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通古今,史海泛舟开眼界,开心赏析助理解,名师解度释疑难。小学生背诵古诗文作为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已得到老师、中小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同和重视。本书目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精选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语言凝练,琅琅上口的古诗词70+80首,图文并茂,使同学们在意、境、情、美、趣等多方面受益,是一本适合中小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理想教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是学习古诗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每一首古诗词,不妨从朗读开始,反复地朗读,直到烂熟于心、倒背如流;然后结合注释、译文、开心赏析等进一步感悟;再带着自己的感悟吟诵,在吟诵时想象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如此反复,肯定会有巨大的收获!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荷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
戏:嬉戏、戏耍。
译文
江南大湖里的莲蓬到了可以采摘的季节,湖里长满了莲花、荷叶,小鱼儿在莲叶间游来游去。鱼儿一会儿在莲叶东边嬉戏,一会儿在莲叶西边嬉戏,一会儿又在莲叶南边游玩,转眼间又到了莲叶的北边。
史海拾贝
乐府民歌出于平民百姓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百姓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他们的爱和憎。这些作品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尽管在配乐的时候不免经过文人或乐工的改动,但仍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它是我们学习乐府诗的主要对象。乐府民歌题材范围很广泛:有暴露战争罪恶的;有反映人民生活痛苦的;有描写家庭男女问题悲剧的;也有描写孤儿的啼泣,怨妇的哀吟的。这都是汉代社会面貌的真实反映。
赏析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这是一首采莲歌,唱出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开心留言板
学这首诗时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采莲人采莲时欢快的心情,并联想采莲时的情景。朗读时语调欢快、流畅。
名师巧背秘籍
这首诗是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明白如话,很容易记忆。只要记住每句话后面几个字——间、东、西、南、北,就可以背下全诗。P2-3
有学者曾断言,思维能力决定于少年时代的语言训练,基础差往往是因为小学、中学的语言没有过关。老一辈的文辞大家说:“人生最可贵的是‘记诵之年’,多读多背,久后自然贯通。”由此可见记忆背诵对一个人的发展成材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汉字的特点着眼,青少年读书识字学文化,适当地背诵一些值得记诵的名篇,肯定会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选择了古诗词,它们是现今为人们所认可的优秀篇章,同时也是经过前人不断筛选得以留存下来的精华,是经得起推敲的鲜明简练之作。
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均指定的中小学必背古诗文篇目,我们分别编写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名师全解》《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名师全解》《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首·名师全解》《初中生必背古诗词50首·名师全解》。
为了完整地体现“新大纲”的精神,方便读者背诵、理解、品析,本书除了给原文加注了拼音之外,还设计了新颖独特的体例,在编写上充分体现了素质培养和开心学习的理念。本书收录了大纲规定的多首古典诗词的原文,从不同的角度阐发原文的中心思想、艺术特点,引导读者欣赏作品。具体内容编排如下:一、“古诗词”,给出古诗词原文,并注音;二、“译文”,给出诗文原意,语句力求通俗易懂;三、“注释”,帮助读者理解较难的字、词、句;四、“史海拾贝”,给出与作品或作者相关的瓷料,以扩大读者的视野;五、“赏析”,对诗文的炼字、意境、思想进行赏析,分析深刻,理解独到,并配有插图以助理解,除此之外,还特别点出该诗词中的名句;六、“开心留言板”引导读者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分析写作手法和技巧等;七、“名诗巧背秘籍”,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诗词背诵方法来帮助读者深刻记忆。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是学习古诗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每一首古诗词,我们不妨从朗读开始,反复地朗读,直到烂熟于心、倒背如流;然后结合注释、译文、赏析等进一步感悟;再带着自己的感悟吟诵,在吟诵时想象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如此反复,肯定会有巨大的收获!当然,如果能与同学、老师或父母一起感悟、朗诵,那将更有乐趣!全书的语言极具个性,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心理和认知特点,有益于开发思维、开启心智,寓教于乐。
在古诗文的编注过程中我们认真查阅了许多资料,但难免会有疏漏。因此,对书中不当之处,我们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不吝赐教,以便修订,使其日臻完善。
编者
2006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