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通往廉洁之路(中外反腐败的经验与教训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作者 季正矩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腐败,是人类权力史上与生俱来的痼疾,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在世界各国反腐败的历史上,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有失败的教训和漏洞。本书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深入浅出的笔触,多视角梳理了国外的反腐之道与倡廉之措,系统总结了一些国家反腐败的经验教训,全面解读了人心向背与中国历史王朝的兴衰成败,剖析了转型中的中国应该值得注意的若干腐败现象和一些热点理论问题。

内容推荐

本书在借鉴和吸收中外专家、学者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深入浅出的笔触,多视角梳理了国外的反腐之道与倡廉之措,系统总结了一些国家反腐败的经验教训,深刻分析了腐败对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失去政权的影响,全面解读了人心向背与中国历史王朝的兴衰成败,剖析了转型中的中国应该值得注意的若干腐败现象和一些热点理论问题,还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进行了探讨。

目录

上篇:他山之石——国外反腐之道与倡廉之措

第一章 腐败:现代文明的毒瘤(3)

 一、腐败:一个世界性历史通病(3)

 二、全球性腐败:侵蚀人类社会肌体的“政治之癌”(15)

 三、向腐败宣战:世界各国的一项紧迫任务(22)

第二章 消除孕育腐败的温床一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35)

 一、“无赖假定”:反腐败制度设计的一个理论前提(36)

 二、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铲除滋生腐败的体制性土壤(38)

 三、体制的公开与透明(44)

 四、清扫“政治厩房”:政党政治的净化与调适(52)

 五、改革吏治模式,建立现代文官制度(66)

 六、寻求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干预(86)

第三章 跳出治乱循环圈——以法治腐(92)

 一、政变与运动:反腐败的超常之举(92)

 二、划出一条清白与否的界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103)

 三、依法生廉: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17)

 四、反腐利器:高效廉洁的反腐机构(131)

第四章 以权制权——监督和约束权力(139)

 一、防止权力的裂变和倾斜:全面而有机的监督机制(139)

 二、议会监督:预防高官不法,纠正不良行政(141)

 三、政党监督,朝野互掣(146)

 四、“第四种权力”:新闻舆论监督(152)

 五、“免费的线民”:公众监督(163)

 六、司法监督:阻遏政府滥用权力(166)

 七、权力部门的内部监督(168)

 八、财政监督:保证政府合理合法用钱(173)

 九、经济监督:管住企业的“钱”(175)

 十、文官工会监督:对政府人事管理的监督(183)

第五章 减少腐败的诱因和动机——官员自律,以薪养廉(188)

 一、官员自律品自高:不想腐败(188)

 二、建立明晰的个人努力和报酬之间的因果联系:以薪养廉,不必腐败(202)

第六章 反腐支点——重建社会道德,提高民众素质(211)

 一、从身份到契约:建立现代化的新型人际关系(211)

 二、振兴社会道德,倡导人文精神(215)

 三、加强社会管理,提高民众素质(220)

 四、清除“腐败有利论”(227)

第七章 反腐败国别研究(233)

 一、腐败对菲律宾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及其教训(233)

 二、腐败:越南革新开放之路上的拦路虎(241)

 三、腐败与格鲁吉亚政局的动荡(252)

 四、韩国经济起飞过程中的腐败问题(258)

 五、腐败:俄罗斯社会转型的一道坎(267)

 六、英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腐败(272)

 七、古巴:清政廉洁的“国风”(278)

第八章 一面镜子——腐败与苏东剧变(290)

 一、苏共自己打败了自己(290)

 二、权贵阶层的掘墓和权力的异化(298)

 三、最根本的要从体制上找原因(317)

 四、学风的败坏和理论研究的畸形(325)

 五、被扭曲的监察机构(339)

 六、腐败与东欧共产党的垮台(347)

中篇:历史镜鉴——中国历史王朝兴衰的腐败解读

第九章 在腐败泥淖中挣扎的历史王朝(369)

 一、腐败:一个古老的历史沉疴(369)

 二、昏庸残暴演绎的注定是悲歌(376)

 三、奢靡逸豫中江河日下(384)

 四、吏治腐败祸国殃民(395)

 五、奸佞弄权乱纲害民(409)

 六、不惜民力自断根基(414)

 七、文化专制扼杀思想活力(419)

第十章 私有制下反腐何以可能(427)

 一、漫漫长夜中的昨日星辰:清官与反腐败(427)

 二、谏议制度:君权的附庸和独裁政治的饰品(443)

 三、中国古代的反腐败思想(450)

 四、监察和监督机制(457)

 五、惩贪与倡廉、养廉、保廉相结合(465)

 六、严刑峻法反腐败(473)

 七、天不变,道亦不变:私有制下反腐努力为何不成功(480)

 下篇:千里之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第十一章 正确认识中国反腐败斗争(495)

 一、中国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巨大成就(495)

