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全新的经济学参考书,主编为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威廉·拉佐尼克,各词条的作者均为全球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权威。
本书是以制度经济学为导向、从全球经济着手的经济学参考书。内容涉及各个产业及其制度在全球的发展,全面、新颖,权威性很强。
本书不仅理性地分析了产业经济方面的主要问题,而且肯定了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关键作用。虽然传统的经济理论观点强调“企业”的作用只是对资源配置中市场力量的命令做出反应,对某些企业和经济活动而言,企业在资源配置中也许只起被动作用;但是,不可否认,企业经营管理者在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的经营活动是整个经济市场力量派生出来的。
本书是经济和企业管理专业师生、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以及经济学家不可不读的重要参考文献和工具书。
经济学是有关把资源配置到不同的用途当中,以提高经济绩效的学科。但究竟什么是卓越的经济绩效呢?
对这个问题职业经济学家们还没有达成共识。经济绩效是以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或金融与就业稳定来衡量,还是以增长、公平与稳定的某种组合来衡量?即使经济学家们能够在经济绩效的衡量上达成一致,对于经济体中决定资源配置的组织和制度,他们通常也会有很大的分歧。为了实现较好的经济绩效,是应由市场、国家,还是应由企业控制资源的配置呢?
工商企业把资源配置到创新投资战略中去的作用,在传统的经济学辩论中尤其容易被忽略。而如果这种战略成功的话,就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同时增加劳动力和资本的回报。这种忽略,在经济学家的研究和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之间设置了一道巨大的鸿沟。
上述种种经济学的前沿问题都可以从本书找到答案。本书由全球著名学者编著,对当前主要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既全面又权威的分析。这些学者大多在商学院工作,并正在为解决这些经济问题而努力,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书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全面,对商业活动及其管理对现代经济的运行和绩效的中心作用有明确的认识,是经济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师生及经济学家们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文献和工具书。本书包括以下内容:劳动力、技术变革和收入分配;企业与产业组织;产业部门;国民经济与国际制度;理论与工具;著名经济学家传记。
劳动力、技术变革和收入分配
劳动力市场
1.劳动力市场理论:发展概述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深远影响
重商主义和国民经济学的兴起
古典经济思潮的崛起
边际革命和新古典主义的崛起
凯恩斯和劳动力市场宏观经济学
货币主义和劳动力市场:
回到供给
货币主义者的批评
2.劳动力市场理论和分析中的问题与争论
理性预期和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内部化和细分
隐性合约
效率工资模型
内部人一外部人关系
3.劳动力市场分析中的一些新议题
关于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进一步研究
灵活企业理论
灵活性和网络组织
信息社会的劳动力市场
国际劳动力市场自由化和移民工人
4.结论
技能形成系统
1.技能形成系统的治理
市场治理
层级治理
国家治理
社团治理
社区治理
2.结论:各种系统及案例
知识产权
1.专利、著作权和秘密
2.专利:介于知识的独占和传播之间
3.知识产权制度和国家差别
4.知识是否过度私有化了
5.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挑战
技术的发展和传播
1.技术的本质
2.技术的发展
3.技术的传播
4.结论
创新
1.创新企业:争论和问题
2.创新过程
3.创新研究的主要成果
养老金制度
1.简介
2.退休收入支柱
3.设计、结构和管理
4.投资管理和金融市场
5.问题——未知的和未解决的
企业与产业组织
公司治理
1.股东理论
治理机制
公司股东的生产性作用
“剩余”利润的来源
2.利益相关者理论
