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和秘密的扇子》是邝丽莎写出了她迄今为止最棒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美丽与痛苦交织的传奇故事,一个刚刚逝去的真实而又充满神秘感的世界被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能够深深铭刻在你记忆深处的故事。随着书页在眼前翻阅,对于故事的记忆始终清晰可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雪花和秘密的扇子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邝丽莎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雪花和秘密的扇子》是邝丽莎写出了她迄今为止最棒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美丽与痛苦交织的传奇故事,一个刚刚逝去的真实而又充满神秘感的世界被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能够深深铭刻在你记忆深处的故事。随着书页在眼前翻阅,对于故事的记忆始终清晰可见。 内容推荐 作品根据“女书”的流传范围及特点,在小说中塑造了百合和雪花两个主要人物,他们在七岁的时候,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时光的流逝中,无论是经历了饥荒、动乱,还是遭遇到婚姻中的孤独与绝望,她们都能相互安慰,但当误解出现的时候,她们终生的友谊却突然面临着破裂的危险…… 小说结构巧妙,作者不仅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女书”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还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那个时代中国妇女所经受的种种痛。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物深切的同情,并探索了女性友谊这一人类关系中永恒的主题。 目录 作者自述 静坐 儿时 缠足 扇子 雪花 爱 女学 吹凉节 美月 花嫁 真相 古坡庙 儿子 悲与喜 上山 斥责信 入云霄 悔恨 作者笔记及致谢 试读章节 在这个村子里,照他们的话说,我是一个“惟一还未死去的人”,一个八十岁的寡妇。丈夫去世后,日子变得异常的冗长。我不再关心牡丹或是其他人为我准备了什么样的拿手小菜,也不再期待着发生在这个屋檐下的稀松平常的快乐。现在惟一能让我感到兴趣的便是对过往的回忆。时过境迁,我终于可以说出一切了。过去我得依靠我的娘家来养育我成人,之后靠夫家来养家餬口,所以我不能说。而现在,我可有一生的故事要倾诉。我再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也不会冒犯到任何人了。 这么多年后,我对自己的优缺点一清二楚,而事实上它们往往是同一个。我的整个一生都在渴望爱。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不管是作为一个女孩还是后来为人妻,但是我却依然执著地坚持着这份对于爱不合情理的渴望,而它却成了我一生中种种遭遇的根源。我曾梦想得到母亲的关注,梦想着家人的爱。为了获得他们的这种情感,我学着去顺从,虽说这是理想中一个女人所应具备的,可是我似乎显得过分顺从了。我可以为了他们一丝一毫的亲切感,努力去实现他们的所有期望。我的那双脚是全县最小的,为此我脚上的骨头被生生折断,只为了裹成一个更姣好的样子。 每当我感到自己无法再去忍受那种刻骨的疼痛,每当泪水一次次滴落在沾满鲜血的裹脚布上,我的耳边总会传来母亲的柔声细语与一次次的鼓励,再多坚持一个小时,再多坚持一天,再多坚持一个星期。母亲还不时提醒着我,如果能多坚持一会儿,我将会得到的回报。母亲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教会我如何去忍受——不仅是缠足或身怀六甲时那种肉体上的纯粹煎熬,还有那些历数不尽的刺入心扉、渗入灵魂的痛楚。我的母亲总是向我指出身上的不足,教导我如何将劣势化为优势。在县里,母亲对我的这种爱被称为“疼爱”。我的儿子后来告诉我,在男人的文字里“疼爱”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疼爱”的“疼”就是疼痛的意思。这就是对母亲所给予我的爱的最好注释啊。 缠足改变了我的双足,也改变了我的性格,我总是有种奇怪的感觉,曾经的那段经历似乎贯穿了我整个一生,把我从一个温顺的小孩蜕变成了意志坚定的女孩,又从一个对婆家提出的任何要求都千依百顺的少妇蜕变成一个本县地位最高的女人,村里法规习俗的执行者。在我步入不惑之年之际,缠足的严酷已经从我的三寸金莲注入了我的心田,使我一味固守着这个导致了所有不合理和悲痛的堡垒。我再也无法去原谅那些爱我的和我爱的人了。 P1-2 序言 也许我是这部小说中文版的第一个读者(除了编辑审稿者)。很感谢李天珏女士。当她从上海电话线的那端告知,有一部关于女书的小说畅销欧美,我惊愕,是谁有如此才华?当她告知已决心介绍给中国读者时,我惊叹,如此勇敢! 