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卓元文集(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张卓元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文集分9个部分,每一部分按文章发表时序排列。第一部分是关于经济理论评论;第二部分是关于经济改革理论研究;第三部分是关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第四部分是关于市场化改革;第五部分是关于新世纪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第六部分是关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七部分是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第八部分是关于价格改革;第九部分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生产价格问题。这些文章发表的时间从1962年到2004年,跨越42年的时间。

目录

自序………………………………………………………………1

经济理论评论

对“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初步探讨…………3

卓越的理论贡献 深邃的思想启迪

——孙冶方社会主义流通理论评介………………………12

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严重挑战

——评介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26

对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的成功探索

——读《薛暮桥回忆录》…………………………………3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47

中国经济理论50年论争与发展总揽……………………………64

经济改革理论研究

价格理论突破有力地推动着价格改革前进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10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靠深化改革立论………………………127

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实践与理论创新…………………………132

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新发展……………………………………138

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和改革都要稳中求进…………………………………l49

八十年代末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决策实践和经验……………155

货币供应增长率应控制在比GNP增长率高一倍以内………… 167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十个问题…………………………………172

中国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175

宏观调控有力高效经济稳定高速增长…………………………181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184

市场化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1

有计划商品经济与市场取向改革………………………………199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总体回顾与展望……………213

所有制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大胆探索………229

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251

试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若干规律……………………265

新世纪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

新世纪初期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281

十六大报告提出经济领域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295

以完善为主题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316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343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50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380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和资产重组……………………………395

新世纪国企改革面临的七大问题及深化改革设想……………402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落实十六大报告的重大举措………………428

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先定规后行动……………………………437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难点和途径…………………446

关于现代产权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455

完善新体制仍需大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460

价格改革

价格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467

价格改革规律性探索……………………………………………477

价值规律与价格改革……………………………………………491

九十年代需重点推进要素价格改革……………………………502

中国的价格改革…………………………………………………507

新世纪初深化价格改革的设想…………………………………542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生产价格问题

试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生产价格………………………………551

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以生产价格作为工业品订价的基础………567

主要著作目录……………………………………………………589

试读章节

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初步探讨

恩格斯在1844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说:“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①对于这一句话,有不少同志认为是不正确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例如,石再同志 在《光明日报》1961年6月19日《经济学》专刊发表的《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一文 中说,恩格斯的上述关于价值概念的见解只是他早期的观点,“后来,恩格斯抛弃了这一观点”。李竞能同志在《光明日报》1962年9月3日《经济学》专刊发表的《略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过程》一文中也说: “当时,恩格斯把商品的二因素看作是价值的二因素,认为‘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又如,卫兴华同志在《学术月刊》1962年第9期发表的《关于效用和价值的关系问题》一文中说: “恩格斯所讲的‘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并不是仅仅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前提这个意义上说的 ,而是把它作为价值的一般定义,把效用和生产费用都当作决定价值量的要素提出来的。显然,这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后来的一些著作中所阐明的价值理论是不同的。 ”

我认为这些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我们必须从实质上而不是从字面上来理解恩格斯在《大纲》中的上述观点。

我认为,从实质上看,恩格斯说“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并不是认为生产费用和效用孤立地、分别地决定价值,或者效用是价值的实体。恩格斯在这里所要说的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产品的劳动耗费(生产费用)如何、通过什么社会过程转化为社会劳动耗费、转化为价值的问题,或者说,产品的个别劳动耗费(个别价值)如何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耗费(社会价值)的问题。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生产各种产品的劳动耗费,要取得社会的承认,成为社会总劳动支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转化为价值,必须经过产品本身的社会的检验,看它是否具有社会的使用价值,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如果产品没有社会使用价值,并不为社会所需要,那么生产这种产品的劳动耗费就不能形成、转化为价值;如果产品具有社会使用价值,为社会所需要,那么这种产品就具有与其他同种产品一样的价值,尽管生产这种产品的劳动耗费是各不相同的,它们却转化为相等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量)。如果某种产品总的供给量超过了社会的需要量,那么生产这种产品的总劳动消耗量就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消耗,社会只承认其所需要的部分,其余部分劳动时间就被浪费了;反之,如果某种产品总的供给量少于社会的需要量,那么生产这种产品的总劳动消耗量就将更多地转化为社会劳动消耗,形成一部分虚假的社会价值。P3-4

序言

编入这本文库的共44篇文章。这些文章发表的时间从1962年到2004年,跨越42年的时间。17年前,即1987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过我的近50万字的选集(《张卓元选集》),刊载了在那以前我的代表性文章。这次编选文库,大部分是1987年以后的作品,1987年进人选集的文章,只挑选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3篇。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建设都在快速进行,新问题层出不穷,逼迫着经济学家不断探索、研究,更新知识结构,用新的研究成果尝试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为使文库更具现实感、时代感,我着重编选了1987年以后写的文章,特别是近十年写的文章,厚今薄古味道较浓。由于时间跨度比较长,前后文章观点虽然基本相同,但也有某些发展变化。这次编选时,没有对原文作修改订正。