3.经理人理论
4.结论:创新、发展与公司管理
动态能力
1.术语
2.市场和战略能力
3.流程、定位和路径
组织和管理流程
定位
路径
4.动态能力与协调过程
外部感知
组织行动
5.动态能力对企业理论的意义
6.结论
企业经济学
1.企业经济学的演变
产业经济学
价格、成本和市场
2.结构-行为-绩效模型
3.政府的产业管制
4.经济学和企业战略
5.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经济学的发展
信息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博弈论
作业基础成本
6.企业经济学的未来
产业动力学
1.简介
2.产业动力学的产生、衰退和复兴
3.对矛盾的典型化事实的认识
4.对产业生命周期的认识
5.对产业演变的认识
6.研究议题
7.结论
合作与竞争
1.简介
2.产业组织:市场力量和市场失灵
3.知识与能力
4.结论:未来的关键问题
私有化与管制
1.私人部门管制的制度安排
2.经济理论
3.英国的私有化和管制
4.新的研究议题
5.对管制者的管制
6.全球电信市场
7.全球性发展
8.结论
中、小型企业
1.简介
2.静态观点
3.动态观点
4.实证证据
5.公共政策的反应
6.结论
企业成长与网络
1.企业成长的意义
2.交易成本与企业成长
3.企业成长的资源基础或知识基础理论
4.全球性扩张
5.企业成长的极限
6.网络
产业聚集
1.概念的渊源
2.定义
3.理论
4.对产业聚集兴趣的复苏
5.工业区
6.产业簇群
7.核心一外围趋势
8.聚集模型
证券交易监管
1.简介
2.证券交易和持续披露监管
证券交易
必要的信息披露
3.证券市场监管
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证券交易所以及自律组织的关系
对证券经纪公司的监管
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电子通信网络的关系
评估市场监管的影响
4.投资顾问和投资公司监管
产业部门
航空航天工业
1.简介
2.航空航天工业的起源和竞争情况
航空器:飞机和直升飞机
导弹系统和太空飞行器
3.分析和评价——政策争论和管理问题
合作和竞争动力
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关于政府补
贴的争论
产业整合:如何获得规模经济
4.日益全球化的劳动分工的管理
化工工业
1.简介
2.历史简介
3.关键问题和主题
全球机床工业
1.简介
2.行业数据
3.二战后的发展
4.创新方法
5.为什么该行业很重要
6.未来
技术
全球化产业
电信产业
1.简介:用层级模型描述这一产业
2.逐层概括出的电信产业特征
第一层:设备和软件层
第二层:网络层
TCP/IP协议
第三层:终端对终端连接层
第四层:导航层和中间软件层
第五层:应用层
第六层:客户层
3.下游层级的演变
新的进入者
专业技术供应商
结论
4.上游层级的演变
第三层的出现和它与其他层的关系
上游层级内部、上游层级之间的合并和
专业化的并存
对于上游层级未来发展的一些揣测
5.结论
生物技术
1.简介
2.新的行业还是新的技术
3.对现有产业中企业的影响
4.网络、簇群和联盟
5.国家制度和政策
钢铁工业
1.世界钢铁工业
不断变化的生产能力和贸易
竞争力:两个钢铁工业的故事
2.从实物生产率到人力资源管理
3.循环市场和资本短缺
4.新市场和新产品
5.钢铁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
6.结论:旧经济一新经济
电子工业
1.现实意义
2.历史观点:产业组织的旗舰模式
计算机
半导体中的旗舰模式
突破:微处理器和个人电脑
3.竞争谜团:实证证据
第一个谜团:全球化和集中化
第二个谜团:集中化和多变性
4.可能的解释
对文献的简要回顾
另一种观点
破坏性技术
集中的根源
市场多变性的根源
复杂的供应链
需求和技术的破坏性变化
5.正在进行的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汽车工业
1.从手工生产到大规模生产和精益生产
2.产业结构原动力
3.未来预测
服务经济
1.是否是一种新型的服务经济
2.对服务经济前景的展望
3.重新定义服务经济
国民经济与国际制度
各种类型的资本主义
1.从经理人革命到大萧条
英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2.经济萧条、战争和分散发展
3.20世纪60年代:经理资本主义的全盛时期
4.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的冲击和公司主义者的反应
5.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
6.21世纪各种类型的资本主义
银行体系
1.全能银行
2.从20世纪30年代到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的银行体系
