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研究我国教育分流机制和高等教育机会的力作。本书研究的宗旨是分析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基础的教育分流。检视西方教育社会学领域中教育技术功能理论、批判理论、冲突理论和与教育技术功能理论相通的人力资本理论是否适用于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分流体制,并实际地运用多种理论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分流体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复杂的理论基础和社会背景。
本书研究的宗旨是分析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基础的教育分流。检视西方教育社会学领域中教育技术功能理论、批判理论、冲突理论和与教育技术功能理论相通的人力资本理论是否适用于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分流体制,并实际地运用多种理论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分流体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复杂的理论基础和社会背景。
本研究包括八个部分:研究概述、文献评介、研究设计、教育分流体制构成分析、教育分流体制理论属性分析、教育分流体制社会背景分析、教育分流体制教育背景分析和结论。
本研究运用历史社会方法和历史文献方法,分析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和政策,藉以完成研究。研究结论指出,中国教育分流体制具有显著的精英主义特征。教育技术功能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批判理论和冲突理论都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解释中国教育分流体制。但是,其中任何一种单个理论都无法承担全部的解释任务。因此,对之进行解释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理论。研究者认为,中国教育分流体制拥有极为广泛和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在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这些广泛和复杂的因素使得中国教育分流体制呈现出与西方教育分流现象相同的特征,并由此而为运用诞生于西方的学术理论解释这一体制提供了空间。
研究的最为基本的理论意义是,第一,通过大量数据和文献资料的分析证明,西方教育社会学领域的教育技术功能理论、批判理论、冲突理论和教育经济学领域的人力资本理论能够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教育分流体制。第二,本研究为探讨中国教育分流体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范式、理论视野和分析思路。第三,本研究说明了多种理论在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分流体制方面的局限性。研究昭示,中国教育分流体制包孕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在主要的教育分流环节、体制的基本工具是国家考试制度,并通过考试制度和学业成绩平等地面向所有学生,因而,这一体制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空间。另一方面,教育分流体制导致一系列教育问题。其一,没有充分顾及阶层、性别所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其二,实行教育资源分配向优倾斜政策,进一步拉开了中等教育结构中同一层次学校和同一类型学校之间的差距。
本项研究设想,中国教育分流体制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机会与资源分配方面,实行无差别的平等;在整个教育过程的资源分配方面,改变向优倾斜政策,顾及教育分流环节中处境不利的学校和学生;在教育政策制定方面,扩大和充实补偿平等的内涵;在平等原则方面,全面顾及平等的多种含义,无论在教育分流中处于何种处境的学生和学校,都能够享有与其利益相符的对待。
第一章 研究概述/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框架/5
一、教育技术功能理论及其悖论/6
二、批判理论极其悖论/12
三、Collins冲突理论极其悖论/16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18
第二章 文献综述/21
……
第三章 研究设计/107
……
第四章 中国教育分流体制构成分析/120
……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分流体制的理论属性分析/187
……
第六章 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分流体制的社会背景分析/316
……
第七章 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分流体制的教育背景分析/376
……
第八章 结论/430
……
参考文献/480
附录
……
后记/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