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以大量的历史资料,真实、生动的记述了蒋介石晚年的生活。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广大读者对了解蒋介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全面而真实地展示了蒋介石的晚年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要了解台湾的当代历史,就不可不了解蒋介石的晚年。
历史的车轮已经跨进了20世纪40年代的最后一个年头。无情的现实击破了身居六朝金粉之地霸主蒋介石的3至6个月消灭中共的迷梦,也导引了他的第三次下野。
蒋介石一生中有三次下台又上台。
第一次下野发生在1927年8月中旬。正当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深入中国腹地一一长江中下游之际,身居北伐军总司令高位、手握重兵的蒋介石突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反共“清党”政变。4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的血泊中建立了南京蒋家小朝廷。3个月后,主政武汉的国民党另一巨头汪精卫也紧随蒋介石其后,宣布反共“清党”。尽管蒋、汪之间有许多恩怨,但在反共问题上实现了合流。蒋介石对汪精卫的反共之举表示热烈欢迎,并电汪要其赴宁“炳权”。明眼人一看便知,蒋要汪赴宁“炳权”,目的是企图不动干戈实现吞并武汉政府的目的。而汪精卫却想通过宁汉合流夺取国民党的第一把交椅。但汪深知,蒋不去他的目的无法达到,遂提出赴宁以蒋下野为先决条件。南京政府内的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西山会议派以汪精卫提出的条件为借口,提出“请总司令自决出处”,逼蒋下野。
蒋对汪及桂系、沪派举动愤怒异常,他在8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余以为对同志应退让,对敌人需坚持,而汪乃异其是,诚非人类也。”在8月11日的日记中,他又表示待机而动,以获最后胜利。
8月12日,蒋介石在无力抵御党内派系争斗的压力下,意识到需寻找靠山以增强实力,故命陈布雷起草《告国人书》,宣布下野。在《告国人书》中,蒋介石特别强调自己的“进退生死”,“一以党之利益为依归”。
蒋下野不久携张群、宋子文等人去了日本,取得了日本与美国对他的支持,同时也获得了宋老夫人对蒋与宋美龄婚事的允诺。当目的达到之后,蒋于11月10日由日返沪,一面筹办与宋的婚事,一面联汪制桂策动复职。1927年12月10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请蒋复职。1928年工月4日,蒋介石正式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同年1O月蒋出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后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等职。这就是蒋介石的第一次下台又上台。
蒋介石第二次下野发生在1931年12月。此次下野一方面是由于蒋的误国政策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国民党内派系争斗的结果。
早在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在一次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由于蒋介石将此方针付诸于实践,遂招致国内各阶级、党派之间矛盾激化,致使综合国力下降,同时纵容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日本帝国主义于工93工年9月18日制造了人侵中国东北的事件。面对日寇对中国的步步入侵,蒋介石仍不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并宣称对日作战“3月必亡”。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同时,此一形势也为蒋介石的反对派所利用。
P1-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