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德龄公主的十三篇短文。其中上半部分是她在清宫和美国、法国生活中的回忆和随想。独特的生活经历赋予了她别样的观察视角和思考方式,使她能够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作比较深刻而公正的分析和对比。下半部分是一些中国古老而又动人的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寄托着她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反映了这位女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
德龄,满洲汉军正白旗人,本书包括了德龄的十三篇文章。上半部分是德龄在清宫和美国、法国生活的回忆和随想,表达了她对古老中国的深厚感情,对逝去的清宫岁月深深的缅怀和眷恋。在国外生活的多年经历使她能够切身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她能够用西方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的传统和习俗,反思中国的落后和不足之处;下半部分是一些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文中的主人公品德高尚、善良、淳朴,是勇敢追求理想、追求爱情的典型,寄托着作者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汽车、飞机、铁路使中国更快地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是中国有史以来任何一个皇帝都没能做到的。当时的活动电影,虽然放映出来的形象有些扭曲,但是它让中国人知道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情况。广播喇叭在大街小巷用各种不同的语言播放,因为中国的方言太多了,没有一个人能全部掌握它们。我能说八种方言,但是我还常常感到在中国自己像一个陌生的外国人一样为难。
要了解为什么政治社会的大变动会造成这样一些后果,我们还得追溯到一九一一年以前。在此以前的中国是旧中国,从那以后,中国向前飞跃了一千年。她发生了失误并不奇怪,因为她跑得太快了。
正如在一部电影里显示的那样,我们看到一大群穿着制服的军队雄赳赳地集结在西伯利亚和满洲的边境上。接着,他们逐渐地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昨天的由慈禧太后威严的统治着四亿人民的紫禁城。我是慈禧太后的一等女侍官,我曾在欧洲受过教育,所以我看朝廷的事物常带有西方的观点。这时候,慈禧太后已经快七十岁了,她在对中国绝对统治的四十三年中,历尽艰辛。尽管她专制、独裁、心胸狭窄,但是她的思维还是非常敏捷;侍候她也是一种使人永远难忘的经历。
在北京的心脏紫禁城中,太后就是太阳,全中国都围绕着她运转。即使是义和团运动也没有让太后丢失她的权威。她的宫廷非常豪华。她和她的宫眷们的衣服上都镶着许多宝石。
P2
德龄(1886—1944),满洲汉军正白旗人,原籍珠海市香山县南屏村,父亲裕庚是清末三品外交使臣,后任太仆寺卿,母亲法国人。1895年其父裕庚出使日本,德龄与家人随父前往日本。1899年,裕庚出使法国,德龄又随父在法国居住四年。1903年随父回国后,德龄担任慈禧御前英、法等文的翻译工作,1905年3月,其父裕庚在上海病重,德龄正式出宫。1907年德龄与美国人撒迪厄斯·怀特结婚,后移居美国。
两年的宫廷生活使德龄对宫中情况非常熟悉,在美国,德龄以英文写作了大量与“清宫”相关的作品。她的作品中既有真实的历史写照,也有想象和虚构的成分;既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本书包括十三篇文章。上半部分是德龄在清宫和美国、法国生活的回忆和随想,表达了她对古老中国的深厚感情,对逝去的清官岁月深深的缅怀和眷恋。在国外生活的多年经历使她能够切身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她能够用西方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的传统和习俗,反思中国的落后和不足之处;同时她又能够看到某些传统和习俗的优点,并与西方的制度进行对比,突出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下半部分是一些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文中的主人公品德高尚、善良、淳朴,是勇敢追求理想、追求爱情的典型,寄托着作者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