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看十年来的报告文学,会发现它的视野是在逐渐开阔,题材不断拓宽,作家的主体意识日益走向自觉,思考的层次也在一步步深化。而思维模式的更新和嬗变,随着作品内容的需要,报告文学的形式也从单调向丰富发展。
本书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甲种)套书中的一本,收录了关于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的最优秀的研究成果,集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于一体,可作为高等院校图书馆值得珍藏的大型书籍,也是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文科教师、在校学生、社科院、作家协会、现当代文学学会等不可或缺的最有价值最有权威的参考资料。
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支撑起了中国文学新的天空,中国文学迅速融入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并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甲种)汇编了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旨在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的依据。本书为该套书中的一本,收录了数十篇关于报告文学研究的最新评论,同时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成果的整体索引。
美学书简
——试论徐迟报告文学作品中的美学理想与美学观点/杨江柱
翱翔在文学与科学群山之间
——论徐迟的报告文学/曾镇南
戴着脚镣跳舞
——论报告文学的想象/李明泉
陈祖芬的报告文学的抒情性和哲理性/雷达
报告文学十年初探/林为进
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的统一
——当代报告文学新“质”初探/叶素青
从热情的赞颂到冷静的叙写
——新时期报告文学第三次浪潮的轮廓描述/温子建 徐学清
在思维空间的拓展中构筑智的世界
——论祖慰的报告文学世界/张小东
从“全景”式到“卡片”式
——李延国报告文学泛论/谭健
谁把报告文学推上了前台?/雷达
论小说与报告文学现状中的效果反差/李师东 王浩
试论报告文学的意境创造/王作昌
台湾报告文学的人道精神/沙似鹏
并未失落的文学品格
——兼谈报告文学的短写艺术/赵佩铮
一九八九报告文学一瞥/张立国
报告文学的美学品格与价值判断
——兼论近年来报告文学创作的曲折进向与新的转机/艾斐
作为审美现象的非虚构文学/吴炫
报告文学典型论/丁晓原
论中国报告文学的悲剧情结/魏天真
新颖别致的题记与小标题
——谈新时期报告文学新的表现形式/粱多亮
由“聚焦”走向“广角”的报告文学/李阳春
突出写人和人的精神
——评焦祖尧报告文学《黄河落天走山西》/何西来
世纪之交国际报告文学的回视、定位与展望/尹均生 龚举善
报告文学文体美学辨析/尹均生
报告文学创作的若干理论问题/周政保
英雄主题的转换与升华
——建国以来军事题材报告文学回顾/马永强
与文化共舞的报告文学
——对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的文化思考/李运持
论九十年代报告文学的坚守与退化/丁晓原
报告文学与报刊关系溯源/刘雪梅
论九十年代报告文学的批判退位/范培松
贾宏图报告文学风格论/黄光伟
百年中国报告文学语言体式的趋态、特征与基调/王晖
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王晖
中国报告文学主体思想情结探源/宋恩泉
鲁迅精神与新时期报告文学/章罗生
第三转型期报告文学格局中的女性话语地位/龚举善
当代报告文学思考/李炳银
附录: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索引/郑国友
与《地质之光》相比,报道陈景润的那篇遐迩闻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却更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情和神采。当然,这种报告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仍然是严格地受制约于事实的。它不表现于虚构出浪漫主义的情节和细节,而主要表现于把难以具象化的抽象思维领域里的事实的精魂,用美丽的借喻和象征等高超的修辞技巧具象化地描绘出来。这种充满浪漫主义神采的描绘丝毫没有增添或减少有关陈景润的事实,它不过是把陈景润给予作家的主观印象强化并诗化了。例如,在引出陈景润的几段难懂的数学论文之后,作家写道:“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页!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这些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且让我们这样稍稍窥视一下彼岸彼土。那里似有美丽多姿的白鹤在飞翔舞蹈。你看那玉羽雪白,雪白得不沾一点尘土;而鹤顶鲜红,而且鹤眼也是鲜红的。它踯躅徘徊,一飞千里。还有乐园鸟飞翔,有鸾凤和鸣,姣妙、娟丽,变态无穷。在深邃的数学领域里,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这是多么奇妙的文学语言,最抽象的事物获得了最形象的表现,一般读者视为畏途的枯燥的数学王国被幻化为具有感性的诗意光辉的美的文学的花园。这当然是美丽的浪漫主义。但这种浪漫主义并没有在事实的细节上对被描绘对象有任何增益或减损,并不与报告文学的不可动摇的生活真实相抵牾,而是吸摄了被描绘对象的灵魂,抓住这一灵魂在一刹那给予人的强烈感觉和印象予以表现。
《哥德巴赫猜想》的浪漫主义神采,还表现在作品中那种激动和愤怒的强烈感情的宣泄。作家说,他在写这篇文章时,“似乎已从长久以来的冬蛰中苏醒过来。”陈景润这样一个杰出的数学家的经历和遭遇,深深地激动了作家。他要仗义执言,廓清一切笼罩在陈景润头上的雾障烟屏,让这个所谓“白专典型”恢复他清洁的面貌。一生以人为研究对象的文学家徐迟,当然深知陈景润和一切人间凡人一样,自有他自己的弱点,但是,和向他泼来的污水相较,陈景润确实可以说是“雪白得不沾一点尘土”的。浪漫主义的强烈感情宣泄,大大强化这一篇为陈景润辩诬的文字的力量。论战的火焰在篇中灼灼燃烧,火光把陈景润全身照亮了。这一切,使《哥德巴赫猜想》成了在纪实的基础上升华起来的华美浪漫的散文体长诗。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哥德巴赫猜想》都是徐迟的代表作。它出现得“不早也不迟,正是时候”,因而一时洛阳纸贵,不胫而走。现在重读,当然可以发现它在对“文化大革命”的某些看法上受了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有一些欠妥之处。但它的基本的东西,是站得住脚的,并没有失却它的现实意义。至于艺术感染力,那更是历久常鲜的。
P017-P018
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支撑起了中国文学新的天空,中国文学迅速融入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并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而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繁荣也带来了新时期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繁荣,可以说,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追踪研究一直是中国当代学术界和评论界最具生机活力的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然而,与文学界和研究界的这种“繁荣”局面相比,新时期文学的资料工作则显得有些滞后: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一套权威性的能完整反映新时期文学发展全貌的文学大系,也没有能够全面反映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历程和整体成就的系统资料汇编。这无疑为我们在新世纪全面展示、回顾、总结新时期的文学成就,反思新时期文学的经验教训,深化对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
有鉴于此,我们特意邀请孔范今、雷达、吴义勤、施战军四位在新时期文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知名学者和评论家来主编这套《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为广大新时期文学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权威研究资料,同时也能为他们提供在资料查找和检索方面的便利,从而为推进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走向深入和突破做出贡献。我们力求做到:一,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二,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的依据;三,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
本套丛书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是关于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汇编,乙种是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汇编。每卷除精选各个领域最优秀的研究成果外,还将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成果的整体索引。本套书采取开放的体例,并将长期出版下去,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重要的学术工程。我们的目标是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并重,力争能使广大读者既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又能以最快捷的方式读到中国新时期文学最优秀的研究文章。