文库文章分9个部分,每一部分按文章发表时序排列。第一部分是关于经济理论评论,重点是对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 多年我国经济理论的进展进行评述。我认为,中国经济学界建国以来最大的贡献在于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价值规律作用问题长期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使中国经济迅速起飞。中国经济学界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提出和论证了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促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空想到现实的飞跃。在这方面,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于光远等作出了卓越贡献。这部分文章对此有专门论述。

第二部分是关于经济改革理论研究。主要搜集了论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市场取向改革论和市场经济论的文章,以及论述价格改革理论发展的文章。这部分最后一篇文章认为,200 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经济改革理论上有三方面新发展:一是提出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完善新体制;二是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三是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由于我从1993年起参加一些中央文件的起草工作,并分工研究一些经济改革方面的问题,因此便于从一个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研究心得。

第三部分是关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这部分文章比较集中体现了我一贯主张经济发展要“稳中求进”的理念。主要包括:主张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反对用通货膨胀的政策支撑经济的超高速发展。认为两位数(即10%及以上)的物价上涨率会破坏经济的稳定,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根据中国的国情,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8%的经济增长率和5%左右的物价上涨率,可能是较佳的结合点。年货币供应量一般不宜超过GDP增长率的一倍,这样才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协调。有些论著把我归入“稳健派”经济学家队伍中,看来不无道理。

第四部分是关于市场化改革。这部分文章从不同方面对如何推进市场化改革展开论述。有一篇文章专门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是我参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起草工作的心得体会之作。《决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就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该文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与发展规律性初步研究的成果。

第五部分是关于新世纪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新世纪头20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哪里人手?这部分文章提出,必须从深化改革人手,以完善为主题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按照这个设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三大方面的问题:一是继续完成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五个方面的任务;二是妥善处理和完成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和新提出的改革任务;三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体制要做到不断创新使之与上述客观形势变化相适应。

第六部分是关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经济改革的突出特点,就是在推进公有制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使国民经济日趋活跃,朝气蓬勃。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确认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有重大指导意义。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我国改革实践的丰富经验特别是东部一些省市的经验,进一步提出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践证明,哪个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快,哪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就快,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也搞得比较好;哪个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慢,哪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也较慢,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也较慢。收入这部分的3篇文章,就是从理论上阐发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上述重要论断的。

第七部分是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993年我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后,开始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20世纪末开始,又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收入这部分的文章,是我对这方面问题研究的较具代表性的成果。现在看来,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中困难最大争议最多的改革,是改革的真正攻坚战。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从企求把所有国有企业搞好,转变为对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抓大放中小,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从放权让利、推行承包制,发展到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从普遍的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到突出抓垄断行业改革和体制创新;从实行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转变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等,都体现着人们对国企改革的不断的艰辛探索。我写的文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我深信,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将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第八部分是关于价格改革。中国社科院部分经济学家20世纪80 年代后期提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另一条是价格改革。价格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这个论断被许多经济学家接受。我从1983年至1993年担任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期间,主要研究中国价格改革问题,出版了一本专著,主编了几本专著,发表了几十篇文章。选人这部分的,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篇文章。在我看来,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价格改革规律性的探索。这些规律性包括:价格回到市场交换中形成,用市场价格体制代替行政定价体制;“一调二放三挂钩”——价格改革前进的三部曲,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在价格领域的具体体现;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是双轨计划体制和物资体制的必然表现,从双轨价向市场单轨价过渡是市场取向改革的客观要求;价格改革的难点和主要矛盾在于既要理顺价格关系又要稳定物价水平;从狭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改革,逐步扩展为包括生产要素价格改革在内的广义价格改革;要顺利推进价格改革,必须排除通货膨胀的干扰;等等。可以预计,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新体制的完善,对价格改革的规律性将能作出更为全面、准确的概括。

第九部分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生产价格问题。20 世纪60年代初期,孙冶方同志首先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价格范畴问题,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关注和讨论。1964年,我和何建章同志共同写了一篇论述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价格的文章,支持孙冶方的观点。但是,不久,由陈伯达、康生发起的对孙冶方所谓鼓吹“修正主义”的批判,使原来的学术讨论变为政治上扣帽子和打棍子,原来支持孙冶方的经济研究所的不少经济学家也被殃及,受到批判。现在看来,只要是发展商品市场经济,尊重价值规律,利润率的平均化就是一个客观必然趋势,生产价格就是经济活动的内在范畴。当然,在实行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要标志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价格是不现实的。为了反映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初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这次特地将我和何建章、邝日安同志合写的2篇文章编人文库中。

中国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迅速发展,近26年年GDP增速达到9.4%。中国GDP已占全世界GDP总量的4%多,目.旱上升趋势。这些成就,令世人瞩目。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一强大动力的劲推。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今后仍将快速发展至少十几二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源泉,一是高储蓄率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决定的要素投人的不断增加,二是科技进步,三是改革开放完善体制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景意味着新问题将不断出现,要求妥善应对,这就会给中国的经济学家提出许多新的课题,要求研究和作出成果,以便使经济学研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并在此基础上繁荣和发展经济科学。我虽年过70,大学毕业进研究所工作也已超过50 年,但仍想做些力所能及的研究工作,在一些我比较熟悉的领域继续提出我的见解和设想,参加百家争鸣。

杜文兰、张凡、陆华、王燕坊、张大元同志,在文库编选过程中给予多方帮助,特此致谢!

限于水平,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不吝指正。

张卓元

2004年11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