3.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银行体系
4.应对更多的不确定性
5.巴塞尔资本充足原则
6.20世纪90年代的银行体系
7.最后贷款人问题
全球化
1.历史回顾
2.不断一体化的标志
3.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急剧增长
4.全球公司与一体化
5.跨国公司的全球组织
6.全球化政治经济学
7.结论
世界贸易组织
1.简介
2.起源
3.组织结构
4.基本原则
5.商品贸易理事会
6.服务贸易理事会
7.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
8.技术壁垒
9.复边协议
10.贸易政策审查
11.争端的解决
12.争议裁决
13.争议
实力不对称
环境关注
劳工权利
14.最近活动——未来计划
理论与工具
企业进化理论
1.现代企业进化理论的起源
2.尼尔森一温特理论
3.进化理论和契约理论的比较
4.结论
制度经济学
1.简介
2.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假设
3.“新”制度经济学
个体是给定的
方法论个体主义
制度的发展
市场的概念化
企业理论
4.“旧”制度经济学
“旧”制度主义概述
凡勃伦对理性经济人的批评
制度的本质
创造性、变革和失衡
“旧”制度主义的特点
5.结论:“旧”制度主义以及企业与
管理学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
1.简介
2.消费者行为理论
3.需求曲线及其弹性
4.生产和成本理论
5.企业的价格一产量决策
6.局部均衡分析和完全竞争
7.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
企业经理理论
1.背景
2.理论
随意行为理论
增长导向理论
官僚行为理论
3.理论检验
4.检验结果
5.一种新的所有者自管资本主义
6.结论
企业所有权及其类型
1.业主带
2.合伙制
3.有限责任公司
4.股份有限公司
5.起合同作用的剩余索取权
6.“企业所有权”走向何处
7.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是否恰当
8.资本理论中的含糊定义
9.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
10.从所有权到会员制
经济学理性
1.理性原则
2.新古典学派的理性
利己主义
无所不知
有意识的深思熟虑
有代表性的行为人
3.新古典学派的理性和理性原则
4.默守规则和选择
5.默守规则、技能和专家知识
6.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决策
信任
1.信任的概念
2.信任的源泉
3.衡量信任
统计调查工作
实证研究
4.结论
模型与预测
1.作为商业预测基础的模型
2.建立模型的原因
3.促进理解的模型:测量参数
4.运用模型检验理论
5.运用模型进行预测
6.建模的要素
7.作为解释基础的非随机模型
模型1
模型2
8.真正的随机模型存在的问题
9.以计量经济学为基础的预测发展史
10.结论
交易成本经济学
1.科斯传统
威廉姆森关于市场和层级组织的观点
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企业的性质、整合与内部组织的观点
2.批评和替代观点
市场优先
通过节约、制定战略和权力获得的效率
方法论的问题
其他批评
新古典经济学观点
资源/知识基础观点
激进观点
作为层级组织、代理人和利已主义的市场
国家理论
3.政策意义及其未来
4.评价
创新企业理论
1.对新古典企业理论的改革
2.对交易成本理论的改革
3.创新企业理论的动态发展能力
4.结论:产业、组织和制度
产业条件
组织条件
制度条件
创新企业的社会条件
著名经济学家传记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
个人资料
主要著作
摘要
1.生平
2.马歇尔经济学的背景
3.早期作品和《经济学原理》
4.《产业与贸易》
5.学术外的生活
托尔斯坦·B·凡勃伦(1857~1929)
1.生平
2.凡勃伦对理性经济人的批评
3.技术与制度
4.进化经济学的基础
5.累积因果:反对目的论
马克斯·韦伯(1864~1920)
个人资料
主要著作
摘要
1.简介
2.生平
3.主要贡献
4.结论
约瑟夫·熊彼特(1883~1950)
个人资料
主要著作
简介
1.生平
2.主要贡献
3.结论
罗纳德·科斯(1910~)
个人背景
主要著作
概要
1.简介
2.传略资料
3.主要贡献
4.评价
5.结论
伊迪丝·蒂尔顿·彭罗斯(1914~1996)
个人背景
主要著作
1.传略背景
2.主要贡献
3.充实的一生
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1916-2001)
个人背景
主要著作
概要
1.关于管理科学
2.关于解决问题的科学
3.西蒙的一些观点
