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世界上如何运用其超强的权力?该书从一个头脑坚定、视野全面的现实主义者的角度提供了答案。其论据实事求是,观点催人振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国大战略/大战略研究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作者 | (美)罗伯特·阿特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美国在世界上如何运用其超强的权力?该书从一个头脑坚定、视野全面的现实主义者的角度提供了答案。其论据实事求是,观点催人振奋。 内容推荐 这本书极为清晰地剖析了美国在复杂多变、险象环生的21世纪里规划大战略时所面临的种种选择。罗伯特·阿特首先描述了维护美国生死攸关利益与重要利益方面最为深谋远虑的大战略模式,接着谨慎地考察了看起来行得通但缺乏吸引力的其他大战略方案。他在论证过程中,不但建设性地运用了各种国际关系理论,而且深入地进行了历史的分析,并且穿插了对美国所处国际环境的精彩评述。有人会说,这种书读起来可能乏味。错了。该书虽然具有前沿性与学术性,从学术文献上展示了关于大战略的讨论,然而,它同时也通俗易懂,任何对国家未来有兴趣的美国公民都不会感到晦涩。《美国大战略》正是我们极需的读物! 目录 译序 (1) 前言 (25) 致谢 (28) 导论 (1) 大战略面临的挑战 (1) 军事力量的效用 (4) 当代美国的大战略 (7) 国策建议 (11) 第一章 国际环境 (13) 没有与美国匹敌的国家 (14) 大规模恐怖主义的出现 (18) 经济开放度与相互依赖的增长 (24) 扩展民主 (34) 全球环境恶化 (40) 为什么有上述五大特点 (47) 从形势到利益 (53) 第二章 美国的国家利益 (56) 利益的排序 (56) 本土安全 (59) 欧亚大陆的大国和平 (69) 价格稳定的石油安全供应 (74) 国际经济开放 (79) 扩展民主与保护人权 (88) 预防严重的气候变迁 (94) 评估威胁 (103) 第三章 霸权战略、集体安全战略与遏制战略 (106) 八种大战略的比较 (107) 全球集体安全战略:保持世界各地和平 (118) 地区性集体安全战略 (130) 合作安全:使进攻无能为力 (139) 遏制战略:阻止敌人扩张 (144) 结论 (157) 第四章 选择性干预战略 (158) 选择性干预战略的混合性质 (159) 选择性干预战略的基本目标 (160) 重点地区 (160) 前沿防御部署 (172) 武力的使用 (186) 美国领导地位的必要性 (201) 选择性干预战略的缺陷 (206) 实施选择性干预战略的原则 (216) 第五章 孤立主义战略与离岸平衡战略 (219) 孤立主义战略的重要特征 (219) 离岸平衡战略的基本特征 (224) 美国袖手观望战略的回顾 (226) 美国奉行袖手观望战略时期的教训 (244) 第六章 选择性干预战略与袖手观望战略 (251) 核生化武器的扩散 (252) 本土防御大规模恐怖主义 (254) 欧亚大国和平与稳定 (258) 和平时期的力量投放和经济利益 (276) 促进美国价值观与保护环境 (281) 预防不确定性 (282) 结论 (283) 第七章 选择性干预战略的实施 (284) 选择性干预战略如何运作 (284) 选择性干预战略的实施条件 (288) 选择性干预战略的未来 (307) 结论 (315) 附录A 1991-2000年间的内战 (317) 附录B 1991-2000年间的国际战争 (320) 索引 (321) 试读章节 选择性干预战略和袖手观望战略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可能是它们对核生化武器的危险有不同的看法。这两种战略都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如果美国放弃了它的军事同盟,这些武器就更可能扩散;这两种战略的重点均在欧亚大陆和波斯湾,因为这些地区包括了几乎所有同时具备核生化武器获取能力和意愿的国家。这两种视角均基于这样的假设:没有美国的稳定性存在和核保护伞,这些地区的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沙特阿拉伯,最后还有德国——都会强烈感觉到有必要加强自己的防务。结果,就会发生围绕这些武器特别是核武器争夺的地区性安全竞争,且其竞争强度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增加。这样,如果美国离开欧亚大陆,选择性干预战略和袖手观望战略都预示着核生化武器在这些国家的扩散,但两者对于核生化武器会对美国安全产生何种影响有着不同的看法。 袖手观望战略的支持者认为,核生化武器的扩散对美国的安全影响甚小或者没有影响。他们认为,美国强有力的核威慑使得美国是如此的安全,以至于美国不必惧怕国家行为体对美国本土的常规或者核生化武器的攻击,因此,美国可以对核生化武器扩散到更多国家的现象置之不理。而且,他们认为,美国卷入地区性冲突降低了而不是增加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军事介入增加了把美国卷入地区性战争的风险,而这些战争可能转化为核生化战争,并且被认为可能使美国本土P198处于危险之中。为了避开任何可能的核生化困境,美国应该收起它对其盟国的核保护伞,而不是将它继续扩展。他们认为,国内安全并不需要做出上述海外军事承诺。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承诺,美国的安全还会得到加强;所以,应该终止这些承诺。 选择性干预战略的支持者们认为,核生化武器比这种悠闲从容的观点要危险的多。它们可以被用来对付美国、美国的军事力量,以及美国的盟国。选择性干预战略的支持者并没有低估美国的核威慑在阻止对其本土攻击方面的有效性;实际上,他们相信核威慑的效力。他们担忧的是,如果核生化武器扩散到难以威慑的国家领导人手中的话,美国核威慑在未来的有效性有多大。后者可能真的会对他们的邻国使用这些武器,可能利用这些武器敲诈他们的邻国,或者因为拥有了这些武器而感到安全了以后,可能更有胆量侵略那些通常反对他们的国家。更糟的情况是恐怖主义分子获取核生化武器。恐怖主义分子是最对现状怀有恶意的行为体,最可能挑战现状,最可能威胁美国海外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最可能转而首先使用这类武器。