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另眼看管理(74个心理学实验中的管理启示)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付涛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看好你的第一扇窗,组织需要“鲶鱼”,花生和可乐影响判断力?“期望”把石头变成爱人,态度为何改变?“激励”,你真的了解吗?没有选择的选择?……心理学家教您学管理、懂管理、用管理,帮您发掘经典心理学实验背后的管理精髓。计划决策篇·组织人事篇·领导激励篇·控制协调篇·自我修炼篇,传授给你74个心理学实验中的管理启示。

内容推荐

计划决策篇:1元钱的感觉为什么不一样?——贝勃规律,“名人”,让人欢喜让人忧——名人效应,没有选择的选择一一霍布森选择效应。领导激励篇:光顾你的下属——霍桑实验,组织需要“鲶鱼”一一鲶鱼效应,关进“监狱”就成了“贼” ——角色定位,赞扬和批评如何选择一阿伦森效应,巧克力的悲哀——精神奖励。组织人事篇:我在哪里?——苏东坡效应,三个和尚没水吃——责任分散,揭示“从众”——阿希实验。控制协调篇:看好你的第一扇窗——破窗理论,教你如何“登门槛”——登门槛效应,摆出拆顶棚的架势——拆屋效应,“环境”是谈判的砝码——环境蓄势。自我修炼篇:别把自己关进瓶子——跳蚤实验,心态决定世界——蛇桥实验,等待的成功——延迟满足实验,苍蝇的生存哲学——蜜蜂实验。

目录

计划决策篇

建造自己的“水晶大教堂”——定位速效法/3

什么事儿你放不下——蔡格尼克效应/7

注意力陷阱——思维定势/10

理性or不理性?——前景理论/13

选择风险……——前景理论2/17

1元钱的感觉为什么不一样?——贝勃规律/19

拥有之后的不理智——拥有效应/22

“名人”,让人欢喜让人忧——名人效应/25

记忆的效率——记忆实验/29

感受“差异”——差别阈限/32

让你的“皮肤”再敏感些——青蛙实验/35

没有选择的选择——霍布森选择效应/38

雪球越滚越大——马太效应/40

“竞争”是把双刃剑——单车实验/43

组织人事篇

我在哪里?——苏东坡效应/49

第一印象=惟一印象?——晕轮效应/52

“美国NBA阵中最高的球员是中国人”——刻板印象/55

真的会“喜新厌旧”?——多看效应/58

“病毒式”交友——六度分离理论/60

花生和可乐影响判断力?——花生实验/63

空间左右大局?——空间实验/65

三个和尚没水吃——责任分散/68

有些东西我们更敏感——鸡尾酒会效应/71

无形的私人空间——个人空间实验/74

两性间的空间和无间——两性空间实验/77

匿名下的行为——去个体化/80

失去理智的男士——异性心理/84

揭示“从众”——阿希实验/86

绝对“服从”——服从实验/90

领导激励篇

光顾你的下属——霍桑实验/97

魔力“标签”——标签效应/100

平衡你的动机——目的颤抖/103

有缺点才“完美”——出丑效应/106

领导行为=生产效率?——密西根实验/109

组织需要“鲶鱼”——鲶鱼效应/112

习得的恐惧——恐惧实验/116

“我要看到木屑飞出来”——反馈效应/120

挫折导致不满和压力——攻击实验/123

关进“监狱”就成了“贼”——角色定位/128

观众变速器——社会助长与惰化/131

椅子不要太舒服——座椅实验/135

成长需要“感觉”——感觉剥夺实验/137

赞扬和批评如何选择——阿伦森效应/140

工作需要理由——过度理由效应/144

避免“绝望”——习得无助/147

态度为何改变?——糖果实验/150

巧克力的悲哀——精神奖励/153

“希望”是最好的礼物——希望效应/156

“期望”把石头变成爱人——皮格马利翁效应/159

“激励”,你真的了解吗?——激励实验/162

神奇的“安慰剂”——安慰剂效应/168

一次成功,就是最有效的激励——信心获得实验/171

控制协调篇

摆出拆顶棚的架势——拆屋效应/190

把握谈话进度——身体语言/193

善用你的“投射”——投射效应/195

“武器”是开启暴力的钥匙——武器效应/198

“环境”是谈判的砝码——环境蓄势/201

话说“半途而废”——半途效应/204

鸳鸯不能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207

我们说谎了——认知失调实验/210

自我修炼篇

别把自己关进瓶子——跳蚤实验/215

管理你的情感通道——情感传达实验/219

习惯的力量——毛虫实验/222

行为决定命运——命运实验/226

情绪也要保健——情绪实验/228

心态决定世界——蛇桥实验/232

等待的成功——延迟满足实验/235

拾起“宽容”——心理放大镜/238

了解你的听众——社会顾虑/241

苍蝇的生存哲学——蜜蜂实验/245

试读章节

什么事儿你放不下——蔡格尼克效应

一天到晚奔波忙碌恐怕是大多数人的生活,那么你有没有发现工作和学习当中,总有一些事情会让我们记得很深刻,时不时地跳入我们的脑海当中,但另一些事情则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有时甚至用力想也很难想起。这跟很多原因都有关,主观的原因,客观的原因,看完下面这个心理学实验,或许会让你对如何更好地计划工作多一点启示。

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家蔡格尼克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要求一些参加实验的人去完成20件指定的工作,其中半数工作最终允许其完成,而另一半的工作则中途人为地加以阻止,使其无法完成。当这些人完成实验任务后,要求他们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回忆。实验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对未完成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回忆,前者的回忆量几乎是后者的两倍。

这个现象心理学称之为“蔡格尼克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为什么人们对未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会优于已完成的工作?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未完成的工作引起了情绪上的震动。但如果我们把工作用三种方式处理:第一种是允许其完成,第二种是我们中途加以阻止使它们最终没有完成,第三种是中途加以阻止后我们再让其完成。结果发现,人们对中途被阻止后再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要优于前两种情况。而这就不能用中途阻止所产生的情绪所致来解释了,或许我们可以用心理的紧张系统是否得到解除来加以说明。未完成工作所引起的心理紧张系统还没有得到解除,因而回忆量相对较大。中途加以阻止的未完成的工作不仅易于回忆,并且在做了其他工作之后,还有继续完成它的趋势。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会有较强烈的去完成它的动机,所以记忆自然也会较为深刻。

工作和生活当中也是如此,你可能对于你目前正在做,但还没完成的事情记忆最深刻,对于已经完成的一些事情或许就不会给予太多关注了。其实这也符合人们的记忆规律,人的大脑总是记住一些需要加工的内容,将之放在工作记忆中,就像是电脑的内存一样,而对于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的内容大脑则会有意地去遗忘。

另外,人类甚至有些动物似乎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倾向,有时甚至是强迫自己追求完美。有位哲人曾这样说:“在一只猩猩面前画一个未完成的圆圈,如果它这时能找到粉笔的话,也会迫不及待地去将它完成。”这是个有趣的假设,我没有亲自验证过,但有时我们确实会有这种倾向,无法容忍一些没有完成的事情,以至于让那些没做完的事给自己造成压力。

但更现实的是,并非所有事情对我们或我们的工作都如此重要,事情也并非因为其未被完成而变得更加重要,所以有时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还需要学习一点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要让你的时间被一些未被完成的琐事占据着,停下来考虑一下什么才是我们真正重要的,什么才是我们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完成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完美”。P7-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