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原子舞者--费米传/开放人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埃米里奥·赛格雷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是193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米统计、B射线理论和对中子的研究,使他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达到了物理学的顶峰。本书作者塞格雷同样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从费米的学生、同事和终生朋友的角度,通过翔实可靠的资料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丰满地描述了费米的一生和他的科学发展历程,引领我们了解这位物理学天才的成长、费米学派的诞生和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过程。另外,本书还收录了费米的一些书信和费米的诺贝尔获奖演说,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这位伟大物理学家的风采。

内容推荐

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是193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米统计、B射线理论和对中子的研究,使他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达到了物理学的顶峰。本书作者塞格雷同样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从费米的学生、同事和终生朋友的角度,通过翔实可靠的资料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丰满地描述了费米的一生和他的科学发展历程,引领我们了解这位物理学天才的成长、费米学派的诞生和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过程。另外,本书还收录了费米的一些书信和费米的诺贝尔获奖演说,让我们充分领略到这位伟大物理学家的风采。

目录

代译序 

前言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

第二章 走上讲台

第三章 罗马大学教授

第四章 原子弹的诞生

第五章 芝加哥大学教授

附录 

附录一 给恩里克·佩尔西柯的信

附录二 诺贝尔奖演讲

附录三 最后一次报告

附录四 关于链式反应堆的报告

索引

译后记

试读章节

1870年,罗马被定为意大利首都后急急忙忙开发了一些地区,费米家住的公寓就位于这样的地区。此后,教皇世俗权力逐渐衰减,大量的工人、政治家、商人和其他一些人急速涌进罗马,使罗马的人口从1870年的18万人增加到20世纪初的近40万人。于是罗马经历了一阵建筑业的突然繁荣时期,一些全新的城区迅速建立起来,这些城区以丑陋而广为人知:全是千篇一律的正方形格子式建筑,与罗马原有的建筑特色完全不协调。虽然这些建筑以一种不可理喻的机械方式模仿文艺复兴晚期的宫殿式建筑,但这些浮华的建筑却不能使居住者感到舒适和愉快。住进这些城区的居民大部分是从意大利其他地方来的移民,他们多属于政府较低机构和小公司的白领阶层。

费米家居住地区社会成员的构成,对该地区的学校(尤其是中等学校)有重要的影响。罗马的高中是一种文科中学(humanistic sch001),这种学校的唯一目的是培养学生考入大学。它们的教学计划是统一的,但不同的学校在学生的教育上却有微妙而重要的不同。这种不同显示了学生家庭社会地位的不同,这就好像英国学生的学校领带显示不同的地位一样。费米上的学校主要面向中下阶层的学生。

费米家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叫玛丽亚(Maria Fermi),生于1899年。1900年,第二个孩子出生,是男孩,叫朱利奥(Ferllli Giulio);1901年,第三个孩子出生,他就是恩里克·费米。按当时一般的做法,婴儿要交给乡下的乳娘哺乳。费米直到2岁半才回到罗马的家里,并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而且非常依恋他的父母和姐姐哥哥。他的妈妈非常强调责任感和服从,不过这些都与理智和对家庭的热爱结合在一起。她对孩子们影响很大,她以自己的楷模行为激发孩子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想像力,她的爱对家庭具有一种和谐的影响。孩子们没有接受宗教的教育,不过为了满足祖父的感情需要,他们都受了洗礼。恩里克·费米对待教会的态度最终完全和祖父不一样,他终生是一个不可知论者。

费米很早就学会了读和写,可能是向姐姐和哥哥学的。他很快  P5就显示出惊人的记忆力,这表现在他学习阿里奥斯托fLudovico Arios—to)的叙事诗《疯狂的罗兰》上,这是写于1530年左右的英雄喜剧诗歌,写的是摩尔人人侵西班牙的事情,主题是描写骑士精神和罗兰疯狂的爱。这部叙事诗曾经使伽利略为之倾倒。我感到奇怪的是,费米何以如此被这部诗所迷醉,他姐姐记得他曾以无比的欢乐背诵这部诗的摘录。到成人以后,他似乎已经不大记得阿里奥斯托了,不过他倒是记得很多但丁的诗。

