园/84 4.拾遗——写给张爱 玲/87 5.明成皇后祭/90 6.志摩/93 7.骓 不逝——有感电影《霸王别姬))/96 8.鹰碎 骨 天葬台——有感电影《可可西里》/101 9.沉忆/106 四、一场轮回的尾声,还是一场年华的离去,忍淹留?/111 1.独吟/113 2.飞绪/114 3.太阳雨/116 4.童谣/119 5.潇/123 6.藤娘/126 7.写 给冬天/128 8.我与梦/134 9.快乐的歌 声/136 10.喃喃/140 11.长大,或是苍 老/141 12.无名诗/143 13.红舞鞋/147 14.狂想的哀歌/151 15.雨,落在我窗前/153 16.匆匆走过/155 17.花苞日/159 18.看着 花落的孩子/161 19.孩子/165 20.雁字回 首/167 21.别了,童年/171 22.尘缘/174 23.殇/177 五、为谁,唱一曲垓下,沉默千年的歌谣与传奇/179 1.长相守/181 2.祭苏小小/183 3.离 歌/185 4.红颜/189 5.童话/194 6.邂 逅/197 7.月下/200 8.青衣/202 9.皮影戏 /209 10.烟火/212 11.大明宫思缕/213 12.告别上海一九三四——写给我生命以外的 回忆/217 13.姻缘/221 14.千年的怀想/223 六、我用了十六年,演完了一出无声的皮影戏,含笑谢幕/225 1.冬天/227 2.断章/229 3.素裙衫/232 4.流年/233 5.守望/235 6.风筝/237 7.无言/239 8.疲惫/240 9.坠儿/241 10.无声哭~/243 11.天亮了/245 12.栀子 花·流泪/247 13.柳絮纷飞/249 14.苏州 河/251 15.提笔平安夜/259 16.月下思/262 17.梦醒后,我对我说/264 18.雪山 阿 妈 我/267 试读章节 酒陶罐蹲在破旧王宫瓦砾的碎落间从那曰便已无声无息外面的天色变了又变尘土脱落下山丘早已被风吹走空余裸露的老躯绵延千年历史的残余战火与风华P008不断地带来伟大的气韵同样日久天长但终究还是美丽的脸谱历史什么怀古与追寻我们只是从那只陶罐中浑浊的酒中看到一个个王朝纯粹的背影不曾改变的残酒中遗留的印象这才是真实的记载悲伤P009 序言 当我见到喃喃,见到她小小小的年纪写下厚厚一大摞文稿时,我很吃惊,也好奇这样一个十二三岁小女孩的写作,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细心打量和品味她和她的文字。在喃喃身上,有一股清纯的“沉静”气息,使她在聪慧、文静之外透着一股灵秀的书卷气,而她的朗诵,更加深了我对她这种气息的感受。诗文在朗诵中,更能让人立体地感受作者投注在文字中的情感,正是那种对生命与生活的“最初情感”,使我感到,这样一个女孩儿,开始了对世界感知的时候,已把握住洞察世界的方式,通过文字开始了自己与世界的有韵律的“密谈”。 “我轻轻地哭泣 没有人 心中能容下我的孤寂”(《孩子》) 我留意《孩子》这首诗,并不是因为其中的才情,才情在喃喃的文字中已经足够多样:既有像<守望>《我与梦》那样的纯情;也有像《流年><红橘园>中早发的忧伤;还有像《雪山 阿妈我>那样展开前生来世之玄想的文字。而<孩子>却是让我感受到她的书写,在她立意优美的句式之外,还可以直抒胸臆,我喜欢看到 这种直接。 十几岁,正是一个人年幼但又充满变化、开始步入青春和成熟的年龄。这样的年华像地气充足的土壤,萌生出人对世界最初的情怀,并伴着一些成长的烦恼、青春期的莫名忧伤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与向往,随时光的流转而迅速进展和变化。这是每一个人都会经过的一个过程,每个人的过程都在各自不同地度过。在这儿,在喃喃的文字里,她用笔捕捉下心路历程中的点点滴滴,并以其深切纯真的专注,强化了这些生命最初的悸动留下的痕迹。 “或许我在每一条雪溪中都能听见那些灵魂的歌声”(《古乐之箫》)。喃喃是敏感的,对大自然、对世界美丑、善恶的敏锐感受相应地体现在文字中。丰富的词汇使喃喃的文字具有润泽的水色与自如的弹性;充足的想象力又使她的表达透出轻捷与高阔。