奥利弗·E·威廉姆森(1932-)
个人背景
主要著作
概要
1.传略资料
2.威廉姆森与交易成本
3.威廉姆森与行为主义
4.制度与效率
5.结论
译后记
1.专利、著作权和秘密
从传统来看,工业产权(Industrial property rights)与文学和艺术产权(Literary and artistic rights)是有区别的。前者除了包括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业设计和集成电路设计外,还包括其他项目。严格说来,这些项目其实并不属于工业财产,比如,商标和所有具有排他性的合同条款。
在这个广阔的范围之下,与科学和技术知识有关的两类产权,即著作权和专利权,就成为最主要的产权。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两类产权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接近了。最初它们的差别很大,因为著作权包括的是文学和艺术产权,而专利权包括的是工业产权。它们之间的边界位于美丽和实用之间的某个地方;但是随着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发展,这些不同的产权常常会被应用于进入了工业领域的实用知识。专利权和著作权的融合实质上是因为著作权占领了新的地盘。由于著作权是信息技术以及文化和多媒体产业最经常用到的产权,因此“著作权就进入了企业领域”(参看“全球化”)。
专利权是旨在于保护发明创新者的一个工具,它确保创新者们对某一个设计或者方法的商业利用拥有暂时的垄断权利。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时期)、一定地理空间内(范围)和一定物质世界内(专利的范围或程度)有法律效力的一项财产权利。提出一项专利申请就意味着对某种想法的具体化和应用确定一系列的要求权。在对其原创性的调查(有些情况下是对其专利性进行调查)完毕之后,专利当局就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对某一特定地理范围内的特定申请授予专利。作为对专利权的交换,发明者必须公开新知识方面的技术细节。某些法律限制可以确保并非所有经济行为人所创造的知识都能够专利化。
知识的专利性依赖于该发明的绝对创新性(Absolute innovativeness)、非显而易见性(Nonobviousness)(对于专家来说)以及有工业应用的可能性等条件的满足上。从理论上来说,不明显性(或者发明活动)的条件是用于区分该发明是属于创造性的人类活动成果,还是主要属于自然成果。一个人可以对一台新机器提出专利申请,但是却不能对一眼泉水提出专利申请——即使是他“发现”了它。因此,关于某些学科领域内的创新性质的反复讨论具有广泛的经济意义。例如,就拿数学来说,它到底是一项发明,还是一项发现呢?对这一标准的解释当然就在有关基因创造的争论中处于核心地位。
而对申请著作权来说,惟一的条件就是“新颖性”。著作权保护的是一种思想的表达物,而不是这种思想本身。这项产权保护的是原创权(Patrimonial rights)(即禁止对其进行复制和再陈述)和精神权利(moralrights)(即对其表达的完整性予以保护);但是,即使是在有著作权保护的情况下,一部受到保护的作品的某些部分仍然可以被摘录出来,然后经过重新组合创造出另一部原创作品。和专利权不同的是,著作权对其创造者给予及时的免费的保护,而没有那么多繁冗的官样文章。
商业秘密(Commercial secrecy)是使一家企业能够享有一项创新所带来利益的另一种方法。只要秘密仍然是秘密,借助新知识而获得的利润就能够被保留;但是,这个秘密并不产生什么产权;从定义上讲,秘密不能够被揭开,因而不能够被描绘得很充分,以免别人判断出其性质或者判断其所有者。所以,它就不能对同时产生同样发明的风险给予保护。而且,假如为一种工艺或者配方保密是很值得的,那么这个秘密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它涉及注定会让所有人都知道的一种产品的设计。
专利机制看起来是一种理想的知识产权,因为它不仅能够使发明者弥补其发明成本,而且还能使其通过享有一项专有权而获取一些利润。它方便了市场检测,因为它既允许披露信息又禁止模仿。此外,它还创造了一项可转让的权利。
但是,专利机制决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的。在欧洲,只有44%的产品创新(美国是52%)和26%的工艺创新(美国是44%)被授予了专利(Arundel和Kabla 1998)。企业通常更倾向于为自己的新知识保密,或者“仅仅”是保证它们能够领先一步。在此,我们给出企业不倾向于申请专利的四个理由。
