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应当采取什么立场和发展战略?如何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尽最大可能维护我国的利益?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本书立足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系统探讨了会计国际协调的相关概念,较为全面而客观地梳理和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历程和现状。应用博弈论等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有关理论,深入阐释了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实质及其现实状况。该专著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研究--历程与对策/会计学博士论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陈瑜 |
出版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应当采取什么立场和发展战略?如何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尽最大可能维护我国的利益?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本书立足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系统探讨了会计国际协调的相关概念,较为全面而客观地梳理和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历程和现状。应用博弈论等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有关理论,深入阐释了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实质及其现实状况。该专著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内容推荐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乃至全球趋同是国内外会计界近年来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已是大势所趋,成为世界各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回顾我国会计改革以及会计准则建设的历史,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一直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个中心议题,并且主要体现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上,这对我国的会计改革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立足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首先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并试图在研究方法上为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检验的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以便较为全面而清晰地把握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也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未来发展提供现实证据。不可否认,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存在许多差异。如何处理这些差异,是我国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应当采取什么立场和发展战略,如何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最大可能地维护我国的利益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从我国主权和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适当运用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理论,试图系统地阐明国际会计准则的性质及其现时状况,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并提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立场和策略。 本书的主要贡献有四: 其一,对会计国际协调的若干相关概念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和界定,以便在理论研究上准确把握会计国际协调的涵义。 其二,梳理了会计实务国际协调研究之间的层次,试图在研究方法上为会计实务国际协调的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框架,进而对会计实务国际协调的有关量化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较为全面的归纳,以利于后续研究的展开。 其三,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的国家利益进行了分析和阐释,结合经济学和政治学中的有关理论,明确区分了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进而尝试性地提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的国家利益问题,对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四,应用博弈论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本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将其区分为围绕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博弈和围绕具体国际会计准则的博弈,进而讨论了应采取的不同策略,对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目录 内容摘要(1) Abstract(1) 第1章 引 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2本书的结构安排(4) 第2章会计国际协调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6) 2.1会计国际化与会计国际协调化的概念(7) 2.2会计国际协调化相关概念的进一步分析(13) 2.3会计准则协调化与会计实务协调化的区分(20) 第3章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概况(24) 3.1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历史回顾(25) 3.2国际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参照的现实选择(32) 3.3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简况(56) 第4章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状况:来自B股的经验证据(67) 4.1 B股市场在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研究中的作用(68) 4.2 会计实务国际协调的表现形式及层次(71) 4.3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状况:对会计信息含量的检验(79) 4.4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状况:对财务报表数据可比性的检验(89) 4.5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状况:对会计方法可比性的检验(102) 第5章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实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博弈(122) 5.1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与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123) 5.2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博弈(134) 5.3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博弈中的现状和前景(151) 第6章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实质:具体国际会计准则的博弈(161) 6.1 具体国际会计准则博弈案例(161) 6.2具体国际会计准则的博弈:无奈的囚徒困境(170) 第7章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立场和对策(184) 7.1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策略回顾(185) 7.2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的国家利益(188) 7.3现阶段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策略(198) 结语(208) 参考文献(210) 后 记(234) 试读章节 首先,加紧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以确保我国会计准则不会偏离我国国家利益。要做到在会计国际协调中同时对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会计基础予以充分的关注,必须通过理论演绎和归纳推理两种方法,再结合调查研究等具体方法及早形成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只有这样,会计国际化才不会陷入迷茫①。因此,在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我国应该及早出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积极开展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经济后果研究,从而为准则制定提供有力的证据和决策支持②。