“这是一种流传,今天的我也在承栽着这份心灵深处对于生命的永久记忆。古老、沧桑、布满了皱纹、满是哀愁,就像雪山在古乐乏箫的萦绕之下,一个缓缓从远方向我走来的老人。我解下他衣襟上的生命的真谛,注入我的箫与琴。 月儿高高地挂在天上。”(《古乐之箫》)。
这是喃喃的文章《古乐之箫>中的最后一段,结尾处一句“月儿高高挂在天上”,立刻把叙述中的情景,从横向的绵延转引到纵向的空灵;从抽象的思绪转引到具体的“月亮”。喃喃的文字已经可以娴熟地掌握文字的画面与音色之美。 对词句韵律的把握和偏爱,流露着喃喃对古典、清秀和唯美的偏爱。这种偏爱也许是与生俱来的,也许还会随着阅历的变化而变化。也许不久喃喃会发现,对那些词语投注的情感,成人远不如少年那样深情和专注。比方有些词语,因其老旧和人云亦云而显得漫不经心,失去了陌生感和新鲜感,易使人麻木;但在少年的一往情深中,它们尚还满含灵活的新鲜生气。这是少年的浓惜使然?还是成年人的淡漠使然?也许还不止此两方面,还在于对文字自身的生命力的把握上。在语言娴熟了之后,还要意识到并拇抗习惯性的“娴熟”遮掩的语言感染力,使其更具有充足的质感和表现力,始终保持对世界的语言交流的新鲜感。 或许喃喃日后的写作会不断地变化;不断在美的法则中选择取舍,也或许她在取舍中会让她不断地否定自己,站在自己的上一级台阶不断求进,力求找到独到、确切又具有生命力的属于自己的声音。这是写作中自然的、必经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在喃喃的文字面前,我更清楚地发现,我本人对写作的态度实际上竟是如此矛盾。 我一方面喜爱由文字打开的世界,一方面又警觉对文字的偏爱是否缩小一个人应有的视野。而且我偏执地认为“写作”是人的一种“内向的”生活,对一个孩子早早地开始“写作”,存在着一种先入为主的疑虑。所以,我对喃喃在十二三岁的年龄就写了大量的诗文的好奇心,也带有我对自己的写作同样存在着的疑问:她对自己的写作满意吗?!写作给了她快乐吗?在现在的喃喃那里,这孥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就像她自己说起的,当写完某一篇章,她就会沉浸在身心通透的愉悦中——这样真好,由此我羡慕一个孩子的撕单纯,而这样的孩子有理由凭借自己的喜好,沿着自己的可能性成长。 喃喃对语言有极强的感受力和领悟力,对诗文之美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表达更确切、易见,词汇更具体和丰富,涉猎的深度也更深入文字的那种带有繁殖力的土壤性质,并从中汲取更多的生命给养。我预想,当十六七岁的喃喃,开始对十三四岁的喃喃不满时,那时,她可能已站到了她成长过程中高了一级的台阶上,但这并不意味着走过的台阶可以省略掉;相反,给每一个阶段作一总结,更便于加速这一进程,并且使过程成为可以清晰可鉴的过程,有助于她摸索自己的道路。在这样的过程中,打量一个人的成长也是有趣的事情,我有信心和耐心等待看到她更多的变化。 作为喃喃的一个读者,我在喃喃的文字中等待着,看着一个孩子按自己的方式成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