6岁时,费米像其他孩子一样,进入了完全世俗的公立学校。他的学习成绩不错,总是得高分,而且很快显示出他在数学上非同一般的能力。

费米从来没有告诉我他是如何开始接触数学的。可能是他父亲的一个朋友引导过他。意大利铁路行业需要很高水平的技术知识,所以阿尔伯托的同事中有些人对数学很有兴趣,也读过不少数学书。至少,费米曾经告诉我,他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在10岁时试图了解代表圆的方程x的平方+y的平方=r的平方到底说的是什么。肯定有人向他讲过这个方程的意义,但是他要自己去弄明白这个方程在描述什么。

10岁正是一个孩子离开小学进入5年中学的年龄;5年中学读完以后,还可以为升大学再读3年的预科学校。中学和预科学校强调的课程是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学、自然科学史、哲学和法语等课程。所有这些课程都是必修的。对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课程负担很重,内容也比较艰深。

P6

序言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与之呼应,“世纪前沿”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重要论题与最新进展,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新近成果和当代文化思潮演化的各种向度。“袖珍经典”则以相对简约的形式,收录名家大师们在体裁和风格上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阐幽发微,意趣兼得。

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学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我们深知现代中国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以我之不懈努力,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5年1月

后记

费米教授是杨振宁教授的导师。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费米是20世纪的一位大物理学家,他有很多特点。他是最后一位既做理论,又做实验,而且在两方面都有第一流贡献的大物理学家。”

对这样一位“两面手”物理大师,而且一生两度辉煌,先在罗马大学,而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创建闻名世界的费米学派的大师,我早有翻译一本他的传记的想法。正好我有一位老乡余永乐先生,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我就请他在美国为我找一本最好的费米传记。1998年2月,他给我寄来了塞格雷教授写的“Enrico Fermi,PhysiCist”。佘永乐先生果然不负我望,寄来了一本我们俩人都认为“最好的”费米传记。我如获至宝,这是因为作者塞格雷不仅是费米的同胞、学生和同事,而且塞格雷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1959年)。一位诺贝尔获奖者为另一位获奖者写传记,这是很少见的。塞格雷写过几本科学史方面的书及他自己的传记,他们是:《从落体到无线电波——经典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FromFalling Bodies to Radio Waves—Classical Physicists and their Discoveries),《从X射线到夸克——现代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From X-Ray to Quarks-Modern Physicists and theh Discoveries)和((永远进取——埃米里奥·塞格雷自传》(AMind Always in Motions)。这三本书都有中译本,而且极受读者的欢迎;其中第二本在国内我见到过两个版本。

我立即将塞格雷这本书的目录、前言等资料打印出来,寄到几个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我想:肯定会立即有出版社与我签订合同。哪知我的如意算盘打空了,几次联系都杳无音信,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一事实。于是这本传记闲置了三年,没有再理会它。但没想到时来运转,出版社自动找上门来。那是去年(2001年)春夏之交,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应韶荃先生到我家来玩。在闲聊之中,我突然想起了塞格雷的这本书,于是趁机把此书大吹一通。应先生睁大了眼睛:“有这么好的书?一位诺贝尔获奖者为另一位获奖者写传记?真的?”“那还有假!”我立即把闲置了三年的这本书的英文版本拿给他看,又把杨振宁先生对费米高度评价的几篇文章找出来。应先生看了很高兴,告诉我他们正在筹划“诺贝尔奖科学得主丛书”,他当即答应:一旦谈妥了版权立即出版。

2002年秋天,收获的季节到了:版权几经反复终于谈妥了,译稿也几乎同步完成。

有惊无险,这本书的译本终于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我相信读者看了以后,绝对会觉得这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我真的没有对应先生瞎吹。

还有一点小事。正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今年7月因为一不小心,使我本来就搭过桥的心脏又不舒服起来。我很有一点紧张。我一向遵守合同,总是在合同规定的交稿时间以前交稿。我惟恐因病不能及时译完,因此请武汉工业学院英语系二年级的学生杨渭帮我翻译一部分。她利用暑假完成了我请她译的一部分,我应该感谢她的帮助。

感谢上苍,我的病也不像我开始想像的那样严重,于是这本书不但没有延期,还提前了两个多月交了稿。

我还应该感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应韶荃、姚晨辉两位先生,不是他们的努力,尤其是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版权谈判中的努力,这本书的译本就不会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在美国退休了的大哥杨建军回答了我很多的疑难问题,我当然不能忘记要对他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尽力想把这本书译得让读者满意,但错误之处恐怕还是在所难免。我真诚地希望得到、并将虚心接受读者和专家们的批评。

杨建邺

于华中科技大学宁泊书斋  2002年10月4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