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奠定中国纯艺术精神最重要的思想家,海德格尔是对20世纪西方哲学和诗学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在全面“全球化”的语境下,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努力中,对他们的诗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书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采取“价值现象学”的立场,主要运用比较诗学中的“跨文化对话”方法,对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之间的事实联系和学理联系、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系统的清理和深入的比较。这种系统清理和比较在大陆学界尚属首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逍遥游到林中路--海德格尔与庄子诗学思想比较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钟华 |
出版社 | 华龄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庄子是奠定中国纯艺术精神最重要的思想家,海德格尔是对20世纪西方哲学和诗学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在全面“全球化”的语境下,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努力中,对他们的诗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书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采取“价值现象学”的立场,主要运用比较诗学中的“跨文化对话”方法,对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之间的事实联系和学理联系、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系统的清理和深入的比较。这种系统清理和比较在大陆学界尚属首次。 内容推荐 庄子是奠定中国纯艺术精神最重要的思想家,海德格尔是对20世纪西方哲学和诗学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在全面“全球化”的语境下,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努力中,对他们的诗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于其重要性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本书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采取“价值现象学”的立场,主要运用比较诗学中的“跨文化对话”方法,对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之间的事实联系和学理联系、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系统的清理和深入的比较。这种系统清理和比较在大陆学界尚属首次。我们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探索得出了以下结论: 1.海德格尔不仅同庄子一样都是精神个性独特鲜明、思辩能力与诗人气质奇妙结合、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注同样深切的伟大的“诗人思者”,而且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始终与中国道家精神和禅宗思想保持着直接而深入的交流与对话,并一直“把庄子作为测度自身的一个重要范型”,从而使得他的诗学思想与庄子诗学思想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某种“前定的和谐”。 2.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不仅在总体思维模式、基本理论框架、基本概念系统和主要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某些本质的一致或相通(这种一致或相通甚至让海德格尔本人都感到过吃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实实在在的事实联系或学理联系,所有这些“联系”、“一致”或“相通”都清楚地表明:庄子诗学思想是海德格尔诗学的一个重要的“秘密来源”。 