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赫鲁晓夫之子谢·赫鲁晓夫所作,回忆了其父赫鲁晓夫下台前后的历史内幕,并对赫氏的“亲密战友”密谋策划、八方串联,一举倒赫成功等内情作了详细的披露,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曾经一度难辨真伪的赫鲁晓夫回忆录的写作经过和发表过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赫鲁晓夫下台内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俄)谢·赫鲁晓夫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由赫鲁晓夫之子谢·赫鲁晓夫所作,回忆了其父赫鲁晓夫下台前后的历史内幕,并对赫氏的“亲密战友”密谋策划、八方串联,一举倒赫成功等内情作了详细的披露,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曾经一度难辨真伪的赫鲁晓夫回忆录的写作经过和发表过程。 内容推荐 1964年10月,如日中天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尼·谢·赫鲁晓夫突然下台,消息传来,举世震惊。事隔20余年之后,由赫鲁晓夫之子撰写的这本书再现了历史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并对赫氏的“亲密战友”密谋策划、八方串联,一举倒赫成功等内情作了详细的披露,读者尚可从中了解到曾一度难辨真伪的赫鲁晓夫回忆录的写作经过和发表过程。 目录 序 第三版序 第一章 山雨欲来 第二章 十月 第三章 退休 第四章 回忆录 第五章 送别 第六章 墓碑 试读章节 我同阿列克谢·弗拉基米罗维奇·斯涅戈夫于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相识,其时他从劳改营返回莫斯科已有几年之久。他已离职,确切地说是“让”他离职的。他同妻子加琳娜和小女儿住在克鲁泡特金大街上。 斯涅戈夫在那个时期研究的是我国和共产党历史上的尖锐问题,他干着今天称之为消灭“空白点”的工作。二十二大已经开过,斯大林的尸体已经移出陵墓,但没敢挪得太远,就在近旁的克里姆林宫墙下安葬了。这种两重性随处可见。全国刚刚开始对我国历史上的斯大林时期有所认识,“个人崇拜”这个词组念起来还有些拗口。 几年前,还压根儿不知道这个词组呢。为了对30年代的事件进行初步分析而成立波斯佩洛夫那个专案组时,父亲第一次说出“个人崇拜”这几个字。自然就开始查找经典作家原著中有没有什么切中时弊的论述,而且当然是找到了相应的语录。 我记得,那是个星期天,地点在别墅。给父亲送来一个装文件的公文包,他从中取出一个薄薄的银灰色文件夹,里面是经典作家的语录。父亲让我给他朗读马克思关于对领袖的个人崇拜的危险性及不能容许个人崇拜的思想。 我从标题开始读: “卡尔·马克思论个人文化。” 当时对这个错误嘲笑了一番,可要是仔细想想,这个印刷错误就没有什么可笑的了,因为要想弄清过去发生的事情,是需要许多年的时间的。 当时斯涅戈夫的话就使我惊讶不已,他论证说,并不存在斯大林的个别错误和谬见,所发生的一切均系其罪恶政策的结果。这些骇人听闻的现象发生在30年代并非偶然。斯涅戈夫说,其根源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革命事件中。斯涅戈夫不但抨击《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教条,而且抨击了整个被奉为经典的历史。 斯涅戈夫撰写了几篇历史方面的文章,其中论及斯大林对列宁1917年夏天出庭问题的立场,也论及斯大林和伏罗希洛夫悲剧性的擅自行动——那是1920年战争中红军在波兰遭到失败的原因之一。要是在今天,这些材料就会归类存放起来。可在当时它们具有爆炸性的效果。 斯大林主义分子千方百计不让这些研究材料问世。站在斯涅戈夫对立面紧紧抱成一团的,是以我们的主要思想家米哈伊尔。安德列耶维奇·苏斯洛夫和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列昂尼德·弗多罗维奇·伊利切夫为首的一些理论家和实际工作者。是他们写了被斯涅戈夫批得体无完肤的“历史”,斯涅戈夫指责他们在伪造历史。 斯涅戈夫在同保守分子的斗争中只能指望赫鲁晓夫和米高扬的支持,他对这两人的正直毫不怀疑。通过正式途径见到高层领导人很困难,他又信不过赫鲁晓夫的那些助手,至于在赫鲁晓夫班子中管意识形态问题的弗拉基米尔·谢苗诺维奇·列别杰夫,他干脆认为那是苏斯洛夫的人,隐蔽的斯大林主义分子。 斯涅戈夫通过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的儿子谢尔戈找到了我。谢尔戈论职业是历史学者,同斯涅戈夫见过几次面,并把他的文章转交给米高扬,但事情毫无进展。 有一次,谢尔戈建议我去斯涅戈夫家,并答应让我见识一下此人所拥有的关于斯大林的一些独一无二的材料。我当然是欣然从命了。 来开门的是一位个子不高、身材消瘦、十分敏捷的人,目光犀利而严峻。他看上去年岁不小了,但浓密的黑发只是微微有些斑白。 因为我当时年纪很轻,觉得他已经相当老了。 