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孟子》帮助读者解读这部国学典籍,是青少年不可多得的课外知识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孟子/青少年品读国学精萃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孟子》帮助读者解读这部国学典籍,是青少年不可多得的课外知识读物。 内容推荐 孟子,是中国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孟子》一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孟子》帮助读者解读这部国学典籍,是青少年不可多得的课外知识读物。 目录 梁惠王上 1.1 1.2 1.3 1.4 1.5 1.6 1.7 梁惠王下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公孙丑上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公孙丑下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滕文公上 3.1 3.2 3.3 3.4 3.5 滕文公下 3.6 3.7 3.8 3.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离娄上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离娄下 4.29 4.30 4.3l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l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万章上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万章下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试读章节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①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④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⑦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⑧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注释】 ①安:安心、乐意。 ②挺:木棍。刃:刀。 ③庖:厨房。 ④厩:马棚。 ⑤率:放任。 ⑥恶:何,疑问副词。 ⑦仲尼:这是孔子的字。俑:古代用于殉葬的偶人。后:后裔。 ⑧象:相似,好像。 【译文】 梁惠王说:“我很愿意虚心听取您的教诲。”孟子说:“用刀杀人和用棍杀人,有区别吗?”惠王回答说:“没有区别。” 孟子问:“严厉的行政管理让百姓无法生存,这与用刀杀人有什么两样?”惠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两样。” 孟子说:“厨房里摆着肥美的肉食,马厩里关着膘肥体壮的马匹,老百姓却面有饥色,田野里横陈着饿死者的尸体。这无异于驱赶野兽去吃人。兽类自相残食,人类尚且憎恶它们这种行为;那些身为百姓父母的执政者,不免干出类似驱赶兽类去吃人的勾当来,那么,他们为民之父母的意义又在哪里体现呢? “孔子说:‘第一个制造木偶土偶用来殉葬的人,真该断子绝孙呵!’就是因为‘俑’很像人形却用来殉葬,(以至于后来发展成殉葬活人的坏风尚。用人形的‘俑’殉葬都使孔子如此愤慨)又怎么可以使那些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读解心得】 孟子的观点是告诉梁惠王施政要爱惜民力,要严格要求当政者!不能随意施政。否则就是“放任野兽去吃人”。 1.5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②,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③;南辱于楚④。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⑤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⑥。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⑦。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⑧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⑨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 ①晋国:指春秋时的晋国。 ②东败于齐:魏惠王三十年(公元前340年),魏发兵攻韩,韩向齐国求救。齐派田忌、孙膑率军攻魏救韩,两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交战,魏军中计大败,将军庞涓自杀,统帅太子申被俘(下文的“长子死焉”即指此)。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③西丧地于秦七百里:马陵之战后,魏国遭到齐、秦、赵三国的围攻,魏国在向秦国反攻时被商软统领的秦军打得大败,将军公子印被俘。后来又多次败于秦国,魏国被迫割地求和,黄河天险尽入秦国之手,魏国在西部完全失去了进攻能力。 ④南辱于楚:据《战国策·韩策》和《史记·楚世家》的记载,梁惠王十二年(公元前323年))楚国为了迫使魏国倒向它,插手魏国的王位继承,派柱国昭阳在襄陵打败魏军,夺取了魏国的八座城邑。 ⑤洒:洗。 ⑥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这里是指古代的周文王以小国灭殷夺取天下。 ⑦易耨:清除杂草。 ⑧制:制造。 ⑨妻子:妻子和儿女。 