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顶坛花椒栽培技术与实践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贵州花江高原峡谷大规模种植的顶坛花椒为对象,在系统阐述干热河谷基本特征、顶坛花椒产业研究进展及人工林培育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不同林龄顶坛花椒人工林的4类生态效应,顶坛花椒栽培地小生境5大调控技术、枝条管理技术以及生长管理与调控技术,对6个典型实践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顶坛花椒产业发展思路。此外,精选并解答9大类32个椒农关注的问题,基本能够满足读者日常学习、研究和生产的需要。
本书可供地理学、生态学、生态工程、植物学、农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参考,也可供在喀斯特等脆弱地区从事生态产业的决策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阅读使用。
目录
第1章 黔中花江干热河谷基本特征
1.1 中国干热河谷概况
1.2 地质地貌
1.3 土壤特征
1.4 气候特征
1.5 植被特征
1.6 社会经济现状
1.7 值得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顶坛花椒产业研究进展
2.1 花椒资源与栽培概述
2.2 顶坛花椒产业现状
2.3 顶坛花椒种质资源研究
2.4 顶坛花椒培育研究
2.5 顶坛花椒品质研究
2.6 顶坛花椒产品加工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章 人工林培育基础理论
3.1 植物生理学理论
3.1.1 光合作用
3.1.2 呼吸作用
3.1.3 蒸腾作用
3.1.4 顶端优势
3.2 植物生态学理论
3.2.1 生物多样性理论
3.2.2 生态因子作用规律
3.2.3 限制因子响应规律
3.3 土壤学理论
3.3.1 土壤结构
3.3.2 土壤理化性质
3.3.3 土壤微生物
3.3.4 土壤酶学
3.3.5 水肥耦合
3.4 花芽分化基础理论
3.5 根系作用原理
3.5.1 根系及分类
3.5.2 根系的功能
3.5.3 根系的调控作用
3.5.4 根系研究的部分关键词
参考文献
第4章 不同林龄顶坛花椒人工林的生态效应
4.1 光合作用
4.1.1 研究方法
4.1.2 不同林龄顶坛花椒人工林光合特性
4.1.3 不同林龄顶坛花椒光合特性之间的相关性
4.1.4 不同林龄花椒土壤养分与光合特性的关系
4.1.5 顶坛花椒人工林管理措施及光合特性
4.2 碳氮同位素自然丰度
4.2.1 研究方法
4.2.2 不同林龄顶坛花椒人工林C、N及稳定同位素特征
4.2.3 顶坛花椒人工林C、N及稳定同位素间的关系
4.2.4 土壤化学计量对人工林C、N及稳定同位素的影响
4.3 元素化学计量
4.3.1 研究方法
4.3.2 不同林龄顶坛花椒人工林C、N、P含量
4.3.3 不同林龄顶坛花椒人工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4.3.4 连续体C、N、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
4.4 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
4.4.1 研究方法
4.4.2 不同林龄土壤微生物浓度与生物量
4.4.3 不同林龄土壤微生物浓度与生物量化学计量特征
4.4.4 土壤微生物浓度、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之间的相关性
4.4.5 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章 顶坛花椒栽培地小生境调控技术
5.1 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小生境特征
5.1.1 小生境类型与特征
5.1.2 小生境相关研究
5.1.3 小生境是喀斯特地区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5.1.4 小生境是顶坛花椒培育中需要考虑的环境要素
5.2 小生境利用技术
5.3 施肥技术
5.3.1 推荐施用有机肥
5.3.2 生产成本较高地区的常规施肥
5.3.3 特殊时期用肥
5.3.4 特殊功能的肥料
5.4 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
5.4.1 土壤水肥管理
5.4.2 抑制顶端优势
5.4.3 增加林下绿肥等植物
5.4.4 挖掘优异基因及应用
5.5 顶坛花椒套种生姜技术
5.5.1 技术摘要
5.5.2 技术说明
5.5.3 具体实施方式
5.6 顶坛花椒套种金银花技术
5.6.1 理论意义
5.6.2 技术措施
5.6.3 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第6章 顶坛花椒枝条管理技术
6.1 枝条管理效应分析
6.1.1 水肥一体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
6.1.2 水肥一体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6.1.3 培梢技术对果皮氨基酸的影响
6.2 枝条管理技术集成
6.3 因地制宜与半下枝的彝良青花椒修剪技术借鉴