我之所以惊愕、惊叹,是因为女书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至今仍有许多神秘的面纱没有揭开;本是久藏深山的一池弘水,近年来被搅和成一团混水。各种假造胡说,把这朵清新质朴的人类文明的奇葩,已经糟蹋得乌七八糟。何况作者是个外国人(我不安地打听作者背景。即使是华裔,也是远离这块土地,久居国外)。 小说中的女书会成什么模样?是否会更添加了几分误导?越畅销岂不是越糟糕。 我考察、挖掘、研究女书已有20多年,可以说,女书和女书老人是我魂牵梦绕的情结。最后一代的两位女书老人高银仙、义年华先后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带着遗憾走了,令人痛心疾首。而后我又踏遍潇水两岸寻访到的最后两位女书老人(1909年出生的阳焕宜、1940年出生的何艳新),倍加珍惜和牵挂。每天桂林(离当地最近)的天气预报,都关系到女书最后的秋叶。在清华学子的辛勤工作支持下,我们得以在阳焕宜老人离世(2004.9.20)前,抢救整理了全部的女书文本,抢先出版了《百岁女书老人阳焕宜女书作品集》(国际文化交流出版公司),并于2005年1月出版了《中国女书合集》(中华书局)。正本清源,是我们尽力能做的。再容不得再有什么歪曲和亵渎。 怀着一种忐忑不安而展卷,一口气浏览一遍之后,似乎松了一口气。第一感觉,这是一位真诚的作者。我肃然起敬。后来我又细细地品读了两遍。更加深深地感谢作者,也感谢决定译成中文的策划者。她们真诚地向世人描绘了一幅较真实的女书画卷。 真诚的作者 首先,作者以学者的态度,认真做了广泛的资料的搜集阅读,并进行了实地田野考察体验。这是打动我,并使我能接受它的关键。能认真考证并驾驭众多材料写出一篇离真实的女书不远的文学作品,实属不易。内容基本真实,特别是有关缠足、婚嫁等民俗活动过程,以及女人内心的描述,具体、细腻,具有一定史料性。 作者的真诚和严谨,还体现在对于同性恋问题的处理上,这是个被人故意炒作造成混乱的难度较大而又敏感问题。虽然是以西方人的眼睛看东方文化,但尚可容忍;可见作者的正直、善良、严谨。绝非不顾史实,恶意制造耸人听闻;或不负责任地扑风捉影夸大噱头以招引读者,而玷污女书,扰乱视听,误导读者,乃至令人愤怒作呕。 在书中作者不仅使用了第一人称,还大量用了当地真实的地名、姓氏,更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力求把艺术的真实靠近历史的真实,更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但是,毕竟有些不可避免的,当然也是不可苛求的遗憾。例如民族属性问题,书中不惜笔墨用大量篇幅描绘的缠足――三寸金莲,正是典型的儒家文化、汉族文化。可是又多次强调女书的主人是瑶族。这样不但是自我悖论,也容易误导读者。不如模糊一些。 女书之所以生存在永明(江永),是因为她生长在地理边区(湘桂粤三省、江永道县江华三县、中原与岭南通道)、文化边区(汉人瑶化、瑶人汉化,南风北俗),是文化交融的混血儿,是历史合力的产物。但是,正如小说所展示的,这里浓浓的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清晰地告诉人们,这里是男耕女织、男婚女嫁、男尊女卑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念。而瑶族,是中国的吉普赛部落,他们千百年来迁徙游走于高山之上、万水之源。男婚女爱相对开放自由,一定是天足大脚才能适应。而女书中几乎没有一首情歌,她的主人都是三寸金莲。 还有古坡庙(按音似为“姑婆庙”,实为娘娘庙)、朱鸟节(实为逐/诛鸟节)、王妻的故事(实为《王氏女》)等,则是不能苛求译者的。当然如果语言风格上再贴近生活,再推敲就更亲切可信了。对这样一部反映民俗的作品翻译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着实不易。 这些都是美玉微瑕,有些是因客观条件所限不可避免的。 女书的科学定位 女书是流传在中国湖南省江永县潇水流域的农家女专用文字,主要用于纪事、自诉。女书字符为斜体,呈“多”字形,是方块汉字的一种变异形态。女书是一种音符字音节表音文字。每个人基本用字有五六百个,可以完整地记录当地汉语方言土话。在当地“一语二文”,男人用男字(方块汉字),女人用女字。 以上是为词典写的词条,即术语解释与界定。实际上就是在充分掌握资料,并进行科学研究基础上,对女书进行的学术定位。 1. 女书是民间自发流行的女性文字。一定是女人自然使用的,有其自身内在规律,非外界、男人规定、再造的。 女书虽然是女性的,但是女书是自由、自在、天然的、公开的、阳光的,并非秘密文字、神秘文字。之所以局限于女性内部使用,只是男人社会对女人“读纸唱扇”(当地唱习女书的活动)不屑一顾。 2、记录当地土话的表音文字。一个字符标记一组同音、近音词(陈瑾1987、赵丽明1987、1990、2004),因此基本字只有300多字(赵丽明2004)。每个人用字包括异体字400-600字左右(赵丽明1987、2004),就可以完整地记录当地土话。以少记多正是女书特点。因此,不能认为女书字不够用,就随意加造新字。 3.女书是汉字在流传中的一种变异形态。就是说,女书是汉字楷书的变体。经过我们对佚名传本作品统计的320个左右女书基本字的考究,其字源来自方块汉字,分三种情况:基本直接借用、改型变体、孳乳造字。 4、女书文献都是七言(少量五言)唱本。内容有自传、书信、民歌、祭祀、纪事、翻译等。在一个侧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域性社会历史和民间生活。具有历史、民族、民俗、文学、语言文字等学术价值。 