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碗盛雪,闲来煎茶。
地点无论是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只有要茶,就有了清香四逸的时光,就多了几分自在和几分愜意。
茶意在字里行间,古今人物,启人心智;茶境在眼前一盏,天地山川,灿烂星河。
紧张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与三五素心知己,饮几杯佳茗,品一段妙文。这样的茶境,这样的文字,爱茶人又如何愿意错过?
凝神眼前茶事,不知不觉,手中就多了这本“爱茶人的私房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煎茶日记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马明博//肖瑶 |
出版社 | 农村读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银碗盛雪,闲来煎茶。 地点无论是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只有要茶,就有了清香四逸的时光,就多了几分自在和几分愜意。 茶意在字里行间,古今人物,启人心智;茶境在眼前一盏,天地山川,灿烂星河。 紧张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与三五素心知己,饮几杯佳茗,品一段妙文。这样的茶境,这样的文字,爱茶人又如何愿意错过? 凝神眼前茶事,不知不觉,手中就多了这本“爱茶人的私房书”。 内容推荐 中国茶品丰富,各种名茶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 世上无文字,茶味怎流传? 幸有这些爱茶人,以笔墨传茶香,以文字抒胸臆,或浓酽,或淡然,写下一段段不断逸出的茶香的珠玑文字。 从而有了这个集众茶人知心文字成书的机缘。 念兹在兹,随手采撷茶之古意,名为“煎茶日记”。 目录 ·银碗盛雪·闲来煎茶(代序) ·绿茶:旗枪冉冉绿丛园 李国文·品新茶 贾平凹·品茶 张抗抗·说绿茶 韩少华·龙井寺品茶 李盛仙·龙井访茶记 刘锡诚·啜茶紫金庵 王稼句·茶品 车前子·吃茶的心境 湄虹·碧螺春香仙子来 潘永翔·北方茶话 古清生·六安瓜片有清甜 朱朝敏·将饮茶 洪治纲·茶 马明博·新绿香浸一杯春 李修平·坐下来喝茶 赵彦峰·嗜茶小记 曹蓉·月夜品茗 叶为宝·珍茗醉人 老剑·门外语茶 柴德森·白茶有缘 搅茶公子·夜瀹白茶月如水 玉凤茶·在一杯白茶中寻得寡人的感觉 龙井问茶·认识白茶 ·红茶:万绿衬出无尽红 李宪章·恋恋红茶情 唐大笠·“祁红”因缘 兰心蕙质·锦绣苏红 依窗听雪·香茗一盏,万艳同杯 海风·寒秋暖红 亡尘·红茶 乔凤·红茶有爱 云卷云舒·秋日午后的第二杯红茶 ·乌龙茶:青蒂绿腹红镶边 王充闾·寻访“大红袍” 刘长春·武夷品茗 古清生·初识铁观音 华夏·茶香醉人 陈力朴·袅袅香茗醉流霞 薛林荣·茶缘 子衿·铁观音随感 海言·福州茶香 欧丽芬·品茶的心情 梧桐秋雨·喝茶 落花独立人·喝茶的风景 酪奴·石乳香飘鹤心醉 陈路·透天香黄金桂 邱贵平·感受水仙茶 闲云·好久不喝岩茶 小师妹·美人桂花香 落花独立人·秋雨梧桐黄枝香 ·黄茶:银针香浓因雪烹 黄裳,栊翠庵品茶 北庭拮雨·水晶色的君山银针 樵夫·君山银针茶 海风·蒙顶黄芽VS平阳黄汤 这一人·军山黄芽 ·白茶:水中玉立石钟乳 海风·冷水白茶 陈路·羊城饮茶话寿眉 林文钦·茶品 陈颖华·缕缕乡情银针茶 安吉白茶·白毫银针 引力·白茶 ·黑茶:油黑凝重味香醇 海风吹·爱上了你的沧桑 sugarcandy·记忆普洱茶 落花独立人·春蚕到死丝方尽 朱霄华·一沾普洱就疯的人 张亮·中了普洱的毒了 缪芸·普洱茶的淡定之美 明心斋·沱茶的苦味道 刘远·清心午后茶 啸天狐狸·醉茶 