3.由于中西文化的异质性所带来的文化隔膜,再加之学术理念、学术个性的不同,海德格尔对庄子诗学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明显的“文化误读”(譬如,用《庄子·达生》篇“梓庆为據”的故事去批评美学研究中“质料形式二分”的思维模式等等),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之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但由于二者之间客观存在着的真实的事实联系与可能的学理联系,以及在根本的思维方式、总体的理论路向、主要的运思方法和基本的言说方式等方面的一致或接近,这些差别中的大多数并没有成为足以阻碍海德格尔与庄子进行有效交流的鸿沟;反倒成为了引发新鲜对话、产生新鲜思考的“解释学的距离”。 4.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更加自觉地意识到:虽然由于自然的、种族的、社会的、历史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各种文明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具有自身的民族性和相互之间的异质性,正是这些导致了文化隔膜、文化误读和文化冲突的产生;但大体相同的“人性”、大体相同的“生存境遇”、大体相同的“人生追求”等因素,又使得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确可能存在“共同美感“或”共同诗(文)心”,这又决定了不同文明文化之间进行“生产性对话”和达成“历史性视域融合”的可能。 本书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海德格尔诗学与中国道家精神的事实联系”,主要通过对海德格尔本人的著作、演讲稿、访谈录、书信及其学生朋友的回忆材料、学术传记等“文本资料考辨”表明:海德格尔不仅在其思想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术和人生出现重大挫折的艰难时期以及思想的最后总结深化时期,都与中国的道家和禅宗思想有过直接而深入的交流与对话,因此,海德格尔诗学与中国道家精神之间存在着广泛而真实的事实联系。 第二章“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的学理联系”,主要通过对海德格尔诗学和庄子诗学思想间的“文本比较分析”表明:海德格尔诗学中不仅至少有三处明确引用了庄子诗学思想,而且二者在总体思维模式、基本理论框架、基本概念系统和主要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学理联系,都呈现出了某些本质的相似和一致,从而使我们完全有理由作出一个大胆的推断:庄子诗学思想是海德格尔诗学的一个重要的“秘密来源”。 第三章“海德格尔诗学概要”,主要通过对海德格尔诗学著作的“文本细读”,围绕“存在之思”、“道说之言”、“诗意栖居”三个基本维度,系统地清理海德格尔诗学的理论体系:它从对于人作为“此在”、“此在”作为“在世界中存在”、“日常此在”以及“本真存在”作为一种可能的“诗性存在”的“存在之思”出发,经由“语言”作为“自身言说”、“寂静之音”、“道路”、“存在之家”和“世界四元游戏”一元素的“语言之路”,最后通达人的“诗意栖居”之境——“诗意栖居”源自人类无家可归的“掉底”状态,并从而与“存在之真理”、与“艺术”、与“诗”、与“诗人”和“思者”紧密相关:“真理”乃“存在之显现”;“艺术”乃“真理之自行设置人作品”;“诗”乃“神圣存在的词语性创建”;在“贫困时代”里,“诗人(艺术家)”被置身于“天”与“地”之间,向“终有一死者”传达“诸神”存在的讯息;“诗人思者”的使命就在于通过“思与诗的对话”,为人类寻找“追忆”和“重返”精神故园的依稀踪迹。 第四章“庄子诗学思想述略”,主要通过对现存33篇的《庄子》的“文本细读”,围绕“本然之思”、“大道之言”、“诗化人生”三大板块,系统清理和阐释庄子诗学思想的基本框架:它从对于充满太多“悲恸”、“无奈”、“生存重负”的“荒诞人生”和与“体道智慧”相联系的可能的“自在人生”的“本然之思”出发,经由对各种“人言”的分辨、对“天地之言”的聆听、对“大道之言”的感领,最后通达逍遥无待的“诗化人生”之境——一种植根于“无用之用”的确认,借助于“无为而观”的手段,通过“乘道德而浮游”的体验而通达的理想人生境界。这种境界的通达需要一种虚静空明的审美心胸,一颗纯净清澈的诗心文心,并因此而与艺术、审美有了关系。不过,出于对“道”和“体道”的强调,庄子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自然天成之“大美”和不断超越的“技——艺——道”的精进之途。 