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偷脑的贼/中小学科普经典阅读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潘家铮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潘家铮,潘家铮(1927—2012),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木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原资深院士、科幻作家。絷E的T作之余,他还从事文学和科幻创作,是中国唯一一位院士科幻作家。出版过《潘家铮院士文选》《一千年前的谋杀案》《偷脑的贼》等。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你没有看过科学家写的科幻小说,也不知道
幻想对科学技术多么重要,那么潘家铮先生的科幻小
说将会告诉你答案。
——科幻作家金涛
院士写科幻作品在国内无疑是凤毛麟角,潘先生
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水利学家、两院院士,是我从小就
特别敬佩的科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科幻作家
,其科幻作品的巧妙构思和生活细节,经常令人叹为
观止。
——科幻作家星河
目录
01 偷脑的贼
02 康柯小姐的悲剧
03 绿色瘟疫
04 高科技杀手
05 UFO的辩护律师
06 雀巢梦
07 神眼
08 人才天平
09 关于PMP程序的故事
精彩页
吴铭院士突然去世,全国乃至全世界数学界发出一片叹院声。
这位院士确实是位少见的数学奇才——也许属于500年才出现一个的旷世奇人。在他三四岁时,当同龄孩子还数不清7、8、9的时候,他已能算出几何级数的和了。进入学校后,他更是年年包揽青少年数学奥林匹克赛的冠军。12岁的他被破格保送进中华数理大学深造,此后他如醉如痴地遨游于数学王国,在许多领域里做出巨大贡献,攻克了一道道前人留下的难关。他最大的成就还是在数论方面。30岁以后,他在集中精力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后,继续挥戈猛攻“哥德巴赫猜想”这道数学史上有名的大难题。
这道难题仿佛是数学王国中最奇险的一道雄关,又像是数学女皇皇冠上所缀的一颗最大的钻石,但要摘取这颗钻石,谈何容易!以吴铭院士的功力,在前人的基础上,穷20年时间竟然仍未取胜。有几次,吴铭自认为已胜券在握,离最终目标只有半步之遥。然而就是这半步差距会使他多年心血化为乌有。经过几次挫折后,吴铭认识到要攻下这座顽固堡垒性急不得,要看准目标,另辟蹊径,稳扎稳打,步步前进。采取这一策略后,虽然在好长时间内他没有发表什么惊人成果,脸上的笑容却愈来愈明显。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攀上顶峰之期已经不远了。他也不再隐瞒他的进展和喜悦。在一个深秋夜晚的座谈会上,他公开说:“我现在已爬到和珠穆朗玛顶峰一样高了,只要平移一步,就可把世界之巅踩在脚下,你们等着好消息吧。”他的话引起热烈的掌声。
不想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座谈会后,院士病倒了。开始时,不过是病毒性感冒,大家都不太在意。接着院士高烧不退,神志不清,被紧急送进医院后转为肺炎。任凭医师如何抢救终未见效,只好通知家属和机关。数学院领导在接到医院的病危通知后,几乎不能置信。等到院长和书记匆匆赶到病房,吴铭已进入弥留状态。病房中除医护人员外,还有两名陪客,一位是院士的外甥陶辛斋教授,另一位是陶教授的助手胡作昌博士。原来院士是位独身主义者,他的亲人只有这个外甥。陶教授把病情恶化经过简单说了一下。院领导走近病床时,吴铭已不能说话,勉强用手指了一下陶教授,又微微动了一下头就溘然长逝,连眼睛都未闭上。
众人抑制了悲痛,处理了后事。在回院的路上,院长愁眉不展地对书记说:
“这真是飞来横祸。院士突然去世,是我们的巨大损失。尤其可惜的是:他多年来向‘哥德巴赫猜想’的攻坚,已经到了摘成果的时候了。没有人知道他的研究细节,眼看可以到手的重大成果又化为泡影,需要从头做起,又不知何年何月可以奏凯歌,这实在太令人遗憾了。”
P1-2
导语
本书是中小学生经典科普系列中的一本,是院士潘家铮的经典作品之一,短篇科幻小说合集,包括《偷脑的贼》《高科技杀手》《UFO的辩护律师》等。作者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洞穿社会万物和各色人等的犀利目光,所以他的科幻小说有着缜密的构思和跌宕的情节和悬念,引人入胜。
序言
科学家与科幻文学,本应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就全球范围而言,很多科学家或者科技工作者与科幻
文学都息息相关。有些人对阅读科幻小说和欣赏科幻电影
酷爱有加,有些人则对科幻艺术发表独到的观点和见解,
而有些人则亲自动笔创作。以职业科学家身份从事科幻创
作的,在欧美国家其实不少,但在中国这类作者却相当罕
见,可谓凤毛麟角,而以“两院院士”的身份创作科幻者
,中国惟潘家铮一人。
潘家铮是一位科学家,我国著名的水工结构和水电建
设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负责