5、载体形式主要有纸质布面手抄本、纸片、扇面、布帕、花带等。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推荐语 女书作为一种在旧制度下,被剥夺了学习文化的权利的民间普通劳动妇女,运用自己独特的才识,创造出来的女性专用文字,实在是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表现,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女书文献以及相关的文化,具有语言文字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学等多学科价值;其社会功能,至今为现代文明所运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部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中国女书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季羡林) 女书,是中国文化深山里的一朵野玫瑰,它长期躲避了世俗眼光,直到它即将萎谢的最后时刻,才被文化探险者发现。这个发现,带给学术界的不仅是一阵惊奇,而且是一系列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中国女书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周有光) 中国妇女几千年来,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没有政治、经济、文化各种权利。特别是农村劳动妇女,更是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而女书却是黑暗制度中一道亮丽的曙光,一方妇女的精神乐土。女书,很久以来在中国湖南江永县的农村妇女中使用流传。她们用自己发明的文字书写自己,述说自己的痛苦,并记载了发生在身边的历史事件,表达自己对不平等制度的呐喊,建构女性社群的精神生活。她们以独特的女书文化,坚强地承受生活的种种苦难。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智慧,体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东方特有的女权意识。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奇迹。(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所长、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中国女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谭琳) 女书作为中国普通劳动妇女自己创造的一套运用自如的文字符号系统,这是目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不仅为语言学界提供了新材料,也提出重要的理论课题。 女书是如何创造的,如何用数百个女书字就能完整地记录一套汉语方言,女书和方块汉字是什么关系,女书的文字学定位,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女书具有重要的语言文字学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语言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董琨) 在进入后工业时代全球信息化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女书的倾诉、交流、共鸣、和谐具有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是一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感谢真诚的作者。 赵丽明 2006.7.5日于北京 蓝旗营 书评(媒体评论) “邝丽莎写出了她迄今为止最棒的作品。《雪花和秘密的扇子》讲述了一个美丽与痛苦交织的传奇故事,一个刚刚逝去的真实而又充满神秘感的世界被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能够深深铭刻在你记忆深处的故事。随着书页在眼前翻阅,对于故事的记忆始终清晰可见。” ——Amy Tan《幸福快乐俱乐部》《相反的命运:冥想》作者 “我完全醉心于这部奇妙的小说之中——一个关于近代中国神秘的女性文明絮绕于心际的动人故事。简直美不胜收!” ——Maxine Hong Kingston《和平之书5》作者 “只有一流的小说家才能做到像邝丽莎那样,她不但将笔下的人物描述得栩栩如生,而且还将整个古老的文化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她细腻的笔触令我们这些人惊恐不及。小说描绘了一个自幼年开始便饱受厄运打压的女人坎坷的命运以及她所赖以生存下去的支撑——友谊。” ——Arthur Golden,《艺妓回忆录》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