首先,这种制度为不同的产业领域提供了相同的权利。既然不可能创造出适用于不同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制度,不一致和不恰当就必然会出现。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制度能适用于所有情形。实际上,这个制度对很多领域来说都是不合适的,尽管人们也制定了特定机制和特别的程序。例如,对于创新周期很快的行业(比如运动行业)来说,这个制度就不适合。在这类行业,相对于同行业竞争者所需要的较短模仿时间来说,专利审核和决定的时间就显得太长了。而这些问题通过显得过长的新的快速审核和决定程序还是无法解决。这样,专利制度对于创新周期很快的情况就完全不适用了。
其次,由专利权所提供的保护既不是自动的也不是免费的。专利权所有者有责任对假冒者进行识别,并就侵权进行法律诉讼,由法官在法庭上对侵权给出评论和解释。因此,专利权的有效性就和创造者监管它们的能力不能分离。这些能力又依赖于法律制度(某个个人能因为假冒而受到起诉吗)、技术能力(微观分析)和组织能力(信息网络)。而且,市场的全球化对这些监督能力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特别是对于著作权来说也存在一些机制,在这些机制下,上述功能都能够通过中介机构来完成,而专利所有者将一部分管理权委托给中介机构。控制着著作权的使用、收取订金和重新分配利润的作曲家协会,就属于这种机构。对于大学来说,许可办公室具有相同的功能。
第三个原因是直接从第二个原因得到的: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问题并不仅仅在于通过专利权来保护哪些创新,虽然这也是面临着很多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哪些应该申请专利?在哪些地域?什么时间?等等)。它还是一种防护管理,也就是说,需要经常查看你所在的研究和创新领域在你之前有没有冲突的产权。而且,正如前面提到的,专利权的执行依赖于其所有者监视相关市场,以识别假冒方面的能力。并且,知识产权还涉及受保护的商业秘密和成文的技术秘诀(通常被称为私人信息),例如,技术图纸或者培训、维护和操作手册。对这部分知识产权进行管理很困难,并且,这些信息常常没有被收集或者汇总起来,在企业里也没有被发现。这样,我们就看到,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还需要企业将知识资产成文和汇总整理,其包括的内容远远超过申请专利的产品和工艺,后者实际上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第四,这个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环境的质量,而各个国家在这方面的差别是很大的。在美国,这方面的质量在联邦巡回上诉法院(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成立之后得到了提高,设立该法院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解释的依据,并通过降低法律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的信心(Jaffe 1999);但是,在欧洲,虽然申请和授予专利权的程序在整个欧洲大陆是完全相同的,这些权利在每一单个国家内还是需要加以保护的。所以,目前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欧洲专利权。然而,应该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最近的决定很可能会产生一部真正的欧洲专利权法。P25-26
经济学是研究怎样将资源分配用于不同的用途,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大多数受过专业培训的经济学家都将市场看作是可以完成,或至少是应该完成这项任务的社会制度。在传统理论中,“企业”的作用是(规范地说是“应该”)根据市场力量的要求制定资源配置方案。尽管对一些企业或一些活动来说,企业在资源配置时可能起到这种被动的作用,但这并没有赋予企业经理人在资源配置中一个显著的作用,使企业的活动只是成为整个经济中市场力量的一般派生物。
作为《企业与管理国际百科全书》(IEBM)第二版及《经济学手册》第一版的编辑,我努力将不赞同传统观点的经济学家(以及具有经济学专业知识的社会科学领域的人士)的观点相互整合。我特别向赞同下列观点的人征求了对本书条目的建议,即无论以何种方式,无论好坏,工商企业通过其分配决策,在决定经济生产能力的发展,以及随后将资源配置于各种不同生产用途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条目直接采用了这个主题,其他条目则解释工商企业经济活动发生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对所有条目,我们的目标都是在明确认识经济活动的中心,以及在对现代经济的运作和绩效进行管理的情况下,对主要的经济问题进行清晰和符合逻辑的分析。