6.4 花椒采摘
6.4.1 采摘时期
6.4.2 采摘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 顶坛花椒生长管理与调控技术
7.1 顶坛花椒生长衰退机理
7.1.1 叶片功能性状对衰退的响应
7.1.2 顶坛花椒人工林生长衰退机理
7.2 育苗和移栽
7.3 落叶防控技术
7.3.1 落叶防控技术摘要
7.3.2 落叶防控技术说明
7.3.3 落叶防控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7.4 花芽分化促进技术
7.4.1 花芽分化促进技术摘要
7.4.2 花芽分化促进技术说明
7.4.3 花芽分化促进技术实施例
7.5 顶坛花椒性状与生长
7.5.1 植物功能性状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7.5.2 农艺性状及作用
7.5.3 顶坛花椒生长衰退指标分级
7.5.4 顶坛花椒农艺性状与生长简易诊断
参考文献
第8章 贵州花椒培育实践案例
8.1 关岭自治县顶坛花椒栽培适宜性区划
8.2 遵义市花椒精细化气候生态区划
8.2.1 区划指标
8.2.2 区划结果
8.3 贞丰县将小花椒做成大产业
8.4 德江县发展花椒产业的做法
8.5 贞丰县某花椒种植公司
8.5.1 公司概况
8.5.2 科研发展历程
8.5.3 公司取得的成果
8.5.4 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
8.5.5 社会贡献
8.6 关岭自治县某花椒合作社
8.6.1 合作社概况
8.6.2 近期取得的成果
8.6.3 成功的启示
8.6.4 产业贡献
参考文献
序言
黔中花江干热河谷区位
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
苗族自治县和黔西南布依族
苗族自治州贞丰县交界处,
属珠江水系之北盘江流域,
由于地质性和季节性干旱叠
加,逐渐演变为旱生环境;
加之特殊的河谷深切地形,
造成地下水深埋,水土流失
严重,土壤养分主要堆积在
谷底或随水流失;此外,大
面积推广人工林,容易造成
生境旱化。综上,该区水分
和养分总体上趋于亏缺状态
。但是,区域内特殊的水热
组合格局,又是发展生态产
业的宝地,对于发展山地垂
直立体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
厚的优势。因此,充分认识
黔中花江干热河谷的基本特
征,是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
是探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前
期工作。
顶坛花椒为芸香科花椒
属植物,具有喜钙、耐旱、
石生、适应性强等生态习性
,以“香味浓、麻味纯、品
质优”而著称,为该区域的
特有植物;同时,在长期的
环境筛选过程中,形成了丰
富的品种群和诸多优异性状
,成为重要的种质资源库,
受到了许多科研工作者和椒
农的青睐。自1992年开始
大面积种植,后经推广,面
积已逾100km2,成为脱贫
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之一。顶坛花椒的功能产品
开发潜力较大,对水土流失
防治率达94%、土地石漠化
治理率达92%,生态效益显
著。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保
护产品、贵州省名牌产品等
荣誉,并拥有“顶椒”中国森
林食品示范品牌。
本书是全体编写人员团
结协作、共同努力、辛勤工
作的结晶。其中,喻阳华主
要负责第1章、第2章、第6
章、第7章、第8章、第9章
等内容的撰写;李一彤主要
负责第5章、第10章等内容
的撰写;宋燕平主要负责第
5章、第8章等内容的撰写;
吴银菇主要负责第3章、第4
章等内容的撰写。同时,喻
阳华还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
,李一彤和宋燕平还负责全
书的校对工作,吴银菇还负
责全书的排版工作。此外,
王颖、李红、邓雪花、王登
超、孔令伟、王芊姿等参与
了本书部分章节的撰写。韦
昌盛、闵芳卿、盈斌等人为
本书的撰写提供了诸多宝贵
的思路。本书其他参编人员
也在资料搜集和整理等方面
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书的撰写和出版,得
到了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
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
)杨建红书记、周忠发院长
和盛茂银副院长等领导的关
心和支持,贵州师范大学国
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主任熊康宁教授
在成书过程中也提出了诸多
宝贵建议,此外,还得到了
其他许多同事的帮助和鼓励
;得到了贵州省科技支撑计
划项目“高麻素与高香型顶
坛花椒新品种筛选与高效培
育技术研究”(黔科合支撑
[2022]一般103号)的经
费资助。另外,还有许多生
态修复的同行提供了宝贵的
撰写思路和文献资料,在此
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研
究顶坛花椒的时间总体还不
够长,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贵州师范大学 喻阳华
2022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