第五章“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对话”,主要从宏观上对二者可能产生对话的话题作一些简要的论说,以期与一、二章具体的“微观”比较相得益彰。我认为,二者存在相同点的话题主要有四:都认为文艺在本质上是“神圣自然之馈赠”;都采用了“思——语言——诗”的理论路向;都主要运用“去蔽”的方法;都采用了“对话·复调·道路”的言说方式。二者存在不同点的话题也主要有四:在起点上,庄子“非文”而海德格尔“尚诗”;在终点上,庄子是“乘道德而浮游”而海德格尔是“诗意地栖居”;在“道路”上,庄子是“言由道生”而海德格尔是“道在言中”;在形式上,庄子是各种思想间的“尖锐论战”而海德格尔是思想内部的“亲密争执”。 目录 导论:让异质文化中的诗学大师对话的意义 第一节 “全球化”语境下和“对话时代”里的诗学发展 第二节 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对话的当代意义 第一章 海德格尔诗学与中国道家精神的事实联系 第一节 海德格尔的“道缘人生” 第二节 海德格尔诗学与中国道家精神的事实联系 第二章 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的学理联系 第一节 海德格尔诗学的“秘密来源” 第二节 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的学理联系 一、总体思维模式的学理联系 二、基本观念系统的学理联系 三、主要思想方法和表达形式的学理联系 第三章 海德格尔诗学概要 第一节 存在之思 一、人作为“Dasein” 二、“Dasein”作为“In-der-Welt-sein” 三、“Dasein”作为“日常Dasein” 四、“本真存在”作为一种“诗性存在” 第二节 道说之言 一、语言作为“自身言说” 二、语言作为“无声的排钟” 三、语言作为“道路” 四、语言作为“存在之家” 五、语言与“世界四元之游戏” 六、“在语言之说中栖居” 第三节 诗意栖居 一、“深渊”:无家可归 二、“真理”:存在之“Aletheia” 三、艺术:存在者真理之自行设置人作品 四、美:存在之闪亮 五、诗:神圣存在的词语性创建 六、艺术家:“贫困时代”里“诗人何为”? 七、诗人思者:思与诗的对话 八、还乡:作为拯救之路的“林中空地” 第四章 庄子诗学思想述略 第一节 本然之思 一、生命之大悲恸 二、太多重负的人生 三、体道智慧与自在人生 第二节 大道之言 一、语言的边界:“能言”与“不能言” 二、言说的悖论:“言不可言” 三、诗意地言说:“重言”、“卮言”、“寓言” 四、證明与遮蔽:“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五、言不言之言:“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第三节 诗化人生 一、无用之用:齐、外、心斋与坐忘 二、去知返观:混沌之死、濠梁之辩与象罔得珠 三、逍遥人生:乘道德而浮游 四、审美心胸与诗心文心 五、大美自成:以天合天 六、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所谓“畸形美” 七、技·艺·道一 八、重返“无何有之乡” 第五章 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对话 第一节 存在相同点的话题 一、文艺:神圣自然之馈赠 二、路向:思·语言·诗 三、方法:去蔽 四、言说:对话·复调·道路 第二节 存在差异点的话题 一、起点:非文与尚诗 二、终点:乘道德而浮游与诗意地栖居 三、道路:言由道生与道在言中 四、形式:尖锐论战与亲密争执 结语 东海西海,道通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海德格尔是一位西方现代大哲,但其生活方式却颇像这 国古代道家的一个“隐士”。为了写作和研究,他筑庐于人迹罕至的南德黑森林托特瑙(Todtnau)山中,经常一个人在其中默默地工作(1959年正式退休后,海德格尔多数时间独居于此)。与康德一生几乎未曾离开过他的哥尼斯堡一样,海德格尔一生中除了有5年被迫离开之外也从未离开过他的黑森林。但与康德一副贵族绅士派头不同,海德格尔的装束是如此素朴,以致于他竟被人当作过山里的农民。据说有一次,某大学教授在一乡村教堂讲海德格尔哲学,前排一农民模样的老人自始至终听完了讲座并不时露出会心的笑意,让演讲者大为感动。等演讲完毕一打听,原来那人就是“马丁”。另据萨弗兰斯基记述,海德格尔曾大肆攻击名人崇拜,但这种攻击多少带有些妒忌的成分,因为他缺少他所攻击的那些人的优雅。他一辈子都没有抛掉身上那种“小市民的酸臭味”。就是20世纪20年代在马堡的时候,已经成为德国哲学王国的“秘密之王”的海德格尔,有时仍旧被不相识的同事或学生当成暖气工或管房子的工友。夏天的他穿粗布山民装、打着绑腿,这身行头被学生们戏称为“存在主义制服”,在伽达默尔看来“像农民逢年过节时的打扮”。此外,S·斯克曼斯基在海德格尔选集《生存与存在》英文版前言中还称,就是在作弗莱堡大学校长期间,海德格尔也经常穿着“地道的施瓦本农民服装”。而农民模样的他也的确可以毫无障碍地与山民用方言拉话和一同叭哒土烟。