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蕴涵着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品读国学精萃·点亮智慧人生。
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幽梦影围炉夜话小窗幽记》收录了三部国学精品:《幽梦影》、《围炉夜话》、《小窗幽记》。选取其中的精华句子,分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解读其中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幽梦影围炉夜话小窗幽记/青少年品读国学精萃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学文化蕴涵着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品读国学精萃·点亮智慧人生。 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幽梦影围炉夜话小窗幽记》收录了三部国学精品:《幽梦影》、《围炉夜话》、《小窗幽记》。选取其中的精华句子,分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解读其中智慧。 内容推荐 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幽梦影围炉夜话小窗幽记》收录了三部国学精品。 《幽梦影》主要着眼于以优雅的心胸、眼光去发现美的事物,可以说是求美的著作。书中没有强烈的、尖锐的批评,只有不失风度的冷嘲热讽。《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小窗幽记》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 目录 幽梦影(清·张潮) 围炉夜话(清·王永彬) 小窗幽记(明·陈继儒) 试读章节 【原文】 观周公之不骄不吝,有才何可自矜;观颜子之若无若虚,为学岂容自足。门户之衰,总由于子孙之骄惰,风俗之坏,多起于富贵之奢淫。 【译文】 看看周公,是周朝的圣贤之人,但他却不因为自己的才华、美德而骄傲、鄙吝。有才德又有什么值得自傲的呢?看看颜渊,是孔子的得宠弟子,但他却能做到“有才若无,有德若虚”,从未停止过求学。做学问又怎么能自我满足呢?家道败落,总是因为子孙骄傲懒惰;风俗日下,大多是因为富贵之人的奢华淫逸。 【原文】 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钟,鬼神亦为之呵护,圣经贤传,乃古今命脉所系,人物悉赖以裁成。 【译文】 孝顺之子、忠心之臣,是天地间正直之气凝结而成的,连鬼怪和神仙都细心呵护着他们。圣贤之人所著的经典书籍,是从古代到今天社会伦理道德的维系物,凡是那些才德兼备的人都是依靠读这些书而成就为伟人的。 【原文】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译文】 衣食无忧的生活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然而,即使一辈子享受的都是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但精神萎靡不振、意志消沉,又怎能有所作为呢?饥寒交迫的生活是每个人都不愿意拥有的,然而,必须过几天饥寒交迫的生活,才能精神奕奕、意志坚定,才能做成大事。 【原文】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译文】 忧愁烦闷的时候,只要拥有洒脱、大度的胸怀,就会如沐春风般心情舒畅;身处困境的时候,只要心中留有一片光明的世界,就会感到内心是一片光亮的晴天。 【原文】 势利人装腔作调,都只能在体面上铺张,可知其百为皆假;虚浮人指东画西,全不向身心内打算,定卜其一事无成。 【译文】 势利之人爱矫揉造作、虚张声势,但都只能表面上铺张一下,可见他所有的行为都是虚伪的;满脑子幻想而又浮华的人爱夸夸其谈却离题万里,全然不经过思考就行动,可预料他将来一定一事无成。 【原文】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功夫。 【译文】 一个人能做到不因嫉妒而加害于人,不因贪欲而争名夺利,就能想象得到他的心胸是多么地开阔;不要忘了培养自己的一身正气,也不要人为地千方百计助长自己不足的正气,这是修身养性的办法。 【原文】 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 【译文】 一个人的运数尽管是由上天安排好了的,但有德之人做事只要求合情合理,如果合理,那么上天的安排也要符合常理。突如其来的变故固然应该预防,但有德之人能遵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如果遵守了规律,变故也是能防止的。 【原文】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不难以一望而知;善是吉星,恶是凶星,推命者岂必因五行而定。 【译文】 平心静气的人有一种祥和的气质,骄傲蛮横的人有一种颓败的气质,看相的人很容易一眼就看出来;善良是吉祥的象征,邪恶是凶残的象征,算命的人哪用得着非按五行来推测吉祥还是凶险呢! 【原文】 人生不可安闲,有恒业,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俭德。 【译文】 人的一生不能够总是安逸悠闲地度过,只有创造了一番长久的事业,才能够使放纵的心得到收敛;日常生活必须简单节俭,只有改掉奢侈浮华的习惯,才能使勤俭节约的美德得以昭明。 【原文】 成大事功,全仗着秤心斗胆;有真气节,才算得铁面铜头。 【译文】 成就伟大的事业,建立显赫的功勋,完全依赖于如秤砣般坚定不移的意志和远大的胆识;真正有浩然正气与高尚节操的人,才算是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君子。 【原文】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译文】 只责怪自己,不责怪别人,这是摆脱是非恩怨的好方法;只信任自己,不信任别人,这是遭受失败的原因。 【原文】 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气,便非本色人。 【译文】 没有固执、执拗的心态的人,才是通情达理的入;有虚伪做作的作风的人,便不是拥有真正自我的人。 【原文】 耳目口鼻,皆无知识之辈,全靠者心做主人;身体发肤,总有毁坏之时,要留个名称后世。 【译文】 人的耳朵、眼睛、嘴巴和鼻子,都是没有知觉的事物,完全依靠人的心灵作为它们的主宰者来引导它们;人的身体、头发和皮肤,总是会有毁坏的那一天,所以要留下美名供后世之人称颂。 