如果恐怖主义分子获取了核生化武器,那么利用这些武器对付美国力量和美国本土的危险就上升了。虽然无法对增多的危险程度给予准确的评估,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真实性,选择性干预战略的支持者不想冒这个险。所以,他们所持的立场是,拥有核生化武器的国家越少,对美国就越有利。 第二章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拥有此类武器的国家越多,无赖国家的领导人和不受约束的恐怖主义分子获取它们的危险就越大。核生化武器的拥有者越少,危险也就越低;核生化武器的拥有者越多,危险也就越大。谋求这些武器的一些国家,如伊拉克、伊朗和利比亚,在过去曾经支持恐怖主义,并且怀有改变领土现状的意愿。随着核武器和生物武器获取国家数量的逐渐增多,防止这些武器扩散的技术障碍也在减少,建造这些武器必备的部件更容易获得,强制获取和强买强卖的可能性——无论得到授权与否——将会增加。(对俄罗斯的P199“管理松弛的核武器”的担忧,以及对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可能从同情他们的巴基斯坦军队和情报机构人员那里获取核武器的担忧,应该是一个警示性的信号。)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装备了核生化武器,防止进一步扩散的政治约束就会放松。现在看起来特殊的和例外的事情,可能会逐渐变得司空见惯,似乎可以接受。一个由25个核生化武器武装起来的国家组成的世界,比由10个这样的国家组成的世界,更有可能导致进一步扩散和可能的使用。将核生化武器拥有者的数量保持在低水平上,可以在防止无赖国家和恐怖主义分子获取这些武器方面设置更高的门槛,实施更紧密的控制,制造更强大的政治障碍。 总之,选择性干预战略更加担忧:核生化武器的扩散会增加对美国怀有恶意的国家与集团获取这些武器并利用它们反对美国或其军事力量的危险。两种情况中任何一种最终成为现实的可能性若增加了,都会构成反对核生化武器扩散的强有力的理由。P200 序言 跨人21世纪,我们迎来一个战略构想的时代。 回首以往,人类历经磨难与碰撞,大战略研究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产生、起步、发展;展望未来,人类进步面临着巨大不确定性和机遇,理想与现实交织构成一幅饱含想像与塑造空间的宏大画卷,未雨绸缪事关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的未来,大战略研究即将迎来黄金时代。 大战略是对历史的总结、当前的把握、未来的选择。对大国或潜在大国的未来而言,战略谋划至为关键,而大战略研究可为国家战略谋划奠定理论基础、历史纵深、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对其战略目标的确定、战略路径的选择、战略步骤的安排至关重要。作为国家实力与世界地位之间的桥梁,大战略研究与大国的前景休戚相关。极言之,它事关一个大国的贫富、兴衰、存亡。 对战略重要性的推崇,历代战略家从来不惜笔墨,真知灼见更是俯拾皆是,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夫权谋方略,兵家之大经,邦国系以存亡,政令因之而强弱”。安德烈·博富尔(Andre Beaufre)的总结恰当其实:“当历史之风吹起时,虽能压倒人类的意志,但预知风暴的来临,设法加以驾驭,并使其终能服务于人类,则还在人力范围内。战略研究的意义即在于此。”大战略研究发端于20世纪早期,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全球化的日趋加深和各国战略手段的多样化,其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但正如利德尔·哈特(B.Liddell Hart)所言,“大战略研究的极大部分领域尚属于有待探勘和了解的未知地带”。冷战结束以来,世界进入大战略谋划的新时代,促进大战略研究的现实条件已经具备,而大战略研究不仅需要现实的磨砺,更需要学者的推动。 大战略研究强调战略学者的重要性,将他们的深谋远虑视为国家保持长治久安的基础条件,如欧阳修指出的,“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孟子日:“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孟子·公孙丑上》)。即使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伟大的战略家依旧可以建功立业。鉴于大战略研究的全局性、宏观性、前瞻性等特征,战略学者必须具有专业性的战略素养。简言之,大战略学者应是饱学的史学家、远见的哲学家、深刻的思想家、敏锐的战略家,具有丰富的学识、弹性的心灵、高度的智慧、进取的精神。 大战略研究强调把握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的特征,满足时代的需求。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预知、掌握并引导时代的潮流,大战略研究才能更好地以国家战略利益为依归。 21世纪初,世界迎来了中国崛起的曙光。这场历史性巨变肇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加速于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其高潮却刚刚来临。我们尚未把握这场巨变的最终结果,但是全世界却从中感知到了中国崛起带来的震撼。 对中国而言,20世纪是一个真正的大时代,一个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转折年代,20世纪前半叶,中国尚处于不稳定的国际体系的底层,所求者首先是恢复19世纪失去的独立与主权;20世纪下半叶,中国迎来历史性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现实的期望;尤其是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主动开启了融人国际体系的进程,并逐步成为国际体系中一个负责任的、建设性的、可预期的塑造者。