 二、充分认清中国反腐败所面临的严峻形势(504)

 三、社会转型中值得注意的一些腐败现象(514)

 四、关于反腐败斗争的一些对策(546)

第十二章 反腐败热点理论问题探讨(552)

一、让阳光照耀财富:“问题富人”的罪与罚(552)

二、官场“逆淘汰”现象剖析(559)

三、“末位淘汰制”解析(567)

四、从反腐高度治理“制服之乱”(574)

五、干部不说真话漫议(580)

六、把脉医疗腐败(585)

七、对“垂直管理”的几点看法(591)

八、“以薪养廉”的必要性与可行性(594)

九、分配与反腐败(599)

 

结束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605)

主要参考文献(609)

后记(613)

试读章节

有学者认为,具有下列几种特点的政党容易产生腐败:

一是在政党意识形态过于实用主义的国家,腐败现象往往更容易发生。这是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政党往往缺乏理想,纯粹为了权力而掌权,并把政党与金钱和权力不明不白地混在一起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而为腐败提供了合适的土壤。美国是这种类型的典型的例子。美国的两党实际上无理想可言,没有远大目际,以致两党的纲领、政策、主张都没有太大的差异之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党都对政治取完全实用主义的态度。政党本身较少受道德的约束,党内腐败现象就不是偶然的了。日本自民党也属于这一类型。对比之下,北欧一些国家则要强得多。例如瑞典,虽是多党联合掌权,但社民党把自己既区别于传统资本主义、又区别于苏联式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思想贯穿其中,形成了大多数人认同的一种追求。在这种追求的引导下,产生了一种团结向上的国民道德。政党置身这种氛围之中,腐败现象不容易立足。

二是在过于强调政党意识形态、强调政党目标崇高性的国家,实践证明往往也容易导致腐败。在这类国家,政党凭借自己意识形态的纯洁性,自认为不会受到金钱和权力的腐蚀,往往把杜绝腐蚀看作政党成员都能做到的事情,到头来反倒忽视了预防和监督机制的建立,结果是腐败现象泛滥之时便手足无措。苏共和东欧原共产党执政党属于这一类型。从纯理论的角度讲,政党把宣传和思想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其内容又以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为主题,所收到的效果却是党内和国家中腐败现象的泛滥,这看上去似乎不可思议,但从实践上看,它的逻辑却十分简单。人们不会因为理想而不过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又会逼迫人们作出各种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主观因素的制约而没有客观因素的制约,难以保证人们不会从私利出发来进行选择。如果为体现宣传和教育的成果而有意掩盖由此出现的政治腐败现象,情况就更糟。P54-55

序言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我开始关注和研究腐败问题,并断断续续地写点东西。令我料想不到的是,有不少成果被转载,有的成果还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好评和肯定,一些读者和朋友还通过来信、电话和面谈等形式就有关问题与我交流和探讨,这一切都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和鞭策。回想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在研究之旅上的甘苦,不禁百感交集。

求学时,老师便谆谆教诲:所谓学问,因学而有问,惟问而有识,因识而有用。近20年来,我秉承师训,努力在“学、问、识、用”四方面上下功夫。我生性愚钝,但好在干事还比较执着认真,能耐得住理论研究的寂寞和清苦,面对一些难题和困惑,用心去思考,尽力去探究,常常在激动与懊恼中艰难地行进。如果说写的一些东西能引起社会上的共鸣甚至认同,那也是我这个愚者千虑偶有一得的结果,从不奢求能有什么高深的惊人之论,更不敢妄想有什么非凡之作。