gling·恋上“美人” 又隐小袖·一个人的普洱 ·茶外茶:似茶非茶茶中友 林清玄·松子茶 王宗仁·藏家酥油茶 李汉荣·竹叶茶 牧惠·说广东的叹茶 湄虹·清心苦丁茶 庄文勤·罐罐茶 林子伟·喝擂茶记 吕锦华·太湖畔的熏豆茶 陈杏臻·漫话阿婆茶 樊健军·修水菊花茶 安柯钦夫·蒙古奶茶 唐新元·东乡族的油面茶 涓之·成都盖碗茶 晓雪·大理茶亿 ·饮者说:不可一日无此君 鲁迅·喝茶 周作人·喝茶 梁实秋·喝茶 苏雪林·喝茶 唐鲁孙·谈喝茶 冯亦代·品茗与饮牛 韩作荣·嗜茶者说 刘庆邦·喝茶上瘾 李汉荣·品茶 马明博·饮茶的滋味 张长·说喝茶 钟慧·品茶 孙荪·品味 试读章节 品茶/钟慧 我一直以为,自己与茶无缘,可今年却喝起茶来了,而且渐渐成了习惯。因为在茶中,我品味到了一种独特的美。 入夏以来,天气一阵燥热一阵闷湿,坐在教室里的人全都昏昏沉沉的。这时,班里忽然兴起了喝茶。红茶、绿茶、花茶……一应俱全,大家是放一杯在桌角,居然使教室平添了几分情趣,常有同学手托清茶,从容步入教室。那神态极为悠闲自怡,令大家羡慕不已。一来为消暑解乏,二来也是“附庸风雅”吧。我也开始喝茶了。 据说茶是极讲究的,有“茶经”之说。茶叶什么时候采,什么时候烘,拿什么样的水来泡,以至于是用什么样的茶具,这些都有讲究。在我印象里,“雅士”们品茶必是由江南灵秀的女子来采茶,在名山古寺取了泉水来泡,斟在雅致的紫砂茶具中,然后细细品来,方是品茶之极致。 当然,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奢求。我喝的只是普通的花茶,用的也是一个挺笨的大玻璃杯。滚烫的水刚一冲进杯子,原来那些干巴巴的茶叶忽然如惊飞的蝴蝶,在水中上下翻舞起来。卷曲的叶子渐渐舒展开了,原来都是最嫩的芽叶,透过水,可以看见它们暗暗的叶脉。水面上的泡沫消散了,漂起的茶叶伸展着,然后一片跟一片慢慢沉降下来,就像秋天里以各种姿势飘落的树叶,只是显得更悠闲、更沉静。茶叶落到杯底后,有的还会一直竖着,随着水的波动轻轻摇曳。杯底渐渐泛起了一片烟色。这烟黄的颜色越来越浓,弥漫开来,染透了整一杯水。我的刚泡好,还没喝,人已先沉醉了。 我没想到,普普通通一杯茶中会有这样的景致。就好像游遍了名山大川,看惯了繁花似锦,忽然置身于乡间的小村落里,这才发现原来茅屋瓦盘,阡陌炊烟才是最美的。这美不宣扬,不打扮,却又那样真真切切地打动人心。它真是无所不在,甚至会不经意地隐身于茶色之中,耐心地等待你去发现。 许多人不喜欢喝茶,也许是还没有发现这种美吧。或者,是因为茶苦?茶水初入口,确实有一种淡苦的味道,但那是一种清凉的苦味,使人心中的浮躁闷气一下子消去一半。苦味过后,就剩下甘香——这香味自然也是淡淡的——留在唇齿之间。一杯茶冲上三回,就已经很淡了,可那种清爽余香却久久不去。 沉浸在茶的清爽余味中,恍惚觉得茶味便是生活的真味了。不是么?我们的生活品一口是苦的;再品一口,人心已沉静;品第三口时,“滴滴香纯”,否则反倒无味了。谁咽下了初尝的苦涩,谁就能品到最终的甘甜。 看来,古人说的“茶乃水中至清之味”,这话是再贴切不过了。正因为茶味的“至清”,才有了品茶时的一种独特的情调。在辛苦工作之余,能和朋友一起品茶,那是妙不可言的。我们可以促膝而坐,毫不防设地谈诗、谈生活、谈自己,看茶的热气飘摇着在我们之间袅袅升起……不以利交的朋友,只要一杯茶——一杯茶就足够了。 这就是我所钟爱的茶,普普通通,人人都见惯了。而它的美确实那样含蓄而意味深长。和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比起来,茶实在是太清贫了。但是,我们怎么能不爱它那种贫而不贱、苦而不涩的胸怀呢? 难怪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对茶始终有着那么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握住一杯热茶,就好像轻轻地握住了这个民族温热的跳动不息的脉搏。 