【译文】 梁惠王对孟子说:“晋国的强大势力,当时天下没有别的国家能够赶得上,这一点,您是很清楚的。但传到我这一代,往东和齐国的一仗,齐国杀得我大败,连我的大儿子都牺牲了;西边一战又败给秦国,丧失河西之地七百里;南边又被楚国抢去了八个城池。我无时无刻不铭记着这些奇耻大辱,希望能够替我国所有的战死者报仇雪恨,你说要怎样办才好?” 孟子回答道:“土地面积只要有纵横百里大的小国就可以行‘王道’,使天下归服了。您如果在国内施行仁政,减少一些刑罚,少收赋税,让老百姓有时间深耕细作,早除杂草,把农田整治得好好的。还使年青人有时间培养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待人心诚忠厚、恪守信用的道德情操;并且以良好的德行在家侍奉父兄,在外尊重长官。在具有如此良好的品德之后,就是仅仅制造些木棒,也足以抗击拥有坚硬盔甲和锐利武器的秦、楚军队了。 “等到别的国家为了备战而耽误了农耕,兵士们没有收获而不能奉养他们的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儿女各自逃散。他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它,有谁能跟您较量呢?有道是:‘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您不要再犹豫徘徊啊!” 【读解心得】 这一部分仍然在接续上面的问题,阐述的基本意思是相同的。P7-9 序言 “国学”是什么?晚清民国时期的国粹派学者邓实先生曾把“国学”定义为“一国所有之学”。章太炎先生也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由此可见,这些让我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国所有的学问,形成了我们国家民族的性格气质,也决定了我们每一个国民的传承涵养。教导我们行为的是孔孟而不是《圣经》,陶冶我们性情的是李杜而不是莎士比亚。所以决定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的,从法律意义上说也许是国籍,而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就在于你是否受到了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国学”的熏染。国学,国家,国民这三者实际上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这也是“国学”之所以重要,并应当向青少年进行普及的原因。 然而,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辽阔幅员的文明古国,在如此广袤的疆域之上和绵长的历史之中所产生的“一国所有之学”,其内容实在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令人望之茫然。承载学问的实体当然就是书籍。所以为了保存古代典籍和文化,就很有必要对书籍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于是就诞生了一门古老的学问一一目录学。从汉代刘歆的《七略》,历代正史里的《艺文志》和《经籍志》,最终形成了对古代典籍的经、史、子、集这四部分类法。清代著名的《四库全书》就是按照这个分类法,来分别并保存上古以来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典籍的。 虽然有了前人的眼光方法和工作基础,但是如何从其中撮其精要,并选择适宜的向青少年进行普及,以便他们以有限时间和精力,能够最大程度的了解“国学”的全貌,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 经,在古人看来,是所谓“万世不易之法”。“经者,常道也。”我们现在说的“经常”,还保留着这个意思。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主要包括儒家最重要的一些经典及历代对这些经典的最重要的阐释和解说。这些经典,古人认为是对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实践的最重要的指导。在这部分,我们选择了《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孟子》等等。 如果说“经”是“万世不易”的“常道”,那么在古人看来,“史”则体现了变动不居的形态。“经”是高悬的理想和目标,是应然;“史”是流动的现实和轨迹,是实然。古人的理念里经史是不可以须臾分开的,所以说“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考虑到青少年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我们特意将传统中最重要的史传‘改编成故事的形式,并以白话文改写,有《二十四史精华》和《资治通鉴故事》等等。 子部包含了没有进入经部的儒家重要学者的典籍和其它诸子百家学者的著作。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最富有竞争力和原创性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极富创造力的天才学者及其学派。他们的学说补充了儒家学说的不足,丰富了古人的思考和实践。从中,我们精选了《道德经》、《庄子》、《荀子》、《孙子兵法》等等。 集部则是主要收集历代著名的文章和诗词曲赋等,大概可说是现代学科中文学的范畴。作为言情体物、涵咏性情,提高个人修养也是大有裨益。这个部分内容也很广博,我们精选了《楚辞》、《古文观止》等等。另外像《唐诗三百首》、《百家姓》等也都归入了此类。 编撰这套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青少年对“国学”的热情,我们也非常希望这套书能够在新的时代,帮助青少年熟悉经典,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编者 2011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