过很多重要的水利工程,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过巨大贡献。
然而在专业领域之外,潘家铮还是一位科幻作家,他的科
幻作品数量丰富,质量上乘,深受读者喜爱。
潘家铮是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从事科幻创作的,处
女作发表于1992年,继而笔耕不辍,并数次结集出版。
2006年12月14日,《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新书发布会
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包括笔者在内的与会者都对潘家铮
的科幻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潘家铮去世之后,中国电力
出版社于2016年5月出版了《潘家铮全集》,笔者又有幸担
任其中《科幻作品集》分卷之主编。时隔三年之后,长江
文艺出版社将其中部分科幻精品结集出版,令人十分欣喜
。事实上《潘家铮全集》是对这位学者一生工作的总结,
大部分分卷均为相关专业的学术文章,除专门研究者一般
人或许了解不多,而将其中部分科幻作品单独结集,更有
利于将这些作品推向社会,为更多的读者所了解。
按理说科学家向以思维严谨而著称,一是一二是二,
想必潘家铮在工程中的工作原则也是如此而且必须如此。
凡此种种,似乎与以感性为特征的文学创作大相径庭,风
马牛不相及。然而,潘家铮偏偏对文学创作情有独钟,所
以浸淫其中,独享其乐,笔耕多年,创作出大量的文学作
品。这其中有不少真正的散文随笔;而作为一名科学家,
潘家铮对于用大众所能理解的语言来诠释自己的工作也有
一种强烈愿望,因而科普作品同样数量繁多(全集中就有
相关分卷完全属于文学和科普范畴)。然而潘家铮仍不满
足,大概他觉得一般的文学作品还不足以表达他那饱含激
情的思维与心境,所以一定要创作出“真正的”文学作品
,或者说在文学领域更占主流地位的小说作品。偏巧潘家
铮身出理工,所以迷上了科幻小说这一形式,结果一发不
可收拾。
科幻小说与一般现实题材小说有所不同,其中一个相
当重要的核心因素就是科幻构思。一篇科幻小说的构思是
否精巧奇妙,有时直接决定着这篇作品的成功与否。在这
点上潘家铮实可谓独辟蹊径,他总是寻找最容易吸引人的
“点子”,并以此构造出一系列精彩的故事。比如作为一
名以量化为标准的科学家,“人的生活能否量化”是潘家
铮相当偏爱的话题:《人才天平》肯定了量化标准却指出
了它的难以实施,《关于PMP程序的故事》描写了有人试图
对人际交往量化处理结果却弄巧成拙,而《康柯小姐的悲
剧》则揭示了感情难以量化的残酷事实。
科幻作品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潘家铮十分关注的问题
,也是他极力推崇身体力行的重要创作原则。潘家铮喜欢
描述那些贴近现实的科幻题材,当然这些现实又因科技的
发展而变得与真正的现实有所不同。潘家铮时刻关注现实
生活以及前沿科技领域(诸如电脑、网络、人工智能等等)
,在其科幻作品中时有反映并深入探讨,诸如《高科技杀
手》探讨了高科技犯罪,《神眼》探讨了超常器官使人具
有超常能力,《偷脑的贼》探讨了获取知识的新途径.《
绿色瘟疫》描述了生态灾难及其解决方案,等等。当然潘
家铮的探讨并不限于技术本身,更多的是科技发展下人的
思想与行为.以及人性的善恶表现,比如《雀巢梦》就展
示出技术进步对人欲望的刺激与提升,提醒人们予以警惕
。类似这样的思考在潘家铮的科幻小说中比比皆是,而这
都反映出潘家铮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强烈关注。
潘家铮在创作科幻小说时,还善于借鉴经典文学作品
及其创作手法,并赋予高科技下的全新形式,比如在《UFO
的辩护律师》等几篇作品当中,潘家铮刻意模仿了著名文
学人物福尔摩斯及其助手华生的故事,并以崭新的中国人
物以及高科技犯罪的故事予以替代。
尽管就具体职业和社会认知而言,潘家铮是一位真正
的科学家,科幻创作只是其业余爱好,偶一为之。但从目
前我们所能读到的潘家铮科幻作品来看,无论就科幻小说
的一般表现形式,还是对科幻小说中科学与文学分寸的把
握,甚至对科幻概念的基本认知,潘家铮都是当之无愧的
科幻作家。假如不以职业来衡量而是以创作水平来衡量,
潘家铮都可以跻身专业科幻作家之列。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与其科幻文学的发展,
往往呈现捆绑式的状态。科幻文学的兴衰,有时会折射出
科技发展的情况。而一位著名科学家身体力行地创作科幻
作品,更值得特别鼓励与支持。我们希望其他喜爱科幻文
学的科学家,也能关爱、推介和创作科幻文学,尽自己所
能让这种文学体裁发扬光大。
2019年1月
内容推荐
一位微电子教授摇身一变竟成了研究纯粹数学的专家、国际围棋大师、生物工程权威……如此复杂的知识系统是如何兼容在一个人类大脑中的?他的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惊人的变化?行驶在高速公路的车辆在一片亮光闪过后完全解体,车上的教授一个失踪,一个重伤,是谁造成了这桩惨案,真是UFO吗……
本书是两院院士潘家铮的短篇科幻小说合集,包括《偷脑的贼》《高科技杀手》《UFO的辩护律师》等。其作品构思缜密、情节跌宕、悬念丛生,让人欲罢不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