他的住处摆满了书籍、手稿、杂志、文件。这些东西放在书架上、桌子上、椅子上,或者堆放在地板上。 主人请我们进他的书房,茶端上来了。斯涅戈夫一下子给我们讲了大量关于斯大林及其方法、关于当代斯大林主义分子的信息。他反复强调一点:斯大林主义并未摧垮,二十大仅仅是个开端,前面还有漫长而艰难的道路要走,等待着我们的不仅仅是胜利。 他的活泼好动、精力充沛,他那种感情进发和为正义事业一往无前地投入战斗的能力使我惊讶不已。 斯涅戈夫也谈了自己的身世。他(当时叫阿廖沙)参加革命时还是个年轻小伙子。命运使他东奔西走。他就是在那几年先见到米高扬,后来又在乌克兰见到默默无闻的赫鲁晓夫的。父亲当时在斯涅戈夫手下工作。后来的生活使他们各自东西。父亲青云直上。斯涅戈夫的升迁则慢多了。 1937年来临了。当时任州委书记的斯涅戈夫受到迫害,他受尽了地狱般审讯的种种磨难,却一个人也没有供出来。最后被判处25年徒刑,他便从赫鲁晓夫的生活中、也从米高扬的生活中消失了。 沦陷期间,法西斯分子把他的母亲当成积极的共产党员的母亲活活烧死。而斯涅戈夫却作为人民的敌人和外国间谍关在劳改营里受苦受难。战争结束了,然而这对他的命运丝毫没有影响。 1953年到了…… 斯大林3月去世,贝利亚一心夺权。斯涅戈夫跟贝利亚十分熟悉。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他俩曾在外高加索共过事。后来也曾有过在一起工作的经历。但他俩从未亲近过:两人彼此都没有好感。斯涅戈夫了解贝利亚的许多情况,其中包括贝利亚认为最好不去回忆的事情。他也知道贝利亚内战时期替木沙瓦特分子干事的经历,并记得此人在格鲁吉亚飞黄腾达的血腥历史,没有忘记“历史学家”贝利亚那本完全颠倒外高加索革命历史的书。 斯涅戈夫尽管掌握这类情况,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1953年贝利亚被捕。准备进行审讯,侦查机关四处寻找证人。证人已几乎绝迹。能够讲出犯人过去情况的人寥寥无几。 这时才想起了斯涅戈夫。在劳改营里找到了他,火速送到莫斯科。受害者与刽子手在法庭上又见面了…… 审判结束。贝利亚被处决了。 然而原告方面的证人后来的遭遇却很不寻常。新任苏联总检察长是斯涅戈夫过去的好友罗曼·安德列耶维奇·鲁坚科。囚犯斯涅戈夫被押送到检察院,两人相见了。 鲁坚科在谈话中总是避重就轻,不过末了他目光游移地问斯涅戈夫,他可以替斯涅戈夫做点什么。 据斯涅戈夫说,他听了此话只是惊讶地抬起了头。 于是鲁坚科便向他解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斯涅戈夫已被判刑,谁也没有取消这一判决。他还得回劳改营服刑。最后鲁坚科向斯涅戈夫提出在释放前替他保存笔记。 斯涅戈夫一时竟目瞪口呆…… 他交出了自己的笔记,鲁坚科把笔记藏进自己私人的保险柜。囚犯斯涅戈夫的日记就这样在总检察长的保险柜里放了两年多。 他本人呢……去继续服刑。他在羁押解送犯人的监狱里差点被刑事犯杀死。时间仿佛停顿了。监狱外传来的消息很少,真想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啊。为什么不释放他们呢?难道仍然是一切照旧吗? 终于盼来了1956年。2月,举行了第二十次党代表大会。父亲决定请在斯大林大清洗后幸存下来的老共产党员作为来宾参加大会。助手向他呈阅名单时,父亲突然想起了斯涅戈夫。谁也不敢告诉他斯涅戈夫还在继续服1937年所判的刑。 下面赶快四处寻找,最后终于从监狱里把缺衣少食、胡子拉碴的斯涅戈夫直接送到了莫斯科。当下把囚衣换成质地上乘的西服,发给一张进克里姆林宫的邀请券。至于尚未服满的刑期,当然再没有人提起了…… 大会闭幕后,父亲一直关注着斯涅戈夫。在打破旧体制的过程中,他对像阿列克谢·弗拉基米罗维奇·斯涅戈夫或者奥丽加·格里戈里耶芙娜·沙图诺夫斯卡娅这样的人寄予厚望。他需要有志同道合者。 P2-6 序言 光阴荏苒,国家变了,确切地说是我所讲述的那个国家在地图上已不复存在。人变了,他们既未变坏,也未变好,只是变了。这一切都顺理成章。新的理应取代旧的。是将这新的搞得比旧的更好,还是慢慢地一路下滑、退出舞台,全取决于我们,取决于俄罗斯人。为了防止出现后一种情况,不仅了解自己的过去十分重要,而且明白自己的过去也十分重要,因为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过去,他就拥有未来。”(乔治·奥威尔语) 只有通过认识过去,才能懂得现在,才能构建无愧于我们的后代的未来。我甚感欣慰的是,近年来重新出现了对于历史、对于我父亲的兴趣。我希望本书会多少有助于读者弄清自己的历史,有助于他们在历史人物身上看到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单纯的图解。 我在第二版中不仅改正了难免出现的错讹之处,而且作了一些补充。主要涉及到父亲回忆录送到国外的过程、克格勃对父亲的谮言中伤、回忆录后来的命运等方面。 生前曾经反对提到真名的维塔利·路易和克格勃将军叶夫根尼·拉斯谢波夫均已作古,现在就可以讲述我所知道的有关他们的一切了。 某些可以阐明当时事件的文件现在可以看到了。我把凡是能够搞到的东西都作为附录收入本书。 出版俄文版的父亲回忆录的故事尚未讲完,也许这本书会有助于将我们毕生的事业推向合乎逻辑的结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