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享受经典,品味人生!本书是《白话佛经集成》中的一本,今生今世的价值是肯定有一个比人的存在更高的存在,有一个在此生之后的更美好的世界。在佛教当中,这就是涅檠境界,就是西方极乐净土。本书由译文、原文和注释三部分组成,并将与经典有关的历史背景和知识以文内注释加以介绍,以方便读者阅赏。书中精美印刷、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超低超值10元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佛经集成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立人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享受经典,品味人生!本书是《白话佛经集成》中的一本,今生今世的价值是肯定有一个比人的存在更高的存在,有一个在此生之后的更美好的世界。在佛教当中,这就是涅檠境界,就是西方极乐净土。本书由译文、原文和注释三部分组成,并将与经典有关的历史背景和知识以文内注释加以介绍,以方便读者阅赏。书中精美印刷、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超低超值10元本。 内容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一书中介绍了“净土三经”中的二部主要经典,即《佛说阿弥陀经》和《佛说观无量寿经》(另外一部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还介绍了属于般若类经典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楞枷阿跋多罗宝经》。净土经典主旨在于宣传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以及佛对众生许诺的救、济.般若经典则鼓励人们通过培养智慧,最终斩断烦恼,了脱生死大惑,趋向涅檠境界。总之,这四部经典代表了佛教解脱之路上的两种取向,或者说是两大法门,即智慧之路和信心之路。 目录 佛说阿弥陀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试读章节 【原文】 “合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合利弗,苦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合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译文】 “舍利弗,你以为如何?为什么这部经要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如果有善男信女听说了这部经而又能领受持诵,以及在其一心诵佛的专心致志的心境里听闻到这些佛名,那么这些善男信女都受到各方一切佛的保护和念顾,都可以在修行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智慧道路上只进不退。因此,舍利弗,你们全都应当相信和领受我以上说的这些话,以及各方各位佛所说的这些话。 【原文】 “合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1。是故,合利佛,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注释】 [1]已愿、已生:已经发愿,已经往生,今愿、今生:现在发愿,现在往生;当愿、当生:当来之世即将来发愿,将来往生。 【译文】 “舍利弗,如果有人过去发下誓愿、现在发下誓愿、将来发下誓愿,欲想到那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去生活,这些人都可在修行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智慧道路上只进不退,一直到踏入那西方极乐世界。过去发愿的得以过去往生,现在发愿的得以现在往生,将来发愿的得以在将来往生。因此,舍利弗,各善男信女若是有信心的,都应当发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心。 【原文】 “合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1、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从生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注释】 [1]娑婆世界:又称“堪忍世界”,指释迦牟尼进行教化的现实世界。下文中的“五浊恶世”同指现实世界。劫浊:整个世界灾难不断;见浊:众生持邪恶见解;烦恼浊:众生具有贪、嗔、痴等烦恼;众生不持禁戒;命浊:众生寿命极短。 【译文】 “舍利弗,像我现在称赞诸佛那不可想像不可言说的功德一样,那些十方诸佛等也称赞我不可想像不可言说的功德。那些十方诸佛称赞说:‘释迦牟尼佛能够做那艰难而少有其他佛能做的事。只有释迦牟尼佛能够在那苦难的现实世界。在那灾难不断、邪恶见解充斥、满是烦恼、众生不守戒命、寿命而又极短的世界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智慧,为这苦难世界的众生演说这世间人难以理喻、难以相信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神妙方法,这实在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 P16-17 序言 千百年来,流传于中国的佛教是分为两截的。一端是知识分子的佛教。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读解佛教,将此视之为怡情养性的手段,他们或“以庄老玄微应佛理,颇亦属意”,或“博综六经,尤善老庄”;使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源流之一,而且具有很高的思辨性、艺术性的文化宗教形式。 佛教还有另一面,即更集中地体现了它作为宗教,需要争取广大信徒,需要得到无条件热情信仰的一般特征,也强烈地体现了它在端正人心、淳化人伦风俗方面的社会功能。这便是大众的宗教。 任何宗教都必须解决一个人死后的价值问题,即肯定人在结束生命光阴之后,还有一段无尽期的存在。宗教认为人生的根本价值就在于依附于这一存在。通俗地说,宗教肯定此生的肉体死亡之后,人的价值不会相随而消失,未来如果被视之为空虚,那么无论今生今世如何辉煌,到头来也只能是梦幻泡影。今生今世的价值是肯定有一个比人的存在更高的存在,有一个在此生之后的更美好的世界。在佛教当中,这就是涅檠境界,就是西方极乐净土。 西方极乐净土,它是对现实不合理世界的否定,它要摆脱永远周而复始且充满痛苦的轮回。轮回意味无聊、单调、无意义,轮回是死寂和令人厌倦的存在状态,它现在没有新意,将来也没有依托。如果可以预见,个体生命的每一天,从此时直到停止呼吸,都是一模一样,然后一下子中断,再往下便是永恒的黑暗,人们就不会欢天喜地地期待每一个早晨。因而净土的存在,是借佛菩萨的愿力来超越现实,超越有限,超越相对,以求赋予人的生存以最终的完善与绝对。于是,产生了净土经典;并随净土信仰获得了持久而热忱的信赖。 我们在本套《白话佛经集成》首批书中推出《佛说阿弥陀经》、《杂宝藏经》、《百喻经与那先比丘经》和《大方便佛报恩经》四卷共8部经典,以飨读者。 《佛说阿弥陀经》一书中介绍了“净土三经”中的二部主要经典,即《佛说阿弥陀经》和《佛说观无量寿经》(另外一部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还介绍了属于般若类经典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楞枷阿跋多罗宝经》。净土经典主旨在于宣传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以及佛对众生许诺的救、济.般若经典则鼓励人们通过培养智慧,最终斩断烦恼,了脱生死大惑,趋向涅檠境界。总之,这四部经典代表了佛教解脱之路上的两种取向,或者说是两大法门,即智慧之路和信心之路。 本书由译文、原文和注释三部分组成,并将与经典有关的历史背景和知识以文内注释加以介绍,以方便读者阅赏。 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编 者 2006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