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甚至还不畏艰难险阻爬坡来到海氏的山中小屋,仅仅只是为了看看这位没有架子的大学教授有没有让什么东西叼了去。“就在临终前一个半钟头,她还将她的问候送给那位‘教授先’”。海德格尔与山民间的亲近由此可见一斑。海德格尔一生对美国式的现代文明颇不以为然,他情愿与在自己山中陋舍旁居住的山民们相厮守。同时,他的哲学也不同于欧洲大陆上传统的“学院派哲学”,而被人戏称为“黑森林哲学”。的确,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离开“田间小路”和“林中之路”、离开“在黑森林中沉思”的哲学家海德格尔。 P15-P17 后记 选择“海德格尔与庄子诗学思想比较”这样的题目做研究无异于一次“精神冒险”。我自己清楚地知道,凭我愚钝的天资与肤浅的学力,去碰海德格尔和庄子这两尊“神圣”,弄不好是会触犯众怒的! 譬如海德格尔,一方面,由于他的思想自身的重要性,关注的人特别多,“研究”的场面已经十分“火爆”,我再进去瞎搀和纯属“添乱”;但另一方面,说句不中听的话,在目前的中国大陆学界里,学着海德格尔的腔调贩卖自己“私货”的人也并非没有,说了半天全是说的他自己,下起笔来也不仅仅是“庄子注郭象”的问题。但问题的严重性似乎还在于,老老实实“啃”过海德格尔的人又会发现,一旦真地钻进了海德格尔思想的“魔圈”后便再难跳出,说了半天全是海德格尔所说,写起文章来则成了“海德格尔语录汇编”。此外,海德格尔思想本身的复杂深刻性及其语言表达的晦涩多义性,已经不再只是有无“语言障碍”的问题。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的收信人、经常与海德格尔保持通信联系、每年见面数次、持续平等对话达三十年之久的让·博弗雷(Jean Beaufret)不仅没有成为海德格尔著作法译本的主要翻译者,而且除上课时偶有只言片语的点评外也从未系统地开设过有关海德格尔的课程。个中原由,他在《巴门尼德的诗》[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再版本,“驷马战车”丛书),第7页]中有所坦露。他写道:“海德格尔的思想无法概述。甚至无法叙述。海德格尔的思想是现代世界本身对一种言语的奇特影响,这种言语破坏了言说一切的语言之安全,并危及人的存在者基础”。 博弗雷的话,可谓深得海德格尔思想精髓、深知海德格尔研究个中三昧的“知言”!然而,我选择了冒险和挑战,我认为这样即便彻底失败了也可以逼迫自己学习和前进。 选择这个题目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此外还基于这样几点考虑:第一,与古代学人不同的是,我们必须同时面对两个有着同样悠久传统、同样丰富积淀、同样重要意义的文明文化体系。这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但同时又是对扩展自己学术视野和学术境界的一种激励与鞭策。第二,要重建中国文论诗学话语,中国本民族的、印度的、西方的三大文论诗学资源的创造性吸收和转化,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吸收和转化的前提就是“对话”。博弗雷说,对话就是“变得有能力聆听”。据此,对话的前提便是“学会聆听”。这次论题的选择便是“学会聆听”的尝试。第三,海德格尔在1945年11月23日回复博弗雷的信中不仅肯定了博关于“聆听语言”的思想,而且进一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所谓“对话”、“聆听”,目的就在于在“生产性思考和交流”中寻求“相互学习的可能性”。第四,对海德格尔与庄子的诗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有比较坚实的事实联系和学理联系作为基础和根据。大量的证据表明,《庄子》里的哲学、诗学思想的确构成了海德格尔诗学的一个重要的“秘密来源”。 感谢已故的蒋孔阳先生,是他在我对自己学术道路的选择产生怀疑和动摇时来信对我的热情鼓励使我重新找回了信心和勇气。感谢皮朝纲教授,多年来一如既往地从各个方面给予我切实指导、帮助和鞭策,并把我引荐给我的博士导师。感谢曹师顺庆先生,在我问学生涯的关键时期使我领略了新的学术领域和境界;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从资料收集到具体写作的每一环节,先生都给予了切实有力的督导与指引。 感谢熊伟、陈嘉映、王庆节、靳西平、孙周兴等几代海德格尔翻译家,假如没有他们准确优美的译文做蓝本,笔者对自己阅读和运用海德格尔原著的信心是远远不足的。感谢叶秀山、靳西平、俞宣孟、倪梁康、刘小枫、张祥龙、陈嘉映、宋祖良、彭富春、孙周兴等数辈海德格尔研究者,假如没有阅读他们著作时所获得的启发与感悟,本课题的研究也是无法完成的。 再见了,那一千多个紧张忙碌的日日夜夜! 一条路刚刚展开。 上路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