腐败是一个全球性、历史性难题。在正处于深刻转型过程中的当代中国,腐败也是大家茶余饭后、街头巷尾的一大谈资。这些年来,我之所以致力于腐败问题的研究,决不是心血来潮和赶研究时髦,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家乡人和周围朋友的求答,促使自己进行思考。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十分关心父老乡亲的生存状态。这些年,三农问题之所以十分突出,与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占耕地等腐败现象密切相连。被国人争相阅读的《中国农民调查》一书中所描述的一些情况和我家乡中的某些境况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一向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介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书生(甚至百无一用),但在农民父母和家乡人眼中,我是一个“有学问”和“有本事”的人,所以他们经常向我倾诉他们的一些苦恼、无奈、义愤和困惑,希望我说出个子丑寅卯,甚至要我帮着“讨个说法”。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而且“吃不了几碗干饭”,爱莫能助,但面对真诚、真情的渴望和诉求,我没有理由回避,所以我力求尽最大所能地把问题解释得透彻和明白一些,当然他们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时候都有。二是苏东剧变对自己的触动。苏东剧变是20世纪的一件巨大事件,它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苏东剧变和苏联共产党的垮台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腐败,特别是形成了一个脱离人民群众的特权阶层。腐败可以亡党亡国。从以俄为师到以俄为鉴,苏联的教训深刻、惨痛,值得我们深刻地总结。三是近些年来,拉美、中亚、东南亚、非洲一些国家政局出现严重动荡,一些大党、老党由盛而衰,尽管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但腐败往往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从这几个方面讲,我认为,研究腐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于腐败研究,我本着多维的、饱满的、个性化的研究目标,主要循着以下思路和原则:(1)热话题冷思考。腐败是一个全球性热门话题,打开电视、报刊和网络,世界各地五花八门的丑闻接连不断,真真假假的信息铺天盖地,各种高谈阔论不时涌出。作为一名理论研究工作者,对于腐败问题仅仅出于义愤、满腹牢骚甚至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传播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都是不行的,应该本着理性、严谨、求实的精神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多挖掘现象背后的东西,多总结一下一个个具体个案所蕴涵的一般性、规律性东西。坦率地讲,在重商主义和浮躁之风盛行下,能静下心来潜心思考问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2)经世致用和责任感。宋朝真德秀把文人的人格追求和价值实现概括为:格物致知,诚以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天看来,这句话并没有完全过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社会关怀精神,充分认清和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社会角色(有一种说法是: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智慧的传播者、真理与神圣的怀疑者),探求真谛,激浊扬清,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3)历史眼光和世界视野。任何现象和问题都是具体的、特定的,但又是历史的和世界的。在全球化的今天,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和国外的联系更加紧密。研究腐败问题也是如此。因此,在本书中我既对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进行了腐败解读,又对世界上一些国家在反腐败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梳理和概括,还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角度总结了前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失去政权的教训,并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进行了探讨。(4)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腐败像千足之虫,涉及到方方面面,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心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深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因为在学科的交叉点上,往往容易催发出创新。如果单纯局限于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可能会形成盲人摸象或者“深刻的片面性”。我曾经在报上看过一篇描述经济学家应该如何搞研究的文章,感到在一定程度上也吻合于一般意义上的反腐研究。特摘录如下:经济学家不是数学家,他们不能只会运算,写出一大堆吓人的公式,却不知道如何观察、描述、提炼、分析和解释经济与社会问题及其相关现象;经济学家不是预言家,更不是巫师、占卜士或赌徒,不能只靠猜测和运气,然后再当总是有理的“事后诸葛亮”;经济学家不是政治活动家或御用文人,不能没有大众平民化立场和独立的人格和见解,更不能放弃科学精神与学术观点;经济学家不是媒体作秀者,不能只顾迎合媒体或观众的口味,整天揣摩媒体和受众关心或需要什么,却忘记自己的研究对象;经济学家不是死扣教条的书本考据者,不能只会用术语在圈内说话,并且每一句话中至少有三个脚注,涉及五篇参考文献;经济学家不是方法论专家,不能只关注范式、命题、假设、逻辑、认识论、唯名论、形而上学,不能只搞似是而非的玄学;经济学家不是文学家,更不是煽情做作的文人,不能只想着如何煽动或吸引他人,把修辞看得比内容实质更重要,并且任意夸张和幻想;经济学家不是企业家,不能把理论当作投资秘诀或赚钱高招,误导或“谋杀”那些成天做着发财梦的投机者。反腐研究必须建立在历史的、实践的基础之上,否则玄而又玄、空而又空、纯而又纯的理论研究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用之理。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上时间和资料限制,书中一定不乏欠缺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

后记

值本书出版之际,谨向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感谢我的父母,虽然他们识字不多,但他们像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一样,朴实无华,他们不仅养育了我,而且他们的善良、正直、坦荡和勤恳不断地感染着我。跪谢我的奶奶,一位老共产党员,虽然她老人家已去世多年,但她对我幼时的精心呵护和耳提面命,特别是她笑对困难和直面挫折的人生态度,至今使我记忆犹新、矢志不忘。感谢我的妻子李骞女士,虽然她也承担着繁重的教研和管理工作,但是她为支持我的工作,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十分辛劳,作出了很大的牺牲。还有我的今年已满六岁的儿子,他的无忌童言、天真烂漫的本真形象以及不断发问的可爱神态,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天伦之乐和幸福。

非常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的领导和本书责任编辑徐元宫先生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十分感谢我的同事和朋友们戴隆斌、何增科、王瑾、庄俊举、彭萍萍、周佩娟、王传利、李梅等同志,他们对我的慷慨帮助和热情关心,使我满怀感激之情。

每当夜深人静、星斗阑干,一人独坐书桌前笔耕间歇喝口清茶时,我常常感到自己的幸运。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雨露,感受着领导、家人、良师、益友和同仁的关爱,汲取着历代哲人智者特别是时贤的智慧,使自己感到必须尽心竭力为社会和国家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本书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迪和帮助的话,那么不仅对我的愚者千虑是一种莫大的慰藉,而且也是对所有关心、爱护和帮助我的人的一种报答。

本书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在写作过程中,我广泛吸收和借鉴了中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和同仁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少不足和缺点,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不吝赐教。

作者

2005年6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