P249-P250 序言 银碗盛雪,闲来煎茶/代序 1 “不喝茶还能成为中国人?”梁实秋在《雅舍怀旧·忆故知》中这样写道。他在问谁? 2 闲来读书,发现,古人以为煎茶得茶之正味。 有唐诗为证。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僧皎然《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沬下曲尘香,花浮鱼眼沸。”(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3 水初沸,如鱼目,微有声。 火势炽然,涌泉连珠,水二沸了。 此时,舀出一瓢水备用。随后用“竹莢”环搅水中心,用“茶则”量茶末,从水中心投下。当有劲风助阵,腾波鼓浪,水已三沸。不消片刻,水的波涛溅出沫子;趁势倒入先前舀出的水,止其沸腾,使其生成“茶花”。 花似枣花、青萍、浮云、青苔、菊花、积雪。 茶汤如沸,分去浮沬;酌茶到碗,趁热轻啜。 此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好茶,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 从一碗茶,得半日之闲,的确抵得过世上十年尘梦。 4 中国的饮茶法有二大类四小类,二大类是煮茶法和泡茶法。自汉唐饮茶以煮茶法为主,自五代至清饮茶以泡茶法为主。四小类是从煮茶法中分解出煎茶法,从泡茶法中分解出点茶法。煮、煎、点、泡四类饮茶法各擅风流,汉魏六朝尚煮茶法,隋唐尚煎茶法,五代宋尚点茶法,元明清延续至今尚泡茶法。 明朝时,中国制茶技术发生大变化,特别是明太祖朱元璋罢贡团茶,遂使散茶(指今天普遍饮用的叶茶)独盛。 散茶的出现,必然要求煎茶法有所改变,于是“冲瀹”之法应运而生。 “冲瀹”俗称“冲泡”,是将散茶直接放入茶器中以沸水冲泡。此法简便易行,也得茶之真香、真味。 5 爱茶人饮茶的过程,既是体会“茶的味道”,也是体会人生滋味的过程。 如果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寻味的念头”上,反而易把“真正的主角”——饮茶人自己给忽略了。 真正的爱茶人,饮茶是拥抱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与恬淡心境悠然相会的一次邂逅,是体认自然的一条道路,也是提升自我的一种方法。 在众多饮品的包围中,中国茶,魅力依然。她的存在,已经超越了其作为植物的自身物质属性,开启了人契入、走进宁静美好的精神之域的门扉。 6 这些爱茶人过着令人神往的生活。他们从紧张繁忙的生活中,能够找出时间,让身与心远离尘劳,沏上一壶清茗,在茶香袅袅间,纯净心灵,安顿身心,享受生活。 中国茶品种丰富,各种名茶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 世上无文字,茶味怎流传? 幸有这些爱茶人,以笔墨传茶香,以文字抒胸臆,或浓酽,或淡然,写下一段段不断逸出茶香的珠玑文字。 从而有了这个集众茶人知心文字成书的机缘。 念兹在兹,随手采擷茶之古意,名为“煎茶日记”。 7 银碗盛雪,闲来煎茶。 地点无论是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只有要茶,就有了清香四逸的时光,就多了几分自在和几分愜意。 独乐乐,与人乐,孰乐? 有茶皆乐,因为茶可独品,也可共饮。 茶意在字里行间,古今人物,启人心智;茶境在眼前一盏,天地山川,灿烂星河。 紧张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与三五素心知己,饮几杯佳茗,品一段妙文。 这样的茶境,这样的文字,爱茶人又如何愿意错过? 凝神眼前茶事,不知不觉,手中就多了这本“爱茶人的私房书”。 马明博 于可盛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