我并不需要从头开始汇总本手册的条目。我的前辈弗朗西斯·费希威克(Francis Fishwick)作为IEBM的经济学编辑,和IEBM的总编马尔科姆·华纳(Malcolm Warner)一起,已经为IEBM的第一版收集了大量条目。除伊迪丝-彭罗斯外的所有传记文章在IEBM的第一版中就已经完成。我基本赞同获得过传记的经济学前辈们的观点。我从第一版中选出最适合分析本手册观点的条目,向作者提出了修改和更新的建议。与IEBM的第一版相比,本手册中约有1/3的条目都做了修改。在征求新条目时,我特别重视确保很好地阐述创新、产业动力(整体上的,并参考具体的产业领域)、收入分配以及国际机构。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的欧素珊(So—ShanAu)为本手册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米歇尔·布鲁(Michele Plu)和温迪·伯伍德(Wendy Burwood)给予了协助,我向各位表示感谢。
威廉·拉佐尼克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枫丹白露
法国
随着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学理论也随之不断地发展与更新。为了向国内的经济学研究爱好者提供国际上有关产业经济的最新情况和理论发展,我们翻译了美国汤姆森教育出版集团出版的《经济学手册》中有关产业经济学的章节,并编辑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学手册》。
《经济学手册》是一本全新的经济学参考书,其主编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威廉·拉佐尼克,所收文章均来自全球经济学权威。本书内容的编选和文章的编排都有新颖独到的地方。内容编选的新颖性体现在该书的制度经济学导向上;而文章编排的独特性体现为:在收集的所有文章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独立的。本书的文章编排并未采用传统的字母顺序,而是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劳工、技术变革和收入分配;企业和产业组织;产业部门;国民经济和国际经济体系;理论和工具;传记。
我们抽取该书中有关产业经济的部分进行翻译和编辑。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力求实现信、达、雅。在译文内容完全忠实于原著、专业词汇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尽量使文章语言保留了原文的风格。在新书的编辑上,我们按逻辑、分类别地将原书中抽出的产业经济部分整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全面、独立的整体,并尽力保留原书在内容编选和文章编排上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经济学手册》中文版继承了原著的编排体系。在劳工、技术变革和收入分配这一部分,介绍了生物科技、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创新以及技能形成系统;在企业和产业组织这一部分,介绍了银行体系、公司成长与网络、公司管理、中小型企业、跨国公司、产业聚集、企业所有权及其类型;在产业部门这一部分,介绍了化工、钢铁、汽车、电子、电信、航空航天以及全球机床工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际经济体系这一部分,介绍了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劳动力市场、养老金体系、服务经济以及技能形成系统;在理论和工具这一部分,介绍了知识产权、新古典经济学、证券与交易管制、创新企业理论、各种类型的资本主义、企业进化理论、企业经济学、产业动力、动态能力、信任、企业经理理论、经济学理性、建模和预测、制度经济学以及私有化与管制;在最后的传记部分,介绍了伊迪斯·蒂尔顿。彭罗斯、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罗纳德·科斯、奥利弗·E·威廉姆森、托尔斯坦·B·凡勃伦、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约瑟夫·熊彼特以及马克斯·韦伯等八位著名经济学家的生平和成就。
我们要特别感谢许多人,没有他们,本书不可能有这样高的翻译水平。本书主要由谢关平、高增安和杨萍翻译及统稿,四川大学的廖永霞、张瑞琴、宋黎承担了部分翻译及校对工作,还承担了录入和资料查阅等大量繁重的工作。
由于时间仓促及译者水平有限,如有不当之处,望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斧正,以便再版时修改完善。联系办法:xgpp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