确保我国概念框架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指引、评估我国准则的制定工作,以及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要加强会计准则对宏观经济利益影响后果的研究,准确把握我国会计准则国家利益之所在。这样,才能明确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应持有的立场和观点,以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真正捍卫我国的利益。最终,在错综复杂的会计国际化潮流中。我们才能不迷失方向而从容应对③。 其次,推进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异同的系统研究。其一,从技术角度对国际会计准则有准确的把握,才可能从技术角度对国际会计准则在我国的适用性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国际会计准则不是一个静态指标,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目前也还处在不断动态发展过程中,因此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有关项目及时进行动态地跟踪是必要之举。其二,如第三章所述,现有的对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或者是广度不够、或者是深度不足,这样难以对二者的异同有全面系统地把握,进而难以把握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具体方向。应该充分考虑哪些差异是由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导致的,哪些是由我国会计处理不当所导致的。对于前者,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差异;而对于后者,可适度推进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在这一方面,美国FASB工作人员从事的关于趋同的研究工作对我们有所启发。美国FASB根据会计准则的发展战略,视项目重要程度的不同而采取的“有差别”的工作方式能更为有效地分配资源从而提高效率。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研究的方式上,应该在对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战略进行分类,作出相应的决策,从而确保研究工作与准则制定工作保持紧密的一致性。其三,通过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还可以将我国特有且高效的会计处理技术和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和推广,争取得到世界会计同行的认可和赞同①。 再次,利用我国会计实务协调的经验数据来检验我国会计准则协调的进程。会计实务国际协调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动态描述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程度,另一方面,特别是关于会计方法协调程度的研究,能够详细地说明我国会计实务倾向于何种会计方法,即哪种会计方法更能代表实务界的利益,与国际上类似的会计选择存在哪些差别。这样可以适当地弥补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实务界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缺点,并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日家相对收益。此外,利用会计实务协调程度的经验数据还可以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进程进行适时的动态评估,检视其与预定原则偏离的可接受程度,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会计国际协调的总体规划、具体计划、路径与速度进行实时的微调,更好地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战略目标。 毋庸置疑,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起因于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反过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跨国资本流动也将得益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对我国而言,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具有绝对收益,但是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又会使国家的相对收益受到一定的损失。在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中,我国应当加强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立场。P199-201 序言 会计国际化是我跟踪、关注了十几年的课题,所幸的是这个问题越来越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已是大势所趋,成为世界各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国内外会计界近年来讨论较多的重大课题。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探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状况和对策无疑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大约两年前,我的博士生陈瑜决定以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作为其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时,我非常支持。当时,她参与我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中国会计国际化研究》并已经有了很多文献积累和一些阶段性成果。此后,陈瑜博士到财政部会计司实习,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政策、机制等问题有了近距离的了解。读者面前的这部专著《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研究——历程及对策》,是陈瑜博士在其学位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扩展而成的。 陈瑜博士的专著《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研究——历程及对策》,立足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系统探讨了会计国际协调的相关概念,较为全面而客观地梳理和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历程和现状。同时,基于对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该专著概括出会计实务国际协调检验方法的框架,并利用相关经验证据探求我国会计实务国际协调状况,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此外,该专著还应用博弈论等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有关理论,深入阐释了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实质及其现实状况。总之,该专著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应当采取什么立场和发展战略?如何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尽最大可能维护我国的利益?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陈瑜博士的专著基于扎实的理论研究,尝试性地对这些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一向主张学以致用,下大力气首先解决我们自己国家的紧迫问题。陈瑜博士是我招收的第一位提前攻博的学生,不但为我主持的课题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发展潜心研究,积极荐言,为此我感到十分欣慰,特欣然作序。 曲晓辉 2005年3月25日于厦门大学敬贤楼 后记 凤凰花开,骊歌声起。九年前的夏日,我在父母的陪伴下 初次踏入了厦门大学,懵懵懂懂但又十分幸运地步入会计这座 殿堂。一晃九年过去了,不禁感叹光阴似箭。回头细数,还宛 如昨日,一切历历在目,那些平淡而真实的日子,已经一寸一 缕地刻进了生命的跋涉,让我感慨良多。 我有幸拜在恩师曲晓辉教授门下并得到先生的悉心教导。先生品格高尚正直,待人真诚仁厚,治学严谨不苟,敬业勤勉有加。先生对本书的写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也给予诸多启迪,本书若有可取之处,当归功于先生。当然,文责自负,文中疏忽乃至谬误当由我承担。 在厦大求学期间,有幸聆听了会计大师葛家澍教授、余绪缨教授、常勋教授的精彩授课和讲座,深感大师们知识渊博,孜孜以求,永远是吾等晚辈学习的楷模。会计系各位前辈先学吴水澎教授、唐予华教授、陈少华教授、黄世忠教授、李建发教授、庄明来教授、陈汉文教授、王光远教授、傅元略教授等老师,使我的求学生涯获益匪浅。还有各位师兄(姐)弟(妹)以及老友、同窗,在我求学为文的日子里给我无私的帮助,弥足珍贵。 在完成本书的过程中,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教授及各位领导和同事给予我诸多帮助,也得到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郭兆旭副社长和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对我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爱,在学业上催我奋进,同时也给予全力支持让我专心用功。 学,然后知不足。尽管本书的句号就要划上了,此刻心里却难以平静,并没有预想的释然与欢欣。我深知,这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与开端。在今后为人、治学、从业的道路上,愿以厦大校训自勉: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