概言之,20世纪,中国由弱国向强国发展,从封闭走向开放;世纪之交,世界政治经济体系面临空前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改革开放步入关键阶段;进入2l世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未来走向更是举世瞩目,中国崛起成为全世界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议程。中国崛起与世界转型似乎相约而行,这种历史性重合既给人类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崛起为我们的大战略研究提供了时代机遇和理论诉求。中国崛起在全球化和复合相互依赖加深的背景之下,而它们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的战略议程。对于面临重大契机的中国而言,如何确立适宜的大战略至为关键。只有确立了大战略,中国才能据此开发、动员和运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精神资源实现国家的根本战略目标,而不至于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我们遗憾地发现,大战略思维储备不足、目标不甚清晰、框架不够宏观、途径不具操作性、手段不够多元化、心态不甚客观等构成了当前中国战略研究的种种缺憾。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相关大战略研究往往以西方历史经验比附中国的战略思想与战略选择,忽视中国五千年的战略思想积淀,这无疑构成制约中国大战略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障碍。 从全球层次着眼,这是一个诸大国进行战略谋划的时代;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呼唤大战略的时代,更是一个构建大战略的时代。战略学者生逢其时、躬逢其盛,中国崛起为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提供了历史机遇。 有鉴于此,北京大学出版社决定与中科院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合作,编辑、出版《大战略研究丛书》。两家机构的决定可谓慧眼独具,既体现出以国家需求为使命的现实高度,亦展现出致力于学术追求的理想气魄。 本套丛书以中国崛起为经,以大战略理论探索为纬,以史为镜、评估当今、展望未来,致力于推动中国大战略研究的民族化、国际化和专业化,力图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从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方面逐步确立中国大战略研究的基础,搭建大战略研究的中国平台,并推进中国大战略研究基地的创建。 本套丛书由两部分组成:即西方学者的经典旧作和最新力作、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大战略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大战略国际比较、中国大战略等构成本套丛书的重点。简言之,我们不仅要推窗鉴月,还寄希望于推陈出新。具体地说,引进是促进中国大战略研究不可或缺的环节和纽带。相比而言,西方学者的大战略研究起步较早,基础雄厚,精品璀璨。一些经典著述所蕴藏的思想财富、战略意义和学术价值,为学界同仁所允可,乃获推崇。翻译引进这些著作将是促进中国大战略研究的积极因素。在中国丰富的传统战略思想基础之上推陈出新更将体现我们的学术追求。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生存发展的战略智慧,其现代化将使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学者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寻战略研究之道,融合东西方文化之长,从而撰写出既体现中国传统战略思想底蕴又包含西方文化精髓、既立足于当前现实又着眼于未来谋划的战略著作。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将延请国内一流的战略学者撰写学术精品,以飨海内外学者与读者。 本套丛书的组织得到中科院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外办副主任裘援平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约翰·伊肯伯里(G.John Ikenberry)教授的鼎力支持。他们的学术指导是本套丛书在理论建构和现实价值等方面质量的保证。美国波士顿学院陆伯彬(Robert S.Ross)教授积极引荐西方大战略著作,居功厥伟。 本套丛书的组织体现了国内学术新锐联袂推进中国战略研究的努力。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共中央党校等学术机构的青年学者为了共同的学术目标走到了一起,为中国大战略研究各尽心力。 期盼中国各界支持我们的学术追求,让我们一同畅想大战略研究的未来。 是为序。 《大战略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4年12月14日 书评(媒体评论) 阿特对美国大战略的研究,秉承了沃尔特·李普曼与乔治·凯南的传统。在这本重要的著作里,他全面、有力地论证了美国的力量应当对欧洲、东北亚以及波斯湾实施军事控制,但反对美国追求全球性霸权。 ——约翰·米尔斯海默,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这本书考察了美国大战略的历史状况、现实发展以及未来趋势,全面透彻,一目了然,非常值得一读。 ——肯尼思·沃尔兹,哥伦比亚大学战争与和平研究所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