【原文】 有生资,不加学力,气质究难化也;慎大德,不矜细行,形迹终可疑也。 【译文】 天资聪颖,但不努力学习,内在的修养终究不会有很大的长进;在重大的行为举止上小心谨慎,却在细枝末节上不自重自爱,则其言行举止始终会让人怀疑。 【原文】 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未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译文】 社会风气越来越呈现出一种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景象,然而,最终老实人还是会因忠诚厚道、淳朴稳重而在为人处世上占上风;近代的风俗习惯将奢侈浮华视为最好的享受,然而人们最终还是会觉得平淡的生活更有趣味。 【原文】 能结交直道朋友,其人必有合名;肯亲近耆德老成,其家必多善事。 【译文】 一个人能够与公正刚直的人交朋友,那么他一定在众人中有好口碑;一个人愿意与德高望重的长辈亲近,那么他的家一定有许多好事情。 【原文】 为乡邻解纷争,使得和好如初,即化人之事也;为世俗谈因果,使知报应不爽,亦劝善之方也。 【译文】 为邻居解决纠纷,使他们重归于好,仍然像过去一样和睦、融洽,这就是感化别人的事情;为平庸的人讲述因果报应,使他们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也是规劝别人行善的方法。 【原文】 发达虽命定,亦由肯做功夫;福寿虽天生,还是多积阴德 【译文】 一个人能够富贵发达,尽管是命运的安排,但也有他愿意勤奋努力的因素;一个人的福气寿命,尽管是由上天来决定,但还是应该多做点好事以积点阴德。 【原文】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译文】 总是拥有着一颗讲仁义孝道的心灵,那么这个世界上只要是不能够去做的错误行为,都会不忍去做,因此,所有行为中应该最先做到的就是讲孝道;一旦产生了邪恶荒淫的念头,那么这一生中最不想去做的事情,都会很容易地做出来,因此,所有罪恶行为的最先引发者就是起淫念。P98-102 序言 “国学”是什么?晚清民国时期的国粹派学者邓实先生曾把“国学”定义为“一国所有之学”。章太炎先生也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由此可见,这些让我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国所有的学问,形成了我们国家民族的性格气质,也决定了我们每一个国民的传承涵养。教导我们行为的是孔孟而不是《圣经》,陶冶我们性情的是李杜而不是莎士比亚。所以决定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的,从法律意义上说也许是国籍,而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就在于你是否受到了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国学”的熏染。国学,国家,国民这三者实际上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这也是“国学”之所以重要,并应当向青少年进行普及的原因。 然而,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辽阔幅员的文明古国,在如此广袤的疆域之上和绵长的历史之中所产生的“一国所有之学”,其内容实在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令人望之茫然。承载学问的实体当然就是书籍。所以为了保存古代典籍和文化,就很有必要对书籍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于是就诞生了一门古老的学问一一目录学。从汉代刘歆的《七略》,历代正史里的《艺文志》和《经籍志》,最终形成了对古代典籍的经、史、子、集这四部分类法。清代著名的《四库全书》就是按照这个分类法,来分别并保存上古以来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典籍的。 虽然有了前人的眼光方法和工作基础,但是如何从其中撮其精要,并选择适宜的向青少年进行普及,以便他们以有限时间和精力,能够最大程度的了解“国学”的全貌,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 经,在古人看来,是所谓“万世不易之法”。“经者,常道也。”我们现在说的“经常”,还保留着这个意思。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主要包括儒家最重要的一些经典及历代对这些经典的最重要的阐释和解说。这些经典,古人认为是对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实践的最重要的指导。在这部分,我们选择了《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孟子》等等。 如果说“经”是“万世不易”的“常道”,那么在古人看来,“史”则体现了变动不居的形态。“经”是高悬的理想和目标,是应然;“史”是流动的现实和轨迹,是实然。古人的理念里经史是不可以须臾分开的,所以说“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考虑到青少年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我们特意将传统中最重要的史传‘改编成故事的形式,并以白话文改写,有《二十四史精华》和《资治通鉴故事》等等。 子部包含了没有进入经部的儒家重要学者的典籍和其它诸子百家学者的著作。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最富有竞争力和原创性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极富创造力的天才学者及其学派。他们的学说补充了儒家学说的不足,丰富了古人的思考和实践。从中,我们精选了《道德经》、《庄子》、《荀子》、《孙子兵法》等等。 集部则是主要收集历代著名的文章和诗词曲赋等,大概可说是现代学科中文学的范畴。作为言情体物、涵咏性情,提高个人修养也是大有裨益。这个部分内容也很广博,我们精选了《楚辞》、《古文观止》等等。另外像《唐诗三百首》、《百家姓》等也都归入了此类。 编撰这套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青少年对“国学”的热情,我们也非常希望这套书能够在新的时代,帮助青少年熟悉经典,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编者 2011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